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晚清僑務政策的轉型及動因

2020-05-08 08:43郭慶淳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晚清洋務運動轉型

【摘 要】 晚清是中國僑務政策轉折的重要時期。中國海外僑民具有悠久的歷史,晚清以勞工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國際國內原因。晚清政府面對近代變革的世界與中國社會劇變的形勢,出于維護與鞏固其封建統治的需要,曾提出并實施了一些近代化的舉措.晚清僑務政策的轉變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試圖從當時的國內外局勢出發,以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為基本點,梳理晚清僑務政策的轉變軌跡,從中挖掘推動當時僑務政策轉型的原因。

【關鍵詞】 晚清 僑務政策 轉型 洋務運動

清代僑務政策一直都是學者們熱衷研究的課題,莊國土老師、顏清湟老師等前輩們都在各自的著作中詳細論述了晚清僑務政策的不同方面,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筆者從中深受啟發。

中國政府對海外僑民的政策,正是在晚清時期才出現重大轉變。清朝前期對待華僑的態度與政策,簡單來講,就是限制加迫害,清政府對華人出洋實行嚴格管制,視海外華人為“棄民”,漠視海外華僑的悲慘遭遇。這是清朝為了統治安全的需要,也是配合海禁政策的舉措,目的在于防范沿海各省的反清勢力與域外勢力勾結,危及滿人統治。

清政府自鴉片戰爭以來,屢遭列強侵略,統治不穩,人民的思想觀念開始發生轉變。與此同時,海外華僑通過自身的艱苦努力,在異國他鄉取得了豐碩成就,為居住國的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盡管身在異域,心中卻常懷故土。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才慢慢轉變立場,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吸引華僑的舉措。通過對晚清華僑政策的反思可以加深我們對華僑問題的認識與理解,從而為制定和落實我國當今僑務政策提供參考與建議。

一、晚清僑務政策梳理

(一)鴉片戰爭前的僑務政策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的僑務政策可以用一句話概況:限制華人自由出洋,迫害歸國華僑,對海外華人采敵視態度。出于穩固統治的需要和對抗沿海反清勢力,一方面,清政府實行“遷界”和“海禁”政策,在華人出入國方面設置種種限制;另一方面,清政府對敢于觸犯法律的國民大加迫害,甚至于逾期歸國的商人,出外傭工的國民,甚至死后歸國者都被清政府處以制裁。

總體而言,鴉片戰爭之前清朝政府對海外華人抱著敵視態度,認為華人滯留海外會危及自身統治,故其對華人海外遭遇不聞不問,甚至采取措施瓦解、破壞海外華人社會的措施。

(二)僑務政策轉型的四個階段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僑務政策轉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9世紀40至50年代是清政府由閉關被迫轉向開放,由歧視迫害華僑向保護華僑轉變的醞釀階段。兩次鴉片戰爭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的大門被外國侵略者打開。在這期間,清朝及地方官吏的閉關自守的觀念已被外國炮艦攻破,難以為繼,早已松弛的嚴禁移民海外的政策也已無法貫徹。

19世紀60年代是清政府正式開放人民自由出國、開始關注保護海外華僑的階段。晚清政府在內受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沉重打擊,外遭英法等國侵略慘敗的情況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特別是《北京條約》之后,清政府不僅從條約法規上明文允許本國人民自由出國,并開始關注出國華工和海外僑胞的權益。

19世紀70至80年代是晚清政府訪查海外華工受虐狀況,正式遣使設領,保護華僑政策初步形成的階段。清政府開始關注華工遭遇,并派出使臣,采用外交手段與華工所在國政府交涉、斡旋,從而維護華工的基本權益。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廷廢除海禁舊例,于1909年3月28日頒布《國籍條例》及《國籍條例施行細則》,明確規定,凡中華種族之人,不論是否生于中國,均屬中國國籍。這就從法律上正式明確了華僑的中國國民身份。這使保護華僑政策有了法律上的依據。這標志著晚清僑務政策的真正確立。

(三)僑務政策轉型的具體表現

晚清僑務政策轉型的具體表現有三點:第一,在對待華僑態度和身份問題上,晚清政府不僅開始外交交涉誘拐華工出國的行為,而且也在國內立法給予其國民身份,保護其利益。為此,晚清政府簽訂《招工章程條約》《續定招工章程條約》《中西古巴華工條款》等諸多條約和規定;第二,在僑民管理上,清政府設立涉僑機構以及派遣使節以管理和保護僑民。自 1875年派出和設立首個駐外公使和領事館之后,陸續在各個國家設立了40多個使館、領事館,正式將海外華民納入其權責保護范圍,擴大了華僑利益保護范圍,使領館在解決華僑內外紛爭、華僑教育缺失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在經濟上,清政府通過頒布詔令、設置相關機構以嚴禁地方勒索,提高華僑地位,給予華僑投資優惠的政策吸引海外華僑資本的回歸。晚清政府鼓勵和引導一部分資產豐厚、素孚眾望的僑商參與國內建設,在舉辦路礦、振興漁業、墾作農植等方面,給予僑商以國民優惠待遇。

二、推動僑務政策轉型的動因

(一)國內外局勢的改變

筆者以為,晚清僑務政策的轉型是在世界近代歷史潮流和隨之而來的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的情況下產生的。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隨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中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傳統的閉關鎖國政策難以為繼。

近代以來,工業化大生產發展迅速,資本主義列強隨著科學技術和殖民主義的發展需要不斷掠奪原材料,開拓市場以及搶奪勞動力。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自然也是帝國主義掠奪的目標之一,一批唯利是圖的商人和船主在某些國家政府的支持下,相繼涌向中國,依恃領事裁判權的特權,不顧清朝的移民政策,違背禁令, 在中國沿海地區招收華民出洋務工。契約華工的大量出國,導致海外僑民非但人數劇增,成分驟變,而且經濟力量迅速增長,這使海外華僑社會有了長足發展。為了順應這種變局,一批有識之士和地方官吏逐步認識到海外華僑是中國在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對支援國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開始意識到華僑的重要性,從而開始調整僑務政策。

(二)洋務運動的推動

對外戰爭中的一系列失敗,促使李鴻章等國內有識之士清醒地意識到中國正處于亙古未有之變局,因此發出向西方學習的呼聲,并開展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洋務運動。

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洋務派的外交知識也日漸增多,逐漸接受了萬國公法的外交原則,認識到派駐使節、設置領事等均為一個國家的外交主權。正是由于洋務運動的開展,帶來了變局觀、華夷觀、平等觀、主權觀等新型外交觀念的產生,為中國接受近代外交制度、走向世界創造了條件。這一切都是晚清僑務政策轉型的思想基礎。

洋務運動力求師夷長技以制夷,需要大量資金發展軍事工業和民族工業。此時此刻,擁有大量資金積累的海外華僑力量,自然成為洋務派渴求聯合,謀求合作的重要力量。清政府要想充分利用華僑資金開展洋務運動,就必須重視華僑工作,改變已經不合時宜的態度與僑務政策。

三、結論

總的來講,晚清政府的華僑政策走過了一條由漠視到了解,由了解到保護,由保護到吸引的發展過程。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在數次與資本主義列強的交鋒中屢戰屢敗,眾多不平等條約的強加下一步步淪為殖民地半殖民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傳統閉關鎖國,敵視華僑的僑務政策再也無法維系,部分有識之士發動的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思想變革。同時,外國商人在各自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條約之便利,伙同中國內地峭客,在東南沿海大肆掠賣人口,“苦力貿易”一時甚囂塵上,這既損害了華人自身利益,也危及清政府的權威。在如此背景下,清政府開始轉變其僑務政策,采取諸如制定法規承認華僑地位,派出僑領和領事館了解、保護海外華僑,鼓勵華僑回國創辦實業等措施切實保護華僑地位與權益??偠灾?,19世紀40年代中國面對的國內外大環境的變動和洋務運動的開展推動了僑務政策的轉型和發展,促使清政府開始反思、調整其原有政策。

【參考文獻】

[1] 葉小利.晚清華僑政策轉變之影響——以華僑認同為角度的解讀[J]. 北華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4,15 (02):73-76

[2]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轉變的階段性突破及價值取向[J]. 巢湖學院學報,2011,13 (04):96-98

[3] 王秀萍.淺論鴉片戰爭對晚清僑務政策的影響[J]. 八桂僑刊,2009 (03):14-18

[4]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研究綜述[J]. 八桂僑刊,2007 (03):68-72

[5] 田興斌.清朝末期政府的華僑政策研究[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 (08):109-111

[6] 肖志偉.薛福成護僑思想對晚清僑務政策的影響[J]. 求索,2005 (06):190-192

[7] 黃小用.晚清華僑政策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03

[8] 杜裕根.論晚清僑務政策的轉變[J]. 學海,1995 (05):78-83

[9] 李強.論洋務運動與晚清僑務政策的轉化[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3 (01):58-63

[10] 莊國土.李鴻章與晚清華僑政策的變化——晚清華僑政策研究之二[J]. 南洋問題,1984 (04):27-34

[11] 莊國土.《中國封建政府的華僑政策》,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12] 顏清湟.《出國華工與清朝官員》,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0年

[13] 袁丁.《晚清僑務與中外交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

作者簡介:郭慶淳(1994—),男,漢族,廣東省海豐縣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國際關系專業。

猜你喜歡
晚清洋務運動轉型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轉型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以《洋務運動》為例
關于洋務運動中洋務企業性質的探究
有情總被無情惱
灃芝轉型記
科學技術視域下中國近代化建設探析——以洋務運動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