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熱痹通膏輔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

2020-04-06 07:41徐方瓊蔣曉鳳冷文飛季青潔吳春玲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痛風性證候關節炎

徐方瓊,蔣曉鳳,冷文飛,季青潔,吳春玲

(1.湖南中醫藥大學2012級本碩連讀生,湖南 長沙 410208;2.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AGA)有一定的遺傳性,可以先天獲得,或者后天患病,臨床上主要以難以忍受的疼痛為主要就診原因,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急性痛風的發病率隨著各種聚餐活動的增加而增加[1]。AGA主要由于嘌呤代謝紊亂所致體內尿酸含量增高,長期刺激關節滑膜等組織引起的急性炎癥反應。AGA屬中醫“痹證”范疇,以濕熱痹阻證居多。本研究用濕熱痹通膏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60例,均為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風濕科門診及住院部治療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痹阻證患者。治療組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齡(48.64±4.43)歲;首次發病21例,多次發病9例。對照組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齡(49.21±5.06)歲;首次發作13例,多次發17例。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2]制定的分類標準,累計大于等于8分可診斷痛風。

中醫診斷標準[3-4]: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濕熱痹阻證的相關標準。主癥:①關節發熱;②關節疼痛;③關節腫脹;④關節屈伸不利。次癥:①身熱;②身困倦??;③口渴;④口干咽燥;⑤小便短黃。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具備主癥3項或者3項以上,次癥2項或者2項以上,參照舌脈特點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的急性痛風期,年齡18~65歲,14天內無特殊服藥史,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14天內服用降尿酸藥等影響痛風治療的藥物,患處不適合外敷膏藥或過敏體質,發熱(T>38℃),合并癥嚴重,依從性極差難以配合完成治療。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100mg,口服,每日2次;秋水仙堿0.5mg,口服,每日3次。

治療組加濕熱痹通膏外敷患處,厚度約1mm,紗布包裹后繃帶固定,每日2次,12h更換1次。

對照組加青鵬軟膏(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4020140),外用,取適量涂于患處,每天2次。濕熱痹通膏藥用姜黃160g,大黃160g,黃柏160g,蒼術64g,厚樸64g,陳皮64g,甘草64g,生膽南星64g,白芷160g,天花粉320g,絡石藤160g,銀花藤160g,牛膝100g,雞血藤160g。膏藥均由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制劑室專職醫師統一制作。7天為一療程。

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IL-6、ESR、CRP、BUA。疼痛VAS評分采用標有0至10刻度的標尺讓患者在刻度尺上標出疼痛的刻度(0表示無疼痛,10表示疼痛難忍),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醫診斷標準的主癥、次癥進行評分。

4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臨床控制:臨床癥狀消失,有正常的關節功能及UA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未完全消失,關節功能明顯改善,UA基本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好轉,但未消失,關節功能及UA水平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未好轉或者加重,關節功能及UA水平未有效改善。

用SPSS21.0統計軟件分析實驗結果,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性及方差齊性用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中醫證候積分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28.44±3.14 6.34±1.78*△ 7.80±1.42 2.77±0.99*對照組 30 27.63±2.78 10.97±3.15*8.23±1.10 4.53±1.18*

兩組治療前后IL-6、ESR、CRP、BUA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6、ESR、CRP、BUA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6、ESR、CRP、BUA比較 (±s)

實驗室指標 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前 治療后 P 治療前 治療后 P IL-6(pg/mL) 71.33± 8.52 52.33± 6.45 0.000 69.43± 7.98 53.45± 5.87 0.000 ESR(mm/h) 52.48±10.47 21.33± 4.68 0.012 51.43±12.69 22.89± 4.13 0.006 CRP(mg/L) 48.43± 9.06 12.83± 4.64 0.031 50.34± 8.96 11.93± 5.89 0.021 BUA(umol/L) 628.81±87.23 498.21±34.23 0.018 613.48±90.37 503.66±38.76 0.0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6 討 論

濕熱痹通膏是在如意金黃散的基礎上加用藤類藥物而成。藤類藥物能走串經絡關節,直達病所,舒經活絡。全方可清熱利濕、通絡止痛?,F代醫學研究[6]認為,藥物接觸到皮膚后,皮膚表面溶解的藥物首先進入角質層,擴散穿過角質層到達活性表皮界面,進入水性的活性表皮后,繼續擴散,通過活性表皮到達真皮,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循環。由于透皮給藥可以不經過肝臟的“首過效應”,避免了胃腸道消化液破壞藥物的有效成分,藥物外敷患處可提供預定的、較長的作用時間,進而降低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及實驗室指標較前明顯好轉,濕熱痹通膏與青鵬軟膏均能有效緩解痛風關節疼痛、腫脹,而濕熱痹通膏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比青鵬軟膏好。

綜上所述,濕熱痹通膏聯合西藥口服治療急性期痛風性關節炎濕熱痹阻證效果較好,不良反應少。

猜你喜歡
痛風性證候關節炎
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改進貝葉斯統計挖掘名老中醫對肺痿的證候分型經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研究綜述
非布司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關節炎的“養護手冊”
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治療重度膝關節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
四黃散外敷聯合平衡罐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
彝藥“我思”治療痛風性關節炎60例臨床觀察
中醫古籍對癃閉證候學規律的認識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