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分銀行”與“1+X證書”關聯耦合推動職業教育新變革

2020-04-14 04:53李輝政
職業時空 2020年1期
關鍵詞:學分銀行學分證書

李輝政

摘要:“學分銀行”,即仿照銀行作業程序,將學習制由固定變成彈性的一種管理模式,其具有存儲、查閱、轉換和認證功能?!?+X證書”,即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皩W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引領我國職業教育新變革?!皩W分銀行”系統的構建為“1+X證書”制度的實施提供了充裕的數據資源和高效的管理模式,“1+X證書”制度的推廣實施豐富和完善了“學分銀行”的建設內涵。傳統建筑行業需要有文化、懂技術、能操作的技能人才?;凇皩W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的關聯耦合,落實制度,規范管理,變革校企合作模式,統一教學標準和評價機制,形成我國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學分銀行;1+X證書;職業教育;傳統建筑;技能人才

2004年8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在職業學校逐步推行學分制的若干意見》,為我國職業教育實施學分制改革,構建學分互認機制指明了方向。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1]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職業技能提升方案(2019-2021年)》,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的提出為我國職業教育變革和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隨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的迅猛發展,傳統建筑的修繕改造以及仿古建筑的不斷興起對傳統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那么如何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導向,科學探索“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模式,提升我國建筑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培養出企業和社會需求的傳統營造人才非常必要。

一、“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概述

“學分銀行”,即仿照銀行作業程序,將學習制由固定變為彈性,實現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相融合的一種管理模式?!皩W分銀行”起源于美國,發展于歐州,成熟于韓國,我國的“學分銀行”制度尚處于試點探索階段。歐洲國家稱之為“學分轉換和累積系統(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簡稱ECTS)”,加拿大和美國稱之為“學分轉移(credit transfer)”,澳大利亞稱之為“資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簡稱 AQF)”,韓國則稱之為“學分銀行(The Credit Bank System,簡稱CBS)”?!皩W分銀行”將學分積累、兌換和轉移作為該項制度的重要功能。1979年,英國政府教育科學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現名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教育與技能部”)的Toyne關于學分轉移作了精確的表述:“學分轉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學習者的各類資格和學習經歷都能給予適當的認證(或學分),使學習者無需重復學習,而是將學分從一門課程轉移到另一門,在不浪費時間的前提下獲得進一步的教育經驗和資格?!庇叩冉逃哐芯吭海℉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Bekhradnia主任認為,理解高等教育學分轉移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其作為“知識貨幣”。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最終的目標是積累貨幣并在完成學業時將其轉換為證書。學分銀行制度為提升高等教育的參與度,降低輟學率,促進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 “1+X證書”制度源于2019年1月我國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秾嵤┓桨浮分赋?, 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接受中等職業教育。[1]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9年4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實施方案,加快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措施,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4] 高職院校擴招帶來的由單一走向多元的生源之變、由剛性走向彈性的教學之變、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建制之變。職業教育已成為服務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教育舉措、助力國家社會穩定治理的關鍵教育資源、提升國家人力資本質量的主旨教育類型。[5]年齡結構、教育背景、生活閱歷參差不齊的學習群體混為一堂,如何因材施教?教師和職業院校面臨著巨大挑戰?!皩W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之舉。

二、 “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

建設學分銀行是加快我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6] “學分銀行”具備“開放性、公平性、終身性、服務性”的優勢和特色,通過“學分互認”和“學分轉換”,可促進 “學歷認證”與“資格認證”相互銜接。[7] “1+X證書”制度是未來指導職業教育活動的基礎性制度,是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重要機制,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8] “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相互關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皩W分銀行”的構建為“1+X證書”制度的實施提供了充裕的資源儲備和高效的管理機制,“1+X證書”制度的推廣實施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學分銀行”的建設內涵。

(一)關聯耦合的路徑

我國高職專業涉及到各個領域,各專業包含了若干門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傳統建筑專業亦如此?!皩W分銀行”具備存儲、查閱、轉換、認證的功能,可保證數據的真實可追溯。將專業學習按理論課程與技能操作進行碎片化分離,以課程為元素,以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為模塊,一個模塊包含若干門課程,依據學歷和技能等級要求將不同課程進行組合,對每門課程分配相應學分,編制教學大綱,規范教學內容,推廣使用統一教材,確保學習內容的完整性和課程設計的科學性,不同模塊的相同課程可實現學分交換。學生可憑借個人賬號和密碼隨時登錄學分銀行系統進行信息查閱,實現學習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詢;“1+X證書”是學生、學校及用人單位能直觀的結果,其后臺的運行則與“學分銀行”系統的構建息息相關。借助“學分銀行”實現模塊內課程學分的認證與轉換,完成模塊內規定課程學習,將學習考核情況在學分銀行中存儲備案,合格者即可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對取得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員,支持其根據證書等級和類別免修部分課程,在完成規定內容學習后依法依規取得學歷證書。對接受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并取得畢業證書的學生,在參加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時,可免試部分內容。[1]“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的關聯耦合,有效保障了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的科學、簡潔和高效。

(一)落實規章制度,規范市場管理

改革開放40年,是我國建筑業高速發展的40年,在改善國家基礎設施和國民住房條件的同時也催生了無數億萬富翁。利益的驅使、法律的不健全、監管的缺失導致建筑行業亂象叢生。企業的短視、文化的失落、人才的斷層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加速了企業的短命。據統計,全球經營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000多家,德國有800多家,而我國中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3年,現存的超過150年歷史的老店不足10家。[13]導致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工藝技術的傳承創新與后續人才培養是一個關鍵因素。我國建筑行業實施執業資格注冊制和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在傳統建筑行業還存在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的情況,掛證、轉包、資質出租等現象非常普遍。沒有資質、沒有技術和管理人員、沒有穩定的施工隊伍、甚至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的自然人能有效規避公開招投標等市場監管體系承攬工程。監管人員缺乏道德和法律底線,從業人員缺乏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那么傳統建筑的修繕改造還能否傳承歷史文化信息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在促進我國傳統建筑文化傳承,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這一視域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是實施傳統建筑職業教育變革與重構的堅強后盾,是“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的可靠保證。

(二)健全繼續教育體系,拓展技能提升空間

建筑行業是密集型用工行業之一,現代人通常將“農民工”與此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傳統建筑技術技能人才的就業主要面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培養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其目的是為了傳統建筑的修繕改造,為了營造傳統文化氛圍而進行的仿古建造?!皩W分銀行”和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模式下培養傳統建筑技能人才不同于西方產業工人,更不是中國“農民工”,他們是有文化、懂技術、能操作的知識型大國工匠,他們應來源于中高等院校,享有高級職稱評定和研究生學歷深造的權力?!秾嵤┓桨浮分赋?,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1]為了達到上述目標,需要解決當前傳統建筑專業中高職銜接,??茖颖究葡鄳獙I的路徑與實施方案,為傳統建筑專業學生繼續教育培訓和后續深造創造條件,也為擁有高技能的傳統工匠獲取學歷證書拓展通道。也就是說,學生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后即可進入中職學校、五年制高?;蚣寄芘嘤枡C構進行文化知識和傳統建筑技能培訓,修滿“學分銀行”中規定的課程和模塊,取得相應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如果要在學歷上提升和技能上拓展,則繼續完成“學分銀行”中規定的加修課程和模塊,由個人向主辦單位(院校、培訓機構)提出畢業認證申請,主辦單位負責組織考核和數據上傳,評價機構進行審核認證,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相關證書。

(三)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

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即建筑工匠,是傳統營造技術的守護人,對傳統建筑的傳承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滿足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傳統建筑的用人需要,應在職業教育領域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推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構建與產教融合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14]面對以技能人才為基礎的大國工匠稀缺境況,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督逃筷P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19號)指出,“建立現代學徒制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諸多誤區,包括職前階段職業院校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職后階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以及制度設計上教育體系與勞動體系相分離。[15]那么,“學分銀行”與“1+X證書”關聯耦合模式下如何創新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促進我國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

1.厘清企業的責任與義務。隨著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成為許多職業院校學生就業的困境,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企業沒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中。在國內企業的認知中,一切不良后果有國家來兜底,企業只管贏利,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不需要承擔什么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的缺失,導致的結果是國家不是在扶持企業,而是在“嬌生慣養”,是在將企業一步步推向破產倒閉的深淵,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沒有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一旦受到國際上的經濟和技術封鎖就沒了出路,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正好說明這一問題?!秾嵤┓桨浮分赋?,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進入目錄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1]國家為企業培育人才,讓企業贏利,企業經營不善導致人員失業有國家兜底,還要獎勵參與校企合作企業,這種邏輯怎么讓企業成長?怎么讓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只有讓企業認清為誰培養人,才能真正知道怎么培養人,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校企合作的戰線上來,歷經風浪而頑強成長的華為是最好的印證。企業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國家不能包辦,這是校企業合作的基礎,也是中國企業包括傳統建筑企業走向國際舞臺的保障。

2.促進大師的雙向流動。要培養出傳統建筑行業的大國工匠,就必須有學識淵博、專業扎實、技藝卓越的“工匠之師”。在職業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授、副教授、碩士、博士,他們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但缺乏一線技能操作的經驗;長期在企業一線進行技能操作的工匠往往學歷偏低,甚至沒有職稱,要想入編到高校工作那難上加難。在校老師技能操作教不了,高水平技能大師進不來,如此尷尬的境況對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相當不利?!秾嵤┓桨浮分赋?,在職業院校實行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建立健全職業院校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的辦法,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1]傳統建筑專業實施“1+X證書”就是讓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取得項目管理證書(如施工員、安全員、質量員)和技能操作等級證書(如木工、泥工、鋼筋工),只有打破校企傳統用人機制,為學校高水平的理論大師到企業開展講學和企業技能大師到學校傳授技能操作開辟通道,促進大師的雙向流動,盤活市場用人機制。

3.構建產學研人才培育基地。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實習實訓是關鍵。教學過程中有參觀實習和各種操作實訓,畢業前還有參與實際項目的頂崗實習。課程教學中的實訓時間不長、內容也不多,宜在校內完成,如果是階段性實習,由于實習時間和實習項目比較多,則宜在人才培育基地完成?;赜邢到y、規范的操作流程,有專職技能大師的跟蹤指導,有完善的設施設備和最新的教學媒體。就傳統建筑技能操作而言,有木作、瓦作、石作、土作、油漆彩繪、 雕刻裝飾等,所有這些由一個學校建設費用較大,由一所學校使用資源浪費。因此,很有必要由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有了完善的“學分銀行”系統,有了“1+X證書”的技能培訓和考核基地,加上敬業、卓越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傳統建筑的大國工匠必將呼之欲出。

(四)構建新型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教學與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促進傳統建筑的保護與傳承,在“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模式下,以實施和推廣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為目標,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培養模式、打造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創新校企合作路徑、拓寬社會服務等舉措,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銜接,打通和拓寬傳統技能人才就業與創業通道。[16]傳統建筑職業教育的課程較多,各個學校選用教材、教學大綱、考核評價機制差別較大,有的學校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有的學校則已開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推廣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在《實施方案》的方向引領下,如何切實構建新型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教學評價體系,推廣實施“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的關聯耦合?應當遵循統一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原則,力行推廣網絡化方式測試認證技能等級證書(如木工、鋼筋工、混凝土工)。組織開發系統試題庫,減少主考學校對考核內容的干預,學員考核的試題隨機抽取,做到更公正、更科學。根據學分轉換的系統規定,取得了技能等級證書的學員想要取得某一學歷證書則可免修部分已經系統學習的課程;對于已經取得了傳統建筑專業中高職畢業證書的學員要想取得某一技能等級證書則需參加網絡化系統測試,合格者在學分銀行中均有存儲記錄。對于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可免試進入高一層次學歷入學(如免試專升本,本碩連讀)。[1]

五、結語

“學分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看似轟轟烈烈的,實則成效不大;“1+X證書”制度的實施尚在萌芽試點階段,并沒有形成可推廣模式;“學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關聯耦合模式沒有可借鑒的成果,尚需深入研究?!皩W分銀行”與“1+X證書”制度耦合模式下的傳統建筑職業教育的變革與重構,需要從制度制定、管理落實、教學理念創新、教學體系重構、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模式轉換等縱深環節逐步推進。

文章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統計。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至第七批:10、34、41、58、38、71、60,共計312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至第七批:12、24、36、36、61、107、211,共計487個。湖南省名鎮10個,名村25個。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9-1-24)[2019-8-26].

[2] 國務院辦公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EB/OL].(2019-5-18)[2019-8-26].

[3] 楊晨,顧鳳佳.國外學分銀行制度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 2014(08):29-39.

[4]?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措施.[EB/OL].(2019-4-30)[2019-6-23].

[5]? 姜大源.論高職擴招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大變局與新占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5-11.

[6]? 吳遵民.論建設國家學分銀行的路徑與機制[J].開放教育研究,2016(01):43-49.

[7]? 崔銘香,樂傳永.成人教育建立“學分銀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5):20-22.

[8]? 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72-76.

[9]? 教育部,財政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EB/OL].(2019-4-16)[2019-8-26].

[10] 李珂.制度化培養大國工匠的實踐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6):25-30.

[11] 邱磊.我國高技能人才終身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8(19):41-46.

[12] 齊亞麗.我國學分銀行建設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9(06):78-83.

[13] 苑娜.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古建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公報,2017(09):28-32.

[14] 高婷.“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06):11-17.

[15] 盧小青.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誤區及糾正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01):18-24.

[16] 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5-28.

猜你喜歡
學分銀行學分證書
少就是多
學分
雙證制嵌入學分銀行社會服務體系策略研究*
試析“學分銀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運用
學分銀行—信息化時代學習體系變化的要求
廣東 開辦終身教育“學分銀行”
兩面夾擊 讓惡意證書無處遁形
假證
《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四個關鍵問題——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