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何為金融社會工作:美國社會工作專業的思考和探索

2020-04-16 06:02周曉春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20年2期
關鍵詞:福祉社會工作者金融

黃 進 ,方 舒,周曉春

(1. 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 2.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發展中心,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63103;3.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北京,100081; 4.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系,北京,100089)

一、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

隨著社會金融化的趨勢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中國社會金融服務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中國政府積極開展“精準扶貧”攻堅工程和推動普惠金融相關工作,中國的社會服務界和社會工作專業增加了對金融社會工作(financial social work)的關注與探討。[1]金融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服務的一個新領域正在興起:服務機構開始嘗試一些新型的金融社會工作項目(比如運用資產建設、金融教育和金融扶貧等手段改善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機會和金融能力);社會工作教育也在拓展學生和實務工作者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技能;社會工作教研機構還開展了一些關于金融社會工作的研究,舉辦了相關的學術會議。例如,2018年11月3日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金融賦能與資產建設:金融社會工作教育、實務和研究國際研討會”,它是我國第一次專門以金融社會工作為主題的大規模學術會議。雖然金融社會工作已經在中國興起,但對它的定義、內涵、理論框架和實務服務的探討仍處于早期摸索階段。對這些問題還沒有完整確定的回答,甚至可能存在誤解或是不正確的認識。比如,有的社會工作專業人士會詢問,在金融機構給從業人員從事咨詢與減壓的服務是金融社會工作嗎?社會服務機構是否可以超越政策許可范圍,提供只有金融機構才能提供的服務呢?金融社會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富人理財嗎?相關的問題還包括金融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是否會代替金融咨詢師的服務等。

同中國類似,金融社會工作在美國也是一個近二十年來新興的服務領域,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2015年被美國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會列為社會工作的大挑戰。[2]本文總結美國金融社會工作在發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夠對中國發展本土化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提供一些借鑒。

(一) 什么是金融社會工作

金融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實踐領域,它通過擴展個體和家庭接受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的機會,[3]改善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完善他們的金融能力[4](financial capability)來增進金融福祉(financial well-being),并最終提高個體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實現他們美好生活的需求。[5]

在這里,“金融”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含義,指社會工作服務對象(主要是個體和家庭,未來也可以擴展到社區和其他服務對象)的一切與錢、經濟和金融資源有關的事務。比如,它包括服務對象的收入、財富與資產、消費、信用、債務和金融風險等。[5]這些事務往往和特定的金融服務或產品相聯接(比如金融風險與保險),未來金融社會工作也可能在提供金融服務與產品的團隊中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從金融社會工作的視角,社會工作服務并不局限于金融產品或服務的范圍。金融社會工作著眼的是服務對象在這些與“錢”有關的事務上面臨的困難及其對實現金融福祉的重要性。例如,在收入維持上,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低收入家庭申請接受最低收入保障,這種金融社會工作在社會政策范圍內的實踐和金融產品并不完全相關。同樣地,在金融保護上,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老年人厘清與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關系,這種家庭關系的協調和金融產品也不必然相關。

(二)金融社會工作定義的幾個層面

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主要包括了四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它的核心目標是個體和家庭的金融福祉。金融社會工作服務通過改善家庭金融福祉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美好生活需求。金融福祉是一個跨學科的概念,社會工作、政策分析、家庭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幸福研究等都在力圖闡述它的內涵。其通常是指個體和家庭處于免于為家庭經濟金融事務擔心焦慮的狀況。[6]2015年,美國金融保護局指出,金融福祉應該包含四個組成部分:一是具有對日常家計金融(比如支付房租水電等日常開銷)的充分控制,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具有一定的金融自由享受生活(比如可以適當享受非日常需求的愛好);三是具有抵抗短期金融風險的能力(比如失業);四是具有實現長期金融發展目標的能力(比如為購房、創業、和退休積累資產)。[7]金融社會工作服務應圍繞這些目標進行。

第二,它通過改善服務對象的金融能力來實現個體和家庭的金融福祉。改善服務對象金融能力的金融社會工作的方法具體包括三個基本策略:一是創造和增加服務對象接受合適有益金融服務的機會,實現普惠金融;二是增加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和技能;三是通過機會和技能的充分互動幫助服務對象完成有益的金融行為、決策和行動。[5]遵循社會工作的“人在社會環境中”的理念,金融社會工作強調這三個策略的整體性、綜合性,并不只單向地聚焦于改變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和技能。充分的金融服務機會給個體提供了運用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的條件,是實現金融能力的基礎。

第三,金融社會工作服務與其他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緊密相連(社會工作專業內部關系)。[5]所有社會工作服務的最終目標都是服務對象的社會福祉(social well-being),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幫助服務對象改善金融能力與金融福祉對實現其他的社會工作服務的目標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例如,美國許多家暴幸存者面臨遭遇重復家暴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缺乏獨立的經濟資源和金融服務(銀行賬戶和信用卡等);兒童福利系統中收養的兒童和青少年,成年后要在沒有原生家庭支持的情況下,迅速建立和接受完整的金融服務來確保經濟獨立;只在軍隊系統中接受過社會化的軍人,在退役后也要在社會中獨立面臨各種金融服務與事務;老年人在認知功能退化的挑戰中,也面臨著學習諸多復雜的金融產品和認清金融騙局的問題。這些都是社會工作服務中最常見的人群和場景,如果不改善他們的金融能力,很難達到社會工作服務的其他目標。

第四,金融社會工作服務與其他專業的金融服務緊密相連(與其他專業的外部關系)。[8]個體和家庭金融能力與金融福祉的實現,依賴于一個完整和復雜的社會系統的支撐,包括社會政策和金融政策體系、金融機構和市場服務、工作單位福利、非營利組織的社會福利以及家庭和朋友的非正式支持等。金融社會工作只是這一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和其他部分協調整合,共同促進服務對象金融能力與福祉?;谏鐣ぷ鞯膶I理念、特殊的服務方法和專門的服務人群,社會工作者在這個協調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創造獨特的價值并承擔特殊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社會工作可以開創新的專業方法、服務內容和工作場景。比如,類似于學校社會工作和醫務社會工作的工作類型,可以在金融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中設立金融社會工作崗位,如在金融服務團隊中增設社會工作服務人員等。由于金融機構有時面臨著自身利益和客戶利益的沖突,美國的實踐顯示,許多服務對象對社會服務部門提供的中立性服務有著更強的信任感,這也顯示了金融社會工作在金融服務中可能存在的獨特優勢。

總之,把金融社會工作作為一個新的實務領域提出,其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方面是要把既有的社會工作與“錢”有關的實務與服務進行梳理,使之理論化和系統化,成為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中的有機部分,許多社會工作既有的服務本身就是與服務對象的金融狀況高度相關的,金融社會工作者力圖把它們放在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中看待;另一方面,面對社會金融化的趨勢,金融社會工作也不斷開拓新的專業方法、服務內容和工作場景。

二、金融社會工作理論的發展過程

上述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是建立在美國金融社會工作的理論、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之上的。目前,關于金融社會工作定義的文獻仍然有限,對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大致經歷了從一個狹義的醫療模式向一個綜合的社會模式發展的過程。

(一)醫療臨床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

金融社會工作的名詞最早由美國社會工作者Reeta Wolfsohn在2003年提出。[9]Wolfsohn對于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是建立在醫療臨床模式之上的,其定義局限在一個狹義的、微觀的和臨床實踐的范圍之內,特指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改善金融素養和金融行為的服務(比如金融診療,financial therapy)。雖然都用同一個名詞,本文在第一部分闡述的金融社工的定義,遠遠超出了Wolfsohn所建議的金融社會工作的范疇。

在Wolfsohn的定義中,金融能力就是個人的金融行為,個人的金融行為就是金融能力。[10]個人的金融行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背景、個人金融社會化的過程、伙伴效應、媒體報道、市場影響、消費文化和社會情緒、自我價值、個人對金錢和消費的心理感受、炫耀性消費等。但是社會性、結構性、政策性和機制化的因素,例如種族、階層等,對個體和家庭的金融機會的塑造、對弱勢群體的不平等的歧視和剝奪都沒有包括在這個定義中。因此,它忽略了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個人行為與金融機會之間的重要互動。正如Wolfsohn在對金融社工的定義文章中所闡述的,“金融福祉是個人的責任”。[10]從這個角度,實現個體和家庭福祉主要依靠個人和家庭的努力,主要通過改變個體和家庭的金融行為;從這個角度,社會工作者所能做的,是在既有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工作服務場域中,通過金融咨詢等專業方法,幫助服務對象改變金融意識、情感、態度、知識和行為。

醫療臨床模式的定義確定了一個改善個體和家庭金融福祉的重要因素。但是沿著美國社會工作微觀和診療的專業路徑,它局限于一個以改造個體和家庭行為為主的發展方向,和社會工作強調“人在環境中”的理念有一定沖突,和美國社會工作專業的歷史經驗也有一定的背離。例如,在美國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進程中,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經濟危機,就使整個社會認識到,把個體和家庭的經濟金融困頓,完全歸咎于個人行為與責任,是不正確的。如果忽略社會環境和社會機制給個體和家庭的金融福祉創造的機會或壓迫,忽略外部機會和個人金融行為的互動,忽略社會工作在改善外部機會中的巨大潛力的話,金融社工在改善個人和家庭的金融福祉上是行之不遠的。想像這樣一個情境,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和經濟危機中(或者任何一個社會的經濟金融危機),社會工作者希望通過金融教育和咨詢的方法,改變個體和家庭的金融行為,抵銷因為大蕭條而導致的家庭金融困頓。這樣的金融社工實踐的效果可能有限。醫療模式的金融社工如果過于絕對化,還面臨著“責備受害者”的價值困難。

因此,在金融社會工作的發展進程中,這種醫療模式的服務已經被整合成為綜合的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定義的一個部分。在第一部分的闡述中,我們介紹的三個推動金融能力的基本策略之一,改善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技能、素養和態度,就是基于醫療模式。

(二)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者

區別于醫療模式,本文第一部分所闡述的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是綜合性的、基于社會模式的思考。除了充分認識到金融社會工作在完善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技能、素養和態度的重要作用之外,基于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者也強調通過社會工作服務增加服務對象接受金融服務的機會、實現普惠金融的潛力,還強調通過金融機會和金融技能的充分互動幫助服務對象實現有益的金融決策和行動。遵循社會工作“人在環境中”的理念,金融社會工作強調這三個策略的互動和互相支撐,并不只單向地聚焦于改變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和技能。

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定義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Michael Sherraden對資產建設(asset building)的社會政策和服務的倡導。[11-12]資產建設的社會政策強調,不同于其他階層的人群,窮人在現有的社會、市場和政策環境中,缺乏政策支持的、為長期經濟發展積累財富的金融機會。因此,窮人需要制度性的資產建設社會政策以創造積累財富的金融機會。這些新的幫助窮人積累資產的政策,需要精心設計各個組成部分,確保目標明確、信息流暢、產品適宜、激勵完善,從而消除窮人積累資產的制度障礙。進一步地,在資產建設的政策平臺上,開展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能使政策提供的機會和個人的金融技能相互促進,使政策成為個人運用他們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平臺。資產建設政策的倡導、設計和實施是社會模式金融社會工作者的一個典型案例。在金融福祉資產的這個維度,它展現了社會工作者可以創造金融機會(資產建設的新政策),改善個體和家庭的金融知識和技能(資產建設政策中包含的金融培訓),通過整合機會和技能,促進金融能力,改善金融福祉(資產建設)。資產建設社會政策的本質是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是增加和改善個體和家庭的金融發展機會。[5][7]

資產建設政策的實踐推動了美國社會工作對金融能力概念的思考,超越了醫療模式對“金融能力就是個人行為和責任”的判斷。社會工作者認為,金融能力是在金融機會和金融技能整合的基礎上展現出來的正確的金融決策和有益的金融行動。金融能力的這個界定,不僅和社會工作“人在環境中”的理念高度契合,和經濟學家Sen關于“能力”方法的定義也一致,成為社會工作獨特的金融能力觀。對金融能力這個的界定,在2007年由Margaret Sherraden提出并在2013年進一步具體闡述之后,[13-14]成為基于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是由于上述的學術發展淵源,美國金融社會工作實踐的一個重要理論框架就是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asset building)。[2][5]

牛津社會工作大百科全書金融社會工作的詞條(2019更新版)闡述了基于社會模式的金融社會工作者,也就是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對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5]詞條除了簡述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內涵、理論概念、宏微觀實務模式之外,也追溯了美國社會工作早期的金融社會工作傳統。社會工作在改善人類金融福祉(包括解決貧困問題)方面有著深刻的專業歷史根源。貧困并不是社會工作專業新“介入”的社會問題,它一直是這一個專業源起的、長期為之奮斗和努力的根本性問題之一。當社會工作職業初創于美國進步時代時,社會工作者就幫助家庭推動家計金融穩定,并為制定社會工作的干預服務收集家計金融數據。與家庭經濟學家一起,社會工作者發展出了使用科學方法來改善家庭金融福祉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這一時期,社會工作者也大量參與了羅斯福新政中關于家庭經濟金融福祉政策的基礎工作,比如公平勞工法案、最低工資制度、失業保障和社會救助等,成為推動社會政策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社會工作者也把社會福利的收入補助政策,比如家庭津貼制度和收入負稅制等與宏觀的社會經濟發展相聯系,強調一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和全方位、系統性的社會策略推動家庭金融福祉。美國金融社會工作過去20年的發展,是對這樣的歷史傳統的再回歸和制度化的升華。

三、金融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框架

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包含了和金融社會工作相關的重要概念——普惠金融(或金融機會)、金融知識與技能(或金融素養)、金融能力以及金融福祉。金融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框架就是對這些概念之間關系的一個全面闡述。在前面兩部分的討論中,我們涉及到了一些。在這里,我們把這些關系做一個系統的總結。

(一) 普惠金融

從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角度,普惠金融是指立足于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為所有的群體提供普遍而有效的金融服務是普惠金融的最根本要求。普惠金融的本質就是金融機會,是實現個體和家庭經濟金融福祉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因此,美國社會工作從最廣泛的含義界定普惠金融:它指所有個體和家庭都能享有基本的經濟金融資源,接受合適有益的金融服務(包括金融教育和培訓),并從使用這些資源和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經濟發展和金融利益。[15]要實現普惠金融,提供最充分的金融機會,除了市場上金融機構的努力,包括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與產品等以外,還需要政府和政策體制以及社會服務機制的全面配套和共同發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在某些國家是重要的普惠金融創新(比如針對殘障人士康復的小額商業保險),在另外一些國家可能就不同,因為類似的康復服務可能已經包含在公共健康保險之中。換句話說,普惠金融必須適應本土化的動態需求,而對它的需求也是被其他社會系統定義的。社會工作者因此持有比目前常規看法更寬泛的“普惠金融”觀,強調一種不局限于金融市場和機構的、在實現金融福祉的社會系統最高層面享有的金融包容和機會。

(二) 金融知識與技能

金融知識和技能是金融素養的最核心組成部分,它們是個體在處理金融事務、做出金融決策時的內在能力。對這種內在能力的描述,有時候也延伸到金融意識、金融態度,甚至個體早期金融社會化的過程。對金融素養的改善,經常需要通過金融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金融咨詢(financial counseling)和金融督導(financial coaching)來進行。目前,金融教育、金融咨詢和金融督導都已經成為金融社會工作的微觀工作方法,統合在金融指引(financial guidance)的系統下。[16]

(三) 金融能力

金融能力是指個體既擁有外在的金融機會(普惠金融),又擁有內在的金融素養,通過金融機會和金融素養的相互作用和支持,做出正確的金融決策,采取有益的金融行動,得以為實現金融福祉奠定基礎。[4][14]金融能力是普惠金融與金融技能的綜合,因此實現金融能力不是僅靠個體和家庭的努力就能達致的,更需要完善外部的金融包容與機會。

(四) 金融福祉

社會工作服務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的社會福祉,而金融福祉是社會福祉的一個重要組成。針對金融福祉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又進一步闡述了實現金融福祉需要注重的五個功能,包括收入維持與增長、資產積累與投資、消費管理、信用建設與債務處理以及金融風險防護。個體和家庭需要通過金融能力,保障這五個方面的功能,才能實現金融福祉。

上述概念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呈現在金融能力的理論框架中(見圖1)。[5]因為它的學術發展淵源以及資產建設對金融福祉的重要性,這一框架也被稱為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asset building)的理論框架。普惠金融(或者包容性的金融機會)與金融知識與技能(或者金融素養)是金融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促成金融福祉與資產建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疊加能產生額外的正面效應。金融機會是個體和家庭應用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前提條件,消除經濟金融不平等的基礎首先在于提供平等包容的金融機會。

圖1 金融能力與資產建設的理論框架

四、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范疇

根據上述金融社會工作的定義和理論框架,我們可以從多個維度把具體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方向分門別類地確定下來。[5]比如五個金融福祉的功能(收入維持、資產建設、消費管理、信用建設和金融保護)和兩個金融能力的基本組成(金融機會和金融知識與技能)總共就分割出了10個二維空間(例如,用改善金融機會的方法促進收入維持,或用改善知識與技能的方法促進收入維持)。在每一個二維空間之內,我們還可以增加以下的思考維度: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工作實踐;針對不同人群與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實踐;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社會工作實踐;使用不同社會工作干預方法的實踐;在不同工作場景中的社會工作實踐;與其他社會工作服務的互動。當所有的這些維度都被涉及時,我們可以列舉大量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方向,這樣的列表就可以為具體的金融社工服務的實操提供一定的指引。

具體地列舉金融社工服務的方向,可能更有助于社會工作者展開服務的想像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 金融福祉的服務方向

在收入維持和增長上,社會工作者針對智力障礙的殘疾人能夠提供服務(比如庇護工場就業和融合性就業);在消費管理上,社會工作者為患有癡呆癥的老年人能夠提供服務保護;在金融保護上,社會工作者能夠為遭受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和自然災害影響的少數民族村民提供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的反饋建議。

(二) 金融能力的兩個組成部分

在改善金融機會和實現普惠金融方面,如果金融機構已經針對農戶提供了額外信貸服務,金融社會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什么角色,能夠做出什么獨特的貢獻?又應如何在普惠金融的專項金融服務中,針對服務對象改善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

(三) 宏觀、中觀、和微觀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

微觀層面,政策實踐和個案服務的例子可以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申請符合資格的各種社會福利項目。中觀層面,金融社會工作可以在社區中為低收入家庭的農村留守兒童創辦資產建設發展賬戶的服務項目。宏觀層面,金融社會工作可以建議和協助政府部門推出專門針對大學生信貸保護的政策。

實務社會工作者對微觀和中觀的實踐有強烈的動機和傾向。從金融機會和普惠金融的角度來看,宏觀政策和頂層設計往往有更重要的規范性作用和更明顯的效果。在這里,我們要強調金融社會工作不應該忽視宏觀社會工作,特別是社會政策實踐的機會。

(四) 不同人群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

例如,由于法律身份的問題,美國的許多同性戀夫妻在享受社會福利(比如以家庭為基礎的公共健康保險和工作單位福利)和家庭財產的安排上會面臨障礙和挑戰。由于沒有全國統籌的、以地區為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流動性強的工人在享受參與社會保障的權利時會面臨政策問題。

(五) 不同生命階段對金融社會工作服務的需求

比如青少年和兒童需要一個完整的早期金融社會化的服務,包括金融知識的學習、基本金融技能的掌握和基本的金融服務的介入(例如,國際社會上已經認識到退休經濟安全保障越早開始準備越好);成年人需要防范短期的金融風險;老年人需要平衡退休資產的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六) 不同社會工作干預方法的實踐

對于貧困家庭面臨的多樣的金融事務,我們可以采用個案管理的方式,由社工幫助家庭了解他們的需求,并為家庭導航,探尋各種可用的資源。在貧困農村開展的服務中,社區動員與參與可以是一種可行的辦法。針對戒賭或過度消費的治療,金融診療(financial therapy)可以對其有所幫助。金融督導(financial coaching)可以幫助家暴生存者建立經濟獨立性。

(七) 不同工作場景的實踐

比如,在社區的青少年服務中心,是否可以由金融社會工作者引介可信可靠的金融機構駐入并開展青少年金融能力建設;在農村的金融機構,是否可以由已經和服務對象建立信任的社會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務;金融機構在扶貧攻堅中建立的扶貧項目能否由金融社會工作發展成為長效的幫扶機制;醫務社工是否有專門的資源、信息、工具和方法幫助患者的解決醫療費用困難的問題;是否可以設立專門的金融社工服務機構,為其他機構在服務中出現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需求提供幫助等。

(八) 與其他社會工作服務的互動

互動的方式可以包括其他社工服務機構把服務對象轉介到金融社會工作機構接受服務;其他社工機構邀請金融社工機構的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其他社工機構在自己的服務團體中增設金融社會工作人員和金融社會工作服務等。

依據不同維度對金融社會工作的服務方向進行分類,只是一種思考的工具。在現實的服務中,這些維度經常會是交叉混合的。例如,許多服務可能不僅改善金融機會,也能提高金融知識與技能。有一些金融社會工作服務也能適用于不同人群和多個場景。

五、如何發展中國金融社會工作

中國的社會工作者勇于開拓,敢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強烈的發展適合國情的專業服務的情懷,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完整社會工作教育、基本的社會服務部門、系統的從業者資格體系和一支人數眾多的社會工作實務者隊伍。這些都是金融社會工作在中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有利條件。正是由于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具有的有利條件和發展空間,任何社會工作新領域的發展,包括金融社會工作,都具有強大的潛力,能夠在全球社會工作的發展中占有領先的地位,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本文簡述的美國金融社會工作的發展,可能有不適用中國的情況,但是不同社會對金融社會工作服務的共同需求都是確實的。進一步發展獨特的、適合國情的、本土化的金融社會工作的基本舉措包括五個方面。第一,開創和完善中國金融社會工作教育的課程課綱體系,培養社會工作學生和實務者金融社會工作服務的能力和技能。如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項目(MSW)就明確以金融社會工作作為主要培養方向。第二,倡導、嘗試和實施多種多樣的不同層面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開拓金融社會工作服務的新場域。第三,系統梳理和評估現有社會工作服務(特別是政府購買服務)中的金融社會工作服務,把它們整合成為中國社會工作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在政府購買服務之中。第四,加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全面合作,積極參與金融扶貧和普惠金融,教育和幫助金融機構理解金融社會工作在實現普惠金融和金融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第五,加強對金融社會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為金融社會工作的教育和實務提供堅實的基礎。這些基本措施的實現,需要我們構建一個廣泛的金融社會工作發展網絡,包括金融社會工作的教育者、研究者、實務者、行業協會、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如中央財經大學等15所高校聯合發起,并在2019年11月初“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19太原年會”期間向理事會提出成立“金融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申請,并獲批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這些基本措施的實現,都需要對金融社會工作進行基本地、比較清晰地、不斷發展地思考和基于這種思考的長遠的路線圖。本文簡述美國社會工作對金融社會工作的思考和路線圖,以期對中國金融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猜你喜歡
福祉社會工作者金融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生態就是民生 環境就是福祉
建優美生態 謀百姓福祉
創造健康紅利 增強人民福祉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P2P金融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