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造價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2020-04-10 06:50包艷蘋王海龍
大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工程造價教學改革

包艷蘋 王海龍

[摘要]該文基于信息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現狀,結合工程造價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分析了工程造價行業及本科院校相關專業建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了工程造價行業發展趨勢對高校造價專業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從而針對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意見和建議,以滿足工程造價行業完成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信息化;工程造價;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4-0161-03

本文結合工程造價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針對在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培養理念和模式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探討。

一、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價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規劃末,工程造價咨詢業年營業收入達到1079.47億元,年均增長14.4%。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業務占比上升10%,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服務等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數量不斷增長,素質在不斷提升,工作范圍基本覆蓋工程項目投資、建設、運營全過程。這表明工程造價行業依然保持穩步發展,未來更加注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業務結構向中高端層次邁進。

近幾年,云技術、大數據、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在建設行業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功。BIM工程算量的瓶頸問題得到改進,工程量的計算和計價將不再是造價人員的繁重工作。此外,隨著建設項目日漸復雜,投資額越來越大,參與方越來越多,不確定性越來越明顯,這就對工程造價行業的咨詢服務提出了更加迅速、準確、高效、優質、全面管理的新要求。20世紀70、80、90年代分別由英國、美國、中國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全面造價管理已不再是難以實施的理念,而是要逐步實現的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數的造價人員只具備算量、計價等基本技能,在法律、經濟、管理及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遠遠達不到行業發展對造價工程師的素質要求。

為了引領工程造價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通過拓展企業業務范圍、打造行業領軍品牌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工程造價信息化等措施,促進工程造價咨詢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完善職業教育制度、實施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引導高校制訂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與發展戰略規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F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工程造價行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同時對工程造價人員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時代要求以及新的工作范疇和深度。

二、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工程造價專業自2012年從目錄外專業進入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迎來了自身新的發展機遇。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本科院校數量增長迅速,到2016年年末,短短4年內已超過130所。因為本科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各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也一直處在探索階段,而且各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發展歷程各不相同,有的是從三本專業升為重點本科,有的是新開設這門專業,所以其培養計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直接借鑒??圃盒5呐囵B模式,或者照搬名校的培養模式。然而,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致力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忽視對學生學科交叉的教學以及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工程造價專業的本科學生不僅需要有精準的實操能力,更要有科學的管理理念。所以本科院校的培養計劃要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外,還要考慮學科的交叉性和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模式、體系相對成熟、較為完善,但將其直接運用到本科教學卻不太合理。因受地域和學校自身特點等的限制,照搬名校的培養模式也不合適。此外,規劃類教材的編著有待完善,專業課國家規劃類教材嚴重缺乏。由于地域特色以及各地定額不同,地方規劃類教材不能直接相互借用,而且存在規范、定額的更新問題,因此本科工程造價專業課教材亟待更新和完善。

(一)培養模式與行業需求未銜接

工程造價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一個優秀的造價工程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技術知識,更要具備法律、經濟、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實現其專業價值。此外,“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以信息技術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向工程咨詢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服務價值。推廣以造價管理為核心的全面項目管理服務,優化各個階段的服務??梢?,我們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培養的應該是綜合型人才,而不是應用型人才,更不是技術型人才。

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模式應該適應行業發展,確保培養出滿足行業未來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然而,研究發現,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有些本科院校沒有根據行業需求和自身的特點構建培養理念、培養模式以及優化課程體系,而是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培養模式,以至于培養理念陳舊、模式老套。例如,很多高校認為造價專業是應用型專業,因此,特別重視算量和計價課程,而忽視學生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知識水平的提升。這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無差別,但與“卓越造價工程師”所具備的要求相差甚遠。此外,由于工程造價專業存在自身發展的問題,目前多數學校未能把理論研究與造價實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二)課程體系設置有待完善

相關研究發現,有些本科院校沒有及時根據行業發展、市場要求及自身特點梳理和構建課程體系,而是照葫蘆畫瓢,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此外,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設置把工程造價專業看作應用型專業,而不是綜合性專業,因此重視工程量的計算和計價課程,而忽視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課程。

造價行業的信息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云技術、BIM技術等在造價行業中的應用取得很大的進展,信息平臺的建設和信息收集成效明顯,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信息技術的教學和應用在多數高校中還不是很理想,只做概念的介紹,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傊?,存在課程內容陳舊、課程銜接不緊密、教學方法落后、信息化技術的普及緩慢等問題,尤其對研討型和學科前沿課程的設置不理想。

(三)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

工程造價是一個綜合性專業,學生要具備基礎扎實的技術知識和實踐能力,因此要求專業教師有實踐工作經歷。然而,本科院校對專任教師的學位要求基本為博士,大多數新進教師是一畢業就進入高校任教,所以青年教師整體理論水平很高,但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把控、設計、指導顯得力不從心,無法激發學生對實踐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工程造價專業在2012年才調整為目錄內專業,工作造價方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極少。近幾年,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新進教師所學的專業為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所以他們或者管理學基礎較為薄弱,或者工科基礎薄弱,而且對工程造價專業的“建筑與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和“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這兩門主要的專業課程不是很熟悉。

總而言之,青年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不相匹配,加之教學經驗不充足,不能深入指導學生開展相關實踐。因此,需要著力打造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四)教師產學研融合的積極性不足

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近幾年發展迅速,業務結構向高端咨詢業發展,然而,高校教師對造價相關企業的信息關注度不夠。例如,資深教師對新思想、新技術缺乏興趣,年輕教師因教學與科研任務繁重而缺乏產學研融合探索的積極性,而且大部分教師缺乏企業的背景和實戰經驗與融合的基礎。

由于產學研分離,在信息快速融入建設行業的情況下,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未與時俱進,學生的專業實踐與拓展空間不足,出現專業結構難以對接產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學生不具備產業化發展所需的專業綜合能力。此外,高??蒲姓撐臄盗颗c日俱增,但高??蒲谐晒霓D化率卻一直較低,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未能體現。

三、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一)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

美國工程院發布的《2020的工程師:新世紀工程的愿景》報告中指出:未來工程師應具備優秀的分析、實踐、創造、溝通、領導能力,掌握商業和管理知識,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和專業素養以及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笆濉币巹澲刑岬?,要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業務、善于管理、德才兼備、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領軍人才。因此,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應培養具備土木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具備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所需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全面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職業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品性良好,同時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國際視野,能夠在國內外工程領域從事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總之,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性是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的關鍵。具體的培養目標應以學生為本,以市場為中心,并結合院校和地區特點,構建符合市場要求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未來的工程造價人才應具備基礎扎實的專業學識,嚴謹的批判性思維,跨學科與系統思維以及全球化思維模式等,而不是只具備算量、計價等技能。

(二)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知識結構與人才需求口徑的擬合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適時調整和優化。高校應利用現代信息化平臺、互聯網思維來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建設精品課程。

課程教學應秉持課程建設與工程實踐科學研究、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原則,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豐富多元化、緊跟前沿,使得學生的體驗更加深刻,師生互動更加活躍。因此,首先要認真梳理課程體系,注重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機銜接,保證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并將實際工程問題、典型案例引入專業課程教學,使得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關注行業需求、市場要求,適時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上可適度弱化對技術類、軟件類等學生自學較為方便的課程學習,應突出合約管理、行業現狀與改革等類型的課程,助力學生認識和探索行業前沿和發展問題,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將科研新成果引入課程教學,讓學生開闊視野,加強科學思維和培養創新意識。最后,注重現代化教學實踐,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互聯網技術提升課程教學效果。例如,可以搭建基于互聯網的虛擬仿真平臺,開展沙盤模擬實踐教學等。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作為引導者,教學工作的實踐者,其不斷優化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對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加以完善、改革至關重要。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師資水平是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

首先要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指導,保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發揮校企合作平臺作用,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服務造價專業的教學,提高專業辦學水平。采用專聘、特聘等形式引入工程建設相關單位的專業人才,解決實踐教學中師資缺乏的問題。其次要推進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教師常年在高校教學,這就容易導致與工程實踐脫節。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國家、省級造價管理重點課題研究,撰寫高水平論文,利用假期時間進入企業鍛煉,參與企業項目,提高實踐能力?;蛘哂蓪W校邀請工程造價專業人士定期到學校開展培訓,讓教師掌握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及市場需求。最后要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執業資格考試。

(四)加強與工程造價協會的合作

在住建部的指導下,工程造價協會也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認真研究工程造價事業發展方向、發展政策等。目前國內的工程造價協會,雖然對地方本科院校的專業培養方案指導有限,但高??梢酝ㄟ^與工程造價協會合作,參與工程造價行業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發展規劃和戰略的研究,統計數據和分析、調研等造價管理相關課題的研究,讓自己有效提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程度,及時掌握行業最新發展戰略規劃,獲取工程造價協會對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教學的指導以及培訓工作的支持。此外,可以通過協會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引導工程相關企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

(五)加快產學研融合的速度

為了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產學研結合的速度,鼓勵教師深入一線,推進校企合作,激勵企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與高校共同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訂培養計劃,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完成項目,實現課崗融合、實境育人。

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校企共建、產學研相融合的方針,整合多方資源。首先,以學校教學為平臺,與廣聯達、晨曦等科技公司合作,搭建信息化平臺,共同打造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傳統教育與新型技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為學校仿真模擬系統的構建爭取企業的技術支持,為沙盤模擬實驗爭取設備上的支持。其次,通過與企業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此外,與建設單位或施工企業合作,以獲得施工現場實習的機會以及對實體項目施工現場進行全程錄制,授課時學生能與現場專業人員進行交流等的機會。與設計院、監理、造價咨詢單位等進行長期深度合作,實施體驗式崗位認知、項目式工學交替、實戰式頂崗實習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在工程造價行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本科院校應及時抓住機遇,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趨勢,迎接新的挑戰,獲得發展的先機。為此,必須適時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基于信息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現狀,結合工程造價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著重探討了目前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培養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造價協會合作和產學研融合等建議。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工程造價教學改革
探析跟蹤審計在工程造價審計中的應用
淺析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淺談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及其把握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