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
——澳門的非遺

2020-03-24 12:23楊孟鋒澳門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創會會長
僑園 2020年12期
關鍵詞:土生哪吒澳門

文/ 楊孟鋒 (澳門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創會會長)

一、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制定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為保護對象。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擬訂清單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澳門文化局擬訂有關清單,以識別、確認和保護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列表的項目共有15個,包括粵劇、涼茶配制、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南音說唱、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搭棚工藝、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和花地瑪圣母圣像出游。其中8個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粵、港、澳聯合申報的粵劇和涼茶制作技藝,由澳門獨立申報的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南音說唱,及新增的媽祖信俗和哪咤信俗。另外,粵劇更于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粵?。河没浄窖匝莩膽騽?,主要流行于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使用粵方言地區的城鄉。

2.涼茶配制:涼茶配制是粵、港、澳地區人民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特征,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原料,食用、總結出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等功效,伴隨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料。

3.木雕—神像雕刻:在文化上傳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神像雕刻工藝,經改良和發展,整體技術達到突出的水平,是澳門百年來優秀的民間美術。

4.南音說唱:流傳于珠江三角洲,主要是由一些盲人以說故事的方式傳唱,深入民間。

5.道教科儀音樂: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科儀音樂是道教法事儀式中運用的音樂,也是民族傳統音樂的組成部分。

6.媽祖信俗:澳門的先民多以漁業為主,敬奉媽祖為神。相傳媽祖保佑漁民出海作業,平安大吉,是漁民的守護神。澳門的媽祖信俗有著自己獨特的 “媽祖傳說”,在本地居民的心目中,媽祖是他們最重要的“家長”,被尊稱“阿媽”,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誕(天后誕),水上漁民和陸上居民自發組織祭祀,酬神募捐。

7.哪吒信俗: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澳門哪吒信仰,崇尚“三十三天哪吒太子”,既有民間神話的部分,也結合了本地風俗文化,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色彩。

8.花地瑪圣母圣像出游:天主教“花地瑪圣母瞻禮及九日敬禮”的一部分,藉此紀念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發生的“花地瑪圣母顯現”,以及為普世和平與澳門所有基督徒的更新祈禱。該圣像出游在每年5月13日舉行,場面壯觀。

9.魚行醉龍節:澳門鮮魚行獨有的一項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又名澳門魚行醉龍醒獅大會。每年農歷四月初七的傍晚,澳門從事漁業批發或零售的居民,便匯聚在菜市場,席地而坐,圍枱進餐,形成“龍船頭長壽飯”傳統。吃龍船頭長壽飯、舞醉龍巡游、免費派送龍船頭飯,是節慶中主要活動內容。

10.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葡人的美食是以葡萄牙式烹調為基礎的一種飲食文化,融合非洲、印度、馬來亞以及本地華人飲食所用的物料及烹調方式,結合各地烹調所長,是經歷數百年融會貫通而成的一種飲食文化, 也是葡萄牙航海文化的一個重要歷史產物?,F在,土生葡人美食技藝在澳門已得到廣泛的認可,同時這一技藝也隨著土生葡人移居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和特色的美食技藝之一。

11.土地信俗:“土地公”又名“福德正神”“大伯公”,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神祇之一,信眾認為其掌管一方土地,保護居民的生活、健康、財富等。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寶誕,俗稱“頭迓”,澳門部分的土地廟宇會舉行盛大的賀誕活動,活動形式包括有參神祈福、醒獅助慶、上演神功戲及舉辦宴會等,場面熱鬧,是澳門華人社群重要的祭拜和節慶活動。

12.土生土語話?。喊拈T的土生葡語,是定居澳門的土生葡人在澳門四百多年間形成的一個語言體系,其基本詞匯以葡萄牙語為基礎,夾雜著馬來語、粵語、英語及西班牙語,可算是語言的一個大薈萃。土生土語話劇是最能體現這種方言特色的獨特藝術,通過舞臺藝術的表達方式,將這種多語言混雜、多語言結構的特點,利用文化差異、語調、不同用詞及腔調的變化,以喜劇的形式進行調侃和諷刺,針砭時弊,深受眾多土生葡人和本地華人的喜愛和追捧,并維系土生葡人的澳門情懷。

13.朱大仙信俗:流傳于澳門部分漁民之間的信仰習俗。朱大仙相傳為醫藥之神,自20世紀20年代由漁民從廣東省惠州市龍泉庵傳入,經過近百年的流傳發展,已轉變發展為多功能的保護神,并糅合了佛教和道教信俗。在每年農歷五月中上旬,港澳漁民信眾會在內港海面舉行兩日兩夜的大型的祭祀儀式——朱大仙水面醮會,祈求水陸平安。

14.搭棚工藝:搭棚又名“筑棚”,屬于“三行”(泥水、木工、搭棚)行業之一,常用作樓房建筑、修繕的工作平臺,是澳門傳統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筑棚使用的材料包括有竹(篙竹和毛竹)、杉木、竹篾條、葵葉片、笪(現已采用尼龍篾、帆布及尼龍網)。竹棚方格是棚架的基本形式,方格內直桿或立桿。搭棚師傅毋須設計圖紙,“以心為圖,以眼為尺”,全憑經驗,因地施工。因其靈活性,在澳門衍生出不同的竹棚類型,如高至數十層的樓宇工作平臺、小巧如慶典花牌或牌樓,以至看臺、泳棚、戲棚等,體現了中華民族精湛的建筑智慧和創造。

15.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俗稱“出大耶穌”,是天主教“苦難善耶穌九日敬禮”的一部分,于每年四旬期的首個周六及周日進行。出游隊伍主要由澳門教區主教、神職人員和大批澳門及海內外的教友組成,以“拜苦路”的方式進行,象征圣經中耶穌受難死亡的經過,而澳門治安警察局樂隊亦會沿途演奏哀歌,場面莊嚴。該圣像出游分兩天進行,是澳門極具地方特色及代表性的宗教盛事。

二、澳門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澳門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于2016年8月31日在澳門第一公證署注冊登記。協會宗旨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促進各界共同參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協會成立以來,一直為做好保護中華民族的各項非遺工作而努力。協會先后承辦和參與了以下活動:

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暨首屆珠海市民文化節

珠海市斗門區首屆市民文化節

珠海揚名廣場元宵節民俗活動展演

中珠澳非遺匯演

珠海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

日本神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創建80周年紀念活動

2016 ADC優秀經銷商年會

China商會網啟動儀式

格力地產2016新春游園會

紅館國際2016年會

中國電信珠海分公司年會

珠海第二屆櫻花節

珠海奧園廣場非遺巡演

萬山群島民俗風情文化旅游節

第四屆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

中央電視臺2017年元旦特別節目《飛龍醒獅耀中華》的彩排和錄制活動

梅州第四屆客家文博會

2017格力地產新春游園會

香港西貢民間文化2017之龍獅麒麟賀新春活動

澳門中國電信2017年度合作伙伴年會

澳門緬甸友好協會2017新春茶話會

電視連續劇《定制老公》拍攝活動

澳門北帝寶誕活動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藝術展

山東非遺走進香港體驗交流活動

澳門古鎮文娛體育會十一周年慶

中山首屆石食文化節開幕式

華發社區慶國慶迎中秋游園會

澳門山東商會、澳門山東同鄉會第三屆理監事會就職典禮活動

2017年僑商廣西行·走進美麗防城港活動

第四屆中原文博會

澳門關前街民俗活動

澳門新橋市集民俗活動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2018新春嘉年華

澳門山東商會、澳門山東同鄉會2018新春聯誼會

天虹商場2018新春民俗風情活動

2018第一屆海峽兩岸文化藝術節

澳門新葡京酒店春節民俗活動

香港西貢民間文化2018之龍獅麒麟賀新春活動

2018澳門廟宇節慶文化文宣廟會

澳門北帝寶誕廟會

mabo澳門總店開業慶典

2018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珠海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珠海市第二屆廣告文化、活動策劃企業聯誼會

澳門山東商會珠海聯絡處揭牌儀式

圣榮(中山)藝術行開業慶典

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18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

“琴韻中華-兩岸一家親”鋸琴音樂會

2018蓮溪廟華光寶誕

第二屆澳門工藝美術作品展開幕式

第五屆中國(三鄉)古典家具文化節

2019澳門新葡京新春民俗活動

2019年東澳島旅游文化節暨大王寶誕

2019澳門北帝寶誕廟會

2019鱷魚島首屆民俗文化節

中山南朗公安分局六一兒童節游園活動

招商銀行珠海香洲支行端午民俗活動

2019端午傳統插花書畫藝術展

澳門2019親子同樂嘉年華活動

澳門古鎮文娛體育會第五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澳門新華學校

2019深圳龍崗首屆舞龍燈文化交流展演活動

2019深圳羅湖鋸琴音樂薈暨非遺進校園活動

2019第二屆滁州南譙非遺文化旅游節暨首屆中國滁州鋸琴藝術節(安徽)

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北京)

2019珠澳青年文創匯(橫琴)

2019武漢文化旅游(澳門)推介會

澳門首屆國際財神文化節嘉年華活動

2019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公益騎行活動(山東→澳門)

珠海市五洲幼兒園廟會

澳門耆安居服務協會“感恩平安素宴”活動

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珠海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

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上,澳門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楊孟鋒(右)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合影

參加第四屆中原(鶴壁)文博會

參加中央電視臺2017年元旦特別節目《飛龍醒獅耀中華》的彩排和錄制活動

參加第四屆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

三、非遺傳承人:葉達

葉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澳門哪吒信俗傳承人,同時為該項目保護單位“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澳門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澳門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會長。

葉達自1989年為大三巴哪吒廟的復興、復修出錢出力,復辦賀誕活動。1992年起,擔任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持續傳承哪吒信俗,優化和充實文化活動,鼓勵街坊信眾共同參與,為構建和諧澳門以及本澳廟宇文化之繁榮有很大貢獻,享有很大聲譽,威信力很高。葉達除了做好廟內會務工作外,他在澳門哪吒信俗申報成為澳門和國家級非遺項目上發揮著領導和推動角色。此外,他還加強聯系澳門其他社團,在過去二十幾年又和歐美、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廟會接觸交往,增長見聞,重新制定大三巴哪吒信仰的文化傳承和互訪研習的策略定位。

2005年,大三巴哪吒廟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前,葉達積極為文化局專家提供數據和協助申報文本數據的撰寫。

為了更好保存哪吒節慶的文物,推廣哪吒信俗,葉達領導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與文化局合作籌建大三巴哪吒展館,期間葉達在協調會內、坊眾與文化局之間擔當著重要角色。展館在2012年落成。

2015年,葉達出席第二屆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文化資產活動再利用研討會,推廣哪吒信俗。葉達還向公職人員協會介紹哪吒廟的歷史和文化;協助旅游學院學生開展哪吒信俗專題釆風研究;參與澳門理工學院口述歷史計劃,促成哪吒信俗相關研究出版;邀請澳廣視、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廣州電視臺拍攝哪吒誕活動,推廣哪吒信俗。

2015年,葉達獲選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猜你喜歡
土生哪吒澳門
來自小白樓的密令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澳門:“一帶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澳門歌劇“三聯篇”之旅
澳門回歸日
打電話引來的故事
形象
棺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