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

2020-03-27 12:08王浦惠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計算能力培養小學生

王浦惠

摘 ?要: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必須循序漸進從低年級入手,進行對癥下藥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梢詮娜蠓矫嫒胧郑呵榫硠撛O應該“畫龍點睛”;算理算法應該“相得益彰”;算法優化應該“殊途同歸”。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 ?計算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169-01

1 ? 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現狀

1.1 情境創設“霧里看花”

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需要創設情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牽強附會的情境設置不有利于意義建構。對新知識的探究學習也需要創設激趣的情境,如果不考慮計算教學的內容特點,置學情不理,不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如同霧里看花。

1.2 算理算法“背道而馳”

算理是算法的基礎。計算中千變萬化,如果算理不清,就會容易造成知識負遷移。算法是對算理的實踐驗證。一味機械地計算,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借助直觀教學手段,理解算理捉襟見肘,進而掌握抽象的計算法則時,算理與算法背道而馳,無法相融合,深層理解算理恰似空中樓閣。

1.3 算法多樣“各自為陣”

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算法多樣性的根本目的是既要盡量避免機械重復。當學生只有一種方法時,思維水平“與眾不同”,會抵制或抗拒別人的方法。如果忽視修正自我的內需,不引導學生求同存異,不進行比較,不重視學生反思、完善的過程,算法多樣就會“各自為陣”。

2 ? 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情境創設應該“畫龍點睛”

2.1.1 設計教學生活化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用數學的頭腦去思考,這樣的情境學生樂于接受。例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一課時,教師發現例題中發新書的情境不符合實際,于是就改編為發作業本,讓學生判斷選擇哪一包作業本才夠全班同學用。全班學生48人,作業有一包40本和一包50本兩種。學生認為全班總人數48最接近于50。教師再呈現學生身邊的事例,根據相關的數學信息進行估算和精確計算。依托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去解決數學問題,激發了強烈的計算潛能。

2.1.2 富有問題挑戰性

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可以營造協調的教學氣氛,在情境中明白事理,寓教于樂。例如,教學“兩位數進位加法”一課時,在學生總結出運算法則后,教師繼續發問:同學們想一想,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是不是還是兩位數呢?一部分學生認為“是”,一部分學生判斷“不一定”。教師趁熱打鐵再設計一道挑戰性問題:把99和100分別寫成兩個兩位數的和,得出結論: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只有兩種結果,要么是兩位數,要么是三位數。學生通過計算增長了智慧。

2.2 算理算法應該“相得益彰”

2.2.1 統籌兼顧,深入淺出

學生在計算中既要“知其然”算理,也要“知其所以然”算法,既要統籌兼顧,也要深入淺出地掌握計算技巧。例如,學生對乘法口訣雖然可以倒背如流,表中蘊藏了很多規律,但是“積”是如何算出來的呢(即算法)?應該善待學生的質疑,如,計算1+2+3+4+5+6+7+8+9,并不是按順序兩個加數累計加起來,而是應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1+2+3+4+5+6+7+8+9=(1+8)+(2+7)+(3+6)+(4+5)+9=5×9=45。為什么可以這么算(算理)?可以讓學生去自主體驗,在實際的畫圖操作中,對乘法口訣表“橫看成嶺側成峰”,更深層次地學習鞏固算理與算法。

2.2.2 數形結合,順勢而為

數形結合百般好,可以順勢而為架起算理與算法的橋。學生需要有充分的自主建構時間,化抽象的概念為清晰,為數形結合生成支點。例如,要包裝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禮盒,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對各種包裝方法進行組合研討,再計算包裝紙的面積也就是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禮盒最小的表面積??梢缘贸鲎罴汛鸢甘前炎畲蟮膬蓚€側面貼在一起,這樣的包裝能夠最節約包裝紙。然后通過字母公式表示表面積,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2.3 算法優化應該“殊途同歸”

2.3.1 摒棄低層次思維的算法

教師要善于循循善誘學生,這是教學的本質功能。學生的算法“遠近高低各不同”,存在著思維的層次性。要善于分析比較多種算法,摒棄低層次思維的算法,在動態學習中進行計算。

例如,計算19+18時,學生的算法“百花齊放”:

(1)19+18=(10+9)+(10+8)=(10+10)+(9+8)=20+17=37;

(2)19+18=(20-1)+18=(20+18)-1= 37;

(3)19+18=19+(20-2)=19+20-2=37;

(4)19+18=(20-1)+(20-2)=20+20-3=37;

(5)先一根一根地數小棒數到19,再一根一根地數小棒數到18,把18根小棒一根一根一次放在19根小棒里面并一次數20、21……37剛好放完18根小棒。

很明顯,當學生借用邏輯思維思考時,第(5)種算法是低層次思維應該可以堅決摒棄,優化算法才能提高數學思維水平。

2.3.2 杜絕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對同一數學問題,解決方法的運用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允許學生獨辟蹊徑的解法,但是必須具備準確性。例如,有一節“雞兔同籠”問題的公開課,在學習列表法時按部就班分別由雞0只、1只到8只進行計算驗證,發現當雞是3只時,雞和兔的腳一共26只。這種從一而終的做法其實還可以簡單化:由雞0只、1只、2只、3只這四組情況進行計算驗證進行;或者啟發學生根據26÷4<7,說明兔最多是6只,只要用6只、5只兔進行計算驗證,也可以很快發現當兔是5只時,雞和兔的腳一共26只。不玩“數字游戲”的計算套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總而言之,計算是數學學習的主體。由淺入深多方位培養計算能力,需要教師不斷創新計算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價值和效率,講究訓練形式,拓寬訓練渠道,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參考文獻:

[1] 錢希.例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8(10):64-65.

[2] 張麗.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27-28.

猜你喜歡
計算能力培養小學生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