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龍點睛說結尾

2020-04-10 06:37唐惠忠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評析中華民族勞動

唐惠忠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靠收口?!苯Y尾是寫作中的最后一環,其優劣好壞對于考場作文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謀劃文章結構時決不能虎頭蛇尾,而應成竹在胸,精心打造響亮而有余味的“豹尾”。

常見的結尾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這是最實用的技法之一,一般是開門見山提出中心,然后在結尾處照應開篇,強化全文主題。

[例1] (2019年高考廣東同學《用勞動鑄就中華復興之夢》)

(首)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敝腥A民族是一個熱愛勞動的民族,勞動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

(尾)親愛的同學們,“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發揚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勞動精神。只要我們青年人人都熱愛勞動,以勞動書寫自己的人生風采,其匯聚而成的磅礴偉力,必將助力青春向前,中國向前,時代向前!

評析:文章開宗明義,言簡意賅地亮出觀點——“勞動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結尾處重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發揚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勞動精神”,并表達了“只要我們青年人人都熱愛勞動……必將助力青春向前,中國向前,時代向前”的信念,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其主旨鮮明而突出。

[例2] (2019年高考四川同學《教師的溫度決定教育的高度》)

(首)高考前夕,老師面對學生滿懷深情地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边@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面啊?!苞Q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中國教師的溫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

(尾)“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北澈?,是一個知識有高度、內心有溫度的教師,與懂得尊師重教的學生之間的溫情互動。老師們必將成為偌大的輪船、堅固的風帆、日出的方向,帶領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船員乘風破浪,“直掛云帆濟滄?!?!

評析:此文開頭引述漫畫中老師的話語,進而提出“中國教師的溫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的觀點,可謂一語中的;篇末處再次強調“‘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背后,是一個知識有高度、內心有溫度的教師,與懂得尊師重教的學生之間的溫情互動”,而這樣的教師必然會引導一代代學生“直掛云帆濟滄?!保菏孜簿圩×恕敖處煹臏囟取迸c“教育的高度”這一主題,并揭示了兩者間的關系。

二、抒發情懷,呼喚號召

“至情出美文”,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應當抒寫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這種情感并不局限于自身,有時還可在結尾發出呼吁,號召大家一起來追尋真善美、遠離假丑惡。

[例3] (2019年高考重慶同學《捍衛國權,我輩有責——為在場諸君而作》)

同學們,我們若行動起來,則天地變色,風云激蕩!我們要行動起來,才能讓官老爺們知道順從民意,才能讓列強們知道中國不可欺侮!我們只有行動起來,才能保衛山東,捍衛國權!

同學們,挺直你們的腰桿,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

捍衛國權,我輩有責!

誓保山東,誓存中華!

評析:文章是在五四運動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前三個感嘆句構成排比,“若行動”“要行動”“只有行動”之意層層推進,催人奮進,感人肺腑;后兩個感嘆句都是四字句,有似鼓點,節奏感強,鏗鏘有力而鼓舞人心。

[例4] (2019年高考浙江同學《生活,永不被左右》)

讓我們傾聽“讀者”的呼聲,并用心尋找呼聲與自己想法的契合點。這么做,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綻放出“花”一般的光彩,成為一幅真正的“藝術作品”。

評析:這篇文章持論辯證,于文章尾段發出呼吁,號召年輕一代“傾聽‘讀者的呼聲,并用心尋找呼聲與自己想法的契合點”;同時再次表明了“這么做”的價值所在,增強了對讀者的鼓動性。

三、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有意識地通過融情(理)于景、渲染氛圍等手法彰顯美感,或留下思索的余味,這也是考場作文重要的結尾方法。

[例5] (2019年高考江蘇同學《百花齊放才是春》)

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更當有獨立與自由之精神。不要總以時代為借口,說些什么“隨大流”之類的喪氣話。有一花獨放,方能有百花齊放。是的,在春天的花園里,櫻花的輕盈才能映襯出茶花的絢爛,桃花的嫵媚絕不同于迎春花的俏皮。這許多的色彩和風格調和在一起,才能成就最和諧的美麗。

評析:該文以物性來明事理,于游園賞花之間,將“一花獨放(個性)”與“百花齊放(調和)”的密切關系巧妙地昭示出來,拈花悟理,頗具東方智慧,使文章充滿了撥動心弦、啟迪心智的張力。

[例6] (2019年高考北京同學《2019的色彩》)

黃昏時分,沐浴著紅紅的晚霞,我和妹妹在紅色攢動的人流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評析:這個結尾特點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顯。作者頗具匠心地以意境示人——“紅紅的晚霞”再配上“紅色攢動的人流”,含蓄地表現出“我”內心對火熱的生活充滿了愛。語言表達有文學味,情與景有機地融為一體,效果非常好。

四、巧妙發問,意韻無窮

一篇好文章要有理趣,要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如同欣賞美妙的樂曲,曲雖終而余音繚繞,留下讓人咀嚼和深思的空間。

[例7] (2019年高考上海同學《“中國味”的“外內觀”》)

那么,這么做會不會讓“中國味”變了味、丟了魂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因為文化的創作者、接受者和整個生存發展環境,都還在同一方水土中??v然全球化發展再徹底,其內核仍然不會輕易改變。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創造,我們的文化必然會展現出強大而悠久的生命力!

評析:該文引論部分言簡意賅,以“遍聽他調,復識本聲”高度概括了材料所包蘊的哲理內涵,語言表達富有詩意;本輪部分聚焦原因分析而不及其余,顯示出作者行文的自信。在充分肯定“通過和外來文化的比較,才能發現本土文化的特質”“發現本土文化的特質,進而能鞏固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這篇文章又深入審視了“借鑒外來文化”的意義與作用,強調“不必擔心”大膽借鑒“會讓‘中國味變了味、丟了魂”,其認識水平明顯高出其他同學一籌;這層意思又是借設問句加以表達的,也就更具獨特的思辨味。

猜你喜歡
評析中華民族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初高中物理銜接知識”融入中考試題的評析與啟示
季札掛劍
熱愛勞動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與評析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一道三角函數題的多種解法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