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之交臂的“亞洲第一海龍”
——記貴州省博物館“白骨”烏沙安順龍化石標本

2020-03-19 06:30
化石 2020年1期
關鍵詞:興義市興義海龍

曾 嶸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古生物王國”展廳里,陳列著一件罕見的化石標本——白色的烏沙安順龍。貴州三疊紀的海生爬行動物絕大多數均產自淺灰色的灰巖,化石骨骼呈灰黑色,而該標本圍巖卻被赤鐵礦浸染成紅色,全身骨骼完全硅化成白色,甚為獨特。這件“白龍”化石早在1979年便由興義地區的村民發現,后移交至貴州省博物館,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研究,錯失“亞洲第一海龍”的桂冠,否則將使亞洲海龍類的首次發現提前二十年。貴州省博物館新館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開館,首次向公眾展出了這件珍貴的化石標本。

白龍現世——標本現狀

該標本由貴州省博物館1979年6月收集入藏,是貴州發現的第一件海龍類化石?;a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烏沙鎮泥麥古村中三疊統法郎組竹竿坡段,時代為中三疊世拉丁期,距今約2.3億年。標本出露于中厚層灰巖中,圍巖上下兩面均含化石,劈開形成正負模,顯露化石較多的一面為身體右側視,頸部扭曲,使頭骨呈頂視,下頜脫落位于頭骨右側?;┒宋沧瞪杂袣埲币酝?,身體其余各部骨骼幾乎完整保存。這件海龍類化石全長166厘米,頭長18厘米,頸長32厘米,軀干長54厘米,尾殘長62厘米。標本為長頸型海龍,頭骨狹窄而長,吻部長而尖突,四肢爪狀?;謩e保存在22塊灰巖碎塊中,拼合后圍巖最大長120厘米,最大寬82厘米,厚10厘米?;猿鐾習r的原始狀態保存,后期未經過任何加工修理。

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硅化的烏沙安順龍化石標本

產地尋蹤——標本來歷

2019年8月,我們有幸聯系到泥麥古村的老村支書陳明興,才有機會了解到40年前這件標本出土時的情況。陳支書先帶領我們考察了化石的發現地點,給我們指出化石出土的具體位置。據陳支書回憶,當時泥墨古大隊第一小隊的項應友、蔣文才承包此處石灰窯,1979年6月的一天,他們在該地點采石燒石灰時發現了此化石。當泥墨古發現龍化石的消息傳開后,方圓二、三十公里的人們都趕來觀看,有的是從興義附近來的,還有的甚至是從云南過來的。附近學校的老師還特意組織學生前來參觀,大家見到家鄉發現了“龍化石”都非常高興!后來,泥墨古大隊的隊長將此事報告給當時的烏沙公社,由烏沙公社報告給興義縣文化館。最后,貴州省博物館接到興義縣文化館的電話,于是派了兩名同志前往興義將化石帶回博物館收藏。我們在結束化石點的考察后,來到陳支書家里。他拿出1988年9月出版的《興義縣志》,在1979年的大事記中明確記載了化石的出土時間和地點,當時人們把它叫做“鴨嘴恐龍”。

何許海龍——標本研究情況

化石的發現地點,老村支書陳明興將帽子放到了當初發現化石的位置,而當年的石灰窯早已不復存在

《興義縣志》有關化石出土情況的記載

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白龍”化石標本,2015年經專家鑒定為烏沙安順龍(Anshunsaurus wushaensis)。1999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報道了產自貴州關嶺的黃果樹安順龍(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認為是亞洲首次發現的海龍類??上н@件“白龍”標本在1979年發現時并未得到及時研究,近年來才為世人所重新知曉。

烏沙安順龍是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在古生物分類中屬爬行動物綱(Reptilia),海龍超目(Thalattosauria),謎龍科(Askeptosauridae),安順龍屬(Anshunsaurus)。安順龍的特點是:頭骨扁平,呈三角形,吻部長度大約為頭長的一半,牙齒比較尖銳,頸部和尾部均較長。

2006年中外學者根據貴州興義烏沙出土的一件完整骨架,研究命名為安順龍一新種——烏沙安順龍,屬海龍類。標本產自中三疊統法郎組竹竿坡段,時代為中三疊世拉丁期,距今約2.3億年。正型標本保存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海龍僅生存于三疊紀海洋中,最初產自北美洲西部以及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中國的海龍類以前僅發現于貴州關嶺地區的法郎組瓦窯段,即黃果樹安順龍,后來在貴州興義地區的法郎組竹竿坡段也發現了此類化石,即烏沙安順龍,將我國海龍類的化石記錄又向更古老的地層推進了約一千萬年。

烏沙龍淵——標本產地概況

烏沙鎮是興義市的下轄鎮,位于興義市西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興義市中心12公里,距省會貴陽約360公里。全鎮國土面積139.32平方公里,有90余平方公里屬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化石保護區。

貴州以關嶺動物群、興義動物群、盤縣動物群為代表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馳名中外。烏沙是興義動物群的重要產地之一,其境內的泥麥古、岔江、謝米等地產出數量眾多、保存精美、屬種豐富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目前已知屬種包括鰭龍類(貴州龍、幻龍、歐龍等)、魚龍類(貴州魚龍、黔魚龍、混魚龍等)、海龍類(烏沙安順龍、黃泥河安順龍、興義新鋪龍)、原龍類(長頸龍、巨脛龍)。同時還伴生了豐富的魚類化石、海百合、菊石、雙殼類、蝦等無脊椎動物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這些化石為研究興義動物群的組成面貌、多樣性、演化以及古地理、古環境、古生態面貌的恢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烏沙安順龍正型標本(引自《貴州中三疊世安順龍(爬行綱:海龍目)一新種》,Olivier Rieppel,劉俊,李淳,2006,《古脊椎動物學報》)

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興義貴州龍化石原位保護館

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現已建成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和興義貴州龍化石原位保護館,對該地區的化石保護起到顯著的作用。博物館內主要展示了興義動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用來對廣大觀眾進行科普宣傳教育;原位保護館是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合作研究基地,化石發掘場地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化石發掘工作面面積600平方米,挖掘出各類脊椎動物化石標本779件,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化石4件,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化石250件,展示了一個連續、完整的三疊紀法郎組竹竿坡段地層剖面,系統揭示了興義動物群的化石組合、產出特征和資源規模等重要數據,為深入認識興義動物群的多樣性面貌和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致謝:感謝興義市烏沙鎮泥麥古村張安金、張韋,幫助我們聯系村支書陳明興;感謝興義市烏沙鎮泥麥古村原村支書(1986年至2014年期間擔任)陳明興帶領我們考察化石出土地點并介紹化石的出土情況;感謝王維博士對本文的修改建議。

說明:興義縣現在已改為興義市,泥墨古大隊現在已改為泥麥古村。

猜你喜歡
興義市興義海龍
貴州興義矮腳雞的研究進展
筆山書院與貴州近代化的關系探究
重返三疊紀——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興義的美景多
奇妙的“中華海龍”
海龍與海馬
興義市旱地主要作物復種系統增產增效技術研究
興義市關工委關愛殘疾兒童
晴隆縣老年大學與興義市老年合唱團舉辦文藝聯歡活動
興義市舉行“老師您好 我的好老師”主題演講比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