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基本框架與本土發展

2020-04-16 06:02謝詩東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20年2期
關鍵詞:金融專業教育

方 舒,謝詩東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北京,100081)

一、引言

社會金融化與金融網絡化的時代背景要求專業社會工作對此做出回應,金融社會工作正是這一進程中的專業發展成果之一。作為國際上社會工作的新興專業領域,金融社會工作秉持社會工作“人在情境中”的專業理念,既從微觀個體層面通過一系列干預進行金融相關知識與能力的建構,也從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倡導普惠金融服務政策,以這兩個方面推進金融賦能,力圖實現人(家庭、群體和社區)與其所處金融(服務)環境之間的互恰性。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金融社會工作領域專業教育也在加快發展,以此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專業發展要求做出回應,以美國馬里蘭大學、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幾所院校為代表,金融社會工作在人才培養上的基本框架逐漸形成,對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很有啟發。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正在邁進2.0時代。正如王思斌指出,在非協調轉型背景下,“中國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是由現代化進程中所產生的新問題和社會進步所決定的”。[1]1987年9月民政部召開“馬甸會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迎來恢復重建。經過三十多年快速發展,據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開設社會工作本科教育有348所院校,發展出150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培養點,也有17個以社會工作、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為方向的博士點。此外,截至2019年11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發展到415家會員單位,每年培養的各層次畢業生超過3萬人,足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恢復重建以來的發展成就是非常顯著的。

與此同時,李迎生認為,中國的地區差異大,城鄉差異大,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廣泛多樣,社會工作服務人群異常復雜,而且中國高校之間的差別很大、層次復雜,決定了中國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應當體現差異性、層次性,以滿足社會的多方面需求。[2]而且在社會工作教育產業化和“雙一流”的指揮棒下,社會工作發展出現“邊緣化”現象,[3]造成專業教育的一系列困境。易松國的研究表明,“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和職業的選擇意愿不強,對社會工作專業缺乏情感,價值理念和使命感較弱”[4]。其中的原因除了教育政策宏觀背景之外還有專業教育自身的問題,尤其是在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上。謝立中系統地梳理了當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如師資隊伍還不完全符合MSW的需要;辦學單位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生源范圍有待拓展;學生畢業后從事社會工作專業工作存在制度性限制;MSW教育的本土化特色有待形成;辦學規模不能滿足社會對MSW學生的需要等。[5]社會工作作為現代社會一項專業性助人事業同時也是一門學科,其強烈的實踐取向決定了專業教育需要不斷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問題。結合社會工作專碩教育注重應用能力的取向,當前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在三十多年發展成就基礎上,專業碩士教育更需要直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在不斷地開拓新領域、挖掘新需求的基礎上,致力于邁進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2.0時代。

所謂中國社會工作教育2.0時代是一個喻示,表明中國社會工作教育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2019年11月3—5日,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19年年會在山西太原召開,就是以“新時代我國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研討。此外,王思斌認為,“社會工作專業應該進行通識—專業教育,它要給學生以較寬廣的知識,包括應用性的知識,以使學生能有更寬廣的視野處理社會福利方面的問題,也能適應其他社會領域的工作”,[1]通過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來拓寬畢業生的就業路徑。關信平也持此觀點,認為“面對當前的問題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國高校社會工作教育應該將質量提升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構建以專業能力為導向的社會工作教育體系”,[6]以此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的實踐效能。在此基礎上,更多具體建議紛紛被提出,有的指出需要在專業教育環節中設置非傳統社會工作培養模塊,使得有志于在職業取向上從“傳統”的第三部門的社會工作實務部門,走向“非傳統”的公益基金會、政府、企業等相關機構的專業畢業生,謀求到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7]同時,“作為社會工作教育體系的核心主體之一,學生應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8]還提出了直接服務開發、行動研究、經驗式學習、宏觀社會工作的政策倡導、社會創新的社會企業開發以及社會工作行業推動“六位一體”的新融合教育研究實踐。[3]眾多研究都明確了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教育培養與現實需求的有效結合、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踐相結合以及教師教學與學生參與相結合。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發展是特定領域、特定方向的專業教育對特定經濟社會問題做出的回應?,F代社會金融化以及金融社會的高流動性、高風險化帶來一系列問題,要求培養金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去回應金融化社會的現實需求。金融社會工作是近十年國際社會工作新興專業領域之一,秉持“人與環境互動”的系統論視角,運用專業手法介入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有關錢財方面的議題,是促進社會公眾金融福祉的社會化、專業化機制。在實踐層面,金融社會工作干預包括兒童青少年金融知識教育、大學生金融能力培養、老年人防詐騙金融保護、小額信貸或互助信貸、普惠金融服務以及資產賬戶建設項目等。因此,當今時代的社會金融化和金融互聯網化,對金融社會工作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使命。而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是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適應社會金融化進程一系列問題的一種教育創新,尤其是在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培養階段,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需要在金融社會工作方向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因此本文試圖從現實必要性、知識結構、國際經驗和培養體系等維度,厘清金融社會工作教育這一全新方向的幾個基本問題,以推動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邁進發展新時代。

二、社會金融化、金融能力與金融社會工作

(一) 發展金融社會工作是美好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金融、財務與資產往往與人們的經濟福祉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說是影響民生福祉的主要維度。美國學者Michael Sherraden在其經典之作《資產與窮人》一書中就曾建構出一整套的“資產性福利”框架,并詳細論述了個人與家庭資產可能產生的身心健康、家庭關系和諧、子女人力資本發展等九大福利效應。[9]而錢財議題對貧困人群等特殊社會群體來說更是意味深長的內容。在現代社會,錢財的合理支配需要一定的金融服務,而且這種需求日益明顯并被稱之為“社會金融化”。社會金融化是當今社會一個全新變遷進程,意味著金融服務在人們的生活世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民生福祉也日益離不開金融服務系統,甚至金融福祉日益成為當今社會民生福祉的重要維度。美國消費者保護局就曾對“金融福祉”給出操作化界定,主要包含“控制日常財務及開支、有能力消化經濟震動、有計劃地實現金融目標、選擇美好生活的金融自由”。[10]5由此可見,從金融維度看待民生福祉是透視社會金融化的重要視野。

然而,社會金融化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當金融服務“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一方面對民生福祉的提升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手機支付、互聯網信貸等金融手段讓公眾生活變得極為便利;另一方面隨著系統的金融服務和金融體系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一旦個體的金融能力、可及的金融機會不足,社會金融化和金融網絡化也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金融)風險,如金融詐騙、P2P暴雷和非法集資等往往就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行違法犯罪“之實”。美國學者Margaret Sherraden曾指出,現代社會下人們面對日常生活中復雜的錢財議題,處理起來往往力不從心,她梳理了現代社會中公眾主要面臨的三大金融難題:一是日常生活中的金融決策日益復雜;二是做出正確和合理的金融決策所需能力越來越高;三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和成長發展中很難獲得與現實需求相匹配的金融(財務)能力。[11]

因此,從社會工作“人在情境中”的基本視角出發,在當前社會金融化和金融網絡化日益加深的宏闊背景下,人們往往以微觀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整個金融(和生活)的環境,容易出現個人金融(財務)能力無法理解、適應金融環境的問題;同時由于傳統商業性金融服務和金融機構根本上是以營利為目的,其門檻人口更可能是中高收入群體,因而也容易出現中低收入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所處的金融環境未能很好地為個人、家庭、社區根本福祉的提升提供合適服務機會的情況,最終出現個體金融能力與宏觀金融環境非適恰的困局,亟需專業手法加以緩解和疏通。所以,為適應美好生活建設,金融社會工作堅持需求為本、問題為本的專業“初心”,在不斷地反思社會金融化和金融網絡化所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

(二) 金融社會工作的理論框架

金融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和金融服務的一個整合和結合。英文含義中的“Financial”比其在中文中的含義“金融”更廣泛,泛指一切與錢有關的活動和內容,不僅僅局限于金融體系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2015年,美國社會工作學部委員會將其列為未來美國社會和社會工作專業面臨的十二大挑戰之一。[12]金融社會工作是指通過改善個體和家庭的金融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來幫助他們實現經濟利益,并進而促進個體和家庭全面福祉(包括非經濟的福祉,例如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長遠發展等)。更為具體地,金融社會工作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改善個體的金融能力,一是通過政策和結構改革實現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二是通過多樣的微觀服務改進個體的金融知識和技能(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二者互相推動和促進,不可分離。

上述金融社會工作定義中的核心概念是“金融能力”( Financial Capability),指現代社會中一個個體具有基本的管理金融和經濟資源的知識與技能,并通過社會提供的合適的金融服務使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保證個體經濟安全,實現個體經濟福利的目的。這個金融能力的定義中包括了金融知識與技能(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和金融服務機會(Financial Access/Opportunity)兩個基本要件。[10]7金融能力這一概念契合了社會工作專業強調個人與社會互動整合的核心視域。也就是說,金融社會工作既強調個人金融能力,又強調由外界提供的個人金融機會,實現個人福祉不僅取決于個人在金融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也取決于社會提供的基本公共金融服務。金融能力概念和金融社會工作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個體功能與所處環境的交互作用,在獲得有效金融機會條件下必要的個人金融能力是實現公眾金融福祉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社會福利”到“社會投資”這一范式的轉變,把社會福利和經濟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

金融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個人實現全面發展和全面福祉的核心能力之一。如前所述,在現代社會中,金融服務與社會服務高度融合的一個現實原因是個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經高度金融化,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快了這種金融化的步伐,從而使那些不能夠享有主流和合適金融服務的人群——不管他們是因為自身知識技能欠缺還是因為金融服務市場排斥——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也失去了共享社會進步、實現美好生活的可能。例如,沒有智能手機和網上支付體系的個體可能在日常的各種服務中遭遇各種不便;沒有征信信息的個體可能會在獲得金融資金上面臨挑戰;不能夠使用金融投資系統的個體和家庭長遠來看可能更難于享受社會經濟的發展等。

金融社會工作最基本使命是旨在全面幫助弱勢群體改善他們和金融體系之間的互動,其服務范疇是廣泛的。例如,美國的金融社會工作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在每個層面又可以包括改進金融服務的包容性和改善個體的金融知識和技能兩種策略。在宏觀層面,美國政府近年出臺的低收入個人的年金賬戶制度和殘疾個體的投資儲蓄賬戶制度,都是由公共部門制定、金融部門執行的金融產品,它們改善了金融服務的包容性;同樣地,在這些領域,社會工作者通過教育和培訓,幫助弱勢群體理解這些金融產品對他們經濟福祉的改善,進一步完善了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在中觀層面,美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會把金融服務機構請到機構中來,在給他們的案主提供社會服務的同時提供金融服務,實現雙重服務的整合;也可以在他們的常規社會干預中增設金融教育和培訓的模塊來改善金融知識和技能。在微觀的層面,金融治療已經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臨床干預方法,用來輔導和治療一系列因錢財議題而引起的精神和藥物依賴問題,比如賭博成癮等。從長遠來看,這些多層面的服務在將來會進一步系統化,進一步整合,形成一個重要的社會工作實務領域。

(三) 發展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本土意義

即使在社會工作已經職業化上百年的西方國家,金融社會工作的許多內容一直由社會工作者在開展,但是一個系統性的金融社會工作領域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在中國,許多金融社會工作的領域更是完全空白。即使許多中國的社會工作者也提供與金融社會工作相關的服務,但這些服務也還沒有被系統地歸納在金融社會工作之下。所以發展中國特色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和教育已是一個迫切和重要的工作。第一,隨著金融服務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不管是弱勢人群還是非弱勢人群,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這些服務和科技的影響。不改善這些服務的包容度,不改善個體的金融能力,就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第二,由于金融服務和科技的高速發展,所有人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極大提高,受市場規律影響的金融部門往往忽略了弱勢群體的需求,需要金融社會工作承擔這方面的橋梁作用。第三,傳統金融體系對弱勢和非弱勢群體所表現出的不同包容度恰恰是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體現,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是消除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力量。一些簡單例子可以證明金融社會工作在中國的重要性。例如,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許多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但是在日常金融服務中缺乏對貧困人群的了解,因而導致有些舉措不能夠真正滿足貧困家庭的需要。社會工作者是對這些貧困家庭最了解的專業工作者,社會工作者與金融機構的充分合作可以最大效率地發揮金融扶貧的作用。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許多年輕的大學生或老年人由于缺乏金融能力,也缺乏合適的借貸渠道,迅速成為不規范互聯網借貸服務的受害者,這些領域都迫切需要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

因此,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是社會工作教育中一個新興領域,它能幫助社會工作者在應對中低收入人群金融和錢財議題時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金融社會工作教育通過發展伙伴式教育關系、建立項目自身需求和資源、測量課程培養成效、發展多樣化和靈活的教育手法與形式以及開發一系列專門教育模塊融入現有課程體系,[13]299推動實現社會工作者的金融賦能。

三、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內容、知識與目標

(一) 美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緣起與發展

金融社會工作的興起與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有著緊密關聯。近十年來,美國社會工作界逐漸展開對反貧困和經濟議題的關注,并通過回望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歷史,看到早期社會工作實務對勞工群體和城市貧民生計和經濟問題的重視,于是社會工作領域出現了一個重新重視提升個體、家庭和社區金融穩定與安全的專業旨趣的復興。美國一部分社會工作教育者也積極地參與到有關種族和財富不平等的全國大討論之中,并且倡導經濟公平事業,教育者也為社會工作者開發了一系列的課程和訓練項目,并引導其為提升個體、家庭和社區金融福祉作出實務引領和項目設計。2008年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論證了將金融能力教育列入已有社會工作教育體系,成為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起點。[13]294因此,“經濟公平”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美國社會工作教育界的主流話語之中,而且現已成為全美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Counci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CSWE)教育政策與認證標準(Education policy an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EPAS)的一部分了。[14]

近年來美國社會工作教育界對金融社會工作的探索出現一些標志性事件。首先是The Financial Social Work Initiative (FSWI),即“金融社會工作倡議”,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籌建的,并在其校內建立了“金融社會工作中心”(CFSW)。FSWI是一個面向社會工作者的學習和教育平臺,并于2013年組織了一場有65名社會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參加的論壇,最終論壇向全美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發出了一封信,呼吁CSWE在教育政策與認證標準(EPAS)2015版中,重新考慮擴大其所規定的“社會公平”概念中所包含的“經濟公平”內涵,于是(EPAS)才有了后來的變化。[14]2015年4月,美國第一個全國性金融社會工作學術會議在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布朗社會工作學院、社會發展中心舉行,此次會議同時也得到了美國馬里蘭大學FSWI的資助支持,會議主題是“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在社會工作教育、研究與實務上的新進展”。此次會議召集了超過60名社會工作、家庭經濟師在內的相關學者參與了為期兩天的研討。2016年1月,在美國社會工作學會第20屆年會上,圍繞年會主題“大挑戰:為社會工作設置一個面向未來”的研究議題,由馬里蘭大學FSWI主辦、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發展中心(CSD)資助支持的“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持續向前”分論壇順利召開。此次分論壇涉及六十多名參與者,他們來自學界、非營利組織、社會服務機構以及私人部門,圍繞學術研究、相關政策、FCAB支持等議題紛紛發言,其中還有三個官方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即美國國民健康和人類服務部、美國國家安全部和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其后也在2016年,美國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學院為應對美國最為緊迫而嚴峻的社會問題,提出了將“滿足所有人的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列為下一個10年社會工作界需要完成的12大挑戰使命之一。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高校的社會工作院系通過建立包含本科、碩士和博士以及繼續教育在內的課程體系,以使社會工作者準備好對美國家庭一系列復雜金融挑戰做出反應。[14]此外,美國紐約市7所高校的社會工作學院還聯合成立了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協同體。

為了將個別院校在金融社會工作領域的良好開端推進下去,近幾年來,全美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與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發展中心一道,已經明確了通過開發“社會工作教育中的經濟福祉項目”來提升社會工作界的金融能力。這些項目力求通過為社會工作項目提供資源使他們更易于將經濟學和金融學視角整體性地納入社會工作教育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的整合將使社會工作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金融社會工作知識和技能,對當前復雜的個體、群體、組織、社區和政策等層面的金融議題做出反應。這個項目的目標是促進社會工作在經濟福祉領域的準備和實踐,最終促進社會工作服務對象在經濟上的福祉。具體來說,這個項目包含以下要素:一是經濟福祉中的通用實務課程及其指南,為融合經濟福祉進入課程和教程提供思路和建議;二是在CSWE網站上開辟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專欄,充當一個素材資源庫和在線“信息集散平臺”,教育者可以將這些素材和信息引入到他們的教學中去;三是為社會工作同行開辟一個“網絡會議”的機會,專門介紹經濟福祉的概念、提供EPAS課程指南和其他資源、論證出有效的教學技能并提供經濟—社會工作整合的有效策略。[14]

通過上述一系列學術和教育活動的開展,時至今日,美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內容和特點,尤其在培養體系、學術交流、課程開發和教育組織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值得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的借鑒。

(二)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相關知識

如果說金融社會工作是一個為不同人群提升金融能力的賦能過程,那么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就是一個為專業學習者進行金融能力提升的賦能過程。[13]279當然,作為社會工作教育的一個專門領域,教育過程中的學習者賦能更多側重于金融能力中的金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但是與社會工作者提升服務對象的金融能力干預不同,教育賦能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將學習者習得的金融知識與技能傳遞給服務對象,從而完成金融社會工作教育預期的金融能力的傳導。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是三重復合知識的傳授過程,主要涉及社會工作專業、金融知識體系和日常生活知識三大領域。社會工作專業擁有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理論、方法和技巧。金融知識是對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理解。金融市場為有一定資產、財富的中高收入人群提供有償處理錢財的服務,具有私人性、營利性、商業化屬性。日常生活知識是對生活世界的認識,生活世界是人們在其中生存并進行各種日?;顒拥木唧w社會環境,日常生活知識是經驗性的,是個人和家庭日常事務的生存策略總和。

基于這種知識觀的立場,在金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的知識要求恰好是三個向度交織重合部分(見圖1中第4板塊,具體關系如圖1所示)??疾爝@三者的交互關系,可以看出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是有其自身特質的。

圖1 金融社會工作的三個向度

第一,從社會工作與日常生活知識的交互關系來看,二者重合的部分需要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社會工作介入服務對象日常生活中非錢財方面的知識(見圖1中第1板塊),例如有關精神健康、行為偏差、生活照料或親子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是介入服務對象生活中錢財議題的相關知識(見圖1中第4板塊),比如有關消除貧困、教育費用、退休生活和金融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因為金融社會工作是涉及服務對象日常生活中錢財議題的專業領域,所以如果就這兩部分來說,只有后者才屬于金融社會工作的知識領域。

第二,從社會工作與金融知識的交互關系來看,二者重合部分也需要分為兩部分。一方面社會工作需要金融支持(見圖1中第2板塊),如項目籌資、慈善信托、財務管理等;另一方面當社會工作介入服務對象錢財事務時,也需要具備基本的金融知識(見圖1中第4板塊),如防范金融詐騙知識、普惠金融政策知識、金融扶貧知識等。雖然二者都可能涉及財務和經濟知識,但是二者討論財務議題的導向明顯不同,公益金融主要以機構發展為導向,而金融社會工作服務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所以就這兩部分來說,也只有后者才屬于金融社會工作的知識領域。

第三,從金融知識與日常知識的交互關系來看,在現代社會,從儲蓄、理財、投資等傳統金融服務到以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支付方式,金融知識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凸顯。金融知識與日常知識的重合部分仍需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商業化金融市場知識,但這部分(見圖1中第3板塊)明顯是以營利為主要目標,具有私人性的特征,所以并不是金融社會工作的知識范疇;另一方面在企業社會責任、普惠金融政策影響下,金融機構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公益性、普惠性金融服務所涉及的知識(見圖1中第4板塊),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因而屬于金融社會工作的知識領域。

綜上所述,通過相關知識的三分法可以系統地梳理得出金融社會工作教育過程所要傳遞的知識內容,必須是社會工作專業和金融知識的雙重結合,且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經驗知識。因此金融社會工作應當具備基本的關注經濟議題、以特定人群服務為導向、公益性或公共性三重特征;而金融社會工作的培養單位,必須完成這些方面知識的課堂傳授和實習實訓,實現對學習者的教育賦能。

(三)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培養目標

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培養目標取決于金融賦能(Financial Empowerment)的實踐框架,其人才培養兩個層面目標是微觀賦能與政策倡導。這是因為,對個人來說,個體的(金融)行動的能力亟需加強,同時金融服務的環境與機會也需要日益普惠和包容。

如圖2所示,金融賦能是行動能力和行動機會兩個維度的協同變遷過程,這就是實現服務對象金融賦能的兩個路徑,也是金融能力兩個層面的意涵。例如,美國相關高校社會工作院系在選擇金融社會工作教育路徑時,主要考慮五個方面:第一,教育內容必須是要與低收入人士和其他少數群體相關,并應包括一個生命歷程的視角,以至于幫助人們在生活中識別金融需求和目標;第二,塑造的課程面向部分次級群體將會有助于金融能力教育的發展;第三,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個人金融素養和合適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獲得渠道兩部分;第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將金融社會工作融入到其他類型的社會服務之中,二者實現良好結合,實現多重目標;第五,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內容應包括一些怎樣測量服務對象的訓練項目。[15]318這就要求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兼顧微觀金融財務知識和宏觀資產建設政策及其他公共收益機會兩方面,同時也要體現金融社會工作實施金融賦能的兩個維度。

圖2 金融賦能的概念示意圖

具體來說,金融社會工作人才首先應具備提升個體金融素養的專業能力。金融素養是一個人為做出良好金融決策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信心的統稱,美國財政部開發形成了一整套概念,指出個體在金融方面應該包含收入、消費、儲蓄、借貸、保護五種與錢財相關的能力。[15]307因此,專業教育就要讓培養對象懂得,對于個體來說,金融素養的充分發展需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金融社會化過程,在此過程中獲取基本的、關于錢財的價值、態度、標準、規范、知識和行為。但受不同因素影響,人們的金融社會化程度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接受專業教育過程中,培養對象需要綜合學習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具備實施金融教育、金融咨詢等專業介入以提升個體金融素養的專業能力。

金融社會工作的另一教育目標是普惠金融政策的研究者、倡導者和推動者。金融社會工作致力于推動更加開放包容的金融機會。包容與排斥是社會政策領域的概念和議題,社會排斥就含有經濟排斥維度,包括勞動力市場排斥、消費市場排斥等。金融排斥是金融領域存在的排斥現象,主要指個人與金融系統之間聯系的斷裂,比如低收入人群就往往不被商業性金融機構視為理想的服務對象。當前美國的金融社會工作項目中,很多就整合了不同類型、不同方面的社會政策、金融服務的宏觀議題,具體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社會福利政策中可選的金融機構和政策實踐;二是退休計劃、代理人權力、房產計劃及與老人相關的稅收問題;三是影響金融服務的歧視和壓迫;四是社區實務和政策實踐中的資產發展。[13]281因此,專業教育培養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能夠在推進金融服務的包容性、普惠性過程中發揮專業影響;在熟練開展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有能力在普惠金融政策、金融保護、信用與消費管理、社會責任履行等多維度實施倡導和加以推動。

所以,金融賦能的兩個向度塑造了金融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雙重目標。舉例來說,美國紐約市7所高校的社會工作學院聯合成立了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協同體,確定了如下能力培養的目標:識別和討論財務問題;協助案主獲得或重新獲得適當的收益;幫助案主理解資產建設的選項;幫助案主描述一個對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解,以及協助個體、家庭和社區形成如何提升經濟福祉、經歷經濟壓力的理解。[13]289其中既涉及個人金融能力,也涉及宏觀經濟、金融和社會的公共政策。

四、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培養體系

根據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所要傳遞的知識結構以及針對具體受教育者的培養目標,具體的培養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也就逐漸明晰。

(一) 課程教育體系的開發

如前所述,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包含社會工作、金融知識和日常知識三大類,所以在課程設置上,若以金融社會工作為方向的MSW課程,理應包含四大模塊;一是社會工作倫理與理論的基礎課程模塊;二是社會工作干預的方法與技巧模塊;三是金融社會工作模塊(含有金融教育、金融咨詢、金融治療和資產建設等內容);四是金融知識模塊(含有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

在美國,近年來,一些社會工作教育項目在嘗試致力于增加社會工作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金融能力,這些教育項目引入金融能力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在現有課程(無論是面對面授課還是在線授課)內容中安插若干小單元;二是為已畢業學生開設的繼續教育課程;三是非傳統的、短期的課程;四是面向社會工作者開設的,包含社會議題和經濟學、家庭資產和社區能力建設等家計方法,以及金融素養和能力等內容的傳統課程;五是課堂之外的教學機會;六是機構中的田野教育點。[13]284這里面既有課程設置的考慮,也有實習實踐的考慮,可以說是美國推進金融社會工作的系統性框架。

結合國際上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經驗,我國發展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時在課程設置上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將金融社會工作模塊的知識解構成諸多知識模塊,一般是與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議題直接對應,然后將每一部分模塊穿插到已有社會工作課程中。例如,美國社會工作教育界已經設計開發出來一整套的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單元和模塊,其中包括有若干個單元的30多個模塊(見表1)。

表1 美國FCAB課程單元與教學模塊

基于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FCAB)相關7個單元中的15個模塊內容整合進《社會工作概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之中;5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FCAB相關3個單元中的8個模塊內容整合進《社會工作實務(Social Work Practice)》之中;4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FCAB相關7個單元中的15個模塊內容整合進《社會工作研究(Social Work Research)》之中;2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FCAB相關7個單元中的10個模塊內容整合進《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之中;2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FCAB相關6個單元中的18個模塊內容整合進《學期田野實踐(Field Seminar Practice)》之中;1家社會工作院系已將與FCAB相關的8個單元中的13個模塊內容整合進了《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之中。[16]

此外,另一種方式是將金融社會工作模塊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由單獨的一門《金融社會工作》或相關的《金融社會工作》和《金融治療》等專業課程組成,由學生在選修計劃中加以安排。但是據了解,美國目前還沒有高校社會工作院系為《金融社會工作》設立單獨一門課的做法。中央財經大學在探索以金融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主要培養方向時,采取的就是單獨開設《金融社會工作》的做法,在專業基礎課程板塊依據全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統一要求,設置《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價值倫理》《社會工作實務(上、下)》等通用課程。在“專業技能選修課”板塊,《金融社會工作》與《金融社會學研究》《公益金融》《企業社會責任》《消費者行為》《心理咨詢》幾門課程一道,構成了此方向的選修課程體系。此外,為進一步滿足學生金融賦能的培養需要,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課程體系中還專門設立了“創新與應用實踐課程”板塊,包括《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財務分析》《投資管理》《組織行為學》《金融教育》在內的多門課程,大多是設為1個學分的工作坊,以更加開放靈活的方式,填補學生培養中有關金融(市場)的專業知識要求。

(二) 實習實訓平臺的建設

據了解,美國已有3個地方開始嘗試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以及紐約市多所社會工作學院協同體,他們具有共同的四方面要素:第一,與校內外其他學科或實體提供的資源形成了教育伙伴關系;第二,均是對所在社會工作學院利益和資源的自然反應;第三,均能夠針對受眾和學生就教育內容和方式做出靈活的調整;第四,都是可測量的結果呈現。[13]285其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成立的“金融社會工作倡議”(FSWI)和“金融社會工作中心”(CFSW)是一個能讓該學院在為社區建設經濟實力過程中扮演領導角色的平臺。平臺整合建立了學院內外的伙伴關系,既包括系主任辦公室和內部行政管理委員會、社會工作社區服務中心、繼續教育中心、畢業生和發展辦公室、信息部門、金融教育和福祉辦公室及對外辦公室等校內部門,也包括一系列社會服務、社區服務的校外組織。[13]287從中可以看出,美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尤其注重培養過程中的教育伙伴關系,這對我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借鑒。

總的來說,在中國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交織的領域,有著眾多的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可以充當金融社會工作的主體,其中政府相關部門、銀行等金融機構、公益組織、非金融類企業是四大類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主體 (見圖3)。首先,政府是金融管理與服務的主導者,近年來機構改革中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從發改委脫離并成為主要職能部門之一,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共同構成我國政府金融管理與服務的主責體系;此外,政府很多部門都涉及人們的金融福祉,如社保、民政、扶貧辦等部門。其次,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有部分在履行社會責任、響應普惠金融政策背景下,開展公益性金融服務,比如在世界范圍內花旗銀行面向公眾開展的金融教育、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成立普惠金融教育志愿服務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展的系列“金融教育進校園”活動等做法,就屬于此類。再次,公益組織也有一部分致力于推進金融賦能和資產建設的發展,比如孟加拉國尤努斯創辦的“窮人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會創辦的金融扶貧項目、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保護項目等。最后,非金融類企業,尤其在我國當前脫貧攻堅決勝階段,也積極參與到金融扶貧、產業扶貧項目中去,他們中的很多就運用金融化手段促進特色小鎮建設、村域旅游項目或鄉村產業振興工程。

圖3 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主體構成

金融社會工作的實踐主體自然成為專業教育實習實訓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上述四大類組織機構同時也是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實習平臺。開設金融社會工作培養方向的高校,在今后需要積極與相關部門、組織和個人接觸聯絡,開拓國內實習合作單位的資源庫,尤其是特別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更需要建立由高校社會工作教師加實習單位員工互相配合的“雙督導制”金融社會工作實訓督導體系。

(三) 教學—實踐—研究“三位一體”培養機制

社會工作是一門特別注重實踐性的專業,尤其是在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層面必須形成教學、實踐和研究“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從實習實訓議題來看,專業教育的實習實踐教學根據金融社會工作的實務議題來確定,主要包括收入創造與維持、資產的積累與發展、財務收支(及消費)管理、信用管理和金融保護等類別,[16]其中每一類又會細分出諸多的具體事項。比如,收入創造與維持就可能包括就業支持、社會救助、借貸咨詢等;資產的積累與發展可能包括資產建設、理財咨詢、經營規劃等;財務收支(及消費)管理可能包括日常財務管理、財務計劃和消費行為干預等;信用管理涉及對當事人超前消費、不良借貸等不規范的信用行為的干預和引導;金融保護涉及個人的金融信息安全、反詐騙的金融安全等。上述這些領域可供專業師生結合研究和興趣進行選擇,并且還可充分考慮實習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

相對于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環節來說,金融社會工作研究在國內更是方興未艾。根據金融社會工作培養目標的雙重設定,金融社會工作研究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微觀個體層面的金融素養、金融風險分析及社會工作開展的金融賦能等議題,包含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者等金融脆弱群體的金融風險、金融素養的現狀及社會工作實施的金融賦能研究;二是中觀層面金融社會工作社區干預研究,包含金融風險和金融排斥的社區干預,同時面向公眾和特定人群的消費行為與消費保護研究,此外還有金融社會工作的干預方法研究以及相關干預的效果評估等議題;三是宏觀層面的政策研究,包含特殊人群金融排斥問題研究、普惠金融政策研究、資產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金融教育與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倡導以及金融社會工作中的新技術應用研究等議題。

同時,只有在相關研究和田野實踐基礎上開發相應的人才培養課程,才能更具針對性和精確性。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結合自身社會工作學科的研究和實踐優勢,在BSW課程中逐漸開發增設了三門課程。[13]286一是《社會問題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政策如何影響特定人口;二是《邊境家庭金融服務與社區資產建設》,在美墨邊境的一個社區開展田野調查和金融服務,涉及邊境家庭的社會經濟處境、邊境家庭實現財富和資產積累的有效政策以及為邊境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倡導;三是《個體和家庭的金融賦能》,面向社會工作本科生講授如何幫助服務對象實現經濟公平的經濟學、金融學和社會工作實務方面的知識,課程目標包括增強學生對社會工作實務中金融賦能和金融能力角色的理解力,討論推動經濟正義和金融賦能過程中所要考慮的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的議題,識別個體和家庭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經濟需要,描述基于一般經濟條件、家庭生命周期內的常規性事件或非預期緊急事件所帶來經濟壓力的不同,還有核心的經濟詞匯、概念以及與經濟能力相關的各類資源以及在致力于金融賦能實踐過程中專業社會工作的角色。

由此可見,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金融社會工作研究的諸多議題也是教育過程中重要的培養手段,是需要培養對象掌握的重要專業能力,更是培養過程最后階段完成專業實習、學位論文的重要檢驗。

五、小結與展望

現階段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是一個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培養方向。一方面,社會金融化進程衍生出一系列社會風險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工作專碩教育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另一方面,在“雙一流建設”大背景下,當前社會工作專碩課程亟需在突破中形成新模式,要求高校建立以回應金融化社會現實需求為導向,以本土化特色為目標的MSW課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模式。

關于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全國有不少已開設社會工作本科和專業碩士教育的財經類高校,如從學科基礎和學緣結構上看,未來可成為發展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重要基地。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2017年獲批社會工作專碩點不久即明確了以金融社會工作為主要培養方向。經過國際比較和充分論證,設定MSW金融社會工作為培養方向,并制定了周密的培養方案,強調社會工作專業理論與方法在經濟行為、金融服務等領域中的融合和應用。此外,國家還要致力于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發展環境的改善,比如成立全國性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平臺或組織,開展與金融社會工作相關的研究和宣傳,以提升社會認知度等。

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也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諸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師資隊伍的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教材內容的建設等,都需要今后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單位共同努力,不斷推進。

猜你喜歡
金融專業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