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優勢空間變遷分析

2020-03-27 12:10劉宇
北方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先進制造業長江經濟帶

劉宇

摘要:為了探索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空間布局變化,運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和空間計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2007-2016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良好、產業結構優化、區域競爭力強、區域比較優勢明顯。從動態數據來看,比較優勢明顯的區域從長江經濟帶的上游逐步向中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和下游的重慶轉移。因此,建議通過鏈條協同優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通過轉換動能強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比較優勢、通過集聚效應優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空間布局。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區域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F06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2-0005-0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Yangzi economic belt, using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spatial measur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e in the Yangzi economic belt from 2007 to 2016, and finds that the industries foundation of advanced industry in Yangzi economic belt is good and the industries structure is optimized,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strong,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obvious. From the dynamic data, the region with obvi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zi economic belt to middle reaches of Hubei, Anhui, Hunan, Jiangxi and the downstream of Chongqing,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e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industries of the Yangzi economic belt should be optimized through value chain coordinati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transformed kinetic energ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uld be optimized through agglomeration effect.

Key words:Yangze economic bel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SSA; reg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引言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區域,而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工業銷售產值占全國的比重為49.43%,足以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在全國的地位。為了進一步了解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情況,對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六大先進制造業進行動態偏離份額和空間計量分析,以明確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先進制造業比較優勢的空間變遷。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一)偏離份額分析法

1.方法簡介

偏離份額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由美國Dunn, Perloff, Lampard, Muth等學者先后提出,最后由Dunn[1]集眾家之長,總結出公式的一般表達形式并得到了廣大研究者的認可。由于綜合性和動態性較強,偏離份額分析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區域經濟分析。

2.基本原理

崔功豪[2]認為偏離份額分析法把區域經濟的變化視為動態過程,以其所在大區或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為參照系,將某一時期研究區域經濟總量的變化劃分為份額分量、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以此評價研究區域經濟結構優劣和競爭力強弱。

3.數學模型

假設區域i在經歷了時間[0,t]之后,經濟總量和結構都已發生變化。設初始期(基年)區域i經濟總量為bi,0(可用總產值或就業人數表示),末期(截止年為t)經濟總量為bi,t。同時,按照相應的規則,把區域經濟劃分為m個經濟部門,分別以bij,0,bij,t(i=1,2,…,n;j=1,2,…,m)表示區域i第j個產業部門在初始期與末期的規模,并以B0,Bt表示區域所在大區或全國初始期與末期經濟總規模,以Bj,0,Bj,t表示區域所在大區或全國初期與末期 第j個產業部門的規模。

Nij稱為份額分量,見式(5),它是指按全國(或所在大區)的平均增長率,區域i第j產業部門規模發生的變化量,此值與產業發展基礎呈正比。

Pij稱為產業結構偏離分量,見式(6),它是指在假設區域增長速度與全國或大區平均增長速度等同的情況下,區域i第j產業部門結構優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此值與產業部門結構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呈正比。

Dij稱為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見式(7),它是指區域i第j產業部門增長速度與全國或所在大區相應產業部門增長速度的差別而引起的偏差,反映區域j產業部門相對競爭能力,此值與區域j產業部門競爭力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呈正比。

Tij稱為總偏離分量,見式(9),包括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它是指區域i第j產業部門的總偏離情況,此值與j部門的區域比較優勢呈正比。

由于傳統偏離份額分析以五年為單位進行計算,[3]所以不易反映產業的動態變化過程,于是較多學者開始以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來研究產業。Brarffa & Knight[4]認為以一年為單位計算份額分量、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更準確。因此,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數學模型與傳統偏離份額分析法相同,區別就是以一年為單位計算各分量。

(二)數據來源與說明

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統計年鑒》2007-2016年的工業銷售產值等統計數據,按照2007年的可比價格計算。根據陳瑛[5]的分類,將先進制造業分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六個行業。而長江經濟帶可劃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區域,其中上游地區包括重慶、四川、云南和貴州三省一市;中游地區包括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四省;下游地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二省一市。

三、基于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的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空間變遷實證分析

(一)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運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按年度分別計算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各分量,如表1所示。

1.份額分量分析

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份額分量Nij的匯總數據為84 320.28億元,說明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從總體趨勢上看,在2008-2009年出現最小值4 854.19 ,在2009-2010年達到最大值14 249.96 ,隨后下降,最后呈現上升趨勢。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基礎較好,總體略呈上升趨勢。

2.結構偏離分量分析

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結構偏離分量Pij的匯總數據為57 736.05億元,體現了良好的產業結構優勢,這種結構優勢給長江經濟先進制造業產值帶來了理論盈余57 736.05億元。從總體趨勢上看,在2009-2010年達到最大值11 065.94 ,隨后下降,在2014-2015年出現最小值3 236.19 ,最后呈現上升趨勢。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但總體結構優勢略呈現下降趨勢。

3.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偏離分量Dij的匯總數據為9 821.85億元,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有較好的競爭力優勢,這種優勢為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帶來了9 821.85億元的經濟增量。但從總體趨勢來看,競爭力偏離分量分別在2010-2011年達到了最大值3 348.05,在2011-2012、2012-2013年出現了負值,并且2012-2013年為最小值-1766.22 。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優勢不穩定,但總體呈上升趨勢。

4.總偏離量分析

2007-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總偏離分量Tij的匯總數據為67 557.90億元,說明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具有良好的區域比較優勢。但從總體趨勢來看,總偏離分量在2009-2010年達到了最大值13 243.46,在2011-2012年出現了最小值3 848.37,最終呈現上升趨勢。

(二)長江經濟帶分區域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1.長江經濟帶上游區域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長江經濟帶上游區域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為了觀察偏離分量的變化,運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對2007-2016年的長江經濟帶上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偏離分量進行計算,如表2所示。

(1)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上游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程度降序排列為四川3 602.20、重慶2 622.70、云南505.50和貴州453.42,說明四川先進制造業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優,貴州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劣。

從年度數據來看,重慶、四川和貴州的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云南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呈現波動下降趨勢。

(2)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上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降序排列為重慶5 507.70、四川2 714.49、貴州892.66和云南-198.81,說明重慶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強,云南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弱,且為負值。

從年度數據來看,重慶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在波動后呈現穩步快速增長趨勢;四川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并在2009-2010、2011-2012、2014-2015年度共出現了3個負值;貴州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波動后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但在2007-2008、2009-2010年度共出現了2個負值;云南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并在2008-2009、2009-2010、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度共出現了5個負值。

2.長江經濟帶中游區域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長江經濟帶中游區域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為了觀察偏離分量的變化,運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對2007-2016年的長江經濟帶中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偏離分量進行計算,如表3所示。

(1)結構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中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程度降序排列為湖北4 187.49、安徽3 251.98、湖南2 543.84、江西2 039.21,說明湖北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優,江西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結構最劣。

從年度數據來看,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

(2)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中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降序排列為安徽5 750.22、湖南4 919.48、湖北4 521.39、江西4 379.08,說明安徽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強,江西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弱。

從年度數據來看,安徽、江西、湖南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均在波動后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湖北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在波動后呈現下降趨勢,并在2011-2012年度出現了1個負值。

3.長江經濟帶下游區域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長江經濟帶下游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為了觀察偏離分量的變化,運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對2007-2016年的長江經濟帶下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偏離分量進行計算,如表4所示。

(1)結構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下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程度降序排列為江蘇21 981.51、浙江8600.29、上海8070.94,說明江蘇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化,上海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劣。

從年度數據來看,上海、江蘇、浙江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均呈現波動下降趨勢。

(2)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從匯總數據來看,長江經濟帶下游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降序排列為江蘇834.70、浙江-6 863.22、上海-12 933.31,說明江蘇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強,上海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弱,且為負值。

從年度數據來看,上海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但所有年度的競爭力偏離分量為負值;江蘇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并在2012-2013、2013-2014、2015-2016年度共出現了3個負值;浙江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并在除2015-2016年度以外所有的年度出現了負值。

4.長江經濟帶各區域先進制造業動態偏離分量分析

(1)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分析

下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具有明顯的優勢;中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優勢適中且四個省份的表現相對均衡;上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除重慶和四川表現良好外,其他兩個省份產業結構優勢較弱??傮w而言,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最優的是江蘇21 981.51,最劣的是貴州453.42。

(2)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中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最強且四個省份表現相對均衡;上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重慶和四川產業競爭力較強,貴州和云南產業競爭力較弱,且區域內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差異較大;下游區域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較弱且浙江和上海出現了負值??傮w而言,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最強的是安徽5 750.22,最弱的是上海-12 933.31。

(三)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空間變遷分析

1.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勢空間變遷

為了進一步了解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九省二市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勢的變化,運用Geoda軟件分別對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空間布局進行分析,如圖1和圖2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2007-2018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勢可以分為四個梯級,產業結構最優的是第一梯隊江蘇;其次是第二梯隊四川、湖北、安徽、浙江、上海;再次是第三梯隊云南、重慶、湖南、江西;最劣的是第四梯隊貴州。

從圖2可以看出,2015-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勢也可以分為四個梯隊,產業結構最優的是第一梯隊江蘇;其次是第二梯隊四川、湖北、安徽、浙江、上海;再次是第三梯隊貴州、重慶、湖南、江西;最劣的是第四梯隊云南。

從動態變化來看,產業結構第一、第二梯隊的五省一市地位沒有變化,云南的產業結構從第三梯隊降為第四梯隊,貴州的產業結構從第四梯隊上升為第三梯隊,第三梯隊中的湖南、江西、重慶二省一市地位也沒有變化。

2.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優勢空間變遷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優勢空間變遷情況,現對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偏離分量空間布局進行分析,如圖3和圖4所示。

從圖3來看,2007-2008年長江經濟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優勢分為四個梯隊,競爭力最強是第一梯隊江蘇;其次是第二梯隊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再次是第三梯隊云南、貴州、重慶、浙江;最弱是第四梯隊上海。

從圖4來看,2015-2016年長江經濟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優勢分為四個梯隊,競爭力最強是第一梯隊重慶;其次是第二梯隊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再次是第三梯隊四川、云南、貴州、江蘇;最弱的是第四梯隊上海。

從動態變化來看,重慶由第三梯隊上升為第一梯隊,取代了江蘇,而江蘇則由第一梯隊降為第三梯隊;第二梯隊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地位不變;而浙江從第三梯隊上升為第二梯隊,取代了四川,四川則由第二梯隊降為第三梯隊;第三梯隊中的云南和貴州地位不變;上海第四梯隊地位不變。

3.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空間變遷分析

為了進一步明確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現將其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分別進行匯總,其空間布局變化如圖5和圖6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2007-2008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可以分為四個梯隊,區域比較優勢最強的第一梯隊是江蘇;其次是第二梯隊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再次是第三梯隊云南、貴州、重慶、浙江;區域比較優勢最弱的是上海。

從圖6可以看出,2015-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可以分為四個梯隊,區域比較優勢最強的是第一梯隊重慶;其次是第二梯隊湖北、安徽、江蘇、湖南、江西;再次是第三梯隊四川、云南、貴州、浙江;區域比較優勢最弱的是上海。

從動態變化來看,重慶從第三梯隊上升到第一梯隊,取代了江蘇,而江蘇降為第二梯隊;第二梯隊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地位沒變;而四川由第二梯隊降為第三梯隊;浙江在第三梯隊地位沒變;上海第四梯隊地位沒變。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總體情況分析

總體而言,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基礎良好且略呈上升趨勢,產業結構優化且略呈下降趨勢,產業競爭力強且呈波動上升趨勢,區域比較優勢強且呈波動上升趨勢。

2.分區域情況分析

從產業結構匯總數據來看,排名前三的是江蘇21 981.51、浙江8 600.29、上海8 070.94,但這二省一市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呈波動下降趨勢。

從競爭力匯總數據來看,排名前三的是安徽5 750.22、重慶5 507.70、湖南4 949.48,這二省一市先進制造業產業競爭力呈上升趨勢,其中重慶上升趨勢最強。

從區域比較優勢匯總數據來看,排名前三的是江蘇22 816.21、安徽9 002.19、湖北8 708.88,但江蘇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呈下降趨勢,安徽和湖北呈波動上升趨勢。

3.空間變遷分析

2007-2008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第一梯隊是下游的江蘇;第二梯隊是上游的四川和中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浙江;第三梯隊是上游的云南、貴州、重慶和下游的浙江;第四梯隊是下游的上海。

2015-2016年,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第一梯隊是上游的重慶;第二梯隊是下游的江蘇和中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第三梯隊是上游的四川、云南、貴州和下游的浙江;第四梯隊是下游的上海。

動態數據說明,上游的重慶以強勁的增長態勢不斷提升區域比較優勢;下游的江蘇由于呈波動下降趨勢,使得區域比較優勢在減弱,但匯總數據依然遙遙領先;上游的四川由于增幅緩慢且呈不穩定狀態,其區域比較優勢在減弱;而中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呈明顯上升趨勢,從而保住了第二梯隊的地位。

從動態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先進制造業的區域比較優勢從長江經濟帶的下游向中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和上游的重慶轉移。

(二)建議

1.通過鏈條協同優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

根據長江經濟帶各先進制造業的價值鏈構成,在長江經濟帶區域范圍內通過合作機制促進同一產業內的零部件企業和整機企業協同發展,實現同一產業內優勢企業的價值鏈協同,逐步淘汰產業競爭力弱且重復建設嚴重的企業,通過價值鏈協同實現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優化。

2.通過轉換動能強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比較優勢

通過創新驅動和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促進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的動能轉換,以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為主體形成協同創新發展機制,實現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區域比較優勢的強化。

3.通過集聚效應優化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空間布局

根據弗里德曼的核心—外圍理論,進一步發揮長江經濟帶上游中心區域的溢出效應,促進長江經濟帶中下游中心區域的形成,以產業集聚為載體,通過集聚效應實現長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空間布局的優化。

參考文獻:

[1] Dunn E S Jr. A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0,12(6):97-112.

[2] 崔功豪,魏清泉等.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史春云,張 捷,等.國外偏離—份額分析及其拓展模型研究述評[J].經濟問題探索,2007(3):133-136.

[4] Brarffa, Knight III PL,spring.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J].Growth and Change, 1988(19):1 -11.

[5] 陳瑛等.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經濟評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5(5):62-67.

[責任編輯:方 曉]

猜你喜歡
先進制造業長江經濟帶
山東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動因分析
結合價值鏈視角分析先進制造業成本的管理和優化策略
我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經濟效率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
長江經濟帶低收入醫療保障基金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長江經濟帶股權交易所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評價
長江經濟帶戰略下江西稀土產業升級研究
天津先進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
需求疲軟、成本上升雙重約束下的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