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復性司法視域下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問題研究

2020-03-30 07:47王鵬飛
21世紀 2020年3期
關鍵詞:恢復性矯正司法

王鵬飛

2019年 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我國社區矯正司法實踐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自2003年社區矯正試點以來,我國社區矯正實踐先后經歷了社區矯正的擴大試點、社區矯正的全國推行、社區矯正制度寫入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以及出臺《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直至近期頒布正式法典,社區矯正在我國已經進入了第十七個年頭。據官方統計,目前,全國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達到478萬,累計解除矯正對象411萬?!渡鐓^矯正法》承襲了原《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許多內容,也注重把實踐中的很多成熟經驗、有效做法及時上升為法律。尤其是將實踐中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有效做法及時上升為法律條款,以矯正小組為基礎,利用社會資源、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并注重矯正方式上與恢復性司法理念相結合,促進社區矯正過程中的社會關系修復。

恢復性司法理念與社區矯正的契合

恢復性司法源于近二三十年來西方國家興起的刑事司法改革運動,該運動對西方國家刑事司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引致人們在對犯罪基本問題的認識、犯罪治理理念等方面發生重大變革。

2002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發布《關于在刑事事項中采用恢復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則》,對恢復性司法的相關概念進行了闡釋。其中,“恢復性程序”是指在調解人的幫助下,受害者和罪犯及(酌情包括)受犯罪影響的任何其他個人或社區成員共同積極參與解決由犯罪造成的問題的程序?!盎謴托越Y果”是指由于恢復性程序而達成的協議,形式上可以包括補償、歸還、社區服務等對策和方案?;謴托运痉ㄅc傳統的刑事司法理念相對立,它破除了犯罪是“孤立的個人反對統治關系的斗爭”這種傳統犯罪本質觀念,轉而認為犯罪首先是個人的事情,是個人對個人的侵害,爾后才涉及到個人與國家關系的問題?;謴托运痉ㄖ塾凇盎謴汀?,認為犯罪首先是對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一種破壞、傷害,于是致力于通過搭建平臺、促進溝通、達成諒解來修復這種被破壞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認為這種“關系的修復”才是應對犯罪傷害以及再犯問題最有效的解決路徑?;謴托运痉吹搅吮粋鹘y刑事司法所忽視的重要利害關系方——被害人,特別強調被害方參與到恢復性協商程序中的重要價值?;謴托运痉òl展出了加害人-被害人調解、家庭小組會議以及圈三種模式,通過中立第三方的推進,促成利害關系方的參與、溝通和對話,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加害方承擔直接而充分的責任。

恢復性司法與社區矯正在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表現在如下方面:首先,二者均以促進回歸為根本目標。社區矯正的根本目標在于通過一系列矯正措施“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而恢復性司法亦是旨在通過各種恢復性手段促使包括加害方、受害方在內的當事方共同地融入社區、融入社會。其次,二者均以社會力量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謴托运痉◤娬{社區對于預防犯罪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創造一種有助于犯罪人回歸社會的成熟社區,在恢復性對話運作模式中,“圈”模式乃是倡導受到犯罪行為影響的所有利害關系人,包括加害方、受害方、雙方親友以及社區代表,均可以參與到溝通對話中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相對而言,社區矯正亦是強調社區在改變服刑人員思想和行為、預防再犯方面的作用。社區矯正制度源于西方國家行刑實踐,就起源上講是由社會愛心人士發起,爾后經司法實踐確認并上升為立法,特征在于“在社會上矯正”“由社會來矯正”以及“動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參與矯正”。我國從西方國家借鑒來這項制度后,在強化社區建設方面進行了努力,同時形成了包含“社區矯正官-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社區矯正志愿者”三方面力量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最后,二者均以矯正本位的理念取代了傳統刑事司法的懲罰本位的理念?;謴托运痉ǔ珜г诜缸镄袨榘l生后,促成加害方-被害方及相關人之間的諒解是最科學的傷害修復方式,讓犯罪人直面自己的行為給被害方造成的傷害并向被害方承擔直接而充分的責任,而非單純地施加懲罰,是預防再犯的最有效路徑。在社區矯正方面,監督管理、教育矯正與幫困扶助是社區矯正工作的主要內容,三方面工作都圍繞著從思想上、知識上、行為上和技能上促進社區矯正對象的復歸社會,這是一種矯正為主、懲罰為輔的行刑理念。

社區矯正社會力量參與模式的恢復性司法理念滲透

新出臺的《社區矯正法》一定程度上吸納了恢復性司法理論的先進研究成果,表現在第40條和第42條的規定,即“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公開擇優購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或者其他社會服務,為社區矯正對象在教育、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社會關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扶?!薄吧鐓^矯正機構可以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個人特長,組織其參加公益活動,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痹搩蓷l規定注意到了“關系修復”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應有地位,是對原《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相關內容的豐富與完善。

在社會關系修復問題上,社會力量的有效參與甚為重要。在社區矯正隊伍中,社會工作者作為專業性力量,運用專業的知識和工作方法,服務于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矯正、幫困扶助,而社會志愿者不僅可以緩解社區矯正工作中人力不足的困境,還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用于社區矯正對象的幫扶工作中,同時還能夠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社會融入感、社會歸屬感。根據《社區矯正法》的規定,社會力量可以在社區矯正工作的除執法權行使之外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包括參與組成矯正小組、制定并落實矯正方案、開展困難幫扶、教育幫扶、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幫扶、社會關系改善等。在未來的社區矯正行刑實踐中,應當以此次《社區矯正法》所規范要求的“修復社會關系”為契機,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過程中與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具體結合方式,從工作的指導思想、模式設計、價值追求等方面吸收恢復性司法理論的合理內容。在指導思想上,大力倡導以“復歸”為本位的社區矯正刑事執行理念;在模式設計上,借鑒恢復性對話模式,擴大有關方面參與溝通對話和問題解決;在價值追求上,在傳統的知識技能提升、就業幫扶、特困救助等社區矯正對象“有形的社會融入”的基礎上,更加側重社區矯正對象與家人、被害方、社區之間的關系恢復這種“無形的社會融入”。同時,目前在行刑實踐中,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嘗試并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如早在2006年江蘇省鎮江市就已經啟動的恢復性矯正實踐、2018 年南通市司法局開展的以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為主的“江蘇省社區矯正損害修復創新試點”工作,這些已有的嘗試形成的有益經驗,應當進行總結升華并進一步推廣適用。

社會力量參與修復社會關系的路徑探索

首先,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修復社會關系上的聚合作用。一是人力的聚合。社區矯正關系修復的過程中,視案件情況可以吸納包括受犯罪影響的親友、被害方以及社區成員代表在內的各方面力量參與進來,犯罪人得到了這些人的諒解是其無害回歸社會的重要一環。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輔助人員,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志愿者可以在其中發揮協調整合的功能,搭建溝通平臺,串聯各方當事人參與到恢復性對話中來。二是資源的聚合。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以及社會志愿者志愿服務兩種形式的社會力量參與,鼓勵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開發教育矯正項目、創新教育矯正形式、拓展情感矯正類型、重塑缺陷人格、穩固社會情感支撐紐帶,使犯罪人得以從犯罪造成的傷害中解脫出來。

司法廳工作人員(右)向公眾代表介紹司法廳社區矯正局工作情況

其次,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恢復性對話中的專業技術優勢。應當由社會力量主導恢復性對話倡導溝通平臺的搭建,并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在恢復性對話中擔任居中主持的角色。目前在部分地區已有的恢復性對話實踐中,主要由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者承擔這一職能,尚需要大力探索社會力量的參與形式,以突出恢復性矯正的社會性特點。對此,可以嘗試由社會工作者擔任恢復性對話主持者的模式,負責社工則可以由司法行政機關選任。社工在先期走訪各方當事人、深入了解其具體需求并聚合當事人參與的基礎上,運用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在對話過程中起到營造和諧氛圍、舒緩緊張情緒、把握程序進行方向、根據對話情況適時調整計劃方案或適時中止對話進程、促進和解達成以及評估恢復性對話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為避免程序進行的過程中侵犯當事方利益的情況出現,司法行政機關還需要派員臨場指導和監督,以確保程序合法進行。

最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恢復性矯正方案落實過程中的風險防控功能?;謴托猿C正并非完美無瑕,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決定了恢復性對話并不能適用于任何的社區矯正個案之中,在方案落實方面我們必須注意風險的預估與防控。詳言之,其一,社會力量主導之下的恢復性溝通對話要以利害關系人的自愿參與為基本前提,并對其予以充分尊重。在程序開始之前或者程序進行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拒絕參與或者要求退出,但是部分當事人退出不影響其他方面的關系恢復的,恢復性對話可以繼續進行。其中社區矯正對象拒絕參與或者要求退出的,不影響其計分考核。其二,恢復性方案在啟動之前、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進行風險測評。經主體人格因素、心理因素、各方關系破裂程度等指標評測認為不適宜啟用或繼續恢復性司法程序的,或者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突發風險因素而不宜繼續的,終結程序的進行,并及時對風險因素加以控制。社會力量中的社工可以在風險測評與控制方面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參考社區矯正人身危險性評估實踐,制定恢復性矯正風險性評估量表,進行事前評估,并結合當事人的意愿綜合考量恢復性對話是否啟動;在恢復性程序進行過程中,仍然由社工為主視程序進展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考量是否適宜繼續進行以及是否需要調整修復方案。

[本文為陜西省法學會項目《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研究》(2019NDKT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

結語:

“關系修復”模式下的社區矯正行刑實踐得到立法的確認,是恢復性司法運動在我國行刑領域中的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社區行刑實踐已經徹底邁入矯正本位模式,并在執行過程中已經開始關注到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作為社區矯正所追求的根本目標,社區矯正對象的“順利融入社會”是一個二維互動的過程,并非僅僅在于社區矯正對象單方面去融入社會,更重要的在于社會群體還需要接納社區矯正對象融入他們。如何促成社會融入過程中的“二維互動”,從而真正實現社區矯正的根本目標,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力量參與下的恢復性司法溝通對話模式的建立完善,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歡
恢復性矯正司法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
主體培育 多措并舉 助推中江蠶?;謴托园l展
對比美英與北歐監獄制度
司法所悉心調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體態矯正”到底是什么?
基于生態恢復性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探析
矯正牙齒,不只是為了美
矯正牙齒,現在開始也不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