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助教”平臺對《微生物學》課程輔助教學的研究

2020-05-08 08:43施可凡盛含晶章昭琳梁鋼鋒阮琴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微生物學教學效果

施可凡 盛含晶 章昭琳 梁鋼鋒 阮琴

【摘 要】 探討“微助教”平臺教學法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16名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按照年級分為實驗組(107名)和對照組(109名),實驗組采用“微助教”+傳統的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期末成績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期末成績平均分及優秀率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微助教”教學平臺與傳統的教學法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微生物學》的成績,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微助教 微生物學 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學要與現代化技術結合,將“以學生為本”作為教育的核心思想,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目前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信息的大數據階段,把“互聯網+”等元素引入高校課堂[1,2],借助信息化平臺當中的網絡資源作為促進教學改革已成為趨勢。大數據、微助教等新型教學手段借助于微信平臺的發展,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更加自由化,教學及自學均可脫離原有的時間與空間等的約束,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獲取知識?!拔⒅獭笔且匀A中師范大學團隊聯合其他合作機構創立的一款依附于手機微信的免費課堂互動平臺,只要有微信及無線網絡或WiFi的情況下即可使用,其中包括課堂隨時簽到、課堂測試、課堂討論、趣味搶答及手機隨時查看 PPT 講授內容及練習題等功能,將智能手機與移動網絡應用于課堂。其使用的方便性及功能的相對穩定性為高等教育信息化課堂改革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本研究將通過對微助教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兩種模式進行對比,檢驗微助教此種新興教學模式對教學改革的效果,以期為教學改革提供基礎數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 以某院校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微生物學》2014-2017年級206名學生為分析對象。2015年9月-2018年12月期間按照2014-2015級及2016-2017級(均為入學后第三學期學習該門課程)以年級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 109名,年齡(20.5±3. 1)歲。實驗組106名,年齡(20.3± 3. 3)歲;2組學生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個年級由同一名教師講授該課程,通過了解兩專業學生之前均未選修過微生物課程及相類似或相關的課程,同時兩專業在本學期的所有教學課時數也基本相當,學習方法也基本類似,而該課程的課時數、教材均相同,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研究具有可行性。

1. 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微助教”平臺的介紹:實驗組學生在第一節上課時,讓學生通過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本課程二維碼或通過課程代碼搜索加入班級微生物學的微課堂。同時讓學生預覽微助教平臺中的各項功能區塊,同時向同學們詳細解說平臺中各功能區塊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傳統教學方法及內容以外,增加微助教平臺中的各項內容:A、在上課前5分鐘,實驗組學生通過教師開啟的GPS定位簽到、二維碼簽到及普通簽到等簽到系統在手機“微助教”平臺的簽到鍵點擊完成簽到,系統可自動記錄簽到情況,教師可隨時掌握學生的課堂出勤率及教師后續進行平時考核項中作為出勤率統計之用;B、在課堂理論教學后,為檢測學習效果教師可通過平臺中的搶答功能讓學生進行答題,根據學生答題的正確性和答題時間取得不同的課堂測試成績,同時可在線投屏顯示,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可采取隨機點人動態提問,使學生更好地集中于課堂教學中。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一時段利用平臺的討論版塊開啟問題討論,問題設置可以是難點、熱點、興趣點或延伸知識點等等,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微助教”平臺進行實名或匿名的方式將討論問題以文字的形式上傳,也可以課堂的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以組卷的形式進行隨堂測驗,考查當次課程學生的學習效果。C、在課堂教學其余時間,教師將與對照組相同的 PPT 同步上傳到“微助教”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微助教”平臺隨時自主查閱課件,進行課后的復習[3]。

對照組學生的教學以傳統教學方法形式進行,主要包括:上課前以選課學生名冊進行隨機點名,課堂教學中教師以PPT 播放形式進行理論講解,課間穿插課堂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如無人主動回答即通過直接點名方式回答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課后布置書面復習題等傳統教學。

1.2. 2 教學效果評估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評估依據;每年級學生使用隨機從試題庫中抽取試卷,通過同一教師改卷,以《微生物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 ≥ 85分為優秀,70~84為良好,60 ~ 69分(合格),<60(不合格)。

1. 3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9. 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兩兩比較 LSD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 p<0.05 表示具有統計顯著性。

2 結果

2.1 各年級學生《微生物學》期末成績比較

各年級(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考核成績見表1,從表1可見,2016、2017級與2014、2015級相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5)。各年級的期末考核優秀、良好、合格與不合格比例見圖1,其中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8.95,P =0. 001)。以上結果表明應用“微助教”平臺進行《微生物學》教學效果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

3 結語

微生物學是高校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主干課程,由于微生物學的教學學時經過近幾年的縮減,而教學內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變化不大,從而加劇了微生物學教學中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如何提高微生物學的教學效率,成為一個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在一般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目前教學方式特別是利用“互聯網+教學”的模式正在各高校廣泛使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人手一機,手機已成為課堂上教師教學過程中與老師爭奪學生的對手,特別是學生人數多的課堂?!吨袊ヂ摼W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44次[4]統計結果顯示,截止至2019年6月中國手機上網用戶高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9.1%,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從2016年的24.8%升為26%。在課堂上大學生使用手機現象在全國各高校課堂均有發現,如何引導學生減少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做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操作,這也是通過教育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迫切任務?!拔⒅獭逼脚_的使用即符合當前大學生對智能手機使用的便捷性,同時也符合學生對學習資料使用輔助工具性需求。不同高校的多門課程在“微助教”平臺的輔助教學使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5-7]。本項目的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2016、2017級與對照組2014、2015級比較,學生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2016級與2014、2015級成績優秀率相比均顯著性增高;上述結果說明,“微助教”平臺教學法在教學中具有比單一傳統教學方法較為明顯的優勢。雖然“微助教”平臺具有較多的優點,但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全班同學同時搶答時,容易造成部分同學手機脫網,另外天天快答不能直接導入試題庫等。但是平臺在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增加,教師課堂氣氛的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平臺中各課件的學習次數等方面的快速掌握,教學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快速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等方面具有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點,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用“微助教”平臺教學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郝彩玲,“互聯網 + 教育”背景下微助教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121-122

[2] 謝暉,詹勇華,陳丹,等.基于網絡微平臺教學的微生物學實驗精細化及個性化教學改革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19,46(1):192-202.

[3] 陳松建,王書偉,張改,等.“微助教”平臺輔助微生物學檢驗教學研究[J].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9,31(3):393-396

[4]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5] 王春旭,肖海濤,趙虎,等.微助教平臺在人體解剖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9:110-111.

[6] 陳龍云,徐安莉,陳會敏,等.微助教平臺融合下的《生物化學》BOPPPS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J].2019,33(6):719-723.

[7] 馬靜,陳永欣,伍冠一,等.微助教在中醫院校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4):197-198.

課題來源: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2018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2)

*通訊作者:阮琴(1964.12—),女,漢族,浙江金華,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學課程教學。

猜你喜歡
微生物學教學效果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
用信息技術增強初中籃球教學效果
關于提高開放電大“統計學原理”教學效果的探討
PBL結合CBS教學法在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提高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分析
關于醫學微生物學緒論課的教學體會
微生物學名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