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心是人類最偉大的美德

2020-05-03 13:43唐曉彤
考試周刊 2020年25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

摘?要:耐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分支,近些年來逐漸被大眾所重視。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必須考慮耐心教育與青少年人格育成的直接關系。本文介紹了耐心教育對于青少年性格養成的一些影響,以及耐心教育如何實施的指導性方針,希望能更好地促進耐心教育盡快落實。

關鍵詞:耐心教育;人格育成;小學教育

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老加圖曾經說過:“耐心是最偉大的美德?!倍?019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指出,民辦教育行業蓬勃發展,但是學前教育還亟須優質,平價的資源。但是東部地區職業教育區域產業發展呈下滑趨勢。在一系列問題的背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當今小學教育中急缺的一環——“耐心教育”。

藍皮書指出當今中小學生中有48.3%曾經或現在正在接受校外培訓,根據各層級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培訓行業的總體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而這些校外培訓打出的最多的就是“包成績提升”“7天見效”等等夸大成效的廣告詞,在這種粉飾太平的表面繁榮假象下,透過資本逐利和社會輿論的推波助瀾,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小學教育在兒童心理及人格育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根據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的人格發展論來說:心理發展的終極目的應該是個性化,其中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童年期到青春期這一階段幾乎可以說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蘇聯教育學家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也在他的《兒童教育講座》中著重研究了兒童教育中關于性格養成和習慣養成這兩方面的問題。在榮格的理論中認為,兒童時期是“心靈的誕生”階段,首要任務就是克服幼年期的意識狹窄,努力培養意志力,使自己的心理與現實保持一致。而馬卡連柯的調查也證明了通過組織健全,合理的教育集體來教育學生,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方法,斷不可將學生看做接受教育的材料,而應該將其看做參與社會活動的個體,尤其應該注意作為教育集體中的個體的集體性發展,不可采用過于嚴格、過激的教育方式,因為那樣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育成產生偏差。而我認為,當代教育的問題就是在于倡導個性化教育而不得其法,將教育的散漫化當做個性化教育,而忽視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在真正需要倡導個性化的地方又機械地將受教育者分門別類,使受教育者始終無法受到真正的公平的集體性發展和個性化教育,這是極不長遠并且極不理智的做法。

回到耐心教育上來:我認為,當今小學亟須的教育項目就包括耐心教育。經過長時間觀察,我注意到:浮躁,著急,要求不合理以及過于注重自我是目前小學生受教育時阻力的主要來源。舉個例子來說,在小學教育中,大量的無關分數的內容被選擇性輕視甚至放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主要關注在應試范圍內的知識內容。這種不合理的學習態度是在耐心教育缺失的情況下產生的,是過于片面和偏激的“實用主義”。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我們之前提到,小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那么保證心理的健康和完整也是我們教育的首要目的,而不是提高分數。我注意到,目前許多大學都開始了教育內容改革,提出了類似“專業為體,通識為用”的口號。通識,正是我前面說到的,與應試無關,但與現實世界相關,未來參與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內容。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對社會有用的人。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們)用耐心培養孩子的耐心,教育的目的是喚醒靈魂?!?/p>

耐心教育,不光是學生的耐心教育,也是教育者們的耐心教育,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應該有耐心,愛心,信心,具備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的人。十九大提出:我國亟缺的是具有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簡而言之,是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教育者作為社會的重要構成,“人生的園丁”這樣的責任,更應該注重自身的育成。一個好的教育者更應該首先教育自己,這不僅僅是愛崗敬業的表現,更是面向受教育者(學生)對自己職業的追求。只有這樣,教育者們才能給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價值體系,讓孩子們明確,自我價值的實現才是人的最高需求。

耐心教育,也是傳統教育的一環。在傳統教育中,特別注重孩子的耐心教育,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就是陶行知先生,他的四塊糖的故事應該人人皆知吧!陶行知先生在教育中就特別注重對于孩子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打架這件事并沒有立即評判對錯,而是經過調查事實,考慮教育方式等等步驟后進行的有條理的教育,對于犯錯的學生也沒有一味地打罵或是訓斥,而是首先指出自己已經調查了事實,對于學生的正確之處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雖然動機是對的,但是方式仍然值得商榷。試問,在教育者如此的言傳身教下,受教育者耳濡目染地接受耐心教育,又如何能不優秀呢?而更早一些,古代的思想教育同樣注重耐心教育,在儒家學說看來,學習是要經過學、習、思這三個步驟來完成的,其中對于“習”這一步驟極為看重,王羲之習字染黑池塘就是極為有力的例證。教育也應該讓孩子們懂得只有有耐心,長期訓練,才能夠做到優秀和出眾。

耐心教育,也是鼓勵教育。耐心教育尤忌急功近利和眼高手低,在傳統的耐心教育中,如背誦和抄寫。教育者們應該尤其注意學生的進步和走向。對于小的進步,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對于不合理的走向,應該進行規勸和引導,而不應該訓斥,強行糾正甚至體罰。因為耐心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受教育者內在的價值取向,從而將教育從施教-受教變化為求教-施教。只有建立起學生內在的價值體系和良性的學習循環,耐心教育才能真正讓學生接受,而不是淪為形式主義。

耐心教育,也是因材施教。耐心教育要求教育者們將受教育者的集體性和個體性進行區分,切忌“不患寡而患不均”,對于受教育者應該一視同仁,但是在教育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個體性,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走向,盡可能引導,協助建立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盡量不要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和刻板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也是對于孩子基礎世界觀的養成,基礎教育忽視哲學,素質教育機械講授哲學,高等教育應用哲學時才發現,哲學教育是建在沙堆上的城堡。究其原因正是我們的哲學教育基礎太差。而哲學基礎太差正是因為沒有養成合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機械地認識世界,機械地解決問題,就會陷入機械論的謬誤之中,只有耐心地對世界的本質進行深入的思考,再接受合適的哲學教育,哲學才能真正扎實穩固。

我們的教育者們,常常犯非此即彼的錯誤,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畫楊桃》這樣的文章,教育孩子們看問題要全面,總結問題要靈活,不能機械地看待問題。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似乎孩子做的事總有對錯。這其實也與耐心教育掛鉤。亞里士多德提出過博雅教育是人之為自由人所必要的,而自由教育有兩個基本的必要條件,即閑暇時間和自由學科。對于一個古希臘的哲學家,教育家,用現在的標準去評判他的話語就顯得片面,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亞里士多德,在試圖給孩子一種安全感——也即,你是自由的。紀·哈·紀伯倫也創作了詩歌《致孩子》來表明這一觀點。給予時間和尊重,是教育中最為關鍵的兩點,給予時間,則我們可以看到動態的發展;給予尊重,則我們可以借此建立人性和秩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倍艺J為,或許我們對于孩子應該再多些耐心,當我們嘗試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去評判孩子,或者就干脆打破藩籬,不要在以嚴格的階級去教育孩子,而是試圖從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時候。我們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并不是問題學生或者問題兒童。他們只是有他們自己的特質。唯分數論把他們逼上了一條極端的路,但是我們用一種更為多元化,更為人性化的標準去理解他的時候,我們是在拯救他,喚醒他的靈魂,并讓他獲得安全感,只有在獲得安全感的情況下,一切的教育才不是空談。

蔣勛在他的《孤獨六講》里提到過,孤獨是圓滿的必須,但是孤獨是不圓滿。當你想要達到圓滿的時候,你必須接受不圓滿。這是人性完善的必須,也是性格完善的必須。這里不是什么“白馬非馬”的詭辯論,而是要讓孩子接受不完美。只有接受了不完美,才有機會變得完美,只有接受了不完美,我們才有機會,靜下心來試圖達成完美。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完美的,當一個事物是完美的時候,它本事就已經與世界格格不入,這使得它不完美?;蛟S,我們應該給我們的教育一個機會,讓他去與孤獨的孩子和解。讓孩子們的靈魂被喚醒,就如同詩中所寫:“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p>

總的來說,耐心教育既是對學生的人格形成關鍵階段的保護,對學生價值體系建立的引導,也是對教育者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耐心教育既是教育學生們有耐心,也是教育教育者們有耐心。共同建立和諧,健康的教育環境,抵御急躁的社會風氣。我相信,當耐心教育落實到中小學生的教育后,大批社會需要的人才將會涌現,工匠精神也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落實,教育者們,無疑是明天的守門人,但是只有受教育者才是明天真正的主人。最后以紀伯倫的詩《致孩子》中的一段來作結: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

而不是輸入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考量。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可以遮蔽他們的心靈,

他們的心靈屬于明天,

那個你即使在夢中,

也無法企及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楊東平.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卡爾·榮格.榮格全集[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4.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周毅,向明.陶行知傳[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5]紀·哈·紀伯倫,王立譯.紀伯倫詩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6]蔣勛.孤獨六講[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唐曉彤,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健康路小學。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
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對現代小學教育的啟示
如何促進提升民族地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簡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促進一年級學生好習慣養成的小妙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