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下農村電商對于外流勞動力的影響及其路徑優化

2020-04-17 12:19孟曉志
電子商務 2020年1期
關鍵詞:農村電商勞動力鄉村振興

孟曉志

摘要:隨著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逐步推進,農村勞動力外流的情況更加的嚴峻,實現鄉村振興需要人才的支持,怎樣增加農村的吸引力,使得農村留得住人才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但是,伴隨農村電商的不斷增強,農村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農村電商和農村勞動力外流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原因,最終提出了優化的路徑。

關鍵詞:農村電商,勞動力,鄉村振興

引言

現階段,隨著我國對于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和新型城鎮化的深入貫徹,農村的現代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特別是農村互聯網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催生了農村進一步的產業革命。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農村的勞動力外流問題,如何有效利用農村電商來緩解這一問題是我們在當前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重視的。

國內對于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研究文獻較多,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主要研究的是勞動力的流動對于農村的農民和農村的發展產生三個方面不同影響的研究。一個方面是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正向的影響,不僅可以緩解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對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村農業方面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勞動力流向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可以增加農民自身的收入,對于貧困地區的家庭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可以提高農村的消費水平,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1]勞動力外出務工可以改善務工家庭的家庭福利,對于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2]第二方面是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對于農村的發展具有負向的影響。農村勞動力的外流使得農村的土地荒蕪,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下降,對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3]農村勞動力外流對于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及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產生不利的影響。[4]最后一個方面是勞動力的外流對于農村農業的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杜鷹、白南生通過對四川和安徽兩省外出和非外出戶調查資料的比較分析認為,在外出戶的農業生產中存在資金對勞動的替代,農民外出就業并不必然導致農業生產的下降或提高。[5]綜上,我國學者多年來對于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但是隨著農村的發展及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農村空心化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僅僅依靠外力并不能從根本上使問題得到緩解,更重要的是發揮農村自身的創造力吸引勞動力回流。因此,本文在研究農村創新力的基礎上找到了農村電商這一視角,以發揮農村的優勢,使得勞動力外流問題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

1、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與勞動力外流的成因

1.1 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第一方面,農村電商發展迅速,潛在發展能力強。通過查閱CN-NIC相關數據,到2018年,我國農村互聯網的覆蓋率達到了36.5%,發展勢頭迅猛。中國農村的互聯網接入用戶由2010年的2475.7戶增加到2017年的9377.3戶,增長率達到了278.7%,平均每年以34.8%的速度增長。農村的農民借助農村電商來致富意愿強烈,借助電商可以發展優勢的特色產業,樹立當地的特色品牌,從而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二方面,國家重視成都加大,為農村發展電商助力。2015-2018年,國家支持農村電商的政策力度逐漸加大,這幾年間總共出臺了23部有關支持農村電商的政策,尤其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要發展農村電商,可見國家對于農村發展電商的重視,農村電商在國家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第三方面,經濟形勢良好,大數據時代為農村電商提供了契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數據整合,數據整合性的分析,加之農村的自身的積極性,電商的發展開始偏向于農村地區,農村成為電商發展的藍海。通過大數據,可以對農村的消費習慣進行分析,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例如“農村淘寶”就對與農村的消費者習慣進行分析,推薦用戶偏向的商品。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農村電商的布局助力,道路建設的加強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基礎,農村快遞物流覆蓋率達到了70%以上。

但是,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也遇到了許多問題,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困難。第一方面,農村電商缺乏高層次的人才。農村電商的組成成員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低,沒有經過電商知識的培訓,大部分靠的是自身的經驗,但是面對更加嚴峻的經濟環境,單靠經驗來維持電商的穩定發展變得越來越困難。電商的發展需要全方位的知識,包括對于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管理,各個方面配合還存在不協調的問題。第二方面,某些地區農村居住地較分散導致的物流方面配送效率低。在我國,農村的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在某些山區住戶比較分散,組織化程度較低,不能形成城市的集聚效應。城市的優點在于人們居住比較集中,便于物流的派件及收件,如果此項服務在農村推行,成本將大大提高,從而造成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浪費,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比較困難。第三方面,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相對不足,農民參與意識不足。城市的倉儲、運送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而在農村,建設這些基礎設施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資金的籌集比較困難。在一些地方,農民種的無公害的農產品因為沒有好的倉儲及運輸設施而銷路不好,加之在農村里,農民的電商意識淡薄,不能在某些平臺上打開銷路,導致好的農產品找不到正確的買家,有需求的消費者也不能及時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產生信息不對稱,雙方都不能得到最優的結果。

1.2 勞動力外流的成因

第一方面,現代農業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量下降,勞動力流向城鎮。隨著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推進,勞動力流向了收入相對更高的第二、三產業,農業就業比重下降,二、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上升。2010年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就業比例為36.7%,2017年的就業比例下降到了27%,平均每年下降1.21個百分點,勞動力轉移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另一方面,土地制度的變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明確指出“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s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這些土地改革政策意味著,耕種土地不再是農民唯一對于土地的利用方式,農民可以進一步的對土地進行處置,可以去選擇收入更高的職業,持有的土地也可以出讓給別人來獲取收益,這樣也加速了勞動力的外移。[6]

2、農村電商對于農村勞動力的影響機制

農村勞動力外出流動主要的方式使是進城務工,這為農村的勞動力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收入,成為很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進城務工給城市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包括對于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影響,同時,從另一方面看,進城務工也造成了農村空心化的現象嚴重,農村產生了很多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容易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創傷,不利于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解決以上問題帶來了新的契機,對于加快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具有很好促進作用。區別于傳統的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方式,農村電商的就業面帶動更加廣泛,包括對青壯年、婦女、老人的不同方面的安置。電商的崗位安排比較靈活,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工作地點都相對的隨意,可以就地安排工作,還可以作為耕種土地之余的兼職。我們可以把農村勞動力劃分為不同的工種,比如技術能力強的可以負責生產加工技術方面的工作,老人、婦女等可以負責相對輕松的重復性的工作,這樣可以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促進農村之間的協作。

農村電商的發展業更加催生了一些農民企業家的出現,這些人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些致富帶頭人通過自己的產業,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對于外出流動的勞動里的回流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農村發展更加好了,收入更加的穩定,與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吸引力也越來越大,返鄉農民工開始逐漸的涌入農村,使得農村的活力變大,形成了一個好的循環。另一方面鄉村能人通過創業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均衡。農村電商的發展帶動的是一整個地區的發展,包括人和物的各方面的發展,使得農村環境方面變得更好,設施也更加的完善,同時,一些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借助網絡的營銷效應使得其更加有名,樹立了很好的品牌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又催生了當地零售業的發展,刺激了當地的消費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經濟循環。

3、優化建議

第一,引進外來優秀人才并加強對于本土人才的培養。為了解決農村電商人才缺乏,引進外來人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外來人才具備與本土人才相異的優勢,思想比較前衛,就可以為本土電商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創新能力較強的人才甚至可以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個區域的農村經濟帶動起來,農村也需要這樣的優秀人才。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制定出好的具有吸引力的政策,這樣外來的人才才會被吸引過來,并且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地對于本土人才的培養也要加強,外來人才雖然具有自身創新的優勢,但是,對于當地的各種因素了解程度不夠,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制定的方案也有可能不適合當地的情況。培養本土人才的優勢在于,成長于當地的環境對于當地的各種因素比較了解,很快能夠熟悉工作流程,由于是自身培養的,外流的可能性也較小。第二,加強基建,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梢跃徒陌褞讉€相鄰的村子形成一個網格,有專門的網格員管理,并且雇傭當地的農民作為配送員,這也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此外,對于某些路況不好的地方,村級管理機構可以自行籌措資金對于基礎設施進行修繕,同時可以向上級政府申請修繕資金,來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完善信息平臺建設。針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政府要加強信息平臺的建設,利用大數據系統來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臺。這項解決辦法尤其需要政府的配合及大力支持。政府應該建立相關的配套機制,建立一個流暢的信息交流平臺,為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打開通道,同時還可以引進一些信息平臺的合作,為農村的特色產業形成一個體系,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需要完善的還有監督體系,確保數據信息的真實性,確保產品的質量和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從而樹立起值得信賴的農村品牌。

綜上,農村電商信息的完善需要政府與地方的全力配合,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問題也應該多從自身因素考慮,只有真正的把農村的吸引力提升上來了,才能真正的留得住農民,鄉村才能實現振興。

參考文獻

[1] 胡蘇云、王振:《農村勞動力的外出就業及其對農戶的影響——安徽省霍山縣與山東省牟平縣的比較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1期。

[2] 柳建平、張永麗:《勞動力流動對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影響——基于甘肅10個貧困村調查資料的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9年第3期。

[3] 周全召、蘇同坤、李俊峰:《發揮好農機化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作用》,《農業機械》 2005年第3期

[4] 龔曉鶯、王朝科:《“三農”問題形成原因探討——基于勞動力流動的分析視角》,《經濟問題》 2007年第12期。

[5] 杜鷹、白南生等:《走出鄉村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實證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216頁

[6] 呂丹.基于農村電商發展視角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安置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5,36(03):62-68.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農村電商勞動力鄉村振興
我國勞動力市場薪酬體系發展趨勢研究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激活農村電商生態,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