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支持下試卷講評課型建構初探

2020-03-22 19:18鐘穗華
教師·上 2020年12期
關鍵詞:講評課模式構建信息技術

鐘穗華

摘 要:數學試卷講評課是一種傳統的數學課型,教師講、學生聽是它的基本課堂模式。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手段被引入數學課堂,給傳統的課堂帶來了新的變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主要探究了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試卷講評課的條件,信息技術支持下試卷講評課型的建構,包括了課前準備階段的命題、數據的獲取、師生的考試分析,課中階段的講評,課后階段的鞏固與提升五個方面,最后闡述了試卷講評課型的不足與反思。

關鍵詞:信息技術;講評課;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10-2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4-0051-03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現代教育迎來了大發展的時機。各種技術手段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被應用于教學實踐。在這當中,以信息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對傳統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帶來了新的變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數學試卷講評課作為一種常規的數學課型,從內容上,既要講又要評;從方式上,主體對象是學生和教師,既要有學生的學習,又要有教師的教學。試卷講評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的學習和有效的教學上。將信息技術引入傳統的試卷講評課中,構建精準的試卷講評課模式,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試卷講評課的條件

應用于教學的信息技術伴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而得到迅猛的發展和應用。過往,利用計算器算平均分、靠畫“正”字統計答對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統計分析軟件的出現,使得對學生測試成績的各種指標,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優率、差率、及格率、方差等統計變得簡單。過往,教師對試卷進行分析時,總是抱怨處理數據耗費精力太多了,數據太少了;現在不費精力處理數據,反而在抱怨數據太多了、信息量太大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試卷講評的過程實質是學生對知識的一種建構過程。通過測試,可以檢測學生已有的認知體系是否完整。在講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或同伴的講解、分析和分享,對自身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補充和調整、修正,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新的認知,從而建構最優的知識體系。有了這些技術支持和背景信息,教師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針對學生的答題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優化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知識、活躍思維、提高能力。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試卷講評課型的建構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試卷講評課型的構建,主要涉及命題、數據獲取、考試數據分析、課堂講評以及鞏固提升這五個方面。

(一)精準掌握學情、生情,精心命題,為精準獲取學生數據作準備

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測試卷首先要體現知識點的覆蓋和課標以及高考對知識點的掌握要求。其次,對學生在平時課堂和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常錯點、易錯點、易混淆點等也要注意考查。再次,試題的考查形式應多樣,對重點知識的考查應至少有兩種題型。過往,對命題不太重視,主要是教師憑經驗靠感覺出題,這樣得出的結果往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情況?,F在,依靠信息技術的發展,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依賴網絡化的學習平臺軟件能夠實現按難度與知識點組卷,一般筆者預設置的難度系數是0.6~0.7,是因為這個難度組卷的題目較適合自身任教水平。教師精準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知識分析和點撥,幫助學生提高,提高教學針對性。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幫助,了解學情,為精準獲取學生數據做好準備,提高教學針對性。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精準獲取學生測試數據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網絡化的閱卷系統在各個學校普遍被使用。依靠這些閱卷系統配合大數據處理軟件的使用,試卷分析所需的各項指標非常輕易便能得到。教師對班級成績和每一位學生的成績一目了然,為下一步對試卷進行分析提供了精確的數據支持。這就為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和精準教學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提早準備相應的練習題和錯題講解。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教師的講解針對性更強,錯題設計更合理,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的試卷,教師可先對學生的主觀題進行批改,對其中的錯誤、不足之處進行圈點和批注,然后再隨著客觀題進行掃描,直接得到學生分數和相關數據。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會在短時間內有一個精準的了解,也能促使學生針對性地思考和分析;總結教學成績和不足,對學生出現的錯誤率較高的試題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在思考中掌握錯題,做到針對性分析和教學。

(三)試卷數據自我分析

試卷數據的自我分析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這是進行試卷講評課前最重要的工作?;谛畔⒓夹g支持的試卷講評課與傳統的試卷講評課在數據分析上存在較大的差別。過往,在沒有信息技術參與的試卷講評課中,所有數據的采集均要靠人工完成,費時費力。教師一般只統計每道題的平均分、學生成績的升降名次。若要統計更多的數據,如統計學生在哪個知識點上存在漏洞,或者對同一個知識點有哪些學生做錯,往往由于時間緊、工作量太大而無法完成。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則是由專業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僅需數秒便可進行多項指標的統計。數據的統計再也不是耗時費力的苦差事了。教師和學生更能將精力集中在對數據結果的分析與解讀上。

對教師而言,試卷的數據分析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總體分析。包括全年級的基本情況和自己任教的班的基本信息,如平均分、合格率、優率、差率、最高分、最低分和方差,教師透過這些數據對本次測試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是教師了解學生情況的一種方法,也是非??陀^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教師能夠從整體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具體成績分析。將任教的班逐個與年級進行對比,任教班之間也做對比,如平均分的變化,各分數段人數比例對比、優率、差率、及格率對比。(通過這種橫向比較,教師會了解哪個班級學習情況較好,哪個班級學習情況較差,形成自己的客觀性認識,做到心中有數,第三,試卷分析。具體來說,就是題型得分率比較及逐題比較。第四,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在具體的操作中,筆者一般以難度為0.8為界,將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成兩類:難度大于0.8的,說明學生整體答題情況較好,即便有個別不對的學生也能通過同伴間答疑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這類題筆者不會占用大量講評課的時間進行講評。有了數據作為依據,筆者的課堂講解不再迷茫,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學針對性明顯提高,促進了高效課堂的實現。筆者又將其余的問題細分成三種情況:①粗心型失分題。這類題一般是基礎題,通常是選擇題前5題和填空題、解答題的第1題,這類問題學生之所以做錯,原因往往在于審題不清、計算錯誤、公式遺忘、書寫不規范等,而不是因為在知識的掌握上有缺陷。②概念不清型失分題。這類題一般是試卷中的中等題,題目來源熟悉的知識,是一些常見題的變形和一些相近知識、技巧的辨別使用,又或是多個知識點的整合。這類題的特點是學生入手時覺得很容易,但又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或做題時覺得很簡單,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做對了,一拿到答案才發現原來自己解答錯了。③難而不會型失分題。這類題綜合性較強,解題的技巧性較高,思維能力要求高,計算量大,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可能連審題都有困難。這種題很多學生看一眼就直接放棄,課堂上往往要花一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講評,而且講完后大部分學生還是覺得霧里看花,這類題筆者不會花時間進行講評,因為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毫無效果。第五,按知識點進行數據分析,即試卷中有哪些題目考查的是同一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統計不掌握該知識點的學生人數,掌握具體名單。具體的標準是,該知識點若涉及兩題或以上的題量,若超過半數的題目做錯了,則認為該學生對該知識點未掌握。對知識點得分情況的統計,可生成班級的知識點得分統計圖,直觀地反映班級學生在各個知識點的得分情況,從而反映出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據此確定講評課要重點講解的知識點,同時直接掌握學生的名單,便于在課堂講解時給予重點關注。

對學生而言,對試卷的分析和反思,是為了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知識網絡的構建。學生在考試中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對原因不仔細加以區分,講評課上教師講和評得再精彩,也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講評課就會變成教師唱獨角戲,講評也就失去了意義。把閱卷系統得到的各項數據直接給學生,能否使學生產生共鳴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閱卷系統只能基于考試成績統計各項與成績有關的指標及做些簡單的分類,無法感知學生在做題時真實的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弄清學生做失分題時的心理狀態,才能分析造成失分的真正原因。因此,通常在正式開展試卷講評前,筆者會公布試題的參考答案和每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筆者總是鼓勵學生把試卷中失分的題目再重新做一次,再對一次答案,看看失分題會不會減少。若原來做錯的題目現在不再錯了,則說明這些題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粗心,而不是審題不清,就是計算錯誤或公式記憶不牢導致的。若重做一次,還是因為讀完題后仍然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筆而導致失分的題目,則可以放棄對它進行分析。因為這種題已完全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認知水平,即使老師把思路與過程詳細列出,自己也是無法理解的。

學生的試卷分析應將重點放在那些自己明明看起來會做,但即使第二次做也無法拿到滿分的題目上。應關注這些題目背后所指向的知識點,因為題目沒能拿滿分,只是表象,根源在于背后的知識點掌握不到位,理解不夠深刻。利用教師給的數據信息,學生很快就能確定題目所對應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就是要在講評課上重點關注的知識點了。過往由于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數據的搜集和處理相當困難,師生對考試情況的分析并不能像現在依靠數據分析這么精準,這是信息技術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新變化,它使教師的分析更精準。由于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所以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對本質問題的探求上來。

(四)課堂講評

在師生雙方進行考試數據分析后,正式進入講評課的環節,數據分析為課堂講評提供了依據,使課堂講評有理有據。根據前期的師生分別做的數據分析,教師對班級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掌握了知識缺漏的學生的名單,而學生也知道了自己對哪些知識點是掌握不到位的。課堂上,教師可按知識點分類進行講評,具體是對一些不好理解的概念和不易觀察到的圖形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如幾何畫板等工具予以講解。對那些由于概念不清造成失分的題,筆者的做法是先在知識掌握薄弱的學生名單中找學生對考題進行講解,講解解題思路,講自己做題的感受,講在哪一步被卡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因為是在課堂上公開講,其他學生也能參與到他的思維過程中,能發現他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從而幫助該學生以及與該學生有相同解題困惑的其他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小老師”角色的學生也會因為深度參與自身和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地探索數學學習的方式,強化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積累了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實現了共同進步。在學生們充分討論后,筆者會對學生們討論的問題給予總結,并強調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和步驟。

這種借助信息技術獲取大數據,然后基于數據分析的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沉悶模式,課堂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多了。由于事前師生雙方都根據數據進行了初步的分析,使得講評試卷的過程更有針對性,師生雙方都明確問題所在,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這種新型的試卷講評課中,教師把試卷講評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講評試卷的參與者與指導者,同時也是學生分析試卷的數據提供者,師生間的協同運作,保證了試卷講評課的高效和精準。

(五)課后的鞏固與提升

講評課上,由于受時間的影響和要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因而只能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對個別學生的針對性講評和輔導有所忽視,這方面的工作可課后繼續跟進。在課后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在某個知識點的鞏固練習進行數據跟蹤,在數據分析軟件的支持下,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訓練成效進行評估,幫助學生做好錯題的整理和錯因分析,鞏固知識,提升技能。針對性的訓練和練習會幫助學生強化知識,促進學生了解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錯誤思維,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不足與反思

(1)課堂上,學生講評的時間不好控制。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讓兩類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但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往往花太多時間相互補充、更正,而課堂時間又是有限的,造成實際能被解決的問題很少。下一步應考慮如何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找到培養學生思維與控制課堂節奏間的平衡點,更好地發揮這種新型講評課的功效。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精準的把握,才能夠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指導和點撥,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

(2)學生的自覺性不夠。在前期讓學生自主分析試卷的過程中,少數學生學習不夠自覺、應付了事,直接抄參考答案,不按照教師的要求重做一遍錯題。這樣學生做就無法判斷自己失分的題型,講評課上就無法對其他同學和教師的講評產生共鳴,更無法主動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下一步要考慮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提高自覺性,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分析來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了解錯誤思維,明確知識點上的不足,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提高和改進。

(3)錯題利用率低。學生對錯題很少會重做,這里既有學習習慣的問題,也有學習動力的問題,因為學生覺得已經在課堂上掌握了該知識點,不用再檢查了。實際上是缺少講評后的鞏固與提高,學生很難將錯誤的知識點徹底掌握。教師要善于利用錯誤,引導學生學會分析錯題,學會總結錯題,并帶領學生不斷地重復練習錯題,通過練習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實踐中提高解題能力,實現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考慮把這些錯題輸入網絡題庫中,通過網絡題庫,針對試卷中一些共性的問題設計一些專項訓練,每隔一段時間訓練一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生成數據,對訓練效果進行分析,反饋分析結果,督促和鼓勵學生重視錯題的功效。反復的強化和鞏固會提高學生的認識,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強化學生的記憶。

四、結語

將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試卷講評課中,為教師處理測試數據帶來了便利。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科學地優化講評課的效率。教師統計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學生通過在課堂上講思路、講困惑的互動討論,暴露思維,真正查清錯因,完善知識網絡的構建,提高思維能力,體現教學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分析試卷的指導者,主導和參與了試卷分析和講評的全過程,確保了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王 輝.“自—合—精—練”:構建數學試卷講評課新模式[J].上海中學數學,2017(Z2):12-13.

[2]程 偉.讓興趣與效率并存——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模式探究[J].中學數學教學,2017(1):72-75.

[3]王 飛,殷長征.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J].中學數學研究,2018(4):90-91.

[4]周義昌,江云富.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促進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研究[J].學周刊,2019(11):146-147.

[5]宋衛東.濃妝淡抹兩相宜——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合理運用[J].中學數學月刊,2019(2):78-79.

猜你喜歡
講評課模式構建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淺析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講評課
高職院?!?+3”企業化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初中物理試題講評課的有效性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