?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2020-03-18 01:14楊芳
中國集體經濟 2020年5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完善

楊芳

摘要:文章研究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外部環境,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措施。期望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與時俱進、復興中華的偉大創舉。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和成熟。從國際上說,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經濟出現經濟全球化勢頭,各國各地區經濟更緊密地相互依賴。因此,要真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將內外經濟因素統一考慮。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反思社會主義建設時曾說過耐人深省的一句話,就是“搞了這么多年的社會主義,還不知道社會主義是什么”。而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如果不知道制度變遷的初始條件,也不知道制度變遷的目標,那么就不知道制度變遷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也就難以采取相應的促進變遷的措施,最終也就難以評價變遷的結果。為了避免出現如“對于沒有航行方向的船,吹任何風都是沒有助益的”后果,從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完善開始,就應該較清楚地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從而也就可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全球化相互作用中把握正確的方向,最終建成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復雜的范疇,它的內容是與時俱進的,實質體現的是現代市場經濟同中國具體發展實踐相結合這一歷史經驗,基本上可以用兩個標準來衡量,即“改革—開放”與“效率—公平”。

“改革—開放”描繪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范疇的動態發展過程。改革代表了對計劃向市場商品經濟乃至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開放代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現代成功發達國家市場經濟之間的借鑒過程。不同于封閉經濟情況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的,因此改革意味著借鑒和為我所用一切反映現代生產力的所有制形式、經濟運行機制和宏觀微觀經濟調整措施等;開放也不僅僅是打開借鑒的渠道,更重要的作用體現在融入全球生產、流通體系,以及同先進經濟體競爭過程中所產生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動力獲得上。

“效率—公平”描繪了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和評價目標。效率正說明了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從計劃向商品經濟乃至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的原因;公平最集中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同原有計劃經濟和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評價效率不僅要從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角度出發,而且要密切聯系在中國目前特定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公平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在中國特定階段有不同的側重,從而更好地發揮分配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以“改革—開放”與“效率—公平”作為衡量的標準,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對當前所有制改革的爭論,當然要對落后于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和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并借鑒發達國家的模式,但是從“效率—公平”上看又要兼顧我國現階段發展的特點,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國目前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現象,而不是簡單地將原來的公有制“大爆炸式”地改為私有制形式。

二、經濟全球化的外部環境

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健全上看,經濟全球化應該是初始條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分析經濟全球化背景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無論是結構性的過程還是制度轉型的過程,都表現為世界市場在原有基礎上朝一體化的方向邁進,而各個國家和地區表現為融入到這一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全球化合理配置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更好地促進基于比較優勢的現代專業化分工體系的建立。此外,由于市場的擴大,企業不僅面臨外部的競爭,而且還能實現規模經濟,從而帶來應用先進技術的動力,帶動一國或地區生產力的提高。制度化轉型的過程不僅是個別國家和地區經濟被動地融入到國際經濟體系中的過程,而且有存在個別國家或地區能動地改變規則的機會,從而可以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從經濟全球化對一國或一地區的影響上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帶來發展機會,也帶來各種經濟沖擊。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角度看,由于發達國家市場機制發育完善,經濟貨幣化程度高和經濟基礎與制度設施健全,可以更多地獲得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會,而弱化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經濟沖擊。發展中國家由于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資本規模小、技術落后、作為國際經濟秩序適應者等不利方面的限制,經濟全球化更多地表現為負面效應。

從現實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紛紛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進行以金融自由化為核心放松管制的經濟政策實踐,雖然取得了相對的進步,但大多數爆發過嚴重的金融危機,陷入“金融壓抑——自由化——金融危機”的怪圈。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到1997-1998亞洲金融危機,新興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家都受到嚴重沖擊。

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展開的實際上看,開放程度空前提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融入世界市場之中。表現之一是改革的速度要加快,原先是按照自己計劃的漸進式改革,現在在外部競爭加劇和國際組織的壓力下要按時間表來進行改革;表現之二是改革的力度加強,原先的改革通常按先易后難或繞道走的原則,現在要更多地直面深層次的國內經濟結構和體制矛盾。2001年中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更深入地參與經濟全球化。加入WTO前按要求要系統地匯報本國有關貿易政策和制度體系、宏觀經濟政策、投資和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企業私有化進展等。WTO工作組要對這些方面進行驗證以確保符合WTO的基本規則和要求。在正式談判階段,中國不但要確認關稅減讓時間表和服務市場開放時間表,而且要承諾遵守WTO規則、過渡期安排和市場準入等規定。由此,可以看出加入WTO的承諾和WTO對中國市場經濟制度運行的定期外部評估和監督,將相當程度上使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變得更加穩定和不可逆轉。

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從“改革—開放”與“效率—公平”的角度,結合經濟全球化的外部條件,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下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幾個方面:

(一)培育面向全球市場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

經濟全球化下的開放具有內在和外在的雙重迫切性,我國的體制改革也必然交織主動和被動的過程。履行對WTO的承諾,意味著各種補貼和保護的取消,轉而要實行國民待遇。面臨全球市場一體化、自由化的壓力,只有不斷產生大量產權明晰、有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增強企業競爭力過程中,加強人力資源的培養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一個新內容。

(二)加強和規范政府職能

政府的調控一方面體現在完善國內市場經濟和制度基礎設施的建立,另一方面體現在參與國際經濟秩序的制定。從開放的角度看,政府應積極通過參與多邊貿易談判和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等為企業的國際競爭開辟道路。當前我國面臨能源約束,讓石油企業走出去需要政府支持。從改革的角度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建立透明和有良好法律約束且又為經濟提供高質量服務的政府。

(三)加快健全法制基礎的步伐

經濟全球化下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不但要完善國內法,而且要妥善解決國內、國際法律接軌的問題。隨著知識產權法律的加強,我國企業要學會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利益。事實上,一個國家能否真正實現從傳統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關鍵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法治基礎。此外,還要建立和完善同市場經濟有關的制度和規則,包括會計、審計、稅收等信息披露和監督等。

(四)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文化

市場是一種手段,要真正使市場經濟在中國扎根還要發育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化來賦予其有內涵的生命力。否則,單純照搬和模仿國外的市場經濟制度,忽視中國幾千年文明底蘊中積極的文化成就和優秀傳統,就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而不能有太大的作為。另一方面,隨著從賣方到買方市場的轉變,中國甚至全球市場都出現了傳統工業制成品的過剩,個性化和具有文化內涵的商品開始創造更多的需求。構建有特色的文化不僅是市場經濟制度層面的內容和主導企業發展戰略的靈魂,而且也是市場經濟直接指向的具體交易標的。

參考文獻:

[1]岳圣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及路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9(02).

[2]白恩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回顧與前瞻[J].理論視野,2018(11).

(作者單位:華語教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完善
關于新時期人事管理機制的思考
建筑工程造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資本項目開放與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的探討
完善企業制度管理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