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視角下共享理念驅動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索

2020-04-22 06:51柴俊武常叢笑
高教學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教育公平共享經濟教育信息化

柴俊武 常叢笑

摘 ?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有了重大的飛躍。同時,共享經濟的發展風潮波及到了教育領域并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文章從宏觀視角分析了在共享理念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中,作為教育引導者與政策制定者的國家做出了哪些實踐,以及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推動教育信息化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共享經濟;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3-0118-04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China'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made a great leap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aring economy has spread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In such a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a macro angle, the process of sharing ideas to promot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what practice the government as an education guide and policy maker has made and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sharing economy; educational fairness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推動了世界走向信息化時代?;ヂ摼W的出現使傳統行業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發展業態,在線網校、電子書包、智慧課堂等新興產品的出現就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的體現,加速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學生接受教育的形式也從傳統的學校教育轉變成了“學校教育+課外輔導+線上網?!钡哪J?。信息化教育出現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授課方式相比于傳統的學校教學都有了極大的變革,教育產業萌發出了許多新的業態形式。

教育信息化在蓬勃發展的同時,由于現實條件的制約,出現了資源冗余、發展不均衡、創新能力不足[1]等一系列問題,近些年來席卷全球的共享經濟可以成為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問題的關鍵。首先,共享經濟蘊含的共享理念旨在弱化物品的所有權,強化其使用權,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資源冗余問題[2];其次,虛擬教育資源的共享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解決部分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此外,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共享經濟作為新興發展模式,是創新創業者的重要選擇,選擇共享經濟進行改革創新是時代大勢所趨,能夠有效彌補教育信息化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是故,共享理念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可以突破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瓶頸,促使我國邁入教育信息化3.0時代。

一、共享理念驅動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及問題分析

近些年來將共享理念應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實踐層出不窮,以中國大學MOOC為首的各類線上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線上教育形式,強調教育資源共享、師生互動,同時開設交流答疑板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的線上網校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在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出現提升了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但同時由于監管不嚴、政策不夠完善等各方面原因,大量的線上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出現了課程質量參差不齊、商業廣告橫行等一系列問題,線上教育的質量難以保障,因此消費者的付費意愿相對較低,講師的授課積極性難以調動,阻礙了教育資源的進一步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線上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存在的微觀層面的問題也會對宏觀的國家信息化建設產生負面影響。在教育信息化即將邁入3.0時代的今日,國家應當扛起推動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大旗,采取相應措施應對信息化時代教育行業面臨的挑戰,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我國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國家主體模式下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現狀分析

在中國大學MOOC等在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出現之前,我國已經在“共享理念+教育信息化”上做出了一些嘗試,并建成了一些以國家為主體的在線教育平臺和區域發展聯盟,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和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聯盟的成立是將共享理念應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有益嘗試。以國家為主體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為之后企業開設在線教育平臺提供了經驗和模板。

1. 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現狀分析

在線課程企業興起之前,國家為了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用了五年的時間建設了1500門國家精品課程,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公布在互聯網上,供大眾查看、學習,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3]。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模式是MOOC模式的雛形,但與MOOC模式有兩點不同,首先,精品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主體是國家,而中國大學MOOC是愛課程網攜手網易云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二者的實施主體不同;其次,國家精品課程庫的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所有課程都是免費的,而MOOC平臺上的部分課程是收費的[4]。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為在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開端,精品課程資源庫囊括了一批高質量的示范性課程,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人才的培養有著顯著的示范性作用[3];此外,精品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是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有效舉措,為不同地域之間的教育信息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精品課程資源庫的成功建設還可以為之后的課程開發與教學方法改革提供經驗。

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是將共享理念應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初次嘗試,在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資源的各個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提升空間。首先,資源庫涵蓋的教育內容不均衡,理工科的課程幾乎占資源庫課程總量的一半,其他領域的相關課程較少;其次,課程的公開性不強,缺乏導航價值[3];此外,資源庫課程內容更新慢,教學內容時效性不足,教學視頻缺乏課堂互動環節,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現狀分析

除建設共享資源庫之外,國家發掘了更多的共享教育資源和途徑。其中,京津冀教育協調發展計劃的制定就是區域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有益嘗試。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層面的戰略,三地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了突破,一體化發展進程迅速,也為教育資源的共享創造了優勢條件。京津冀三地建立了繼續教育互認機制,繼續教育的學習、職稱評定等都可以在三地之間流通[5,6],同時京津冀三地的職業教育師資共享已經開啟,各地師資互聘互訪、一體化培訓等形式聯合線上與線下共享,促進了教師資源的流通。京津冀在職業教育領域協同發展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果,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初步建成,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不斷深化,聯合師資培養、共享實習實訓基地等策略協同推進了教育教學的創新[6]。

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戰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出于實施可行性的考量,三地在教育領域的協同發展目前僅涉及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目前缺乏協同發展的戰略支撐,容易造成各類型教育共享程度不均衡。此外,考慮到地域間經濟發展與教育水平的差異,教育協同發展戰略在三地試點后未暫未推廣到其他地域,這也會進一步擴大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

(二)現有在線教育平臺質量參差不齊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風潮波及全球,國內一些在線教育平臺借鑒國家建設精品課程資源庫的成功經驗,在傳統的線上網校模式之上升級成為在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全民共享時代開啟。以中國大學MOOC模式為核心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出現豐富了市面上教育產品的類型,提升了人們分享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在線教育市場新產品層出不窮、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1. 傳統的教育思維仍處于主導地位[7]

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出現開啟了全民知識共享的篇章,但是目前沒有平臺真正實現了C2C的共享形式,大部分的在線教育平臺還是以聘請講師、招募學生的傳統方式運作,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8]。

2. 市場細分程度不高,平臺創新性不足

市面上在線教育平臺的課程內容同質化嚴重[1,7],大多數都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的資源,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稀缺。除課程內容同質化程度高之外,各個平臺的課外討論論壇、師生互動形式的設計大多相似,缺乏創新。

3. 課程質量不高,盈利艱難

由于缺乏有效地監督管理機制,現有各大平臺的課程質量難以保障,盈利機制也多以“課程收費+商業廣告投放”為主。由于盈利艱難,講師得不到足夠的激勵,共享意愿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課程質量的提升。

國家作為宏觀政策的制定者與操控者,應當著力于促進地域教育公平,提升信息化教學資源質量,改善在線教育市場現存的各類問題,以應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困境,結合共享風潮的發展趨勢,借鑒共享思維來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和問題。

二、與企業對接,提升在線教育平臺質量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卓越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以國家為主體建設在線教育平臺模式的弊端,結合在線教育市場上各大平臺的發展困境,本文提出一個打破雙方發展中的困局、提升國家教育信息化水平和企業盈利的形式——政企合一辦學形式。理由如下:

首先,企業在運作平臺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熟悉如何獲取目標用戶、如何實現社群裂變、如何合理投放廣告、采取怎樣的營銷策略,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之相反,以國家為主體的教育資源庫建設規避市場競爭,不會面臨競爭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以國家為主體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不以盈利為目標,因此在開展的過程中不會面臨市場競爭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能夠專注于課程質量的提升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建設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因此,國家介入在線教育企業能夠顯著提升平臺的課程質量,同時還可以有效限制和監控在線教育平臺的商業廣告投放,整治在線教育市場上的亂象,提升學員在線學習的體驗。此外,國家的介入還可以提升平臺的權威性與可信度,降低學員選擇課程中的搜尋成本,于國家、企業、學員三方都有積極的影響。

其次,國家精品課程計劃提升了教育質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合適的激勵政策,許多高校課程入選精品課程資源庫后存在著更新不及時、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的介入能夠提供相應的激勵措施,在企業的盈利模式之下,入選了精品課程資源庫的課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地存在于精品課程資源庫中,精品課程的更新應當是動態的、持續的,甚至可以是部分的——某個課程的某幾章節入選精品課程。此外,課程的教學質量考核標準不應當僅僅依靠國家評判,學員的學習效果和感受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企業盈利機制的增設有利于持續建設高質量的在線課程,提供有效的激勵和淘汰機制促使精品課程持續更新、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再次,國家作為教育體制的設計者,擁有銜接國民教育體系、與高校合作、建立學分轉換機制的先天優勢,能夠相對容易地獲得學校的教學資源。企業在線教育平臺上的課程如果可以和學校對接,啟動學分轉換、高校課程導入平臺等合作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平臺上的課程質量,為在校學生提供更高的自主選擇權,在校學生可以選擇修讀平臺上的精品課程來抵消在校學分,有利于自身的個性化發展,校外人員也可以參與學校的課程學習。中國大學MOOC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與多所國內高校對接,擁有完善的學分認證服務,在部分高校內實現了“線上MOOC學習+線下課程拓展”的教學形式,促進了教育方式改革。

綜上所述,國家與企業合作開展政企合一的在線教育平臺可以有效彌補雙方的短板,提升在線教育質量,優化在線教育形式,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與發展。國家可以整合在線教育市場上的企業資源,加強政企合作,建設以國家為中心,以企業為實現形式的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在宏觀政策的指導與限制之下,以商業模式運作平臺,共同提升在線教育市場上的課程質量。具體而言,國家與企業可以采取兩種形式實現對接:一種是參考MOOC模式,國家精品課程入駐企業在線教育平臺,平臺的日常運作由企業完成,國家制定規章條例加強對企業端的管控;另一種是鼓勵在線教育平臺上的課程競選國家精品課程類目,課程入選精品課程資源庫后可以標注“國家精品課程”標識,國家定期審核更新后的課程質量。

三、合理投放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促進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由之路,作為教育的觀念引導者和政策制定者,國家了解各地區、各類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能夠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亟需改善教育條件、提升教育水平的地方中去,重點關注信息化發展進程落后的教育類型,合理投入資源彌補發展短板、改善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一)重點發力于經濟落后地區,推動全地域教育信息化發展

信息化的本質是信息與知識的交流共享,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原因,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各不相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效[9],相比之下,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沒有條件購買電腦、智能手機、學習平板等現代化學習設備,導致信息化教學資源無法覆蓋這些地區,更進一步阻止了區域教育發展,加劇了教育不公平現象。

基礎設施配備是教育信息化順利推行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障[10],國家應當加快經濟落后地區的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為當地教育從業者和知識接收者創造滿足信息化教育的外在條件,提升教育信息化資源共享的可行性。

(二)多類型協同發展,促進各類教育共同走向信息化

我國的教育不公平除了體現在地域間發展程度不均衡之外,還體現在各種類型的教育發展進程差異的問題上。我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果,市面上大部分在線教育產品面向的也是這兩類教育,相比之下,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的信息化教育資源較少,這兩種類型的在線教育平臺數量與課程質量無法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教育信息化應該是全方位、多領域的信息化,國家應當制定政策推動各類型教育協同發展,提高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在國民心中的重要性,加快這兩種教育類型的信息化建設,追趕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

(三)全方位發展,推進教師資源信息化共享平臺建設

培養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秀青年教師群體是保障我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除了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外,師資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提高信息化教育資源共享可行性的同時也要注重高質量的教學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掌握水平。在京津冀三地開啟職業教育師資共享機制的基礎之上,國家應當由點及面地推廣各區域建立師資共享公共信息化平臺,激勵各地精英骨干教師發揮榜樣作用,參與制定課程標準,帶頭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同時積極組織各地開展師資聯合培訓,鼓勵不同學校的教師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努力提升教師群體的信息技術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瑛,鄭艷敏,賈義敏,等.教育信息化資源發展戰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6):3-14.

[2]Narasimhan, C.,P. Papatla,B. Jiang,P.K. Kopalle,P.R. Messinger,S. Moorthy,D. Proserpio,U. Subramanian,C. Wu和T. Zhu. Sharing Economy: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ustomer Needs & Solutions, 2018,5(9):1-14.

[3]徐亞強.淺析國家精品課程建設[J].發展,2008(7):117-117.

[4]Yuan,L.,Powell,S. MOOCs and Open Education:Implication Technology&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EB/OL]. Available,2013.

[5]李奕.京津冀繼續教育協同發展的機遇、挑戰及對策——2016年京津冀成人繼續教育協同發展研討會綜述[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4-9.

[6]肖紅梅.分享經濟視角下京津冀職業教育師資共享平臺設計[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8,101(2):17-22.

[7]楊曉宏,周效章.我國在線教育現狀考察與發展趨向研究——基于網易公開課等16個在線教育平臺的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7(8):63-69.

[8]熊才平,朱愛芝,黃萍萍.教育信息資源“區域共建共享”開發應用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0,16(1):40-44.

[9]胡小勇.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區域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理論框架與個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3):48-53.

[10]焦建利,賈義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觀政策與戰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25-32.

猜你喜歡
教育公平共享經濟教育信息化
教育公平視角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研究
共享經濟的冷思考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共享經濟”在中國變味兒了嗎
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中國網約車的規制范式研究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沙發客的共享經濟特征及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