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龍鱗婚服看清代中俄跨界民族服飾藝術交融

2020-05-09 01:11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赫哲族服飾

楊 雪 劉 瑜

引言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國境內的56個民族中有30多個民族群體由于歷史原因跨國界而居。居住在中俄邊境的赫哲族便是其中之一,他們在俄羅斯境內的族群分支被稱作那乃族。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的社會發展自古以來深受東北亞絲綢之路的影響,那乃人的服飾物質文化反映出顯著的中國風格,龍鱗婚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本文通過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俄羅斯民族博物館中19世紀那乃人龍鱗婚服藏品進行研究,并與同時期中國境內清代赫哲族、滿族、漢族傳統服飾進行細致比較,總結歸納出凝結在那乃人龍鱗婚服中與中國赫哲族、滿族、漢族等民族服飾文化互鑒融合之所在。在領略那乃人龍鱗婚服制衣匠心之精巧的同時,深入探討中俄兩地跨界民族赫哲——那乃人凝聚在龍鱗婚服里的吉慶祈愿以及同宗守望世代傳承的文化精神,以期能對中國跨界民族傳統服飾藝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赫哲——那乃族龍鱗婚服概述

赫哲——那乃作為跨界民族雖分居國界兩側,居住地卻直接相連,多居于河流沿岸,其傳統社會生產文化是漁獵經濟。因受自然環境及經濟條件的嚴重制約,其服飾制作取材極為有限,故而多用且善用魚骨、魚皮和獸皮等制作服飾,赫哲族的魚皮制作技藝更是被列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赫哲——那乃族不只有魚皮衣,他們設計制作的“龍鱗婚服”亦是別具特色。

龍鱗婚服是赫哲——那乃族傳統的婚慶吉服,他們非常重視婚禮和婚禮服。在赫哲——那乃人的傳統民俗文化當中,龍被視為吉祥之物,他們認為雷和閃電是龍的化身,具有驅魔辟邪的能力,當龍出現在天空時,魔鬼就被嚇得四處躲藏①,身著龍鱗婚服會帶來強大的力量以保護穿著者不為惡邪所侵擾。將龍鱗造型運用到婚服上是赫哲——那乃人的一大服飾藝術創造,背負的龍鱗象征著保護新人的鎧甲,傳達出遠古時期尚武精神的氣息。

圖1:70/580俄羅斯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正視圖

圖2:70/580俄羅斯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背視圖

傳統的赫哲——那乃族龍鱗婚服其款式主要為:圓領,對開襟,連肩平袖,袖長及肘,前衣身多以幾何形百衲拼布裝飾,后衣身上部以龍紋織錦、龍紋刺繡或者龍鱗狀百衲裝飾,下部沿中縫開衩,裝飾有“氏族樹”紋,蝶戀花紋等,領口、袖口、開襟、開衩處均裝飾有花紋飾帶。屬性為外套罩衫,穿著時內搭長袖袍,蹬長靴,系圍腰,佩挎包。傳統龍鱗婚服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魚皮材質和絲綢加棉布材質。

關于龍鱗婚服究竟是用于新郎婚裝還是新娘穿著,筆者在查閱中外文獻時發現了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記述說龍鱗婚服是新郎婚裝。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有多件那乃人制作的龍鱗婚裝,其在官網及展覽說明中明確標出這種服飾為新郎婚裝;俄國民族學家A.斯莫良克收集的結婚照片佐證了俄境內那乃人所制龍鱗婚服為男式婚裝,而女子婚裝款式則為右衽偏襟長袍,穿著系圍腰,有的還搭配云肩②;周凡琳《淺析赫哲族魚皮服飾圖案》一文也清楚地寫道“赫哲族男子婚裝是龍鱗婚服”③;王英海、孫熠、呂品在其所編著的《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中展示的赫哲族男女身著婚裝的照片同樣顯示龍鱗婚服這種款式的婚禮服飾為男子著裝,女子婚裝是右衽偏襟長袍④。第二種記述認為這種禮服為女子服飾。郝慶云、紀悅生在其所著《赫哲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中寫道這種款式的禮服是“女式結婚長袍”⑤;在呂章申主編的《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民族文物》一書中也將這種禮服標注為“女性服飾”⑥;在一些年代比較近的照片中也出現了女性穿著龍鱗禮服的樣子。

也許有人疑問:這樣裝飾花哨的服裝怎么可能為男子穿著?然而在赫哲——那乃族,偏襟和繡花的衣服自古以來就不為女人所特有。每逢節慶盛會,赫哲——那乃族的男人們都會穿上色彩艷麗又帶有花邊及刺繡裝飾的盛裝,就連男子進山打獵所穿的服裝也都裝飾有繁復精美的刺繡紋飾和花邊。因為他們認為穿這樣的服裝可以迷惑妖魔,以避免受到邪祟侵擾。

因此,綜上所述,筆者分析認為,赫哲——那乃族人的傳統服飾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出現了互鑒與融合的現象,即最初的龍鱗婚服是作為男子婚裝設計穿用的,而在后世流傳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為女子婚裝所借鑒,產生了男女皆有穿著的情形,裝飾細節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出現了多種款式的龍鱗禮服。

龍鱗婚服的制作者通常是新人的長輩至親,他們把最高超的制衣手藝和對新人的深情厚望全部付諸在這一針一線里。作為赫哲——那乃人婚禮上穿用的盛裝外套,龍鱗婚服設計精美,剪裁巧妙,制作考究,工藝繁復。不僅裝飾華麗,富有美感,而且紋樣繁多,意涵豐富,反映著赫哲——那乃族人在特定自然及社會歷史條件下共同孕育和傳承的藝術審美與價值觀念,表達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二、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標本信息采集

圖1所示的這件龍鱗婚服收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阿穆爾河谷,是由當地那乃人于19世紀制作的一件婚禮服外套,現收藏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館藏編號:70/580。實物有所褪色,存在污損和小面積破損,但整體品相較為完好。

這件龍鱗婚服衣長110厘米,通肩袖長105厘米,基本形制為圓領,半臂連肩短袖,袖端平直,衣身后部中縫下端開衩(圖2),對開襟,開襟處綴縫三粒金屬紐扣,紐扣被固定在皮革扣襻中。面料是由許多色彩鮮艷的絲綢碎片和棉布碎片拼縫而成并加以刺繡裝飾。同時,為滿足多季節需求此衣縫綴有里料,以增加保暖功能,里料采用了富有俄羅斯風情的紅綠色碎花棉布,拼接淺藍色綢。

衣領自領托外緣至領座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淺黃色香線緄細邊,橘色窄鑲邊,黑色香線緄細邊,石青地繡四季花卉紋寬鑲邊,橘色香線緄細邊,石青色香線緄細領托,褐色織金錦領面。衣袖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石青色寬邊,黑地藍花絳子花邊,拼接白地繡花挽袖絲綢料。衣襟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橘色窄鑲邊,黑地貼布繡渦卷紋寬飾邊,橘色、紅色、暗紅色布料拼接緄邊。正面底擺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海水紋刺繡寬邊,深褐色窄鑲邊。

整件衣服色彩和紋樣的裝飾布局基本以衣中縫為中心呈左右對稱狀分布,制造出視覺上均衡穩定的美感。衣身正面所拼正方形絲綢碎布主要有:橘紅素色綢,淺藍色暗花綢,淺黃素色綢,土黃色暗花綢,深褐色綢。衣身背面,上部拼接面料繁復呈“龍鱗”造型,具體可見:袖口處拼接有藏藍色云紋暗花緞和橘粉色暗花綢碎料,肩部拼有三片龍鱗乃是用藏藍回紋暗花地五爪金龍紋妝花緞碎料拼綴而成,其它大片龍鱗分別以粉色、淺藍色、石青色綢做底,于上鱗次櫛比地綴縫以小的絲綢“鱗片”。這些小“鱗片”顏色十分豐富,色彩搭配艷而不俗,所見主要有:天藍色、白色、玫紅色、月白色、石青色、水綠色、明黃色、土黃色、橘粉色等。后腰部拼綴有兩條裝飾帶,上面一條采用與袖口相同的絳子花邊,下一條采用的是明黃地云紋妝花緞碎料。飾邊的下方由中縫處開衩,開衩處邊飾與衣襟邊飾相仿,衩頂裝飾有“蝶戀花”繡片,后衣擺左右兩側刺繡有兩棵彩色“氏族樹”紋樣,衣身最底部的邊飾與前片相同,為海水紋刺繡寬邊加深褐色窄鑲邊。視其平鋪展開圖,衣身之后的開衩宛若魚尾(圖3)。

圖4所示的這件龍鱗婚服現藏于俄羅斯民族博物館,它曾經于2016年6月30日至10月7日來到中國,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俄羅斯民族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民族文物展”展出過的一件展品。筆者當時有幸參觀了該展覽,對這件衣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并拍攝了許多精致的細節圖片。

圖3:70/580俄羅斯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平鋪視圖

此衣實物有所褪色,正面存在較多污損和小面積破損,整體品相較為完好。同時展出的還有紋樣相仿的套褲、繡花長筒皮靴、兜鍪狀風帽以及肚兜狀外穿繡花頸飾。展覽說明標注為“南西伯利亞地區,女性服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那乃人,遠東”。

這件龍鱗婚服基本形制結構也是圓領,半臂連肩短袖,袖端平直,衣身后中縫下端開衩,對開襟,綴縫紐扣及皮革扣襻中。面料也是由眾多色彩鮮艷的絲綢碎片和棉布碎片拼縫而成,其上加以刺繡裝飾,衣內縫綴有里料。

衣領自領托外緣至領座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草綠色窄緄邊,橘紅地織錦緞寬鑲邊,月白色窄緄邊。正背面衣袖邊料拼接并不相同,正面衣袖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石青地素縐緞寬鑲邊和橘紅色暗花綾窄鑲邊;背面袖口自外向內依次為:淺藍色絲綢殘料拼藏藍地牡丹花卉紋提花緞殘料的寬鑲邊,龍首紋繡花飾邊。衣襟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橘色窄鑲邊,黑地貼布繡紅白雙色渦卷紋寬飾邊,月白色細緄邊。正面底擺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月白色衣緣細緄邊,渦卷狀水紋繡花飾帶制作的寬邊和橘色窄鑲邊。

圖4:俄羅斯民族博物館藏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正視圖

圖5:俄羅斯民族博物館藏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背視圖

圖6:俄羅斯民族博物館藏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平鋪視圖

圖7:70/579俄羅斯那乃族龍鱗婚服實物正視圖

圖8:70/579俄羅斯那乃族龍鱗婚服藏品說明單

整件衣服的色彩和紋樣裝飾布局也是以衣中縫為中心基本保持左右對稱狀分布。衣身正面所拼平行四邊形絲綢碎布主要有:橘粉色提花絲織物、藍色牡丹花卉紋提花緞、橘紅色妝花緞以及白色、明黃色、草綠色、淺黃色、深藍色、月白色、石青色綢料。衣身背面(圖5)上部拼接面料自上而下分別以白、黑、白三大塊長方形布料做底,上繡以五彩卷曲纏繞狀紋飾,形似龍紋、鳳紋、鱗狀紋等。肩頭拼有兩塊龍紋妝花緞殘料。整個背部裝飾以拼布和繡花為主,色彩繁復,所見主要有:藍、白、黃、橘、綠、粉紅、紫紅等等。后腰部縫綴有一條黃色條狀飾帶,飾帶的下方由中縫處開衩,開衩處邊飾亦與衣襟邊飾相仿,衩頂裝飾有白地五彩“蝶戀花”繡片,后衣擺左右兩側刺繡有兩棵彩色“氏族樹”紋樣,衣身最底部的邊飾亦與前片相同。其平鋪展開圖形狀亦如魚尾(圖6)。

圖7所示的這件龍鱗婚服與圖1一樣,收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阿穆爾河谷,由當地那乃人制作于19世紀,現收藏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藏編號:70/579。實物有所褪色,污損較重,小面積破損,整體品相較為完好。

這件龍鱗婚服衣長122厘米,基本內外形制與圖1、圖4相仿。不同之處在于衣領自領托外緣至領座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黃褐色窄鑲邊,藏青色地龍紋妝花緞料寬鑲邊,石青色領座緄邊。衣袖邊飾為土黃色棉布寬邊,衣襟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黃褐色窄鑲邊,明黃地龍紋妝花緞寬飾邊,月白色細緄邊。正面底擺邊飾由外至內依次為:月白色衣緣細緄邊,水紋刺繡寬邊,黃褐色窄鑲邊。衣身正面所拼正方形絲綢碎布以菱形為單位,以中縫為中心,左右對稱分布,色彩繁多,主要有:橘紅、土黃、深褐、藏藍、淺藍、白、紅、綠。碎綢上還繡有五彩的簇四盤絳紋飾。這件衣服只展示了正面,背面的款式信息在博物館藏品說明單(圖8)中有手繪款式圖和文字介紹,背面式樣大致與圖5相仿,腰部以上分了四層拼接。

這三件由俄羅斯境內那乃人制作的龍鱗婚服款式風格具有代表性。造型生動獨特,設計奇巧,匠心獨運,手工繁復細致,耗時良多。面料百納,拼法多變,配色協調,艷而不俗,紋樣吉祥喜慶,意涵豐富,織繡精美,質樸中透著靈動,堪稱19世紀龍鱗婚服中的精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三、19世紀龍鱗婚服中的跨界民族服飾藝術交融

赫哲——那乃作為歷史上同根同源的跨界民族,因政治歷史因素被分割,分居大江兩岸。通??缃缑褡瀹a生和發展的變化過程,其趨向是分解而不是聯合,但是赫哲——那乃作為和平跨居的向心型跨界民族,其在向所在國家主流文化靠攏的同時,保留了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源認知與歷史認同。接下來,筆者將從款式結構、面料來源、圖騰紋飾三個角度就19世紀那乃人所做龍鱗婚服與同時期中國境內清代赫哲族、滿族、漢族傳統服飾進行對比分析,帶領大家更為直觀地領略那乃人博采百家之長的制衣之道,體會凝聚在龍鱗婚服里的中俄兩地赫哲——那乃族人共同的吉慶祈愿與守望傳承。

1、款式結構

通過分析19世紀龍鱗婚服實物可知,那乃族龍鱗婚服的基本款式結構為:圓領對開襟十字連肩平裁式長身褂。這一結構與清代滿族和漢族的袍、褂結構如出一轍(表1)。

龍鱗婚服乃是舉行婚禮儀式時所穿用的盛裝,但其卻保留了傳統赫哲族狍皮大衣為了方便騎馬和漁獵活動所設計的前開襟、后開衩的功能性款式。赫哲——那乃族歷來都是男人打獵,因此這種獵裝形制也從側面佐證了龍鱗婚服最早是男子穿著的服飾。

除此之外,在款式設計上,龍鱗婚服還汲取了中國傳統漢族“百衲衣”的藝術靈感,尤其是明清以來流行甚廣的“水田衣”式樣。

漢族的水田衣制作難度極大,需要預先設計,審美講求均衡勻稱,富有秩序感以及規律性。各種綢緞料需事先裁成同一形狀,然后再有規律地排列,最后著手縫制成大片衣料。且整個制衣過程需要制作者擁有極強的耐心和超高的縫制技藝:布片拼接時需處理好裁片布面的斜向絲縷,縫線松緊要保持一致,還得保證各縫份寬窄一致,才能制作出平整有序的百衲衣面料。能工巧手來做尚極其費時費力,而從這幾件龍鱗婚服實物看,線跡隱匿、外觀平滑,拼縫之間平順服帖,尖角造型均勻完整,赫哲——那乃人之心靈手巧可見一斑。

那乃人所制龍鱗婚服不僅取百衲衣之“款”,更取其“用”。漢族民間百衲之藝源自物資缺乏時代樸素的惜物思想與祈福庇佑情結,拼補所用布片常搜集自街坊鄰里,故又謂之“百家衣”,寓意“百家庇佑,以利命長”。那乃人所制龍鱗婚服也是取百衲衣能辟邪驅魔之功用。

龍鱗婚服雖然結構設計與滿、漢服飾相仿,衣身前片也與漢族的對襟褂子如出一轍,但是縱觀各民族傳統婚服,這種龍鱗款式又是絕無僅有的赫哲——那乃族原創。赫哲——那乃人依照著他們自己的“魚龍”圖騰信仰,將衣身背后設計成龍鱗的式樣——之所以在后背處設計鱗甲,是因為背后更容易被襲擊?;榉秸归_俯視,整個衣身造型似飛魚、游龍,非常獨特。

赫哲——那乃人設計的龍鱗婚服巧妙捕捉了清代龍袍、水田衣和滿、漢吉服褂的精神,集清代流行服飾諸多“爆款”元素與本民族服飾文化特色于一體,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2、衣料來源

仔細觀察實物樣本,我們發現圖1所示龍鱗婚服的領子和衣袖處布片,分明用的是清代女裝袍服的刺繡領托和挽袖料,下擺處的海水紋繡片,分明裁剪自帶有“海水江崖紋”的袍服底邊;圖4前身的絲綢碎料從花色到品種可謂類型繁多;圖7婚服的門襟處寬飾邊直接用的是明黃地云龍紋妝花緞。由此推測,這些龍鱗婚服百衲面料上的碎布碎料很可能回收自別的舊袍或者裁剪衣服剩下的邊角零料。然而,赫哲——那乃人世代穿魚皮衣、獸衣,皆因所居之地受環境氣候條件所限,不產棉、麻、絲料,更無相關紡織產業基礎。前文所述的三件龍鱗婚服,衣身上補綴的布片不僅均為絲綢和棉,且類別差異很大,綾、綢、緞都有,那么我們不禁要疑惑,“這些絲綢、棉布、舊袍、零料都是從何而來?”

表1:圖1龍鱗婚服與滿族、漢族服飾比較(表中滿族、漢族服飾圖片均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表2:圖1與圖4龍鱗婚服上的紋飾

衣料不僅關乎服飾藝術之基礎,更透露出豐富的社會物質文化交往信息。

古代赫哲——那乃族先民世居偏遠寒冷之地,為了自身族群的發展與進步,他們非常愿意與周邊民族增進聯系,自古就是東北亞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一環?!皷|北亞絲綢之路”是中國內地絲綢通往東北亞路線的總稱,最初是因東北方少數民族向中原進獻貢品,朝廷回賜布帛銀錢而逐漸形成的。唐已有之,遼金元時得以深入發展,明朝時興盛,與周邊國家往來甚繁,至清前、中期“貢貂賞烏林(財帛)”制度實行時尚且興旺,清末邊境戰爭以后漸趨衰落。目前已知的分支路線就有11條之多,⑦比較著名的線路有“貢鷹道”“蝦夷道”“渤海道”等?!皟鹊氐慕z綢布匹沿著這條線路被運輸到黑龍江下游,山丹(山旦)人(即現仍居于黑龍江下游的赫哲族等先民)再拿這些東西與庫頁島以及日本北海道的蝦夷人進行交易?!雹喙糯鷸|北亞赫哲——那乃族先民正是依靠這條通道把長江、黃河流域的文化與東北三江和周邊鄰國文化聯系起來的。

清代中原內地的棉布和絲綢遂得以大量傳入東北地區還得益于“貢貂賞烏林(財帛)”制度。該制度自清初開始實行,至清末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止,是一種厚禮薄來的貢賜制度,赫哲——那乃人稱其為“穿官”。按照規定,編戶的赫哲族每戶每年向清政府貢貂皮一張,朝廷對赫哲編戶賞賜財帛,對前來納貢的首領還賜宴款待。賞賜之物起初為錦袍、布袍、袍帽、汗巾等服飾成品,后來因為尺寸不合適、做不過來等因素逐漸改為回賜衣料、布匹、綢緞、針線、紐扣等材料。賞烏林制度體系分為五級:下嫁赫哲的滿洲旗人女子、姓長、鄉長、子弟、白人,等級越高者每年賞賜的紡織服飾品越多、越華麗。⑨

19世紀的那乃獵人和漁民時常通過邊境貿易與他們的中國鄰居一起交易奢侈品。這些由中原內地輾轉而來的絲綢、棉布等材料,歷經賞賜、轉贈、累世傳承和邊境互市,遺留頗多,那乃人龍鱗婚服上所衲之料大抵來源于此。

3、圖騰紋飾

赫哲——那乃人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他們的圖案藝術非常發達,衣飾刺繡精美獨特(表2)。這些紋飾里有他們的民族史詩和信仰圖騰,是他們符號化的文字。

(1)水紋與龍紋

龍鱗婚服的邊飾以抽象的渦卷形水紋為主。赫哲——那乃人所居緊鄰日本海、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河流湖泊隨處皆是,水波紋是他們在服飾上應用最多的一類紋飾。除了水,有關魚、龍的神話傳說也非常多,這都與他們的漁獵生活密切相關。

龍鱗婚服因其獨特的龍鱗造型而得名,而龍是原始薩滿教三位使者之一。赫哲——那乃人把龍視作有血緣關系的先祖,認為自己是魚龍的后代,在其文化中龍被當作與水有關的具有自然力量的偶像化身,龍有善龍也有惡龍,且人格化程度很高,言行舉止和人一樣。

龍鱗婚服上的龍紋裝飾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龍紋織錦緞面料;第二種是龍鱗片狀百衲裝飾;第三種是龍紋刺繡。前兩種裝飾比較直觀,第三種龍形刺繡紋樣比較抽象,主要有以樹葉、鳥等紋樣組合而成的象形單獨龍紋和以卷曲條帶狀盤繞而成的纏龍紋。赫哲——那乃人相信,新婚之際穿著飾有龍紋的婚服,龍的形象便會像護身符一樣保佑新人。

(2)氏族樹紋

“氏族樹”紋,亦稱“神樹”紋樣,是赫哲——那乃人服飾常用的典型紋飾,是兩地龍鱗婚服上諸多圖案中的主體圖案。赫哲族歷史上的主要信仰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薩滿教等。按照赫哲——那乃人的信仰,每一個家族在深山中都有屬于自己家族的一棵神樹,世代敬仰奉拜,以祈求庇佑繁衍。未出生的子孫后代,靈魂都棲息在這棵樹上,等新郎新娘結婚后把這些靈魂附著到嬰兒的肉體上,家族就會人丁興旺、物畜豐裕。

在圖2和圖5的龍鱗婚服實物中,氏族樹的樹形圖案被抽象簡化為彎曲的線條,卷曲的枝葉向著樹干簇擁,造型生動。這些氏族樹紋都繡有根脈,根脈下方繡有土地和泉源,枝丫上繡著的小鳥、小獸都是嬰兒生命靈魂的象征。氏族樹紋樣被刺繡在衣身后側下擺左右兩側,紋樣基本對稱,采用的是赫哲——那乃族傳統的包繡工藝。包繡是魚皮裝飾中效果最華麗的一種,即先用魚皮剪刻好紋樣貼在衣物面料上,然后用彩色繡線按圖刺繡,因有魚皮夾在繡線與面料之間,故而形成微微凸起淺浮雕般的立體紋飾,使得刺繡的紋樣看上去光彩靈動。

根深葉茂的氏族樹紋,表達了族人企盼新人開枝散葉的美好祝愿和對新人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體現了赫哲——那乃人的原始信仰和他們的自然觀、宇宙觀和生命觀。

(3)蝶戀花紋

除赫哲——那乃族傳統紋飾外,龍鱗婚服上還裝飾有漢族傳統經典刺繡組合紋樣“蝶戀花”紋。

“蝶戀花”本為詞牌名,出自唐朝坊曲,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到明清時期,講求“言必有意,意必吉祥”,蝶戀花紋樣成為了紡織服飾裝飾中最為常見的裝飾題材。在中國傳統漢族文化的通俗比喻里,將蝴蝶比作男子,將花朵比作女子,“蝶戀花”的組合寓意便是“才子佳人,相戀相依”。

龍鱗婚服將“蝶戀花”主題紋飾固定地裝飾在衣身后開衩的頂端,既是整件衣服極其突出的裝飾位置之一,又說明了該紋樣在衣飾中的突出地位,傳達了族人期盼新婚夫婦擁有美好甜蜜愛情和幸福和諧婚姻的殷切寄托。

四、結語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赫哲族人口數僅5354人⑩,另據俄羅斯2002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境內的那乃族人口也不過12160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數不超過兩萬的跨界少數民族,卻創造出了令世人驚艷的服飾文化。龍鱗婚服是赫哲——那乃族獨有的傳統婚禮服款式,它寄托了族人對于新婚夫婦的美好祝福,展現了絲綢之路亞洲服飾藝術在審美和設計上的交融。時過境遷,這些拼拼綴綴的色塊所追求的審美情趣早已超越了民族和時代的局限,作為中俄跨界民族赫哲——那乃人亙古不變的保護生命的信念和祝福,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注釋:

① 張璇如、韓俊光、吳肅民主編,孫云來編譯:《黑龍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藝術》,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7頁。

② 張敏杰:《赫哲族漁獵文化遺存》,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0頁。

③ 周凡琳:《淺析赫哲族魚皮服飾圖案》,《黑龍江科學》,2017年第8期,第165頁。

④ 王英海、孫熠、呂品編著:《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叢書·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68頁。

⑤ 郝慶云、紀悅生著:《赫哲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年,第171頁。

⑥ 呂章申主編:《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民族文物》,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第100頁。

⑦ 李鐵:《絲路漫漫》,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97頁。

⑧ 楊旸:《明代東北亞絲綢之路與“蝦夷錦”文化現象》,《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1期,第119頁。

⑨ 遼寧省檔案館等編譯:《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沈陽:遼沈書社,1984年,第347-462頁。

⑩ 國家統計局網站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數 據: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2020年1月10日。

? C.B.別列茲尼基等:《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結果:民族組成和掌握的語言、國籍》第四卷,莫斯科,2004年,第13頁。

猜你喜歡
赫哲族服飾
赫哲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論新時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動物“闖”入服飾界
嘉米拉伊斯蘭服飾旗艦店
赫哲族冰雪體育促進北方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發展的研究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賞冰樂雪活動中的應用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服飾
做自己個性本色 COCO薇服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