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動態

2020-03-24 12:23
僑園 2020年12期
關鍵詞:粵劇文化遺產文化

◆ 遼寧非遺傳承人首秀“網紅直播”

2020年“五一”來臨之際,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策劃推出了“非遺+直播”線上非遺公開課創新模式,該模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充分結合,邀請非遺傳承人作客“遼寧文化遺產”直播間,讓非遺傳承人化身網紅主播傳授非遺技藝,獲得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5月“惠民月”活動期間,滿族民間刺繡、遼西繩結等“非遺公開課”紛紛在“遼寧文化遺產”微博、抖音和快手官方平臺同步直播,還特別推出了以琥珀雕刻、本溪松花石硯、阜新瑪瑙雕、岫巖玉雕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文化大講堂”直播節目,受到廣大網民的普遍歡迎。

◆ 首批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串珠成鏈”

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游在行動·廣東人游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在韶關丹霞山舉行。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發布,具體包括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游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游徑、古驛道文化遺產游徑和海防史跡文化遺產游徑五大主題共27段實體游徑。

這些游徑涵蓋了珠三角9市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將承載著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將文化、文物資源與自然資源景觀、旅游景區通過主題游徑有效串聯,展示了嶺南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據介紹,未來,相關單位還將深入挖掘更多粵港澳三地共有的主題元素,

計劃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形成系列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

活動現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廣播電視臺還舉行了《追尋紅色足跡》系列紀錄片啟播儀式。廣州、東莞、韶關等地41項非遺項目也在現場展示展銷。

此外,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廣東還整合各大電商平臺資源,重點打造“兩個線上購物館”(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非遺美食館),舉辦了“兩場線上宣傳推銷活動”(淘寶手藝人——廣東非遺購物節好店推薦專場、非遺精品拍賣專場),開通了“一個現場帶貨總直播間”,推動更多非遺走進人們的生活。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遼寧非遺大集結

6月13日是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于6月集中開展。

此次活動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重點圍繞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傳播傳承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作為此次系列活動的重中之重, 6月13日-14日,“我在故宮看非遺”活動,以“遼寧四寶”——岫巖玉雕、阜新瑪瑙雕、琥珀雕刻、本溪松花石硯制作技藝為代表的10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走進沈陽故宮,展示遼寧工匠風采,講述非遺故事?,F場游客在感受國寶魅力的同時,還能在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手工樂趣,廣大網友則通過直播一邊領略故宮美景,一邊享受“云購物”。

此外,作為遼寧首次舉辦的非遺“云端”購物活動——“我在云上購非遺”開啟了遼寧非遺銷售的新模式。醫巫閭山

滿族剪紙、遼西繩結、馬家燒麥制作技藝、海城牛莊餡餅制作技藝等30多個非遺項目,近1000件非遺作品及產品齊聚直播間,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化身網絡主播“出圈”帶貨,共同助力非遺購物節,促進遼寧非遺全面邁進電商領域,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 第四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在沈陽召開

2020年9月20日—22日,第四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在沈陽召開。本次大會以“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與第二屆中國(沈陽)旗袍文化節強強聯合,實現紡織非遺活化傳承,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此次大會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的指導支持下,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聯非遺辦、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沈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師、文創企業非遺工作者、院校師生以及媒體記者

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大會。

為期三天的非遺大會內容豐富,首日的開幕式包括年度中國紡織非遺大使揭曉、2020首屆(中國·沈陽)旗袍設計大賽頒獎及藝術大賞;系列展覽沈陽故宮展、中國工業博物館精品展、遼寧大廈非遺手作閃售。21日,《2019/2020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在大會上發布,大會主旨報告、主題演講、非遺訪談、合作簽約、揭牌儀式等環節相繼亮相。

◆ 粵港澳青年周傳播廣府非遺文化

10月1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周正式啟動。形式新穎、內涵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引來市民與游客爭相體驗。據統計,10月1日至6日期間,青年周已吸引超過8萬人前來打卡,線上直播也有逾百萬的點擊觀看量。

10月4日,在青年周系列活動——廣府非遺文化論壇上,中國戲劇“梅花獎”及“白玉蘭”獎獲得者粵劇非遺傳承人吳非凡演唱了一曲經典粵劇唱段《賣荔枝》,以創新的唱法展現了傳統粵劇的新魅力,觀眾們紛紛拍手叫好。論壇現場,各位嘉賓還圍繞“節慶里的非遺元素”展開討論,共同分享非遺文化傳承故事,并展示非遺作品及制作技巧。其中,吳非凡講述了自己與粵劇結緣的故事,將粵劇知識以通俗易懂而又新鮮有趣的方式與現場觀眾分享。

此外,廣州市非遺傳承人張梓康還向大家講解了“麒麟舞”的來源,并現場為大家展示“麒麟舞”片段,動作敏捷而有力,風格俏皮而喜慶,令現場觀眾嘆為觀止。在體驗活動中,大灣區青年們向“黎家獅”第五代傳承人黎婉珍了解佛山傳統獅頭的制作教程,并動手體驗獅頭扎作。

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我們體驗到這些傳統廣府非遺作品的制作,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想要學習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傳承中國非遺文化。

◆ 遼寧省推出非遺旅游全攻略

10月23日—24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在沈陽故宮,聯合舉辦了2020“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并正式發布了“BMW中國文化之旅遼寧非遺旅游攻略”。

遼寧,作為全國工業生產制造大省被人們所熟知,而在其“硬核”工業形象之下,更有著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在沈陽,游故宮、大帥府,讀半部近代史;參觀國家AAAA級景區華晨寶馬鐵西工廠,了解機器人和人類完美協作的未來世界;在盤錦,游覽紅海灘風景區,探訪二界溝排船技藝,聽漁家號子氣勢跌宕、古漁雁民間故事傳奇;在朝陽,體驗喀左紫砂傳統技藝,去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訪五千年中華文明之源的紅山文化;在阜新,尋訪瑪瑙雕刻技藝,漫步海棠山摩崖造像、瑞應寺,感受藏傳佛教的悠久歷史和禪境幽遠……

此篇攻略將深入介紹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人文自然風光,帶大家了解東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開啟一場回溯千年的文化之旅!

◆ 廣東文旅活化非遺資源驚艷“非博會”

盤錦二界溝排船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廣東選派了粵劇、玉雕、廣彩、廣繡、木雕5個項目參加“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單元,觀眾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足跡,體驗粵劇的藝曲華裳與欣賞廣彩的釉上巧技,從中領略非遺之美,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廣東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充分踐行非遺資源活化,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取得不少可喜成果。截至2020年6月,廣東全省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4項(粵劇、古琴藝術、中國剪紙、中國皮影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47項、省級代表性項目70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32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837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9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4個、省級45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143個,研究基地24個。

此次非遺主題旅游線路、“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評選是廣東非遺活化利用的一個縮影。除“廣州老城新活力

文化遺產深度游”外,還推薦了以潮汕文化為主題的“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游”,以商貿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沿海經濟帶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游”兩條線路。

據悉,廣東下一步將認真謀劃非遺傳承發展“十四五”時期的工作,著力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推動認定新一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開展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測和保護績效評估,加大對急需保護項目的扶持力度,繼續加快全省的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對非遺及其得以孕育、滋養的人文環境實行整體性保護。重點打造“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非遺進校園等品牌活動,策劃打造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可觀、可學、可游、可玩”的非遺體驗新玩法,進一步提升廣東非遺的可見度、美譽度、影響力。

◆ 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曲藝月”系列活動

為響應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關于“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的號召,推動遼寧曲藝的藝術實踐與文化傳承,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2020年11月開展“曲藝月”宣傳展演系列活動,通過傳統文化大講堂、曲藝專場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展現遼寧曲藝類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以及遼寧曲藝事業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11月3日-27日,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陸續推出了四場傳統文化大講堂,特別邀請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崔凱,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連元,中國快板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快板書傳承人王印權,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四位名家,輪番做客“遼寧文化遺產”直播間,通過微博、快手等平臺直播與精華版視頻推送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遼寧作為曲藝大省的獨特魅力,也為廣大觀眾與四位曲藝界名家搭建了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以創新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助推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據統計,四場直播累計在線點擊量近31萬人次。

11月28日,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非遺曲藝專場展演在文馨苑隆重上演,以“融入現代生活,弘揚時代價值”為主題,匯集多種曲藝形式,名家弟子同臺獻藝,彰顯新的時代內涵和新生代薪火接續的藝術風采。其中,劉蘭芳先生弟子張娃佳表演鼓歌《中華曲苑》,弟子王福玲表演岫巖東北大鼓《打登州》;王印權再傳弟子胡曌斌、穆澳、楊建表演了精彩的群口快板和山東快書;西河大鼓傳承人郝艷芳的女兒邱智慧也加入到傳承隊伍中來,節目《偷年糕》說唱俱佳。展演當晚手機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到4.7萬,收獲一致好評。本次展演以傳統之姿彰顯曲藝振興的豐碩成果,充分宣傳展示了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充分展現了遼寧曲藝事業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 羊城粵劇節乘風破浪上“云”端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于2020年11月17日至25日在廣州舉辦。本屆粵劇節包含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藝術沙龍等多個活動板塊。

據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眾多海外粵劇愛好者無法如往年一樣來到現場觀看演出。今年的粵劇節新增“云上”直播渠道,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演出。組委會還挑選部分優秀劇目進行云上展播,讓全球粵劇迷足不出戶也能參與此次盛會。

優秀劇目展演在廣州大劇院、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江南大戲院等多個會場展演來自廣東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15個專業院團的21臺精品劇目。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由來自粵港澳地區和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的38個社團,組成21臺華人華僑粵劇粵曲晚會進行展演?;泟」澠陂g,廣州多個電影院展映《刑場上的婚禮》《花月影》《南越宮詞》《柳毅奇緣》《傳奇狀元倫文敘》等20部粵劇電影。

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始舉辦,已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

◆ 廣東推出首批三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

為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總體工作思路,充分踐行非遺資源活化,積極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2020年啟動開展“全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策劃工作。2020年12月初,經過精心策劃,首批三條廣東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面向社會發布。

首批三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涵蓋廣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陽江、茂名、湛江8個地級市,線路策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紐帶,分別策劃了“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游、沿海經濟帶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游”主題線路,其中“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線路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成為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的范本。全省首批三條線路涵蓋了多個旅游景區,展現了以粵劇、廣繡、廣彩、潮繡、潮雕等為代表的嶺南特色的非遺項目,為游客提供“可觀、可學、可游、可玩”的非遺體驗新玩法,有效擴大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通過全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的展示、推介,不斷提高非遺傳承實踐水平,可以為旅游業注入更加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并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獨特優勢,為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內生動力。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位居世界首位

2019年5月19日,2019大連國際大健康產業博覽會勝利召開,開幕式現場,大連市楊澄甫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王金玲表演了楊式傳統太極拳,并在大會上啟動了“弘揚中國太極,助力世界申遺,傳播健康,造福人類”的行動,共同助力太極拳世界申遺成功,讓全世界知道“太極拳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珍貴禮物”。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于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并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于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

基因?!皩W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松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是中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履約能力,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都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粵劇文化遺產文化
現存清代粵劇劇本初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粵劇傳唱灑暖陽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何傳承粵劇表演的精髓及促進表演時代性探討
Tough Nut to Crack
誰遠誰近?
文化遺產是“價值富礦”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