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推拿聯合現代康復療法治療腦癱臨床觀察

2020-04-06 07:41李文靜宋洋洋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腦癱四肢療法

張 純,李文靜,宋洋洋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院兒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腦癱是指患兒從出生后1個月內機體腦部尚未發育成熟的階段,因某些非進行性腦損傷所造成的以機體姿勢出現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1]。表現為手握拳、反應遲鈍、身體發硬、自發運動減少、頭圍異常、不笑等,目前治療方法有藥物療法、綜合康復治療、中醫療法、小兒腦炎運動療法等[2-3]。本研究用小兒推拿聯合現代康復療法治療腦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74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患兒,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7例。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12個月~3歲,平均(2.01±0.97)歲;體質量15~22kg,平均(19.63±3.14)kg;病程90~180天,平均(132.46±30.85)天;重度腦癱5例,中度腦癱12例,輕度腦癱20例。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12個月~3歲,平均(2.01±0.97)歲;體質量16~23kg,平均(20.01±3.23)kg;病程88~180天,平均(134.13±31.62)天;重度腦癱6例,中度腦癱13例,輕度腦癱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本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西醫標準參照《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4]中痙攣性小兒腦癱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兒科學》[5]中五遲、無軟診斷標準:①有胎內藥物損害、缺血缺氧等病史;②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等五遲;③口軟、頭項軟、手軟、足軟及肌肉軟等五軟;④頭項硬、口硬、手硬、足硬及肌肉硬等五硬。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未接受手術治療;③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之前接受相關治療;②因腦水腫、病毒性腦炎及其他進行疾病誘發的中樞性神經損傷疾病導致腦神經損傷;③存在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或嚴重受損;④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水、電解質紊亂;⑤治療依從性較差。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用現代康復療法治療。訓練前分析患兒肌張力低下的原因,應用關鍵部位訓練法,包括頭部、骨盆帶及四肢的針對性鍛煉等。神經發育學療法(NDT)即Bobath技術包括:①反射抑制法:對患兒異常行為進行抑制,促使其形成正常行為習慣,訓練方法包括臥位正確姿勢、抱球姿勢、伸展姿勢鍛煉等。②反射性促通手法:即在對患兒異常行為矯正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其正常行為鍛煉,進而阻斷異常行為信號的持續輸入。鍛煉方法包括坐位正確姿勢訓練、手口眼協調訓練、四肢伸展訓練、抗重力直立姿勢鍛煉、平衡能力訓練等。③叩擊性手法:1次30min,1日1次。

觀察組加用劉氏小兒推拿法治療。推坎宮、開天門、揉太陽、掐總筋及分陰陽各24次;補腎經和脾經各300次,清肝經300次,補肺經150次,清心經200次;拿揉或拿捏肢體軟組織及四肢關節,反復操作5次,以機體痙攣肌作為重點,對各肢體關節予以輕搖。并同時行肢體各個關節的被動運動,握拳不放、拇指內收點按后溪、合谷、八邪穴,拔伸內收、握拳的手指;下肢可點按委中、環跳、昆侖、承山、太溪、三陰交、足三里,協助患兒行俯臥位,行5遍捏脊動作;此后行坐位,拿按3次肩井部位。推拿1次20min,日1次。

兩組均治療3個月后統計療效。

3 觀察指標

粗大運動功能:采用粗大運動功能測量量表(GMFM),分別從臥位與翻身(51分)、爬與跪(42分)、站立位(39分)、行走與跑跳(72分)、坐位(60分)5個功能區88個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完全不能完成記0分,完成動作小于10%記1分,完成度在10%~100%記12分,完成100%記3分,評分越高表示粗大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四肢張力評分:采用四肢張力評定量表(Ashworth),分值為0~6分,得分越高表示四肢肌張力越低。

綜合功能評分:參照殘疾兒童綜合功能評定量表對認知、語言、自理及社會適應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共50項,滿分100分。測評完全完成計2分,能夠完成超過50%計1.5分,能夠完完成50%或近50%1分,僅完成一小部分計0.5分,無法完成計0分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GMFM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MFM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MFM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臥位與翻身 爬與跪 站立位 行走與跑跳 坐位治療前 對照組 37 32.25±3.64 26.47±2.15 22.46±2.41 31.52±3.54 39.68±2.64觀察組 37 33.02±3.68 25.98±2.12 21.98±2.38 32.06±3.48 38.54±2.59治療后 對照組 37 39.68±4.67* 30.25±3.64* 28.64±3.25* 46.98±5.87* 45.31±4.16*觀察組 37 46.57±5.14*△ 34.15±4.85*△ 34.97±4.02*△ 57.62±6.85*△ 50.68±5.01*△

兩組治療前后四肢張力及綜合功能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四肢張力及綜合功能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四肢張力及綜合功能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四肢張力評分 綜合功能評分上肢 下肢治療前 對照組 37 2.92±1.13 3.27±1.33 47.48±11.03觀察組 37 2.87±1.24 3.35±1.26 46.82±10.36治療后 對照組 37 2.46±1.13* 2.48±0.96* 55.63±10.72*觀察組 37 1.73±0.87*△ 1.81±0.82*△ 68.37±10.24*△

6 討 論

腦癱屬中醫“五遲”、“五軟”范疇。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治療當以補益脾腎為主。

劉氏推拿通過開天門可開竅醒神、發汗解表,推坎宮可醒腦明目、疏風解表、止頭痛,揉太陽可疏風解表、清利頭目、調節陰陽,掐總筋可通調氣機、鎮驚止痙,分陰陽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補腎經與脾經可滋補髓海,清肝經可解郁除煩、平肝瀉火、熄風鎮驚,補肺經可疏風解表,握拳不放點按后溪、合谷,下肢點按足三里可補中益氣、止痛安神,承山可固化脾土,足三里、昆侖、環跳、委中能舒筋通絡,太溪可滋陰益腎,三陰交可健脾益胃、調肝補腎。諸穴位按壓或揉掐,同時結合捏脊與關節運動可調節臟腑,緩解臨床癥狀[6-7]?,F代康復療法中Bobath技術通過反射抑制性的運動模式抑制異常的姿勢及運動進行,同時通過肩胛、頭部等關鍵點能夠逐漸引出其平衡、防護、翻正等反應,并在痙攣等狀態消失后予以本體感及觸覺刺激,從而進一步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與小兒推拿法合用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從而減輕臨床癥狀,促進康復。

猜你喜歡
腦癱四肢療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絕療法
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跟蹤導練(四)
跟蹤導練(四)
跟蹤導練(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腦癱姐妹為爸爸征婚
29年前為腦癱垂淚,如今卻為拳王歡笑
二十一個學生娃與腦癱姐妹倆
沒有四肢的生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