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功過古碑評

2020-04-27 08:38孟滿喜
文史月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立碑李陵碑文

孟滿喜

遠眺李陵墓

筆者《下李侯村釋幾疑》發表后,閱讀量過八千,向眾友感激之余,仍感對該村宋代“李陵碑”文化價值和歷史意涵,未及深入挖掘解讀,留有遺憾,故欲專文闡述。

近日閑暇,屢閱此碑,又發現一些有意義的重要信息,整理如下,權當拋磚引玉,對個別不解問題,順便求教于方家。

碑文內容寫了啥

此碑立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距今千余年,是介休保存不多的古碑。

碑高130厘米,寬68厘米,厚15厘米,楷書,21行,滿行63字,計1200余字。從尺寸和字數看,屬于中等碑石。

茲碑文銘皆由洪山《源神碑》銘文撰者徐賓撰寫,駢文體裁,詞藻華美,用典頗多,可與《源神碑》媲美。

此碑原在下李侯村李陵廟。前些年,原市文化局領導擔心丟失或損壞,遷至市內后土廟鐘樓北側保存。

整篇碑文,晦澀難懂,有些詞組,查遍《辭源》《古漢語詞典》和百度百科等,無該條目,應是作者自造,就筆者現在學養,實難準確翻譯。

但是,反復閱讀,可知全文分為九個內容。鑒于篇幅,不錄原文,僅敘大意:

——開篇采用敘事散文由遠及近、從面到點的議論手法,到“持虎口向鑾輿之后”止,計170余字。大意是歷代忠心耿耿、作為顯著的文臣武將,所以彪炳青史、留名華閣,是他們具有司馬相如之文采,更有周公“一沐三握發”為國求賢精神,終生為君主盡效勞,使得國泰民安,四夷來朝。

一從“伏自將軍功書洞谷”始140余字,贊美李陵。自幼文武雙全,論辯可使列國臣服,撰文而讓諸邦朝貢。輔佐皇帝彰顯忠心,危難時刻持守大節。

從“東臨管朔”起150余字,介紹李陵墓建在下里后原由,爾后大段文字描述李陵墓周邊地勢風光,頌稱李陵顯靈,護佑一方平安,庇蔭國家昌盛。

——從“將軍先祖老口諱聃”起60余字,簡述李陵先祖為(老子)李聃,因生于李樹邊而封李姓,尊稱“太上”,道教之祖,書五千言《道德經》。

——從“次有老將軍諱廣”始,以30余字,簡述李陵祖父李廣功德。

——從“廟內將軍諱陵”始,以60余字,簡介李陵功績。

——從“后有唐朝仆射諱靖”始,洋洋灑灑160余字,描述唐代李靖武御外患,文安邦民的文治武功,及晝夜勤勞恪盡職守的高尚情操。

——從“今有太上繼世之孫”至正文完畢,100余字,論述李陵傳承家族榮光,生前立功為國,身后顯靈佑民,因而立碑留銘。

——最后四字銘文,36句,144字,是古碑中較長的銘文。

——落款與立碑人員名單。

碑文如何評李陵

李陵其人,漢代名將。先為國請纓,孤軍深入,以少抗多,血戰匈奴。后兵敗投降,異邦納妻,屢勸不歸,死歿他域。

1982年李陵墓被確定為介休縣文物保護單位

因此,歷代對其評價各異,褒者居多,貶者不少,擇要幾家:

司馬遷:

“(李陵)有國士之風?!狈Q他“提步卒不滿五千,深鞣戎馬之地,抑數萬之眾……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p>

是說李陵雖身陷重圍而敗,但其戰績足以傳揚天下。他被逼投降,是等待時機,立功贖罪報效漢朝。

司馬遷的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被處“腐刑”。正是在這種奇恥大辱下,司馬遷發奮完成了千古巨著《史記》。

蘇武:“每念足下,才為世英,器為時出?!?/p>

開國英君李世民稱贊:“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p>

杜甫:“李陵、蘇武是吾師?!?p>

下李侯村九曲黃河燈

蘇軾:“蘇、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p>

北宋軍事家何去非:“夫李廣、李陵皆山西之英將也,材武善戰,能得士效力?!?/p>

近代學者錢穆《秦漢史》:“李陵之才氣,及其全軍之勇決,令千載下讀史者想慕不已?!?/p>

責貶者較少,有:

白居易貶責曰:“漢李陵……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虔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p>

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讀通鑒論·武帝三十》:“李陵之降也,罪較著不可掩”,“為將而降……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p>

清末文學家蔡東藩持責貶態度,曰:“寧為楊業死,毋為李陵生?!?/p>

當代雖有褒獎,然詞有異:

山西籍學者李零《漢奸發生學》:“李陵由降而叛,亦屬‘逼叛”。逼迫李陵降叛的“用人唯親的漢武帝,指揮無能的李廣利,老奸巨猾的路博德,善為謠言的公孫敖,以及墻倒眾人推,隨而‘媒孽其短的滿朝大臣,才是真正的漢奸?!?/p>

回族籍學者張承志《杭蓋懷李陵》:“在北方史觀中,真正使我感動的人是李陵”。

時至今日,實現振興中華,弘揚愛國主義,需要英雄精神。但是,以上歷代名人對李陵不同評價,應引起我們深刻反思和理性認知,方可以史為鑒,弘揚正氣。

既為李陵建廟,碑文肯定是正面贊頌,實錄如下:

前面介紹建廟緣由時,褒稱為:“憂分漢主,遐邊狂狄”,“輔弼顯忠,扶危盡節”。對李陵投降后,仍稱:“壽足戎封,望寧國而怨胡天;歿念家山,慕歸朝而憶同莊舄?”。

這充分表述了一位朝廷大將,生前赤心耿耿勇赴國難的高尚情操,落難受辱仍然怨恨胡天而盼國家安寧,死后不忘家鄉埋葬故土的赤子之情。

又寫道:“口有廟內將軍諱陵,為朝剛(綱)領袖,護圣股肱。懷口略則辯及相如,推俊彥則詞高陸賈。腰懸金印,曾匡十萬雄師。臂杖龍泉,口匣而孑L除三害。慮復本,龍潛于洞浦;慕遠元,虎踞于崆峒?!?/p>

此稱李陵為皇帝臂膀,朝廷重臣。膽略口才好比藺相如,胸懷文采勝過陸賈。帶兵可敵十萬雄師,舞劍為民可除“三害”。

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司馬遷觀點,為李陵辯護,稱他兵敗投降,是為臥薪嘗膽而如龍潛淵,更為長遠考慮而如虎臥山。

這樣描述,既還原了歷史,又為在此地修廟立碑,建立了明確堅實的歷史依據,闡明了無可辯駁的內在原由。

最后銘文稱:“命奉高皇,遠篷戎疆。重持國信,奮說皇王。心鋪錦繡,辯吐瓊章。二君好會,漢虜和光,百寮舞蹈,萬里寧康?!?/p>

再次肯定李陵力諫請戰,遠赴邊疆,深入拒敵的英雄壯舉。在他遇難被俘后,仍然起到使兩國罷兵休戰,邊疆和好,百官欣喜,國家安寧的重要作用。

更主要是,碑文清楚地說明在下里后筑墓建廟之因:

李陵遺體“返臨圣地,靈愕車住口口,口踟躇不進,度斯圣驗,然議興堂。敕指廟建于汾南,顯瑞靈遷于沁北”。

銘文復曰:“壽足口封,故體還鄉。偶臨圣地,口重維將。停車住輦,奉敕興堂?!?/p>

以上說明李陵“故體還鄉”,走到下里后這方圣地時,車馬不走,大家揣度是李陵顯靈,便商議在此建墓筑廟。

需要強調注意的是:正文用“敕指”,銘文用“奉敕”。古代文書,只有皇帝詔令,方用“敕”字。這就說明為李陵建廟,是奏報皇帝下詔敕準的。

李陵死于公元前74年,即漢宣帝元年,李陵墓、廟始建年代,應在漢宣帝時期,或更晚一些。

如果以上推斷無誤,李陵廟顯然是一座皇家祠廟,其歷史地位和文物價值極高。

還有其他發現

作為具有千年歷史之碑,其規制及內容,還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討的重要信息:

——落款奇特:“后漢武帝至大宋天禧二年歲次戊午七月辛酉朔七日丁卯建立,故記?!?/p>

首先,何謂“后漢武帝”?既是后漢,何來武帝?既稱漢武帝,前面為何要加“后”?實在令人不解!

其次,“后漢武帝至大宋……建立,”這種落款,在古代碑文中好像絕無僅有。

后土廟內《李陵碑》

其三,李陵歿于漢宣帝元年(前74年),漢武帝崩于前87年,早李陵13年,給李陵立碑,怎么能從漢武帝算起呢?

因此,只有一種解讀,就是此碑敘事是從漢武帝開始到宋代天禧二年?;蛟S,這才是撰文者的本意。

——碑陰載:“樂人”“散樂”。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些樂人為立碑捐資者,二是有正規樂團和民間樂隊,為落成典禮助興。再加“主講維摩經僧智圓”參加,可能典禮時還有誦經或超度法會,盛況空前。

——碑陰載:“北里村,義勇指揮使武釗”,說明北里村當時已有村里自募的兵勇,其首領也參加了建廟落成典禮。

——碑陰載:“焦導村,酒務張制,炭稅務口口?!闭f明該村已有人擔任“酒務”和“炭稅務”之職,可知當時介休境內制酒和挖煤已成產業。

結合在此碑十年前的洪山《源神碑》所載:“油務”“磁窯稅務”,對研究宋代初期介休手工業及其規模,是難得的文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化意涵。

另外,還有幾個難題,留待方家破解:

筆者(前排中)赴李陵廟考察

一是:在碑正面落款后,有立碑者諸人,其中一人值得探究:“將林郎試秘書、省校書郎、知縣高荊廉舉?!?/p>

高荊廉舉,何許人也?現存清代幾部《介休縣志·職官》載:“荊康舉,天禧中介休知縣?!?/p>

那么,當時知縣是“荊康舉”,“廉”字應系錄文者筆誤,筆者為此到后土廟細看原碑,確實浸蠹難辨。

既然姓荊,為何前面加“高”,難道是復姓,但在中華復姓中,無有“高荊”之姓。如是復姓,就否定了縣志所載。

那么,知縣應叫高荊康,“舉”字顯然是姓名后所加。古文舉字意為提出、推選之意,即為李陵立碑,是由知縣親自提議并督建。

這一來,又否定了縣志所載。

如此看來,知縣姓名“高荊康舉”,是個二難問題,待后人考證。

二是:碑陰村名質疑:所載下里侯、郭壁村、楊同(屯)村、下梁村、南王里、樊王社、北里村、板谷(峪)村、上梁村、(東)神村等村。

另有齊家莊、臨川村、石堰社、水谷村、祥莊、西社、焦導村等。以上七村,查現存清代各版縣志均無記載,是并入其他村,還是后改村名,還是他邑村名,有待考證。

——碑陰載“院主僧增升”“主講維摩經僧智圓”“維挪某某”,說明此廟已有僧人住持。

但是,名人廟堂,應屬道教。為何由僧人擔任“院主”,亦令人費解。

總之,下李侯村李陵碑不僅文詞華美,而且內容豐富。碑中所含的大量信息,對研究介休本土歷史和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意義和歷史價值。

當然,由于筆者學識所限,以上解讀,舛誤難免,尚祈方家和讀者雅正,以便全面準確解讀此碑,為增強我市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強市,貢獻應有力量。

猜你喜歡
立碑李陵碑文
朔風又起
昆曲《望鄉》觀后說成全
為山水立碑
李陵,沒有任何偉業能和做個忠臣相比
奮不顧身
彝族碑文略論
彝族碑文略論
無名烈士墓
曹魏時期禁碑緣由考略
快樂辭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