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花開”漫遼寧

2020-03-24 12:23王新濱
僑園 2020年12期
關鍵詞:代表性滿族遼寧省

遼寧,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遼寧省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份之一,除漢族以外,還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等51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豐饒土地上孕育出種類眾多、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煥發了生機,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已被列入遼寧省政府“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目標任務,幾年來累計開展進校園、進社區惠民活動1200場。足跡遍布全省14個市的部分幼兒園、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社區、村屯、敬老院、廠礦企業、部隊軍營;活動惠及觀眾近14萬余人,擴大了非遺的影響力和輻射面,開創了文化惠民的新模式,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

[非遺之花紅爛漫]

沈陽,古稱盛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盛京滿繡”聞名遐邇。

隆冬季節本是農家閑暇之時,但在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賀杖子鄉,很多農家留守婦女卻在忙著飛針走線,“盛京滿繡非遺扶貧項目”正在改變著她們的生活。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扶貧攻堅相結合,是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在“2019扶貧攻堅年”的創新舉措之一。

據了解,“盛京滿繡”被稱為清代皇家刺繡,是遼沈地區獨有的刺繡技藝,有掛畫、旗袍、扇面、披肩、手包等多個繡品種類?!笆⒕M繡”這一重點非遺扶貧項目,旨在讓貧困人口早日實現脫貧增收,同時又能實現對傳統技藝的傳承?!爸灰悬c做針線活的底子,經過短期培訓都能上手,最低年收入可達兩萬元左右”。非遺項目改變了她們的生活,給大家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人們的生活中,“衣”與“食”總是聯系在一起,二者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菜歷史源遠流長,是根據遼寧地區民族特點、區域特點、飲食習俗、烹飪技法創建的一種地方菜系。遼菜傳統烹飪技藝在2014年11月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遼菜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堅持活態傳承,堅持改革創新?!眹H烹飪大師劉敬賢說。

劉敬賢不僅曾是中華老字號餐飲名店沈陽鹿鳴春飯店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還是“遼菜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人。正是在劉敬賢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遼菜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能力由弱到強,傳承人員由老化、缺失的狀況形成轉變,隊伍逐步擴大,知識理論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遼菜的認知度普遍上升,科學價值與應用價值進一步得到社會認可。

截至2019年12月,遼寧省非遺四級名錄體系建設基本建成,名錄項目達1472項。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達9項,具體為: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岫巖滿族剪紙、新賓滿族剪紙、莊河剪紙、建平剪紙、復州皮影戲、凌源皮影戲、岫巖皮影戲、蓋州皮影戲。

據了解,為了對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加強管理,加大保護力度,遼寧省根據不同類別、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分類保護。

按照《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總體規劃》,相關部門對列入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實施重點保護;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按照中國加入的相關國際條約要求實行保護;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特點及存續狀況,采取記憶性保護、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等方式對

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類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對喪失傳承人、客觀存續條件已經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代表性項目,實行記憶性保護;對瀕臨消失、活態傳承較為困難的代表性項目,列入瀕危項目名錄,實施搶救性保護;對存續狀態較好,具有一定市場潛力和發展優勢的代表性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在傳承非遺的同時,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是全國非遺保護傳承觀察點。在這個縣的“非遺館”里,專門設立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展廳,每年參觀人數達8000人以上。岫巖縣非遺項目家底厚重,有岫巖玉雕、岫巖東北大鼓、岫巖皮影戲、岫巖滿族剪紙、岫巖滿族民間刺繡等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此外,岫巖縣還有省級非遺項目3個、市級非遺項目8個、縣級非遺項目10個。為提高民族文

藝骨干和非遺傳承人的整體素質,提升民族文化傳播能力,岫巖文化館常年開展滿族文藝骨干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了岫巖東北大鼓調演、藝術研討培訓活動,舉辦岫巖皮影、岫巖滿族剪紙、岫巖滿族刺繡、岫巖東北大鼓傳承人骨干培訓班十多期,對300余名滿族藝人進行培訓。編印出版了岫巖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詳細記載了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體系等。

近年來,岫巖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民間文化資源優勢和特色濃郁的滿族民俗,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開展非遺文化展示宣傳等各類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提升各族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岫巖文化館先后成為遼寧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復州鼓樂

[匠心造藝方有所成]

坐落在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的金阿山藝術館,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連貝雕的傳承基地,也是遼寧省內各藝術院校的實習基地。藝術館的創始人金阿山在業界有著“中國貝雕第一人”的美譽,作為大連貝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至今已經從藝近60年。

貝雕技藝集牙雕、玉雕、木雕、微雕、石雕等各種雕刻手法于一體,取繪畫、書法、雕塑、篆刻等眾家門派之長,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工藝,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精

心雕琢,構圖新穎、工藝精湛、色彩絢麗,極具藝術價值。貝雕制作過程極為復雜,優質的貝雕工藝品往往需要經過設計圖稿、選料、粗胚處理、細胚處理、精雕細刻、打磨、拋光、立體塑形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者不僅需要較高技藝和藝術修養,更要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能夠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潛心只做一件事情,著實令人欽佩。金阿山說:“我早年師從中國貝雕創始人史玉蘭、王秀萍,進入貝雕廠后跟隨原國立藝專高材生王漢清和王德模等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在這些老

上,我不僅學到了精湛的技藝,更繼承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非遺傳承中的重要因素, 老師傅道技合一,這可以說是一種世代相傳對自己這門手藝的信仰?!?/p>

目前,遼寧省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77人,其中健在1930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關鍵的就是保護非遺傳承人。針對近幾年在保護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遼寧省努力完善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機制、管理機制、保障機制等,使傳承工作更加符合非遺的保護規律,更加科學、有序、深入地向前發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遼寧省制定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細則》?!豆芾砑殑t》以貫徹落實黨中央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以推進遼寧非遺保護傳承為目標,提出非遺保護新要求,對規范、引導和保障非遺工作健康有序發展,促進新時代非遺傳承人的傳承保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豆芾砑殑t》對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條件、認定流程和責任義務等事項進行了詳細的規范。

“正是得益于政府的這些新政,中醫付氏針推這樣的非遺項目才得以更好地傳承?!敝嗅t付氏針推第五代傳人付強感慨地說。

據付強介紹,中醫付氏針推從晚清至今有一百余年的歷史,作為針灸療法的一個流派,在結合大量臨床經驗后,形成了自己的治療方式,豐富了針灸學。中醫付氏針推運用物理手段,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完全不同于西方醫學,是中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成果。

要讓非遺文化瑰寶更好地傳承下去,不僅需要好政策,同時也需要投入“真金白銀”。

近年來,遼寧省對22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圖文音像的采錄,制作完成文獻類記錄片約9168小時,綜述類紀錄片約2304小時,照片約56萬張,整理相關文字資料1952萬字,并通過文化和旅游部的驗收,采錄工作取得成果。與此同時,還實施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委托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戲劇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舉辦中國剪紙、中國皮影戲、雕刻、刺繡、鼓樂、秧歌、木偶戲、評劇、二人轉等16期培訓,培訓傳承人874人。通過專家授課、實際操作、傳承人座談等形式,使傳承人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產業化路在腳下]

這里是原沈陽鐘廠的老廠址,現在這里是遼寧非遺產業基地。

“這里的民國老街建筑很有特點,一樓一風采,一屋一特色”。遼寧非遺產業基地與周邊的沈陽故宮、張氏帥府、百年中街為鄰,建筑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是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2019年“重強抓”重點推進建設文旅項目之一,也是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重點扶持的對外交往文化窗口。這里包括遼寧非遺典藏館、文化展覽中心、非遺文化體驗館,是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非遺保護論壇暨非遺影像展、文化遺產公開課大講堂、走進歷史街區及非遺體驗游、遼寧老字號非遺展等活動的舉辦地。

從撫順琥珀雕刻非遺博物館到錦州滿族民間刺繡非遺博物館,再到25個各類專題非遺展示館和12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場所,近年來,遼寧已經成功構建起比較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設施體系,這也為非遺的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遼寧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意見》的落實和《第一批遼寧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發布,遼寧省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對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給予

重點支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傳統工藝項目創新創業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潛力。

一位多年從事非遺保護工作的資深人士坦言:傳承傳播非遺項目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進行產業化運作。目前遼寧省已有一部分非遺項目具備一定的產業化鏈條,項目本身具有經營實體,具備市場導向和較強的自我開發能力,可完成生產、再生產、創造非遺產品和非遺服務的全過程。除此之外,另有一些非遺項目,盡管其傳承人不完全具備產業化經營的能力,但具有一定潛力。

這位資深人士強調,非遺產業化發展離不開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只有形成互促共贏、豐富多元的產業鏈,才能實現由資源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換。在實踐中,應加大非遺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力度,如打造“非遺+文旅”“非遺+教育”等多種模式,這既可以滿足大眾需求,也有助于進一步拓展非遺產業化的發展渠道,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遼寧非遺的產業化發展,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金州龍舞 《熱土》 攝影:楊雪萍

猜你喜歡
代表性滿族遼寧省
圖解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呼光華
淺談呼和浩特市滿族文化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致敬經典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七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檢測題(B)
滿族風俗圖譜(民間信仰)
薄熙來:辭別地方另有任用
“尼山學”的出現與展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