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跨境電商工作室的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020-04-17 12:19王光穎梁忠環于振邦
電子商務 2020年1期
關鍵詞:工作室本科生跨境電商

王光穎 梁忠環 于振邦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跨行業合作式經營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企業的用人需求也由單一專業化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尤其對于跨境電商企業,不僅需要電商人才同時需要具備多語言能力的人才。本文將根據高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宗旨,以本科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工作室的本科生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和創新,提出基于工作室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本科畢業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跨境電商;工作室;人才培養;本科生

引言

隨著“互聯網+”新型經濟模式的發展,互聯網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跨行業合作式經營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企業的用人需求也由單一專業化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尤其對于跨境電商企業,面對跨國際的電商貿易,不僅需要電商人才同時需要具備多語言能力的人才。為了向社會輸送合格的畢業生,目前高校應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創新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1、跨境電商本科生的培養模式分析

目前多數高校對于跨境電商本科生的培養模式主要為開設跨境電商課程和跨境電商實務的實訓課兩種形式。在實訓中學校會通過跨境電商模擬平臺,讓學生通過操作系統,掌握跨境電商的部分實際操作內容。

近年來隨著教育方式改革的趨勢,高校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逐漸重視。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現代學徒制,旨在深化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教育合作機制,創新教育合作模式?,F代學徒制主要是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與師傅的聯合教學,通過技能培訓來培養現代人才。2019年6月,山東提出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加快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針對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如智能制造、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部分高校積極引進跨境電商培訓機構,通過引進企業項目的方式,嘗試訂單式培養模式,讓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從中得到鍛煉,極大靈活了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位于沿海地區外貿生意較多城市中的高校,更應當重視通過教育深入城市建設,推動社會發展。

2、基于跨境電商工作室的培養模式

跨境電商工作室是由我校國貿專業教師帶領電子商務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等相關專業學生成立的實訓基地。一般由教師引進跨境電商企業業務,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處理企業的跨界電商業務,是從理論到實踐應用的轉變過程。

2.1“多院合一”的跨專業人才培養

電子商務專業本身是集電子信息技術與商務為一體的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要求學生既要掌握電子信息技術和商務知識,同時還應具備外語能力。隨著“互聯網+”模式的興起,各行各業都加入電商平臺,因此跨境電商不僅限于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的專業,還包括物流、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在人工智能時代會使更多的行業運用信息技術,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應注重跨專業的融合,可以支持學生跨專業選課,建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課程群,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都應掌握電商相關的基礎知識和運營方法。

2.2“院園合一”的實踐型人才培養

“院園合一”是高等院校的專業院系和專業園區的一體化。其本質是以校企協同為手段,校企協同為路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從而有效地解決學校體校企合作中學校育人公益性與企業營利性之間的雙重矛盾,達到“工學結合”。

2.2.1“案例教學+工作室實訓”人才培養的途徑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多以列舉案例的方式使講授知識點深入淺出,方便學生的理解。但對于跨境電商類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僅僅舉例傳授知識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能。因此“案例教學+工作室實訓”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生帶入跨境電商實驗室中,直接使用實驗室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對知識點進行強化和理解,讓學生可以在親身體驗中理解知識的運用。

同時在工作室運用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課本以外的更多實際問題,打破了紙上談兵的現象。學生在工作時運營過程中,還可以掌握制作商品詳情頁面、客服服務、上傳商品信息、商品拍照等實操技能。通過學生在跨境電商工作室的反饋發現,學生非常滿意“案例教學+工作室實訓”的教學模式,甚至能動性強的學生可以學以致用,開設自己的跨境電商店鋪。

2.2.2 校企共建項目化的課程體系

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組織項目課程,調動各種資源和專業兼職教師資源,聯合授課,推進工學結合、在職實踐的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共同制定課程進階體系,建立“情景化”教學,從而滿足跨境電商課程開發與實踐教學的要求。

高校的橫向項目是指學校與企業協商,共同開發,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課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缺乏技術和研究人才的現象,因此企業需要委托學校為其在某些方面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研究分析。

作為教師應重視教學和科研共同開發,互相促進的作用。因此應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將校企共建項目引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針對企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開設專業課程,實現“定制化”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對崗位的適應性,從“工學結合”進一步達到“產學研結合”的效果。

3、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的瓶頸及對策

3.1 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的瓶頸分析

“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的重點是信息的共享和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變化,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變化,因此教學方式也應進行改革。但對于跨境電商專業這一對信息化要求較高的學科,高校仍存在諸多瓶頸。

3.1.1 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建設不完善

跨境電商的復合性,決定了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師應同時具備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和跨境平臺應用的實踐經驗,尤其對于跨境電商工作室運營的教師應具備豐富的理論+實踐的經驗。但目前大部分高??缇畴娚探處熓莵碜杂趪H貿易、工商管理專業,并且師資只是專注于某一專業領域的研究,更缺少跨境電商實際經營的經歷,造成跨境電商教學只處于紙上談兵階段。

同時,跨境電商行業屬于新興產業,知識更新迅速,前沿實用技能豐富,在教學資源方面,跨境電商相關的教材和平臺數量非常有限,并且知識較為滯后,無法適應迅速發展的需求,嚴重影響跨境電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培養。

3.1.2 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不足

由于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思想的影響,以及能夠免費開設跨境電商店鋪的電商平臺越來越少,這嚴重阻礙了實踐操作教學的實施。目前的模擬軟件使用費用較為昂貴,且學校經費有限,給跨境電商的實踐操作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部分高校實驗室建設仍然處于自發分散的原始狀態,設備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對于新技能的需要。模擬軟件的虛擬環境與真實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利于學生跨境電商職業能力的提升。以上問題的出現,也恰好驗證了開設跨境電商工作室的必要性。

3.1.3 企業投入高校教育的意識不強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多以招聘的方式引進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意識。部分企業對高校大學生能力認識有偏見,認為在校本科生能力與企業所需實踐性人才具有一定差距,同時認為學生還有較多學業任務,因此兼職的工作效率也無法滿足企業要求,因此缺乏吸引力。

3.1.4 學生參與跨境電商工作室積極性不高

學生一般通過教師的宣講或介紹了解跨境電商工作室,部分注重自身價值體現的在校本科大學生會主動參與工作室的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和不能認證實踐應用的學分,導致學生參與跨境電商工作室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已經在工作室工作的學生逐漸也會興趣減弱和退出。

3.2 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及創新

3.2.1 提高跨境電商基礎建設,重視教師培養

硬件設備是現代化教學的基礎保障,因此高校應加大對跨境電商等應用型課程硬件條件的投入,購買前沿科技書籍以及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和平臺,并定期進行更新。

除了硬件設備,教師教學能力這一軟件資源也應得到高校的極大重視。教學相長是教師必備的素質,特別是跨境電商的前沿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必須及時對師資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

在鼓勵教師培訓方面高校也應采取鼓勵措施,對自主學習并考取跨境電商相關職業證書的教師進行獎勵,增強教師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和積極性。

高校還可以利用留學回國教師資源,請這些教師分享海外市場信息,通過親身經歷帶動學生對跨境電商的深入了解。調動具有跨境電商實操經驗的留學回國教師組成團隊,主動尋找適合跨境電商實驗室的項目,帶領學生參與項目操作過程。

3.2.2 學校主動入企調研,尋求校企合作機會

針對企業的校企合作意識薄弱問題,高校不能被動地等待企業聯系學校,而是應挑選適合校企合作的企業主動與其聯系,并組織教師走訪調研企業,將學校和學生的情況反饋給企業,并與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對接,主動尋求校企合作機會。遵循校企互利共贏的原則,制訂合理的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并簽署合同,并為學生培養效果列出職業生涯規劃等具體實施方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應符合企業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明確學校、企業、師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和利益,形成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鼓勵企業通過創業教育與高校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參與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創業人才評估方法等的制定過程。

3.2.3 借助跨境電商工作室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位一體

跨境電子商務工作室應從企業需求出發,制定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業務崗位技能考核標準。同時要提高學生管理水平和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就要營造一個真正的工作氛圍,使學生能夠提前進入社會角色,有助于快速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

跨境電商工作室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學校教師負責,建立企業創業導師評聘制度,切實保障創業導師教學水平和質量。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完善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在企業高級跨境電商人才的協助下擬定實踐教學內容,以及相關崗位的技能考核標準??缇畴娚坦ぷ魇胰婺M跨境電商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得學生提前進入社會角色,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職業應用能力。

3.2.4 改革學分制,將實踐分值納入考核

改革教學方式的同時應改革考核方式,因此對于參與跨境電商工作室工作的學生應列入考核,倡導團隊化運營模式,學生可以憑借工作室的實踐運營成果或取得的職業證書大賽證書等獲得學分,真正實現以成果代考,以賽代考的考核模式。同時在實驗室工作的學生,可以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提前列出職業發展規劃,為未來企業就職奠定基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實驗室的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能動性。

4、結論

基于跨境電商工作室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提高跨境電商學生實踐能力,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的必經之路。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要求高校和企業,甚至社會和政府都應重視實踐人才的培養,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得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張春梅,梁忠環.“院園合一”校企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研究[J]. 高教學刊,2018(14):158-160+163.

[2] 李燕,張永彬.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以青島黃海學院為例[J]. 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7):71-72.

[3] 張少茹,袁嫣.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0):88-89.

[4] 鄭蘇娟.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電商工作室運行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09):83-84.

[5] 于振邦,梁忠環,俞志強.“院園合一”機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雙語人才培養實踐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1): 144+142.

作者簡介:

王光穎,青島黃海學院國際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大數據;

梁忠環,青島黃海學院,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學改革;

于振邦,青島黃海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高級培訓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育、雙語教學和創新思維實踐。

猜你喜歡
工作室本科生跨境電商
能為與應為:從本科生成績單看績點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論文流于形式
跨境電商與電子商務以及傳統外貿電商的對比分析
河南鄭州港區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問題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溫州傳統外貿制造業轉型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