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草原建設、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2020-05-11 12:08賀英彩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

賀英彩

摘 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傳遍大街小巷,建設生態文明從根本上關系到人民福祉,關系到民族未來發展,用綠色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是一項重大任務。

關鍵詞 新形勢;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畜牧業發展;草原建設

習總書記強調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草原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應當大力投入草原建設,應當嚴格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發展,召集人才摸索前進的道路。要以黨的號召、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引領,聚焦畜牧業發展新定位,謀劃畜牧業振興新藍圖,更好地發揮畜牧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擔當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

1 草原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草原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草原的生態功能是全球性的,它占據著地球上森林與荒漠、冰原之間的廣闊中間地帶,覆蓋著地球上許多不能生成樹木與不宜開墾為農田的生態環境較為嚴酷的地區。

草原有著具有調節局部小氣候、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等多種功能,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決定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好草原、養成綠色畜牧業能夠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助推可持續發展。

草原建設作為我國的重點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我國建設生態畜牧業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2 草原建設的不足之處與畜牧業的發展局限性

現階段,我國畜牧業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受限因素較多,發展不全面,差距仍較大。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2.1 經濟不景氣,投資金額有限

中國地區發展失衡,貧富差距較大,地區因素使得各個地區發展不同步,盈利各不相同。根據中國地形圖可以觀察發現,草原面積占比較大的地方都在較為偏遠的地方。如,中國西北荒漠地帶交通滯后,無法與外界保持密切的聯系;另外,還有貧困地區經濟不景氣,財政撥款少,養護資金缺口較大。

2.2 養護技術落后

國內缺乏發展畜牧業的專職人員,綠色草原建設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自然災害發生時,人民無法有效遏制,往往損失慘重,入不敷出。

2.3 缺乏畜牧業特色

人民常常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經濟效益隨意飼養牲畜,品種未經過科學地合理搭配,導致物種單一,缺乏畜牧業發展的特色。與此同時,由于偏遠地區的惡劣氣候,工作人員無法很好維護草原,導致牲畜無法得到優良的草場,無法提高畜牧業的產品品質。

3 助推草原建設,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隨著社會發展,公民對于生活的要求明顯提高,對于生態文明的要求也是逐年上升。加強高品質的草原建設,能夠促進畜牧業的全方位發展。所以,可以從以下幾點有力的資源優勢進行放大建設與發展,助推畜牧業的建設。針對所暴露的問題,著重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3.1 樹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是刻不容緩的,以政府為主導調動公民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應當引導公民樹立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發展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政府各個機關,應當及時發現問題,做好表率,深入研究草原建設的科學方式,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問題。不斷革新、創新畜牧業的發展,完善草原、畜牧業的工程建設,建立生態文明建設。

3.2 完善草原建設體系,建設草原產權制度

草原的產權制度建設對于綠色畜牧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草原產權制度的建立可以讓草原趨于更加合理地劃分,避免沖突,有助于草原建設的管理。除此之外,還能夠明確草原管理的責任,規范好牧民的放牧行為,避免過度放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草原產權管理能夠規范草原的承包責任制,能夠合理規劃使用流程,完善了草原的管理與流轉制度,助推草蓄平衡體系,能夠深化牧區經濟體制的大力改革。

3.3 加快技術發展

草原建設應當組建一支專業的養護隊伍,在上崗之前應當加強培訓,培養更多的專業養護人員。讓建設人員快速熟悉草原特性以及職業特點,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能夠發揮自身的專業所長。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專業培訓,讓工作人員能夠通過崗位的專業培訓,提升自身的專業實戰技能。最后,拓展培訓的渠道,加強內外交流,不要局限于自身的內部培訓,鼓勵和培養管理隊的骨干核心和技術力量,將“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充分開發新產品,培育新品種,提高畜牧業發展檔次,增加經濟效益。

3.4 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助推農區與城林區畜牧業的發展

為了能夠高效地發揮草地資源,需要在草原畜牧業意外大力發展其他類型的畜牧業。例如能夠在林間草地和農區草地,種植合理的農產品,帶動種植業和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和牧民共同增產和增收。

3.5 加快推進綠色飼養

為了完善草原的建設,助推畜牧業的高品質發展,可以實行全過程的生態、綠色飼養,為草場配備專門的獸醫,加強畜牧養殖場的安全衛生管理公路,為草原、牧民提供整潔、衛生的生活環境,大大減少、極力避免病菌感染的情況發生,能夠保障牲畜的健康生長。同時,還應當排遣專業的人員,針對畜牧業生產生活進行定期消毒,能夠使得生產生活在無污染、無公害的環境中進行。

4 結語

總之,加強草原建設,建立和完善相對應的保護制度,能夠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讓人們形成綠色、環保的放牧法則,對綠色、生態畜牧業的發展作出杰出的貢獻。此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鞏固提高第一產業,加快發展二、三產業,改變資源培育與畜牧業高效生產模式,以畜牧業和農業相結合的發展帶動資源培育業的大發展。更要在對現有畜牧業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改制重組的基礎上,大力扶持和發展龍頭企業,形成全新產業化經營的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福成,馬素潔.青海藏區生態畜牧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建議[J].當代畜牧,2019(07):73-76.

[2]李娜,等.加強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實現綠色畜牧業發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05):160-161.

猜你喜歡
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