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結合中藥治療小兒抽動癥療效觀察

2020-04-06 07:40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抽動癥多巴胺健脾

吳 颯

(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江西 鷹潭 335000)

小兒抽動癥是發于兒童的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運動障礙疾病,以突然不自主的多發性抽動為主要特征,表現為面部肌肉反復、迅速不規則抽動,且伴有暴發性穢語、發聲。隨著病程進展,癥狀逐漸向肢體、軀干發展,部分患者甚至合并行為問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發育。本研究用針刺結合平肝健脾湯治療小兒抽動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86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抽動癥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研究組女16例,男28例;年齡3~13歲,平均(7.23±1.19)歲;病程1~8年,平均(2.98±0.75)年。對照組女17例,男26例;年齡3~14歲,平均(7.30±1.22)歲;病程1~7年,平均(2.97±0.7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于18歲前起病,以運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表現,可單獨或同時存在,抽動可間斷或每天出現,1天多次,抽動發生1年以上,1年內緩解期未超過2個月。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兒科學》[1]。主癥為發聲、運動抽動,次癥為急躁易怒、形神疲憊、胸悶氣粗、胃納不振、面色萎黃,舌質淡紅舌苔黃膩,脈細弦。

納入標準:①符合抽動癥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對研究涉及藥物耐受;③家屬對研究知曉、同意并簽字。

排除標準:①心源性抽動、肝豆狀核變性、小舞蹈癥、癲癇肌陣攣性發作、藥源性抽動;②癲癇、發育遲緩、舞蹈癥等相似癥狀;③合并顱腦損傷;④合并嚴重臟腑功能不全或循環障礙;⑤配合度差。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鹽酸硫必利片(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37023748)治療,初始劑量為1次50~100mg、日2次,之后逐漸上調至1次150~300mg,癥狀得到控制后酌情降低劑量,維持初始劑量治療。

研究組用針刺結合中藥內服治療:①針刺。取百會、神門、內關、中脘、脾俞、太沖、三陰交、足三里為主穴,流誕加頰車,口角抽動甚加地倉,搖頭甚加天柱;以平補平瀉法刺穴,留針30min,日1次。持續針刺10d后暫停5天再次治療。②中藥內服。健脾調肝湯藥用鉤藤、天麻、太子參、焦白術、山藥、茯苓、杭菊花各10g,川芎6g,全蝎、僵蠶各5g,甘草3g。聳鼻甚加辛夷6g,四肢抽動甚加伸筋草6g,清咽動作甚加山豆根5g,桔梗3g。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持續治療90天。

3 觀察指標

中醫癥狀包括發聲、運動抽動,急躁易怒,形神疲憊,胸悶氣粗,胃納不振,面色萎黃。分為無、輕、中、重4個級別,賦分為0、2、4、6分,總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頭暈、嗜睡、惡心、乏力等不良反應。

4 療效標準[3]

用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度量表評估療效,量表從抽動數量、強度、頻率、干擾、復雜性綜合判定,采用6級評分法(0~5分)計分。減分率大于等于90%為顯效,60%~89%為好轉,30%~59%為有效,小于30%為無效。

5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3 15.17±4.04 7.05±2.42 11.307 0.000研究組 43 15.25±3.93 5.38±1.86 14.886 0.000 t 0.093 3.588 P 0.926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研究組惡心1例,頭暈1例,總發生率為4.65%(2/43);對照組惡心2例,頭暈1例,嗜睡3例,乏力2例,總發生率為18.60%(8/43)。研究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χ2=4.074,P=0.044)。

6 討 論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抽動癥的病因可能是遺傳因素,而多巴胺傳導是導致抽動癥狀的重要原因[4]。鹽酸硫必利是苯酰胺類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夠通過抑制多巴胺神經功能亢進拮抗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運動障礙,進而起到鎮靜、安定效果,改善小兒抽動癥癥狀。

小兒抽動癥屬中醫“肝風”“慢驚風”“痙病”等范疇,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脾胃不調為基本病機,病位在肝、脾[5]。肝為木,主風化,肝亢則致風盛,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無以榮養百骸四肢,故見形神疲憊、抽搐等癥狀;且小兒諸臟嬌嫩、素體虧虛,肝風動則至五臟皆受累。中醫經絡學中,腦為元神之府,百會位于頭之巔頂,為諸陽之會,貫達全身,可醒神開竅,通達全身陰陽脈絡,且與腦聯系密切,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神門為手少陰心經腧穴,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中脘為任脈穴位,循任脈下行,可調控胃腑氣血,脾俞調理脾胃功能;太沖屬足厥陰肝經,可燥濕生風、清利頭目、養肝氣、泄肝火;三陰交為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交會之處,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眠;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主要穴位,可燥化脾濕、生發胃氣。針刺以上穴位能夠起到調理氣血陰陽、安神醒腦、平肝健脾之效。本研究所用健脾調肝湯方中鉤藤、天麻共為君藥,起熄風止痙、平抑肝陽之效。焦白術、山藥共為臣藥,有補益脾肺、生津養血、益氣養陰之功,可加強主癥治療效果。太子參補氣生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僵蠶、全蝎熄風止痙、祛風止痛、通絡散結,杭菊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平肝明目;以上均為佐藥,治療次要兼癥。甘草為使藥,可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諸藥共用,相輔相成,根據病情對癥加減,不僅能夠改善肝、脾功能,消除病機,還能增強癥狀改善效果,與針刺聯合治療,確保內外兼治,提高治療有效率。此外,中醫治療注重內外平衡,安全性高,持續治療不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用針刺結合中藥內服治療小兒抽動癥效果較好,安全性高,能夠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增強癥狀控制效果。

猜你喜歡
抽動癥多巴胺健脾
張氏頭針治療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貪婪的多巴胺
對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綜合征診斷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抽動癥是個什么樣的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