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當代藝術與時尚產品設計的關聯

2020-05-09 01:11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當代藝術跨界時尚

彭 紅 何 丹

北京大學藝術史教授朱青生解釋當代藝術:“不是簡單的歸納為同時代的各種藝術,而是與傳統經典的藝術相對而言的?!雹佼敶囆g作品展現的是藝術家誠摯的情感能力,以及對社會、生命、宇宙等的個人感知,這種強烈情緒對大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當代藝術相較于傳統藝術不再曲高和寡,設計師也不僅僅是為特權階級服務,而是服務于更廣泛的市場。當代藝術除在藝術展覽、畫廊、拍賣會上體現價值以外,部分當代藝術如何發揮潛在價值是值得當代藝術家和設計師思考的問題。當代藝術涵蓋內容廣泛,對現代生活及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探究其象征意義,分析其時尚價值,進而對時尚產品設計提供參考。

一、當代藝術的象征意義

當代藝術的形式、材料、技術、題材種類繁多,其作品充滿震撼性、荒誕性、批判性、不合理性、通俗性、互動性、思考性、自我反省性、反思社會處境與生命意義等特性。與傳統藝術相比較,當代藝術的象征主義特征極其突出。本文從這些特性中分類列舉幾種象征意義,并用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加以說明。最終得出結論:一部分象征意義的藝術作品不具有轉化為商業的特質,其主要作用在于精神引領;一部分象征意義的藝術作品具備商業潛質,可轉化為經濟資本。

當代藝術具有反戰,反暴力精神的象征。瑞士當代藝術家賈科梅蒂(Giacometti)1947年的作品《有所指的男人》(圖1),表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歐洲到處硝煙不斷,人民處在動蕩不安與死亡的恐懼中。殘酷的戰爭讓賈科梅蒂開始關注人類生存狀態,作品塑造的瘦長孤單的人物形象是賈科梅蒂對人類生命的深刻思考。細瘦干枯的人形,沒有具體的面目特征,僅是一個模糊的形象。他們沒有名字,沒有靈魂,只有枯槁的身體,像是被戰火所燒焦,作品表現出極度的恐懼和無助。1960年《行走的男人I》是賈科梅蒂人形實驗的巔峰之作,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謙遜及對人性的強大象征,它的粗糙、殘破的表面,象征人類始終奮斗,永遠追求。來自德國的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代表作品《占領》對納粹進行諷刺,作品具有悲劇感、凄涼感、歷史感,在《占領》系列作品中納粹式軍禮的姿勢旨在強調:人類必須記住自己犯下的罪行,否則很有可能重蹈覆轍?;ナ俏粋ゴ蟮挠涗浾?,將納粹遺存的建筑圖像保留于世間,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的惡行,時刻警醒世人。這些當代藝術家們不斷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向觀眾表達戰爭和暴力的恐怖,以呼吁和平。從表現戰爭、暴力的當代藝術作品來看,其象征意義不具備轉化商業資本的潛質。其主要作用是啟迪思想,具有教化功能。

圖1:《有所指的男人》,賈科梅蒂

圖2:《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達明安·赫斯特

當代藝術具有哲學的象征意義。在英國當代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極具爭議的代表作品《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圖2)中,藝術家使用甲醛將虎鯊保存在玻璃柜中向觀眾展示死亡,以此探討在死亡面前生命的意義。死亡是哲學一直探討的話題,而赫斯特的作品一向以“對死亡之于活的生命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主題進行創作。他曾表示厭惡死亡,對生命充滿了熱愛。他使自己的作品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呈現方式,使觀者對于死亡有一種更為直接的體驗和感悟。赫斯特在死亡的意境中追求的是死亡與生命的價值構建,并詮釋生命的終極意義。當代藝術家用作品表現對宇宙,世界,生命的追問與思考。這類藝術作品同樣不具備轉化商業資本的特質,其主要作用在于自我反省,反思社會處境與生命意義等。

當代藝術具有批判主義的象征,是當下社會現實的反映。法裔美國籍藝術家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創作一系列名為《密室》的裝置藝術作品,展現人類各種痛苦,如生理、精神、情感等。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1996年創作的《面具系列1996 No.6》,呈現出一種象征主義,表現出當代社會人們用虛偽的表情作為生存手段,批判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兩面性。創作者直面社會的冷漠以及社會人的可悲生存真相,剖析社會人在面對工作與生活時的差異性。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特點是暴起的眼球,滄桑且俗氣的表情,這種極度夸張的變形隱喻現實社會中沒有真我靈魂而只有一個虛假軀殼的人。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其猙獰恐怖的注視與觀者進行交流,是對現實冷酷的揭示,對人性無情的批判。創作者用恐怖夸張的人物形象向觀者展現真實的世界。批判主義的象征性作品多數是對社會現實不滿的反映,藝術家運用特有的符號使其作品充滿震撼性、荒誕性、批判性。分析其象征意義,批判主義的藝術作品基本不具備轉化商業資本的特質。

當代藝術具有貼近生活,關注人文的象征。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運用印刷技術將圖形進行復制,平凡的形象大量重復出現,獲取特殊的形式美,如1964年創作的《坎貝爾肉湯罐頭》。作品題材表達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獲得了大眾普遍接受,沃霍爾善于以藝術家的敏銳視角捕捉流行符號,準確地從超負荷的宣傳文化中把握美國社會和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東西。他經常使用媒介與繪畫結合,通過大量重復母題元素,表達大眾熟悉的形象符號。西裔與非裔混血的美國當代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看起來像即興創作的作品,各種符號、文字放到畫面上,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他生活中的矛盾心理。美國化妝品品牌Urban Decay就曾推出印刷著巴斯奎特的作品限量版巴斯奎特系列唇膏與眼影盤,一經上市即刻售罄。

當代藝術從波普藝術開始,將商業與藝術“聯姻”。波普藝術家試圖在高雅與通俗文化之間架起橋梁,削弱藝術的精英屬性并使之更接近大眾生活,其作品具有通俗性、互動性、前衛性等特點,這類藝術作品具有很大的商業潛質。此外,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雕塑作品等無法直接轉化為產品,但是其創新形式可以為時尚產品設計所用。

二、消費者對當代藝術的精神認同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們將更便捷地接收各方信息,審美呈現多維態勢,對于“美”的態度更包容。在此情境下,藝術家擁有絕對的創作自由,消費者有絕對的審美自由。藝術家可以打破禁忌,創造藝術上的奇觀,挑戰人類的極限,從絕對的審美自由角度引導消費者對當代藝術產生認同感??萍妓降牟粩噙M步與發展,也為當代藝術與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提供多種可能,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碰撞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當前,各式各樣的新媒體藝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藝術場館、商廈或其他公共空間。裝置藝術、交互藝術、遙在藝術、數字藝術、生成藝術、人工智能藝術等等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新興藝術樣式層出不窮。②當代藝術家們的創作方式天馬行空,開放且多元化。這一局面足以引發消費者對當代藝術保持開放、自由的包容心態。當代藝術家們的創造力得到充分解放,他們強調對各種意識的追問和思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前衛性。因而,當代藝術具有挑戰、批判、反叛、先鋒、激進、前衛等特點。大眾審美因此也出現自由、混雜、多元、無序等特性。當代藝術創作與大眾審美達到前所未有的契合度。消費者崇尚前衛、互動、貼近生活,形式多變的藝術作品和時尚產品。受當代藝術影響的時尚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對于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層需求。消費者在商業藝術中逐漸走向主導地位,并踐行安迪·沃霍爾提出的“將來人人都將成為十五分鐘的世界名人”③的理念,樂于將當代藝術作品轉化的時尚產品隨身攜帶或是進行二次創作。當代藝術影響時尚文化走向,消費者對當代藝術的追求除象征意義外,還伴隨著追求創造力,品味和地位的趨勢。當代藝術為消費者提供了審美理解的維度,關注并審視人類存在的現實,并為人類超越生活現實的理想提供參照。

20世紀末以來,隨著新媒介和新技術的進步,藝術也出現了深刻的變革。拘泥于“拉奧孔”顯然已難以適應這一新的變局。消費文化、信息社會、網絡和數字化的普及,尤其是視覺文化的崛起,重塑了藝術的地形圖。④與傳統藝術不同,當代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品是可以被大量重復的,具有擬像特征,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可以大批量生產投入市場使消費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代藝術作品。消費者受當代藝術的熏陶和培養,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消費者對當代藝術與時尚跨界合作的產品進行追捧,從而印證出消費者對當代藝術的認同感。如1937年,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Dali)與意大利時尚設計師合作設計的“龍蝦裙”。1965年伊夫 ·圣 ·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受到荷蘭抽象主義畫家彼?!っ傻吕锇玻≒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紅黃藍構圖》影響,設計出“蒙德里安裙”。因受到藝術作品影響而設計的時尚產品,不僅帶動產品消費,也為后來的藝術與時尚的跨界起到示范作用。

三、當代藝術與時尚領域的關系

在消費社會中,時尚與藝術之間關系的演變會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時代的演變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而變化。時尚消費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驅動消費的重大商業元素,能夠創造出“大市場”的商業價值。在發展成熟的消費社會中,人們的自我意識和個人消費選擇通常呈現出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特征,不再以獲得社會成員廣泛認同為目標,更多的是對自我認同和內在群體的追求。在此背景推動下,時尚消費觀念發生重大變化。

藝術是思想表達,它的生動性和全部奇妙在于其內涵仁者見仁,在于持續的具有創意的藝術形式革命,一勞永逸的觀念從來都是它敵對的力量。⑤藝術家們前衛的創新能力能引發消費者積極嘗試各種新事物、新概念和行為,表達自己的個性,追求自由。當代藝術開啟生活與藝術的對話,打破舊觀念,將生活融入藝術,給生活帶來樂趣。從某種意義上說,時尚流行是自然人性的儀式釋放,是人性通過日常飲食、服裝、住房和交通表達的對生活的強烈期待。藝術家不斷創新,聯系社會前沿文化來創作藝術作品,從而引領時尚文化,賦予時尚事物新的概念,從而影響時尚產品設計的變化與發展。經濟作為紐帶,將全人類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消費社會的背景下,當代藝術不僅僅只停留在博物館、畫廊、拍賣會上,也不再是上層社會的專有品。將當代藝術與商業相互聯系,對藝術和文化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使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商店里欣賞到藝術作品。這不僅改變了藝術的原有屬性,也極大地改變了藝術家的創作態度。經濟資本已經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重要推動力,過去不少藝術家會忽視或否認創作目的在經濟上的回報,認為追求經濟利益會使作品毫無境界。但當代藝術家追求經濟利益,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尋求平衡。時尚品牌銷售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商業平臺,當代藝術能夠傳達產品的品牌精神、設計師的時尚理念、情感和時代特征。時尚產品以藝術品的名義出售,藝術家通過與時尚產業跨界合作來提高他們的受歡迎程度以及作品的聲譽,跨界是當代藝術的重要表現,也是商業與藝術發展的雙贏和成功模式。

當代藝術引領消費者的審美走向,消費者對當代藝術產生認同感,當代藝術與時尚領域進行跨界,將時尚與藝術相融合的時尚產品提供給消費者,進而產生經濟價值。受當代藝術影響的時尚產品提高消費者的時尚鑒賞能力和水平,增強消費者對當代藝術時尚價值的接受和認同,從而實現時尚產品的良性循環發展。當代藝術、消費者、時尚品牌三者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當代藝術、消費者、時尚品牌三者間的關系

圖3:“自然與東方”家具,安藤忠雄與阿瑪尼

圖4:BFF限量款布偶,KAWS與迪奧

四、當代藝術的時尚產品跨界設計

跨界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一種多維的混合與匹配以及文化概念的融合。通過多角度的碰撞,衍生出的一種新創作方式??缃绱龠M消費者對時尚的全新認同,展示出當代藝術在時尚領域不可阻擋的生命力。

通過行業跨界產生的時尚設計不勝枚舉,包括從建筑領域跨界到時尚領域的設計。出生于1950年的伊拉克裔英國籍女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將其自身獨特的建筑設計理念運用于時尚產品設計,跨界設計過許多時尚產品。比如:首飾、服裝、箱包、阿迪達斯明星鞋、花瓶、木船模型等。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與阿瑪尼(Armani)跨界合作以“自然與東方”為主題,設計家具(圖3),在不同文化之間達到平衡與和諧的效果。

1928年出生于法國的當代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在1960年創作《人體印痕》時,在公開表演中進行作畫,巨幅白紙鋪在地上或貼在墻上,裸體女模特身上涂著顏料,踏著樂點在紙上翻滾,拖拉滑行形成印痕。1912年出生于美國的當代藝術家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畫方式被稱作“行動繪畫”。將畫布平放于地面,然后用筆刷在上面濺灑。德國當代藝術家麗貝卡·霍恩(Rebecca Horn)在1988年創作了裝置藝術作品《噴漆機器》。1969年出生于英國的服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在1999年春夏大秀中讓學過芭蕾的女模特身穿一件白色禮服裙站在自動旋轉的臺基上,兩臺噴繪機器人將染料肆意噴灑在白裙子上,模特的精湛演繹以及最后呈現的效果,都極為精彩。從創作時間以及創作形式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亞歷山大·麥昆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其創作表演形式成為此場時尚大秀的亮點。

在行業跨界產生的時尚產品設計中,扎哈運用到了參數化設計,參數化設計產生的作品極其富有當代藝術風格和時尚價值。從創作方式看,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多為主觀創作,這與產品設計師創作方式迥然不同。參數化設計的設計師具有理性特征,在行業跨界中不同行業之間的規則被融合,部分規則被打破,這與當代藝術中“無序”的特點具有一致性。打破規則所產生的產品,為設計產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這與當代藝術致力于追求新穎先鋒前衛的目的趨近于相同,打破規則的行業跨界對時尚設計具有啟示作用。

當代藝術家和品牌跨界產生的時尚設計也能產生極具收藏價值的產品。愛馬仕(Hermès)的品牌理念是將產品打造成高端、深邃、工藝絕倫的藝術品,基于此,愛馬仕與中國當代藝術家丁乙進行跨界合作設計絲巾,為愛馬仕創造新的元素。迪奧(Dior)的品牌理念是創新中帶著優雅,基于此,迪奧與1974年出生于美國的當代藝術家KAWS進行跨界合作,KAWS是街頭涂鴉藝術的代表,與Dior 聯名打造的BFF限量款布偶,使迪奧充滿街頭風格,但不失浪漫優雅氣質(圖4)。三宅一生的服裝具有極其寬泛的內涵,反映出日本文化關于自然、人生的哲學觀念。三宅一生與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進行跨界合作的“爆破秀”開創了時尚展演的新模式。

創立于1935年的法國品牌蘭蔻(Lancome),對女性美的承諾體現在其獨特的品牌理念之中,品牌選擇與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進行跨界合作。2008年草間彌生與蘭蔻跨界設計化妝包。2011年再次跨界合作,以“愛”為主題設計六款圖案,讓蘭蔻唇蜜不僅是便于攜帶的化妝品,也是精致的藝術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品牌理念是將產品打造成品質優良,工藝精湛的時尚旅行藝術品,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與路易·威登進行跨界合作,其合作產品扁平化、幼稚化的風格,打破高雅與大眾文化的藩籬,拉近藝術品與奢侈品的距離。通過跨界合作在時尚界擁有超凡知名度的村上隆,緊接著創立公司,制作藝術品,設計產品,創辦藝術界的活動。從“當代藝術家”華麗轉身為“商業藝術家”“藝術明星”,村上隆撰寫其成功經驗《藝術創業論》并得到廣泛認同。

從不同行業跨界產生的時尚產品,可以看出受到當代藝術影響的特征。如:新穎、前衛、先鋒、無序等。藝術家跨界產生的時尚產品在受到消費者追捧并擁有知名度后,有些則從跨界轉到時尚經營,打造個人時尚品牌。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被收藏、保存在美術館中,或在拍賣會上,但受其影響的時尚產品可以走進千家萬戶。在數字化時代,藝術與商業合作的又一輪熱潮中,藝術家不再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創作的獨立個體,而是必須要融入社會的大環境,思考自己的藝術是否能被公眾接受,并根據品牌的特點進行有限的創作。雖限定藝術家的創作范圍,但更好地反映其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及價值。

跨界合作廣泛傳播品牌形象,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消費氛圍,刺激商業的蓬勃發展,提高品牌的競爭力。成功的跨界合作案例向我們表明,當代藝術跨界局勢創造新的文化符號,實現社會價值。同時有部分奢侈品牌與藝術家進行跨界設計“限量”系列產品,達到產品的稀缺性,讓消費者將產品與“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同等看待,以此賦予產品的收藏價值。品牌繼而進行饑餓營銷,以此引起消費者的追逐,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促進品牌的穩定發展。

五、結論

藝術與時尚設計的創作目的雖然不同:一個是服務于自身,逐情;一個是服務于大眾,逐利。但在消費社會情境中,當代藝術與時尚設計兩者的觀念趨同,均以“現世”為背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將兩者聯系起來。當代藝術憑借自身的藝術語言和對當下現實生活的詮釋,可突破時尚設計的局限,為當今時尚領域注入新的創作內容和表現形式。

當代藝術與時尚產品設計可通過如下方式關聯:1、創作方式的互相借鑒;打破既有的規則,不同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相互融合、互相滲透,促使時尚設計藝術化,當代藝術大眾化。設計如果缺少高尚的精神引領,即便強調“以人為本”也會使人的欲望無度擴張;片面強調“提升經濟效益”也會使環境遭受無情的破壞。為此,通過設計塑造時代精神,懂得和諧發展,是當下設計的精神所在。⑥2、跨界實踐;當代藝術介入時尚產品設計,意味著時尚產品的創作理念、創作思維和創作形式在時代語境中實現自我轉型。從跨界視角來審視兩者的關聯,時尚設計不僅僅應考慮“形”“色”“質”的問題,同時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當代藝術的標新立異能不斷引領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表達和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辯證地對待當代藝術與時尚設計領域合作跨界的優勢和不足,不斷地推陳出新,釋放藝術家、設計師和大眾的藝術想象力,才能創作出具有高度藝術審美價值、社會價值、大眾審美認同的時尚產品。

注釋:

① 知乎問答《當代藝術需要被公眾理解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67870/answer/89173942.2017-04-01.

② 段似膺:《伯納姆“系統美學”及其對當代藝術理論的啟發》,《文藝研究》,2019年第11期,第37-46頁。

③ 張衛:《大師叢林之一——印刷沃霍爾》,《書屋》,1999年第1期,第25-26頁。

④ 周憲:《藝術跨媒介性與藝術統一性——藝術理論學科知識建構的方法論》,《文藝研究》,2019年第12期,第18-29頁。

⑤ 王煥青:《主義·創意·品牌——關于當代藝術》,《藝術設計研究》,2008年第3期,第53-56頁。

⑥ 柳冠中:《設計是“中國方案”的實踐》,《工業工程設計》,2019年第1期,第1-8頁。

猜你喜歡
當代藝術跨界時尚
當代藝術概念的確立與有效性
陳文令當代藝術作品選
牙醫跨界冬奧會裁判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陳黎貞 數次跨界唯有初心不變
日本當代藝術的“三劍客” 上
學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們①
環保很時尚
美妝fun時尚盛典
時尚首次觸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