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伯倫論證”:爭議和價值并存

2020-03-24 12:23馬超新疆師范大學
僑園 2020年12期
關鍵詞:張伯倫羅爾斯科恩

馬超(新疆師范大學)

一、“張伯倫論證”的源起

(一)諾齊克“持有正義”理論提出的背景

當代著名哲學家羅伯特·諾奇克出生于20世紀40年代,成長于二戰后的美國,是二戰后最重要的古典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二戰后的美國不僅籠罩在冷戰陰影下,還受到周期性政治經濟危機的干擾,另外,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黑人抗暴斗爭也使得美國社會陷入危機。而美國此時仍然奉行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對經濟生活全面干預,但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滯脹”現象,一時間通貨膨脹,失業率猛增,福利政策飽受詬病,為了應對危機,新保守主義提出的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的呼聲日漸高漲。隨著羅爾斯《正義論》的問世,公平、正義、權利等價值得到人們普遍關注和討論,諾奇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持有正義”理論,闡述他對權力、正義和自由的看法。

為了反對羅爾斯《正義論》中提出的“分配正義”理論,羅伯特·諾齊克于1974年發表了《無政府主義、國家和烏托邦》,提出了自己的“持有正義”理論,即“從正義的狀態出發,經過正義的步驟,最終達到正義的結果”,按照他的說法,只要初始狀態能滿足“諾齊克條件”就是正當的;只要資源轉讓能通過“張伯倫論證”(張伯倫系20世紀60年代美國籃球巨星)的檢驗就是正義的步驟,由此導致最終的結果是正義的。

在自由主義陣營里諾齊克屬于偏右翼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由至上,堅決反對干涉個人自由。羅爾斯則屬于自由主義陣營里偏左的代表人物,重視自由也關注平等,試圖在自由與平等之間找到平衡點。本文主要關注諾齊克提出的“張伯倫論證”,探討它引發的爭議。

(二)“張伯倫論證”對“轉讓正義”原則的佐證

諾齊克在他的《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例證,為他的“轉讓正義”原則提供了有力支持,這就是“張伯倫論證”。

諾齊克假設人們同意把某種特定的模式化理論作為社會的分配理論,設為D1,觀眾愿意為了欣賞張伯倫的球技而支付給球隊1美元球票錢,而他可以在每張球票中提成25美分。一個賽季結束后,如果有100萬觀眾觀看了比賽,張伯倫便能獲得25萬美元的高額收入。設為D2,因為已經假設所有人都同意D1的分配模式,所有人都有資格處置他的持有物,當人們自愿選擇轉讓25美分給張伯倫導致新的分配D2就是正義的。按照諾齊克的邏輯,“張伯倫論證”想要說明“如果一種分配通過合法的手段產生于另一種正義的分配,那么它就是正義的”,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諾齊克的論證前提:“無論什么,只要它是從一種正當的狀態中通過所有合法相關者的完全自愿交易產生的,它本身就是正當的”。

二、“張伯倫論證”引發的爭議

自諾齊克的《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一書問世,對“持有正義”理論的爭論便從未停止,許多學者都對諾齊克的理論展開嚴厲批評,“尤其科恩的著作《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被認為做了釜底抽薪的批判?!笨贫髟诜瘩g“張伯倫論證”時,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國學者段忠橋認為,1995年出版的《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的第一章“羅伯特·諾齊克和威爾特·張伯倫:模式如何維護自由”和第二章“正義、自由和市場交易”,分別是他對“張伯倫論證”的初次批判和再次批判??贫鞯某醮闻姓J為“張伯倫論證”命題沒有說服力,他采取實證的方法,用奴隸制來驗證此命題,但顯然奴隸制是非正義的??贫鞯脑俅闻羞\用了概念分析法,進一步揭示正義的過程和正義的結果之間的關系,對“張伯倫論證”涉及的自由和正義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揭露出諾齊克是如何玩弄語言游戲的??贫鞯呐杏辛Ψ瘩g了“張伯倫論證”。

(一)如何定義“自愿”

在一個人不完全了解后果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也能被認為是自愿的嗎?誠然,“在張伯倫論證”中,有100萬人愿意購買球票去看張伯倫打球,但是如果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是讓張伯倫能獲得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報酬,并借此在社會中取得優勢地位,更進一步還會影響到后代,致使后代處于劣勢中,他們還會這樣做嗎?答案可能會是否定的。在這場交易中,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會助長不公平的狀態,沒有意識到嚴重的后果。在人們沒有完全理解交換協議的情況下,就說人們是自愿的顯然不太合適。

(二)第三方的利益是否受損

諾齊克在“張伯倫論證”中也談到了不直接參加交易的第三方利益,主要是說某些球迷把某些東西轉讓給張伯倫后,第三方仍然擁有合法的部分,利益并沒有因此受損。第三方的利益真的沒有受損嗎?這里有兩點需要明確:當一個交易發生時,受其影響的不僅是交易雙方,還有第三方。在第三方被動、沒有做出選擇的情況下,張伯倫就占據了優勢,第三方的分配狀態就受到了影響,這還是正義的嗎?還能說第三方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害嗎?一項占有對第三方是否有影響并不是立即能反映出來的,所以依據當下的情況判斷是否有影響并不合適。

三、產生正義和非正義結果的論爭

人們通常相信正義加上正義一定等于正義,但在生活中常常能找到反例,比如奇數加上奇數等于偶數,可燃物加上可燃物等于不可燃物??贫魈岢稣x的步驟也可能產生非正義的結果,而根據諾齊克認為,只要步驟不存在強迫或欺騙就是正義的。但是因為我們的無知而造成了非正義的結果,這顯然與諾齊克的“正義的步驟產生正義的結果”不相符,也就是說正義的步驟也可能產生非正義的結果。

四、由“張伯倫論證”看羅爾斯與諾齊克之爭

通過“張伯倫論證”,我們可以看到羅爾斯和諾齊克的正義觀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關于自由和平等的關系

在極端自由主義者諾齊克看來,任何東西都不能侵犯自由,包括正義和平等,自由是其他一切價值的基礎。張伯倫獲得了高額收入,只要保證了他的自由,就算是非正義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諾齊克所不能接受的是對張伯倫財富的干涉,對他自由的侵犯。而羅爾斯要求的自由是平等的自由,是被限制的自由,“這種平等的自由僅僅限于政治、人身、信仰、思想等”,并不包括財產。羅爾斯可能會同意對張伯倫財富進行干預,在他看來,社會中的每個人原本都應該是平等的,只是由于每個人出生的背景不同而造成了生活狀況的不同,他贊成通過稅收進行收入再分配來解決不平等。

(二)關于自然天賦

還有一點就是如何看待一個人的自然天賦。在羅爾斯看來,自然天賦較高的人通常能獲得較高收入,在社會上占有優勢地位,但是自然天賦的差別對于個人來說是偶然和任意的,所以他認為自然天賦應被看成一種公共財產,通過再分配的方式促進平等。張伯倫無疑就是那種自然天賦較高的人,當他運用自然天賦占據優勢時,也應該回饋社會。但諾齊克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羅爾斯的做法是在對擁有較高自然天賦的人征收“人頭稅”,這會打擊對方的積極性,會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五、反思與啟示

盡管“張伯倫論證”有諸多爭議,但是我們也能在對其反思中得到啟示。

(一)反思

“張伯倫論證”很容易得到一些人的認可,因為看起來它不僅尊重了持有者自由分配的權利,并且使得擁有較高能力者充分實現了其價值,在社會地位上占有明顯優勢。但不管社會主義社會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張伯倫論證”如果被認為是合理的,都會產生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甚至會引發社會動蕩。

張伯倫憑借他高超的球技獲得了高額收入,與之相類似的是如今娛樂圈明星的天價收入。我們承認明星的高收入與其自身條件優越和努力有關,但明星巨額的收入與普通民眾的收入卻有著天壤之別,普通民眾一輩子收入都抵不過明星一年的收入,這種巨大的不平等讓人們如何接受?雪上加霜的是這種不平等不只會影響當代人,造成“代際不公平”?!按H不公平”簡而言之就是由于上一代人的生活狀況不同,導致同一代人之間的出生環境和生存狀況不同,帶來個人的生活境遇、素質能力、機遇和發展更大的不同。張伯倫的后代會因為張伯倫的持有占有優勢而受益,明星子女也會因為明星的財富和地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而普通民眾的后代可能需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改善生活狀況,這種不公平會一代代的傳遞,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張伯倫論證”如果被認為是合理的,勢必會導致貧富差距拉大,最終引發社會動蕩。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貧富差距已經不是秘密,看到富人的奢侈生活,再對比自己的生活,心里會更加不平衡。炫富等行為也屢見不鮮,貧富差距無形中被大眾媒體放大,更容易引發普通大眾的仇富心理和不滿情緒。

一般來說,社會結構越穩定,國家就會越穩定。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被認為是理想的、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因為在這種社會結構中,中產階級在數量上占有優勢,極富的上層階級和貧困的下層階級都屬于少數,中產階級往往都接受過教育,思想趨于穩定,是促進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反之,如果極富的上層階級或貧困的下層階級在數量上形成優勢,社會結構就會失衡,階級矛盾就會激化,就容易引發社會動蕩。

(二)啟示

諾奇克的“張伯倫論證”利用精心組織的語言,利用人們熟知的、深信不疑的謬論,使自由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對此我們應當提高警惕?!皬埐畟愓撟C”也提醒我們處理好自由和平等之間關系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取得了思想、生活、創造財富等自由,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平等相對不足,最突出的就是貧富差距拉大。

自由、平等和正義是千百年來無數思想家不斷探討的話題,在當代,無論是羅爾斯的“持有正義”還是諾奇克的“分配正義”都為這些話題的探討添磚加瓦,盡管我們不能完全接受他們的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思想之花將繼續綻放,依舊對我們探討自由、平等和正義有所啟發。

猜你喜歡
張伯倫羅爾斯科恩
桂盟科恩斯
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對非理性者的排斥
維爾特·張伯倫 籃球之王
把陽光加入想象
把陽光加入想象
“神啊,我準備好了”
木蘭花開
把陽光加入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