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低劑量CTA 檢測患者顱內動脈粥樣斑塊對腦卒中的診斷作用

2020-05-19 09:46西大瑩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8期
關鍵詞:低劑量斑塊動脈

張 芳,西大瑩,李 松

(1 濱州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山東 濱州 256610)

(2 濱州市人民醫院ICU 山東 濱州 256610)

腦卒中為一種發展迅速的腦出血性或腦缺血性疾病,具有較高病死率及致殘率,近年來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有學者認為,顱內動脈粥樣斑塊脫落、破裂可造成遠端管腔阻塞,進而誘發腦卒中,為引發腦卒中的危險因素[1]。因此早期對患者顱內動脈粥樣斑塊進行檢查十分重要,利于臨床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干預,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近年來CT 成像技術迅速發展,CT 血管成像(CTA)成為動脈瘤、顱內動脈粥樣斑塊等理想檢查手段。但常規CTA的X 線輻射劑量較大,對敏感性腺體器官可能有致癌風險,且碘對比劑用量較高有較大腎毒性[2]。本研究應用雙低劑量CTA 檢測患者顱內動脈粥樣斑塊,旨在探究其對腦卒中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抽取102 例腦卒中患者,以數字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1 例。觀察組男性27 例,女性24 例,年齡49 ~75 歲,平均(62.05±1.37)歲。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23 例,年齡50 ~76 歲,平均(62.08±1.39)歲。兩組性別、年齡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中腦卒中診斷標準;患者均意識清晰、配合度較好;均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因心源性疾病引發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者;存在視聽、言語、精神、認知、神志等多方面功能障礙者;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腦卒中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丟失者;檢查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A 檢查,儀器為GE 公司生產的64層螺旋CT 掃描儀,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開始掃描前從正中靜脈置入18 號留置針,掃描范圍顱底至顱頂。參數設置:層厚、層間距均為5mm,管電流350mAs,螺距0.531,視野250mm,進床速度10.62mm/轉,旋轉時間為0.4s,矩陣為512×512。應用高壓注射器注入對比劑碘佛醇320mg/ml,速率為5.5ml/s,之后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40ml 進行沖管,速率與上述一致。觀察組管電壓為80kV,對照組為120kV,觀察組碘對比劑量為50ml,對照組為100ml。

將CT掃描數據行迭代重建,層厚、層間距均為0.625mm,并傳至AW4.6 工作站后處理。通過曲面重組(CPR)、容積再現(VR)等技術行多平面、多角度觀察,應用外周血管軟件對粥樣硬化斑塊性質、形態進行觀察。

1.4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斑塊檢出情況,根據軟件將斑塊分為穩定斑塊(CT 值>130HU,表面光滑)、易損斑塊(CT 值<50HU,表面毛糙、形態不規則)、混合斑塊(CT 治60 至129HU)。采用雙盲法由兩名高年資影像科醫師對兩組影像質量進行評價,包括CRP、VR、血管邊緣三項,1 分:質量差,血管邊緣模糊;2 分:質量一般,血管邊緣較為毛糙;3 分:質量優,血管邊緣銳利。比較兩組CT 容積劑量指數(CTDIvol)、有效輻射劑量(ED)、劑量長度乘積(DLP)。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斑塊檢出情況分析

觀察組、對照組斑塊分別為66 個、68 個,觀察組檢出穩定性斑塊28 個、易損斑塊17 個、混合斑塊21 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斑塊檢出情況

2.2 兩組影像質量評分

觀察組CRP、VR、血管邊緣各指標影像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影像質量評分差異(±s,分)

表2 兩組影像質量評分差異(±s,分)

分組 CRP VR 血管邊緣觀察組(n=51) 2.81±0.05 2.75±0.08 2.76±0.11對照組(n=51) 2.82±0.06 2.78±0.11 2.79±0.13 t 0.914 1.575 1.259 P 0.363 0.118 0.211

2.3 兩組輻射劑量差異

觀察組CTDIvol、ED、DLP 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輻射劑量差異(±s)

表3 兩組輻射劑量差異(±s)

分組 CTDIvol(mGy) ED(mSv) DLP(mGy·cm)觀察組(n=51) 23.15±2.51 0.49±0.15 204.91±28.75對照組(n=51) 53.69±3.47 1.34±0.23 541.85±31.74 t 50.926 22.106 56.187 P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有一定關系,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破裂可對遠端管腔造成堵塞,進而誘發腦卒中[3]。隨著CT 技術不斷進步,大量研究證實CTA 在血管斑塊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CT具有掃描范圍大、檢測快速等優勢,可一次性完成頭部掃描,CTA 可對顱內動脈解剖結構及病變清晰顯示,在粥樣斑塊等病變中診斷價值較高。

在應用CTA 掃描時,調節適當參數,盡量降低對比劑及X 線輻射劑量,可有效滿足臨床診斷需求。既往臨床低劑量CT 掃描多通過降低管電流的方式進行掃描診斷,在臨床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存在一定缺陷,可能會因光量子不足造成影像質量降低[4]。X 線強度和管電壓平方成正比,因此與管電流相比,降低管電壓可更好減少X 線輻射劑量,故本研究采用雙低劑量CTA 對患者進行檢測,即降低管電壓及碘對比劑量。有研究顯示,超過90%碘對比劑腎病為碘對比劑注射過多所致,通常認為<70ml 的碘對比劑量為相對安全劑量[5]。常規CTA 碘對比劑量多為100ml,具有較大腎毒性作用,本研究將碘對比劑量降低至50ml,可有效減輕對比劑毒副作用,進而降低碘對比劑腎病發生風險,利于提高檢查安全性。

李豐章[6]研究結果顯示,常規劑量組與雙低劑量組檢出粥樣斑塊情況差異不顯著。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共檢出斑塊66 塊,與對照組68 塊相比無明顯差異,與李豐章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降低CTA 管電壓及碘對比劑量在顱內動脈粥樣斑塊檢測中具有較高價值。觀察組CRP、VR、血管邊緣各指標影像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觀察組CTDIvol、ED、DLP 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雙低劑量CTA 不會影響影像質量,可降低輻射劑量及碘對比劑量,利于降低輻射及腎毒性所致風險。

綜上所述,雙低劑量CTA 用于腦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粥樣斑塊檢測中具有較高價值,且不影響影像質量,能降低電離輻射,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低劑量斑塊動脈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microRNA-146a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穩定性的相關性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雙側腋動脈分支及右側肱動脈分支變異一例
16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腹部中的應用
單純吻合指動脈在末節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自適應統計迭代重建算法在頭部低劑量CT掃描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