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下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研究

2020-04-02 06:30曾鵬楊璐周青麗
經濟技術協作信息 2020年6期
關鍵詞:傳統產業經濟帶長江

◎曾鵬 楊璐 周青麗

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背景

在中國經濟發展由速度型的高速發展向質量型的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過程中,創新驅動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創新驅動對產業結構轉型的影響一直是深遠且持久的。產業結構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對國家經濟發展質量的客觀反映。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老舊的產業結構已經不足以支撐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為區域代表的長江經濟帶,由于其自身的區位特色和發展狀況受到國人的廣泛關注,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發展共識。

黨的十八大會議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工智能作為科技創新的產物,是新時代國家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的典型代表。2018 年,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9 年,國家首次提出發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原則,隨后各省市相繼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細則。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勵支持下,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應用于各行各業,不斷推動我國產業變革和經濟發展,對社會生活產生深刻影響。

2018、2019 年人工智能相關政策

由于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的日益完善,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應用層產業鏈越來越豐富,催生出新的產業發展業態、模式和方向。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一般ICT 的基本技術經濟特征——滲透性、替代性和協同性。但對于人工智能對于勞動要素的替代而言,體力只停留于初級階段,這種替代行為更發生腦力或者說創造性活動,因此人工智能有專屬的第四項技術經濟特征--創造性。人工智能技術的直接應用和推廣,能夠直接降低就業崗位的"替代效應",間接增加就業崗位的"抑制效應",并能使產品的成本和價格下降,減少資本投入。長江經濟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入調研區域內傳統產業轉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舊有產業結構的瓶頸,開辟出一條新型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巨大借鑒意義。

二、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現狀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11 個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試行地區,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制造業增長強勁,正朝著以新能源、智能網聯為主導特征的集聚化方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呈多極化發展格局,區域經濟競爭力不斷提高。

長江經濟帶區域圖

雖然長江經濟帶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穩中有升,但產業發展缺乏要素支撐,產業核心技術空心化問題亟需解決;區域發展協同性差,亟需構建跨區合作幫扶模式;聯動發展缺乏保障機制,系統發展協調度欠缺。長江經濟帶作為我國的城市走廊、工業走廊,集聚了一大批高耗水、高耗能的工業企業,對經濟帶環境和資源造成了極大壓力;現有的產業結構不適應高質量經濟發展要求,亟需利用新興技術進行調整;產業創新能力和動力嚴重缺失,所處產業鏈等級偏低。而人工智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在技術層面、營銷層面、戰略層面和生產規模方面尚未成熟,相應政策措施仍不完善,因此所能帶來的影響有限。實現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長江經濟帶11 省市產業結構圖

三、人工智能發展下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方向

(一)優化人工智能產業鏈布局,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長江經濟帶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經濟的增長途徑正逐漸由速度型粗放式增長向質量型集約增長轉變。長江經濟帶傳統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據較大比重,但是存在結構重型化、產能過剩、產業同構、產業附加值低等問題,同時傳統產業資源、環境壓力也凸顯。區域內應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將人工智能產業的空間布局與傳統產業地理位置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傳統產業比較優勢,利用傳統產業周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不斷加強信息技術、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融合,瞄準全球傳統產業價值鏈高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入合作,引導企業在新產業鏈上精準定位、合理生產,深入挖掘長江經濟帶市場潛力;在傳統產業的龐大消費市場的基礎上創造屬于人工智能產業的新市場,與此同時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促進長江經濟帶形成附加值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工業結構。

(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作為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夠促進產業鏈延伸、產業融合和新產業催生,對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重要作用。長江經濟帶具備一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如中上游地區體現出明顯的資源和產業基礎特征,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發展較好;下游地區技術優勢強于中上游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等產業和產品領域發展實力較強。但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科技投入水平低、人才儲備弱、產業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長江經濟帶應依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部署,統籌協調布局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針對不同省市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技術改造,依托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價值,加快產業全球價值鏈攀升,充分發揮區域傳統產業基礎和優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升區域內信息化、智能化環境支撐能力。

(三)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完善產業創新體系

創新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決定性力量。長江經濟帶應結合區域內各地人工智能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分布現狀,建立各地區對人工智能重點產業鏈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的分工協作體系,營造產業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自主創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力量協助,支持產業承擔國家及地方科技項目,鼓勵向企業開放公共科技資源,共同致力于重點人工智能行業和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建立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之間的橋梁;在高校里設立人工智能專業領域,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機制,在企業內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和人才互認機制,在社會上構建面向產業的人工智能技術自主創新服務平臺,優化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在現有技術上推陳出新,激發社會靈感,促進整個長江經濟帶人才流動和共享。

(四)聚焦政府政策引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各地區對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并沒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措施進行指導和規范,均處于嘗試性發展階段,致使目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較慢。作為一個典型的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目前大多處于初創期,其培育與發展需要比傳統產業得到更多的政府幫扶。針對擁有明顯競爭優勢及較大發展潛力但缺乏資金的企業,政府應適當提供本金資助,幫助其迅速成長。由于人工智能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政府需采用差異化的幫扶策略合理解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延緩的問題。此外,由于各省份之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參差不齊,缺乏系統有效的合作機制,各自為政,甚至出現惡意競爭,嚴重影響了長江經濟帶人工智能產業整體競爭力。政府要聚焦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強政策扶植,及時調整并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規劃。各省市之間應有的放矢,認清現狀,積極學習其他省市先進經驗,彌補自身短板,實現各地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從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傳統產業經濟帶長江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長江之頭
未來5G:顛覆行業 改變生活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如何協調融合
丘區傳統產業仍大有可為
專家開方:傳統產業創新互動做強做大
孫澤慧: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的探路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