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妙句貫通故事 藉珠璣透視心機

2020-04-14 04:57楊通謳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3期
關鍵詞:晉軍秦穆公鄭國

楊通謳

《左傳》作為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其文“細密詳贍,富于文采;微婉蘊藉,意味深長”,歷來為人賞玩不盡。唐代劉知幾稱“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劉大櫆則稱贊它“情韻并美,文采照耀”(《論文偶記》)?!稜T之武退秦師》就是選自《左傳》的一篇課文,無論是在敘事、寫人、記言上,都明顯地體現出了這些特點,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婉曲從容的歷史故事,諸多光華熠熠的人物形象,向來引人尋繹不盡。對此文,筆者試圖從“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句入手,貫通全篇,綰合整個故事,并就此透析人物的心理。

一、“國危矣”關涉事件起因

結構上,“國危矣”,上連事件起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前后墨斷氣連;下與鄭文公從諫如流,屈尊紆貴向燭之武致歉、恭請其出山相關。

內容上,“?!弊志珳实卦佻F了鄭國當時危如累卵的處境,同時為我們琢磨當時人物的心理構建了平臺。

“?!弊忠员竟适碌钠鹨颉皶x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為背景,首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劍拔弩張戰場畫面:公元前630年,晉秦兩個大國氣勢洶洶,圍困著力量懸殊的鄭國。形勢一目了然,晉秦大軍虎踞龍盤,泰山壓頂,勝券穩操,占據著“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所有主動權。晉文公、秦穆公自恃大國威風正等待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并秣馬厲兵準備破城潰敵。當然,老謀深算的晉文公、野心勃勃的秦穆公也在各懷鬼胎,一刻不停地冥想著“萬世”計劃,描繪著東征西討,一匡天下的遠景。

重耳是這次戰役的重要發起者,早就盤算好了如何瓜分勝利果實、劃定封疆界限了。無論如何,鄭國的土地都會實際掌控在自己手里,秦“越國以鄙遠”,自然鞭長莫及。秦穆公算起來只能是這次行動的幫兇,從文本排序“晉侯、秦伯”可以知道,晉國是主;從“無禮于晉,且貳于楚”這個伐鄭口實知道,主要原因是“無禮于晉”。從駐軍情況看,晉軍距鄭國都城新鄭很近(7公里左右),而秦軍距鄭國都城較遠(40公里左右),也可以推知晉文公是主,而秦穆公是從,秦穆公對破城后瓜分多少鄭國城池不是很上心。

“?!弊肿屛覀兛吹降牡诙鶊D畫是鄭國君臣的一片緊張惶恐?!皣R?,——”佚之狐開口就喊“?!?,在鄭文公眼里,佚之狐向來沉穩、富有主見,現在連他都慌亂了,這無異于為籠罩著鄭國的死亡氣息點了把火,讓鄭文公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鄭國朝堂此時的恐怖氣氛可想而知。佚之狐越是慌張,鄭文公就會越加焦灼,這就為后面推薦燭之武打好了基礎,也為鄭文公引咎自責(“是寡人之過也”)做好了鋪墊。佚之狐深知要解圍需用燭之武,但要破格推薦一個底層馬夫絕非易事。雖說非常之事,可用非常之人,但正因為如此非常時刻,要讓君王信服一馬夫,若沒有點手段肯定不行。所以佚之狐這一“?!弊殖隹诓环?,意義深遠。

“?!弊值牡谌齻€作用是照應了后文的“夜縋而出”。因為“?!?,才會不開城門,乘著夜色,讓一風燭殘年的佝僂老人懸索越墻??傊?,“?!迸c“夜縋而出”前后呼應體現了軍情十萬火急。此處,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解釋為:“夜縋而出,進一步說明鄭國形勢之嚴重,秦晉已完全包圍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很不符合實情。分析當時形勢和查閱秦晉駐軍情況,應該是佚之狐、燭之武等出于軍事機密考慮,屏蔽晉國的消息較為確切。據考證:函陵,“春秋時期鄭地。在今河南新鄭市新村鎮,黃水河東岸。距離新鄭七公里左右”;而“氾南”,杜預注:“此東氾也,在滎陽中牟縣南?!本嚯x新鄭四十公里左右,何至于連城門都打不開呢?

二、“若使燭之武”關涉事件經過

結構上,“若使燭之武”關聯鄭國破格讓一馬夫臨危受命作使者的曲折過程,也為后文智退秦伯留下了線索。主要包括佚之狐的知人善薦;鄭文公從諫如流,勇于認錯;燭之武始而抱怨,婉言以拒,最終許國。

內容上,“若使燭之武”照應鄭文公緊急召見智囊團,尋求紓解國難的人。文章直接進入鄭文公委任燭之武為國出使時饒有深意的對話。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佚之狐從馬廄里為君王選出一位須發皆白、身體佝僂的老朽做特使,這本身就是一奇。奇在廟堂之上沒有安邦定國之人,馬廄里卻潛藏著經天緯地的奇才,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上攵?,其中暗寓著作者對現實的多少喟嘆!字里行間滿溢著對佚之狐這樣慧眼識才的伯樂的多少贊許!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佚之狐對燭之武是多么的熟識和無奈。而一地位卑微的老者竟敢當面忤逆自己的君王(“無能為也已”),這更是二奇。奇在一個地位如此卑下的“養馬官”竟敢無視唯我獨尊的一國之君!聯系佚之狐在廟堂之上胸有成竹的舉薦,和對化險為夷的運籌帷幄來看,他們之間一定早已有了默契,燭之武也一定早已答應許國馳驅,否則佚之狐哪敢在君王百官面前如此斷言(“師必退”)。因此,燭之武此時只不過是在君王面前訴說自己的委屈。這點鄭文公自然能看出來。400余年后的荊軻在易水邊上不也曾怒斥過燕丹嗎?《戰國策·荊軻刺秦》:“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身居高位有著生殺予奪大權的國君竟能低三下四的給一個“圉正”認錯(是寡人之過),這又是三奇。究竟是什么過失令萬乘之君反思過失低首心折?聯系燭之武的抱怨,推知最大原因就是他幡然悔悟不惜才愛才,誤把美玉當璞石,空老了國之棟梁;滿腹牢騷、一生被誤的老朽之人僅能放棄個人恩怨,置生死于不顧以身犯險為國馳驅(“許之”),這又是四奇。奇在一個下九流人物竟有如此闊大的心胸和眼界,能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得失面前正確取舍,甘愿以一人之身救國救民于水火。佚之狐能力薦其人一定取決于深入的了解,燭之武敢應成,一定是憑借自身的實力,他們自然都經過了反復研判。

此外,“若使燭之武”的“若”字別有意味。一個意思是:“如果派燭之武——”,另一種意思則隱含著一個省略前提:曾有不用燭之武的背景,再基于這種前提下說:“如果派燭之武——”,構成一種承前省略語式。如果沒有這個區別,那么同樣是讓燭之武出使,為何不著一“可”字,而用一“若”字呢?同樣是選擇使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則用“可”字:“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睆摹翱伞弊值脑~性說,“可”是能愿動詞,有應該、應當的意義,即按道理、按規則應該怎么樣。這里自然應該“使”廟堂之上的三公九卿,他們居高位食俸祿,死國死君、御敵謀國是他們的日常職責。宜用無疑問、勿需求證、表肯定意思的詞“可”;而燭之武乃一老馬夫,地位卑微,這種國之大事本不屬他的日常工作,自然不在應該正常役使范圍,舉薦他屬超越常格,故用“若”?!叭簟笔羌僭O關系連詞,有推測商酌選擇的意思,呈探討、斟酌的語氣。另外,從這猶疑不決的語氣,可見佚之狐現在舉薦燭之武仍十分忐忑,推知他過去應該舉薦過他。聯系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說燭之武是鄭國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一直擔任“圉正”(養馬的長官)來看,鄭文公是不尚賢用能的。綜合起來,鄭文公自己的道歉語“我不能早用子”之“早”字,有沒有盡早發現的虛飾,更有埋沒人才悔不當初的實錘。

總之,“若使燭之武”五個字內涵豐富,使主要人物甫一出場就不同凡響。

三、“見秦君”關涉事件高潮

結構上,“見秦君”連接著事件的高潮,與后文的燭之武舌戰秦伯形成前后映照,呈伏筆態勢。

內容上,“見秦君”三字,緊緊串聯著后文的燭之武智退秦師部分。即燭之武運用高超的技藝完美的說辭徹底攻破秦伯心理防線說辭,是“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主體內容。由此反觀當時歷史,為什么佚之狐是直接主張去“見秦君”而不是晉君?晉秦兩路大局軍壓境,其時晉已是霸主(公元前632年稱霸),又是此次圍鄭的始作俑者,為何佚之狐單單推薦燭之武去見秦君,而不是晉君。若說動晉文公問題不是更好解決嗎?只說動秦穆公還并不一定就能解決,因為晉是實力雄厚的大國,城濮之戰(公元前628年)能大敗楚國,不依靠秦國也完全可能滅了鄭國的。你看即使秦穆公“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時,晉國大將子犯不是還“請擊之”嗎?說明根本沒把秦軍放在眼里。至于后來的晉軍撤走,也不全是重耳的“不仁”“不智”“不武”,更多的應該是擔心秦國黃雀在后,以及馬上與秦國為敵,不論是從政治形勢看還是從戰略發展看,都還不適宜。這則正是佚之狐、燭之武高瞻遠矚切中要害的地方。

直接“見秦君”,還說明佚之狐與燭之武早已就時局問題交換了看法,對當時諸侯情況了如指掌,對晉秦聯盟的微妙關系和脆弱之處洞若觀火,對離間秦伯已萬事俱備。說明兩人對“伐交”英雄所見略同,對擊破晉秦聯盟方略如出一轍,甚至對瓦解秦穆公心理防線的步驟、火候都做了一一論證。這才可能大膽推薦,這才可能直接提出去見“秦君”,而不是晉侯。由于他們兩人的密切配合,準確研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才會有了后面燭之武的十足底氣和精彩說辭,有出乎晉軍意料的秦師背盟助鄭歷史。

燭之武說辭真正擊倒秦伯的硬核在哪里?關于“亡鄭”秦晉利益的實際對比,和“舍鄭”秦晉利益的實際對比,以及重翻晉國忘恩負義舊事喚起仇恨,這些面上的道理咱們就不提了。要說的硬核是,燭之武真正撼動秦穆公背盟的深層原因是亡鄭會導致晉國強大,而自己相對弱小,導致遲滯自己搬倒東擴路上的絆腳石計劃?!妒酚洝份d:“公元前651年,晉國臣子里克殺死公子奚齊和卓子,想迎奉重耳回國,秦穆公先同意,但后經臣子提醒重耳賢能皆勝過夷吾,這樣會讓晉國變得更強大,從而威脅到我國。于是他轉而迎立夷吾為國君,是為晉惠公”。秦穆公抑制晉國強盛,處心積慮東進擴張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在“亡鄭”毫無實際利益和“舍鄭”可在東進中原的道路上接下一個盟國,布下一個棋子,預伏一支奇兵,形成下步東擴的策應力量,對晉國構成東西包圍之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巴鲟崱笔菚x國實際補充血液,那只會加速晉國東西擴張的戰略步伐,縮短晉國向自己開刀的時間(“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史記》記載,早在“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親自向晉獻公提親,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結成秦晉之好”,這個政治聯姻不過是借助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以韜光養晦待時而動罷了。這次同來圍鄭有尊重盟約(前632年,城濮之戰時他們就是盟友)的意思,也有順便分一杯羹的狡猾,更有惹得起你弱鄭,惹不起他強晉的心理,重要的是還不能過早地公開以強晉為敵。所以,當燭之武說到“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時,算是真正擊到了他內心的柔軟處,在得罪晉文公和增強晉國實力使自己無法抗衡面前,他當然要選擇阻止晉國壯大。已故,狡猾的秦伯這才同意撤兵,與之結盟并且“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共同抵御晉軍,其以鄰為敵的心機昭然若揭。秦穆公急于東進占據中原完成霸業的野心,我們從僅僅三年后就心急火燎地挑起“崤之戰(前627年)”,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燭之武伐交成功,聯盟破裂的深層原因是秦穆公欲早日稱霸的野心。

四、“師必退”關涉事件結果

結構上,“師必退”牽連著事件的結果,秦軍背盟并幫助鄭國防守,導致晉國計劃流產,最后撤軍。

內容上,“必退”反映出佚之狐對晉秦兩國擴張稱霸本質的清楚認識,對晉秦政治聯盟薄弱環節、兩國駐軍客觀形勢的客觀把握,對晉秦兩國相互提防相互傾軋的情況準確研判,對燭之武邦國意識時局意識外交辭辯的充分信任。

“必”字無疑精警,充分扣合后文的秦軍背盟助守,晉軍知難而退。一方面等于是向鄭國君臣立下了軍令狀,自然增強了推薦力量,使鄭文公打消疑慮破格任用燭之武;一方面顯示出佚之狐對燭之武才能的了如指掌,對晉、秦、鄭三國的政治形勢和力量變化已有充分洞察和預見,并斷定野心勃勃的秦穆公對大利晉國不利自己的“亡鄭”不感興趣本質,因而,捅破強化要害他必然背盟,再以“東道主”之戰略利益誘之,一定成功。秦師撤走,晉軍必然不敢戀戰,狡黠的晉文公必然會擔憂黃雀在后,后院起火,鄭國自然會化險為夷?!安蝗?、不智、不武”那不過是他假仁假義的幌子。當然,佚之狐敢在君王面前用“必”,夸下如此???,足見他早已和燭之武就退敵之策促膝綢繆,籌策妥當了。

一句之要,關涉全篇。由此充分證明了《左傳》敘事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伏線精警,重點突出等藝術特色。關鍵處,一字難易,更看出繼承了《春秋》“一字褒貶”的匠心。

[作者通聯:貴州印江一中]

猜你喜歡
晉軍秦穆公鄭國
“晉軍”小說中的鄉土文化書寫
愛馬說
小姨妹的驚悚新婚夜:恩人姐夫緣何舉起恨的錘?
兒歌解讀中華典故
“東道主”一詞的由來
黃河岸邊“晉軍”再集結
淺談浮雕透雕的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