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私塾的辦學成效分析

2020-03-27 12:08程怡文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塾師私塾書院

摘 ?要:本文從私塾辦學的三個主體——塾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深入研究古代私塾的辦學成效,多角度分析古代私塾在當時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關鍵詞:古代私塾 ?辦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019-02

眾所周知,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私人創辦的民間教育機構,它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前夕,民生艱難,一些學童喪失了聘請塾師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塾師察覺到已經不再適合設館以謀生,于是他們便開始另圖他業。[1]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公立教育的興起,私塾逐漸消失,成為了存在于歷史中的回憶。即便如此,私塾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文化歷史進程中,在傳播與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大量優秀學子等方面,依舊發揮過不可磨滅的作用。

以上只是對私塾認知的不完全概括。要分析一種現象,我們要做的不僅只是大概了解它,還要從多個角度去探究琢磨。既然要分析古代私塾的辦學成效,我們首先得清楚“私塾”只是現代人的叫法,它是“私人學塾”的簡稱。在古代,人們是很少直接將“私”和“塾”兩個字連起來讀的。近代以后,私塾才逐漸地成為了一個社會常用詞匯,用來表示和公立學堂的區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施教程度,私塾可以分成蒙館和經館兩類,其中蒙館重啟蒙,而經館則重舉業。

對于古代私塾辦學成效的分析,還是應該破面為點,由于私塾辦學所包含的主體有三個:塾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所以便從這三個角度對古代私塾的辦學成效進行研究。

1 ? 塾師——傳道授業解惑者

塾師是舊時教育體系中的執掌教鞭者之一,在整個教育體系的師資隊伍里,可以稱得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對蒙館還是經館的辦學成效都起到了直接且根本的作用。古時候,人們是非??粗刿訋煂和膯⒚山逃?。人們家的正屋中往往都供有寫著“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的牌位或條幅,這寄托著他們對子女學有所成、家族詩書繼世的期望,同時也表達出他們對“師”,即他們心目中私塾先生的敬重,畢竟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2]

1.1 優秀的私塾先生多是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的

同時教數個學生,塾師可以根據他們不同的學習進度和悟性來推薦學生們讀不同種類的書,比如幾個讀啟蒙讀物,幾個讀《論語》,幾個讀《孟子》,幾個讀《詩經》……所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同在一個老師的教導下一起高聲朗讀。而學習同一種書的學生,塾師也會按照他們各人不同的能力和記憶力,分別讓他們讀不同部分的內容。[3]孔子就是我國第一位提出因材施教的典型塾師,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有差別、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最佳的發展,故而才能有孔子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的佳話流傳。

1.2 塾師既重言傳又重身教,其中身教主要表現在塾師在私塾教育中的表率模范作用

宋代的教育特別重視德行修身,始終把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強調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并重的教育,尤其在私學教育中,不僅要求塾師學識淵博,還要力行仁義,具有高尚的品德,強調為人師表。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人格,這就必然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只有自己的德行高尚才可以使學生隨而自化。當時的典型代表人物張載就認為“天理者,時義而已。君子教人,舉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已也,述天理而時措之也”,“己德性充實,人自化矣,正己而正物也”。這就是強調在道德教育中教師榜樣示范的作用??梢哉f,塾師的以身作則為維護當時的倫理道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既然提到了塾師,那么書院便也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古代書院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更加高級的私塾,其中名師集聚。而比較著名的書院則有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在此以名列四大書院之中的崇陽書院為例進行簡單的介紹,崇陽書院,北宋儒教洛派理學大師程顥、程頤都曾在此聚眾講學,這也使書院名聲大振。并且,北宋名儒司馬光、范仲淹、韓維、李剛、朱熹等也曾在此講學過。嵩陽書院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儒學傳播圣地。其實,四大書院都有其輝煌的歷史,便不再一一贅述。但到了清代末年,科舉制度被廢除,經歷千余年的書院教育走完了科舉歷程。不過,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尤其在人才培養、文化傳播、學術繁榮,以及移風易俗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軍,也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方面軍,還是文化普及、社會教化的重要方面軍。不僅如此,書院還走出國門,在中外文化交流、世界文明化進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自然會被永遠地載入史冊。

2 ? 學生——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和發展者

學生既是私塾創辦的直接服務對象,又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在私塾發展的過程中,私塾和塾師的共同努力培養出了大量人才,這些人才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起到了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作用。我們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學大師季羨林等都曾經是私塾學生。

2.1 就學生言,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分等級的

首先是啟蒙教育,即識字教育,約一至二年;其次是讀書教育,約三至五年;接著是開講、開筆作文教育,約五至八年;然后是八股文完篇、練習揣摩、參加科舉考試階段,約八至十年;最后是不斷溫書,不斷練習作八股文,爭取考中秀才、舉人、進士,至此每個人的情況就大有不同了,所以期限也不一致了。[4]學生在不斷地學習、背誦、習作、論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傳承、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2 在古代,作為一名學生也不輕松

當今社會抨擊某些學校分“優等班”,“強化班”,“普通班”等等。其實這種分法古已有之。宋朝宋徽宗時期,私塾里開始實行“三社升補法”,即新生入學后一并進入外舍,成績名列前茅者可升入內舍。內舍中成績出類拔萃者,便可升入上舍。所以從古至今,學海里的競爭都是存在的,且很是激烈。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使人奮進,“弱者淘汰”的機制,私塾才能為當時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并讓社會形成良性競爭,推動傳統文化不斷進步。

3 ? 教學內容與形式——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3.1 教學內容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我國古代通行的教本,俗稱“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等等。學生若想進一步學習,則需要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私塾教育有以識字為主,也有以明理為主。私塾教育的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個人道德、修身養性和治國理政能力培養,有時代性和傳承性。在私塾里學齡兒童由識字開始,從認方塊字起,一般幾個月或半年之后,讀識字課本的“三、百、千”、《神童詩》、各種《雜字》等等。這些識字課本,大多句子短且整齊,平仄相對,音節易讀,對初學兒童來說易懂且瑯瑯上口。而這種教學順序之所以有明顯的效果,用現代觀點理解分析,是因為這一辦法本身非常符合中國語言文字及兒童年齡特征的客觀實際。這一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使之能代代流傳,又培養了學生的領悟和思考能力,也為現代基礎教育方法探索提供了較好的參考。

3.2 教學形式

古代私塾的教學形式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授書。授書又分三個小階段,第一個階段叫“點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這一頁,交給先生。先生給他點出句讀。第二個階段,叫“讀書”,就是先生范讀,學生跟著讀,也就是模仿。第三個階段“講書”,就是先生講解,講解書里簡單的意思,即串講。第二步,是背書,即學生自己復習所學內容。第三步,叫復講。復講就是學生背好書后,再次去先生那里接受檢查,將先生講授過的內容復述一遍?以上便是古代私塾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即現代人們常說的“人才培養方案”。

3.3 教學檢測

大部分學生都是“聞考色變”的,其實通過考試來檢測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程度的這種教學查驗方式,古亦已有之?!叭湛肌薄霸驴肌?“季考”名目繁多,花樣翻新。明代理學家沈鯉有言:“朔望日考試,分等第,行賞罰?!泵吭鲁跻?,十五都要考試,而且還會排名次,成績優秀者有賞,成績墊底者有罰。果然任何時期學生都不輕松,而教學形式也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4 ? 結語

私塾對于中華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在古代曾做出過巨大貢獻,它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我們應用歷史的眼光認識私塾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雖然,私塾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過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她的教學內容大多是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服務的,且主要為達官貴人提供教育,鼓勵人們立功、立業、立言,卻無法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實施教育。不過,研究剖析任何一種現象或者問題,都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應客觀分析,既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也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新時代的我們應在尊重、揚棄傳統私塾教育成果的同時,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艾華.漢俄詞典文化特色詞目釋義研究[M].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 崔健利.袁明霞.古代私塾先生[J].秘書,2008.

[3] 嚴華銀.漫漫語文“求是”路[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

[4] 何九甫.八股文教學及其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J].西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程怡文(2000-),女,江蘇南京人,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2018級英語師范專業學生。

猜你喜歡
塾師私塾書院
朵云書院黃巖店
白鹿洞書院記
段祺瑞的寬容
段祺瑞的寬容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塾師形象之比較
書院講習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