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經濟效益研究

2020-05-08 08:43杜偉偉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經濟效益新疆

【摘 要】 作為紡織大國,我國棉花年均消費量在800萬噸左右,占全球總產量的1/3,維持適度的棉花自給率對維護棉花產業安全和保障紡織服裝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但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正臨植棉成本高、機械化采收發展緩慢、機采棉品質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破解當前產業瓶頸,關鍵在于轉變棉花產業發展方式,全面推進棉花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尤其是機械化采收水平。本文通過分析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尋提高機采棉經濟績效的途徑。

【關鍵詞】 新疆 機械化采收 經濟效益

棉花是勞動密集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管理復雜,從種到收有40多道工序,每公頃用工300多個,是糧食作物的3倍,生產的用工成本很高。機采棉成為推進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采棉機的推廣使用和棉花種植的各個環節密不可分,任何一個環節跟不上,機采就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將機采棉技術應用引致產業的每個環節,客觀評價機采棉的經濟效益。

一、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狀況

長期以來,新疆高度重視棉花生產,經過多年的試驗、改造、研發和推廣,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摘體系。近年來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發展速度加快,但棉花機械化采收水平發展不平衡,整體表現為:北疆機采水平高于南疆。自2011年兵團進入機采棉推廣期以來,機采面積、采棉機及機采棉加工生產線逐年增加,機采技術逐步成熟,而地方因規?;?、組織化程度低,加上機采棉涉及品種選擇、田間管理、采收儲運、清理加工等諸多環節,機采棉發展困難重重,但考慮到種植成本的差異,機采棉發展已勢不可擋。

二、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存在的問題

2.1適宜機采的品種較少。長期以來,新疆種植的棉花均是人工采收,為提高產量,育種及栽培模式向“矮密早”方向發展,而“矮密早”的品種與棉花機械化采收相背離?,F階段主栽品種都不是以適應機采要求進行培育的,一般棉花始節高度為8-10cm,而采棉機采摘頭距地面高度為18cm,采收作業時,很容易吸附田間殘存地膜、地面塵土等,并且大多數品種表現出植株松散、成熟晚、結鈴相對不集中,且脫落率高,吐絮時間長,不利于機械采收。目前適應機采的棉花品種尚未培育出。

2.2種植與管理模式不配套。原有種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路徑依賴”,適合機械化采收的種植模式仍未成熟。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種植密度偏高。目前新疆機采棉的主栽模式是16000株以上/畝,過高的種植密度不利于通風、透光和脫葉,對生產品質和采收品質都造成影響。二是對地膜的依賴性強。受積溫低和地理氣候環境限制,新疆普遍使用地膜覆蓋技術,但地膜覆蓋后殘留在棉田,不僅污染棉田土壤,還導致機械采收時把地膜碎片帶入棉花中,降低采收品質。三是農藝農機不配套。采棉機摘錠高度與棉花高度不配套、棉花種植密度、成鈴模式、氣候特征與脫葉劑使用要求不配套等導致含雜率高,容易造成過度加工,紡紗品質明顯下降。

2.3采收作業不規范,含雜率較高。采收前,田間雜草、破碎地膜難以清理干凈。采收時,在早晚空氣濕度較大或籽棉回潮率超過12%時仍然采收,加上新疆采花時間較短且機采設備相對短缺,棉花采收后不能及時轉運至加工廠,許多農戶為加快采收進度選擇將采收的棉花直接堆放在地邊,部分農戶為節省成本,沒有墊布或使用非棉纖維墊布,在打包過程中混入泥快,很難清理,對棉花品質影響較大。采收后,籽棉采摘后如不及時打包,遇陰雨天氣容易產生水銹棉,雨量較大時會引起棉垛內部發霉,影響皮棉質量。據統計,機采棉的含雜量高于手摘棉,扣雜率一般在18%-20%,這大大降低了機采棉種植利潤,相對于手采棉來說,每畝機采棉要減少大約600元的銷售收入。

2.4采收與加工能力不匹配。當機采棉種植規模較大時,機采籽棉的貯運和加工之間的矛盾凸現,由于機采速度遠遠大于加工速度,軋花工廠不能及時加工,為防止機采籽棉長期堆放造成品質下降,一方面,加工廠加大日吞吐量,這樣將造成皮棉纖維絨長減短,強度減弱,含雜率較高、馬克隆值較低等問題,影響了棉花品級。另一方面,由于機采棉品種不統一,加工廠將不同品種的棉花統一堆放、加工,使得皮棉纖維在粗細、光澤度和絨長等有差異,影響到皮棉的品級、整齊度和感官度。

三、政策建議

3.1設立機采棉品種研究專項基金,培育適合機采的品種。機采棉品種是決定后續生產各環節和最終皮棉品質的核心因素,優良的機采品種可使機采棉發展事半功倍。因此,政府應設立機采棉種子研究專項基金,加大對種子科研機構和制種企業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出優質高產、吐絮集中、適應性廣的機采棉品種。

3.2加大對機采棉種植技術的培訓力度,提高機采棉管理水平。目前,多數農戶不能有效掌握機采棉栽培管理技術,當地政府應重視機采棉種植管理技術的培訓,認真學習借鑒兵團已經成熟的機采棉技術體系,研究制定本地更適合機械采收的種植管理模式。同時讓棉農明確認識到科學種棉是打好棉花種植市場攻堅戰的最終武器和保障。當前棉花種植路徑選擇:一是要提高棉花的產出質量,保證質量是實現收益回報的前提;二是要盡量降低生產成本,這樣才能增加利潤空間。

3.3制定機采棉管理指導標準,推進產業規范化發展。機采棉是一項系統的技術革新,由于機采棉在采收、軋花過程中與手采棉存在很大差異,使得機采棉的纖維特性和外觀形態與手采棉均不相同。因此建議政府盡快制定機采棉各環節標準,作為指導機采棉生產、收購、加工的重要依據,如《機采棉的田間管理指南》、《機采棉的采收作業指南》及《機采棉的加工作業指南》等,推進機采棉生產規范發展。

3.4建立棉花產業集團,提升棉花產品附加值。延長棉花產業鏈條,實現棉花產品價值鏈增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的生產經營組織形式。以優質皮棉產品為核心發展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形成多行業緊密協作、產業鏈相對完整、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綜合效益較好的一體化經營體系,提高棉花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益,帶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毛樹春. 我國棉花種植技術的現代化問題[J]. 中國棉花,2010,37(3):2-5.

[2] 張杰,劉林.新疆兵團機采棉與手采棉經濟效益比較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03:372-375.

作者簡介:杜偉偉(1994—),女,碩士研究生,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

猜你喜歡
經濟效益新疆
走進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經濟效益審計的新措施
休閑產業的經濟效益分析
對提高煤礦經濟效益措施的探討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