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背景下教育扶貧模式的研究與創新

2020-05-08 08:43沙爾吉劉乃礴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沙爾吉 劉乃礴

【摘 要】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之中明確提出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扶貧的關鍵不僅在于給予貧困區足夠的資金扶持,同時也需要提高其受教育程度,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根本所在。故而,各級政府選用合理的教育扶貧模式針對其是否可以充分發揮效果而言至關重要。涼山州鹽源縣地區居民教育水平明顯偏低,教育扶貧迫在眉睫,為此,本文結合“拾柴人”項目,分析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扶貧的可行性,以期為涼山州鹽源縣及同類型教育貧困地區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實現對當地教育的精準扶貧,提高我國各個地區民眾平均受教育程度。

【關鍵詞】 精準扶貧 教育扶貧模式 涼山州鹽源縣

針對精準扶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扶貧工作中開展“扶智”活動。美國學者舒爾表示貧困地區根本原因并非物質的缺少,而是人力資本深度的不足。所以,加強教育投入,加快貧困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才是累積人力資本,促使本地經濟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精準扶貧下,教育扶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本次結合“拾柴人”這一項目討論一種新型教育扶貧模式的應用,以研究及創新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模式。

一、研究背景

涼山是我國目前最大規模的彝族聚居區,也是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并不高,2018年 《涼山州統計年鑒》數據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為4.4年。涼山包含有11個深度貧困縣,鹽源縣即為其中之一。我們對鹽源縣博大鄉西溝村、磚樓村、幾波村以及柳樹灣村的村民以及村長展開問卷調查,總計發放村民問卷334份,實錄統計334份,村問卷4份,實錄統計4份,錄入比例100%。調查結果顯示,未曾上過學的居民占樣本總數的47.91%,小學學歷居民占樣本總數的30.23%,初中學歷占13.78%,高中學歷占5.83%,中專及大專學歷占總數的1.93%,大學及以上僅占0.32%。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教育扶貧工作迫在眉睫,需要采用更為新穎的教育扶貧方式開展扶貧活動,這就對教育扶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拾柴人”項目簡介及其可行性分析

(一)“拾柴人”項目簡介

針對鹽源縣地區教育資源缺乏,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回家以后得不到基本輔導的情況,我們展開了“拾柴人”項目。 “拾柴人”項目是線上輔導和線下支教相結合的具備公益性質的教育扶貧方式。項目實施者主要為來自涼山州地區的大學生,服務對象為該地區小學階段家庭。目前線上輔導采用的APP是普及度較高、操作簡單的微信。在和瀘沽湖鎮小學簽訂了合作協議之后,我們根據孩子們的年級和知識掌握情況,按2:10(老師:學生)的比例建立“拾柴人”微信群,兩個老師會根據幫扶對象的情況,通過語音,圖片及視頻等方式,進行精準幫扶。同時“格姆山上的篝火”公眾號,整理優質教學資源進行推送,拓寬學生知面。寒暑假期間,我們會展開線下支教,支教對象為面臨升學但基礎薄弱的六年級學生。 “拾柴人”項目從2019年運營至今,線上服務時長超過720小時,服務家庭數超過300,成功在第一個試點瀘沽湖鎮小學開展了兩次線下支教,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二)“拾柴人”項目優勢和可行性:

第一,忽視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線上幫扶普遍在校內課程結束之后開始,幫扶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答疑。

第二,對經濟依賴性較低。從宏觀角度而言,“十二五”之后,涼山州財政性教育經費累積投入不少于579億元,教師與學生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之中,注冊學生總量占比達到34.51%。今全州中小學已經接入互聯網的學校占比為74%,而在人民生活方面,全州總計3390個行政村已然完成了村村通光纖工作,3701個行政村達到通訊網絡全面普及的目的,普及率高達90.5%以及98.8%,上述網絡遠程教育數量不少于116所中小學。從微觀角度而言,2019年涼山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一步增加,達到20516元,而四川互聯網發展報告之中明確提出2017年1月至12月之間,移動端使用的月獨立設備總量從1月初期的6520.5萬臺增加至12月的7371.0萬臺,代表四川省網民之中,平均每人擁有兩部手機。由于目前涼山州每個家庭最起碼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本教育扶貧模式依托微信等社交軟件,所以基本不會對參與者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而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使“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成為可能。

(三)“拾柴人”與“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

通過對“拾柴人”項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互聯網技術同教育之間結合的可能性以及優勢。通過結合互聯網技術和教育,可以在投入較少成本的情況下,盡可能拓展教育的延伸范圍,實現遠程即時性的教育。如此一來,對部分貧困地區而言,為教育所需支付的資金成本便大幅降低,包括人力成本、教學成本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時,可以忽視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即便學生因故未能及時參與教學活動,也可通過回放、查找相關資料補充,如近期爆發的新冠肺炎事故,在學生與教師均無法前往學校進行學習與教學活動情況下,學生依舊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中的各類應用接受教學,與教師開展教學互動。借助互聯網,幫扶者無需前往扶貧地區支教,可借由網絡開展遠程教育,輸出優質教學資源。借由“拾柴人”項目可以看出,“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可以作為未來教育扶貧的主要模式之一,它可以在減少貧困地區政府財政壓力的同時,明顯提高效率,對提高當地受教育程度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三、“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具體內容

(一)“互聯網+”教育扶貧模式下學生扶貧

關于學生的扶貧,政府應作為主導,借助引導市場、社會共同發力,結合貧困地區現實狀況,建立“互聯網+教育”的模式。而關于學生扶貧的首要工作便是保證措施的針對性,政府可以動員本地高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借助學生的走訪與摸排,以了解本地真實貧困人口數據,家庭基本狀況以及幫扶記錄等,為精準扶貧供應相應的數據。與此同時令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信息及時共享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構建教育扶貧數據庫,為學生建立精準扶貧檔案,以令精準教育扶貧確實得到落實。而社會教育機構,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實現教師與扶貧對象的匹配與對應。政府可以積極組織開發相應的APP功能,然后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設計專業的教育扶貧模塊,使得家境較差的家庭以及學生借助APP便能第一時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學習咨詢以及教師的輔導。依靠大數據以及精準幫扶,也可為不同學子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使得教育教學計劃更加富有針對性,并借助“互聯網+”的方式,轉變為可操作與落實的具體方案,這也是開展教育扶貧的根本。而“互聯網+”教育的全新理念以及技術支持,也促進了貧困地區、家庭以及學生扶貧工作的發展。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芻議智慧金融下的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