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核5號’核桃葉片多酚組分及含量差異分析

2020-05-27 03:35陸勝波張文娥史斌斌潘學軍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多酚蘆丁綠原酸

陸勝波 張文娥 史斌斌 潘學軍

摘要:核桃多酚是對人體有益的功能活性物質,常在醫療保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貴州省廣泛栽培的優良品種‘黔核5號為材料,測定其葉片中多酚組分及含量狀況,為合理開發利用核桃多酚提供理論依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酚、總黃酮,測得總酚、總黃酮含量為179 mgGAE-1FW。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多酚組分及含量,測定7種酚酸:沒食子酸、綠原酸、咖啡酸、對香豆酸、阿魏酸、丁香酸、丁香醛,4種黃酮類:兒茶素、槲皮素、楊梅素、蘆丁,1種萘醌:胡桃醌。其中綠原酸和蘆丁含量分別為12604 mg-1FW之間。綠原酸和蘆丁是核桃葉片的主要多酚物質。

關鍵詞:葉片;HPLC;多酚;綠原酸;蘆丁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57(2019)06-0054-04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sdnyswxb.2019.06.009

Analysis of Polyphenols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Difference in Leaves of ‘Qianhe5Juglans sigillata Dode

LU Sheng-bo,ZHANG Wen-e*,SHI bin-bin,PAN Xue-j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uit Crop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Walnut polyphenols are useful functional substances for the human body and oft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and medicineThe leaves of 'Qianhe5'(Juglans sigillata Dode)were used as tested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components and content of leaves in polyphenols,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lnut leaves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otal flavonoids dete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ere 179 mg GAE-1FW,respectivelyPolyphenol components and content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including seven phenolic acids:gallic acid,chlorogenic acid,caffeic acid,p-coumaric acid,ferulic acid,syringic acid and syringaldehyde; four flavonoids:catechin,quercetin,myricetin,rutin; as well as one naphthoquinone:jugloneThe amount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rutin were 12604 mg-1FW,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olyphenols components,and the remaining components were about 022 ~ 2534 mglang=EN-US>gallic acid,chlorogenic acid,caffeic acid,p-coumaric acid,ferulic acid,syringic acid and syringaldehyde; four flavonoids:catechin,quercetin,myricetin,rutin; as well as one naphthoquinone:jugloneThe amount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rutin were 12604 mg

貴州是我國核桃主產區之一,境內核桃資源豐富,從300 ~ 2700 m的海拔范圍內都有核桃分布。根據調查,貴州核桃有4個屬11個種[1],其中以鐵核桃類型為主,占核桃資源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黔西北地區。近10年來,貴州核桃產業發展迅速,全省的核桃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2],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這主要得益于從貴州實生核桃群體中選育出了一批本地適生的優良核桃品種,如‘黔核5號、‘黔核6號、‘黔核7號、‘黔核8號系列優良品種;也發掘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核桃類型,如“小米核桃”、“串核桃”等具有鮮明特點的核桃類型。在大面積生產核桃過程中,其枝、葉、青皮等附加物產量巨大,因得不到合理利用而常被廢棄,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環境污染。

眾所周知,核桃營養價值極高,擁有“長壽果”、“益智果”等美譽。核桃不僅含多種必需氨基酸、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3-4],還含有豐富的多酚物質,多酚具有抑菌、抗腫瘤、抗氧化等功能,在食品、醫藥、工業等[5-6]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核桃葉片能入藥,一棵核桃大樹的產葉量可達上百斤,是提取多酚物質的良好來源。貴州省核桃資源豐富,栽培過程中產生大量葉片,如能利用葉片提取植物多酚,不僅能提高核桃附加產值,也增加農民種植和管理核桃的積極性。了解核桃葉片的多酚物質狀況是其開發利用的前提,因此我們以黔西北地區優良品種‘黔核5號為材料,測定其葉片中多酚組分及含量,以期為核桃葉片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3喀斯特保護地現狀問題

131保護強度“兩極化”

保護強度“兩極化”指保護強度過于嚴格絕對或過度開發利用:一方面,貴州境內許多自然保護地部分地區保護過于嚴格絕對,可以開發利用的價值得不到挖掘,可以保留原住民的區域強制搬遷;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社會經濟發展,對一些保護地的資源過度開發,追求短期經濟價值而不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和永續利用目標,導致喀斯特生態環境惡化[14]。

132“九龍治水”問題突出

與我國許多保護地存在同樣的問題,由于沒有國家公園頂層的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喀斯特保護地多出現了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等問題,導致了常出現“九龍治水”的局面,從而加大了管理難度[15]。

133忽略喀斯特生境大背景

貴州雖然喀斯特資源豐富,但許多保護地都不是以保護喀斯特生態環境為主要目標,更側重于保護地內部獨特、審美價值高的資源對象,忽視了大的喀斯特生態環境,未針對喀斯特特殊生態環境進行專項保護,重開發輕保護,時刻威脅著喀斯特生態環境的安全。

2從國家公園建設三大理念看貴州喀斯特保護地

21生態保護第一

建設國家公園第一目標是保護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區域,是最嚴格的生態保護??λ固厣硺O為脆弱,最為突出的特點為喀斯特石漠化[16]。貴州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問題最嚴重的省份,并且隨著人口劇增,對土地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擴展,極大加劇了喀斯特石漠化程度[17-19]。在其境域內開發建設,必須要將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才能使資源可持續發展。在貴州境內確定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喀斯特生態區域,進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是對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喀斯特區域生態安全與當地居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22國家代表性

國家代表性是國家公園遴選的首要標準,只有我國最具代表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地質地貌等才能入選國家公園[20],代表國家形象。我國目前已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自代表其地域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環境與景觀特點。貴州境內南方喀斯特地區荔波與施秉先后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主要包括茂蘭自然保護地區(圖1-a)、樟江風景名勝區大小七孔景區、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圖1-b)。畢節織金縣的織金洞是世界級地質公園。羅甸—平塘一帶保存著全球最壯觀、完美的三疊紀發育完整的大型碳酸鹽巖臺地,喀斯特地貌珍貴集中、壯麗秀美[21],包括平塘地質公園(圖1-c)、羅甸大小井風景名勝區等多處保護地,均是世界級的喀斯特生態資源,完全符合國家代表性這一理念。

23全民公益性

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建成之后所發揮的社會效益。它提供給公民與子孫后代得到自然的啟迪、休閑、精神享受的機會,具有強化國人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提升全民素質,構建全民參與環境保護局勢的價值,全民公益性將成為國家公園可持續發展的最堅實動力。創建喀斯特國家公園必將充分關注全民公益性這一理念,要清楚認識貴州省人地關系復雜這一事實的兩面性:既是喀斯特國家公園創建的主要韁繩,同時當地居民也將成為全民共建國家公園的巨大潛在動力。

3創建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的遠景展望

31喀斯特國家公園內涵與理念

喀斯特國家公園是對貴州省境內生態安全最重要、生態系統原真性與完整性最高的喀斯特保護地及其周邊生態區域,共同整合形成的規模大、管理強、價值高的自然保護地類型,與之相應地,應成立喀斯特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政策法律、總體規劃,并嚴格落實喀斯特生態保護第一、喀斯特生態價值最高、喀斯特全民共享三大理念。

32創建喀斯特國家公園的必要性

321貴州省作為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積極響應

201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從國家戰略高度對貴州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行頂層設計。近年來,貴州省著力實施《貴州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起了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在內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統計,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已達271×106 h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538%[22]。同時,上述《方案》也從國家戰略高度對貴州省創建國家公園進行了積極探索[23-24]。貴州省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在全省自上至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許多豐碩成績,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背景下,貴州省也同樣應該響應最新政策,抓住機遇,找準貴州省最重要的喀斯特環境屬性,探索更有效的保護地管理形式。

322更高效、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的環境保護

即便是在自然保護地體系相當成熟的美國,國家公園仍然是一個不斷發展、適應不同時代背景的動態演變概念,且每個國家公園往往都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在美國,由于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無論是立法還是執法,都具有高效性,讓國家公園的改革更新往往更容易進行[25]。因此,喀斯特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建立,將以頂層管理的模式,更高效、科學、針對性地對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且將制訂更長遠的規劃目標,讓喀斯特國家公園保護形式不斷發展更新。

33喀斯特國家公園的價值追求

331更科學、更嚴格的生態保護

創建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首先將解決貴州喀斯特保護地“九龍治水”的局面,整合境內最重要的喀斯特保護地類型為國家公園統一管理,以喀斯特生境保護為第一目標,研究制訂針對性的保護條例,更高效、更科學地對貴州省喀斯特地區最重要的生態系統進行保護。

332以品牌影響力發揮社會效益

若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的創建成功,將成為我國第一個以地質地貌為命名創建的國家公園,必將備受國人的關注,形成品牌效應,極大地推廣喀斯特景觀風貌向全中國與全世界,帶動當地社區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凝聚力、認同感,發揮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333喀斯特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示范省

我國喀斯特分布廣泛,建立以貴州省為先行示范區的喀斯特國家公園,符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要求。貴州省以喀斯特國家公園模式進行先行示范與探索,對我國其他省份如廣西、重慶等喀斯特資源豐富地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全面構建喀斯特自然保護地體系,共同解決喀斯特區域保護與發展問題。

34相關建議

341以喀斯特國際保護地為首選目標

貴州境內喀斯特保護地類型多樣,但并不是所有的保護地都適合整合成為國家公園,應選擇境內生態價值最高的區域作為首要保護對象。參照我國已有的國家公園試點,往往與國際保護地具有重疊關系[26],代表著世界級的生態資源與審美價值。貴州創建喀斯特國家公園可首選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與施秉、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等,以此為中心,逐步整合周邊關聯度高、生態價值重要的保護地與生態區域。

342以惠及當地居民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全民公益性理念

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對象一般為全體公眾,而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有其特殊性,一開始應側重于解決當地居民可持續發展問題。目前我國國家公園管理模式主要有3種: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和省級共管、委托省級管理。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一開始可進行委托省級管理,結合省內實際情況,探索國家公園內保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發展生態旅游,開發喀斯特品牌商品,定期組織學習,發展國家公園管理人員等多方面途徑,讓當地居民以建設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國家公園的建設之中,守護自己的家園,以此為喀斯特國家公園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343跨界合作的多樣管理模式

喀斯特生態系統在我國南方地區分布廣泛,貴州境內的喀斯特保護地的生態系統常常延續至省外,如貴州省茂蘭自然保護區緊鄰廣西木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者之間形成互有關聯的生態系統,為保證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范圍應不僅僅局限于貴州省國家公園內部,應參照國內外跨省保護經驗,尋求多樣化的管理模式,與周邊廣西、云南省等跨界合作,以期更好地保護國家公園生態系統。

4結語

本文以貴州喀斯特保護地作為研究切入點,分

析了傳統喀斯特保護地的重要價值與發展現狀,呼吁創建貴州省喀斯特國家公園;并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積極踐行者、更高效與更科學管理、惠及當地居民可持續發展等角度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與相關建議,希望逐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核心的喀斯特保護地體系。隨著時代發展、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進一步成熟,相信喀斯特國家公園也將逐步完善,不僅僅局限于貴州。

參考文獻:

[1]中辦國辦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J]. 生物多樣性,2017,25(10):1033-1036.

[2]熊康寧,杜芳娟,廖婧琳,等 喀斯特文化與生態建筑藝術[M]. 貴陽:貴州人民出社,2005.

[3]ZHOU N Q,ZHAO 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J]. Natural hazards,2013,67(2):797-810

[4]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Z].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9).

[5]熊康寧,蘇維詞喀斯特生態環境良好區與惡劣區耕地生產潛力與人口承載力──以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和波玉河流域為例[J]. 貴州科學,2000(Z1):149-155.

[6]龍健,覃龍江,張雁全參與式農村扶貧的發展—貴州茂蘭國家自然保護區實施參與式農村扶貧案例研究[J]. 林業與社會,2005(01):39-42.

[7]冉景丞,朱驚毅,覃龍江,等農村社區發揮婦女潛能與提高婦女地位的途徑探討──以茂蘭保護區拉橋社區織布項目為例[J]. 貴州農業科學,2003(1):51-52.

[8]余未人親歷滄海桑田——草海生態及歷史文化變遷[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

[9]敖世恩,楊立春草海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環境影響與控制對策[J]. 環??萍?,2014,20(3):29-32.

[10]周靜,官加杰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初步研究[J]. 林業調查規劃,2011,36(5):49-52.

[11]梁秋萍中國地質公園解說系統的構建──以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為例[J]. 新西部(理論版),2014(2):29-31.

[12]陳德高論地質公園科普基地建設與地質遺跡保護關系──以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為例[C]//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永城市人民政府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第30屆年會暨芒碭山地質公園建設與地質旅游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永城市人民政府,2015:3.

[13]何堯啟 貴州喀斯特科普旅游的思考[N]. 貴州日報,2017-12-18(9).

[14]黃俐 貴州國家公園省建設立法研究[D]. 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9.

[15]張國學,孫鴻雁,尹志堅貴州省國家公園建設探討[J]. 林業建設,2015(4):57-60.

[16]楊廷鋒,蔣煥洲,吳顯春西南巖溶石山地區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狀態的演變及調控研究──以貴州為例[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12):32-36.

[17]姚永慧中國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進展與展望[J]. 地理科學進展,2014,33(1):76-84.

[18]王家嘉,林昌虎,何騰兵人類活動對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的影響[J]. 水土保持研究,2006(5):276-279.

[19]張冬青,林昌虎,何騰兵貴州喀斯特環境特征與石漠化的形成[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220-223.

[20]李亞娟,鐘林生,虞虎全球國家公園資源分類和評價體系特征分析與借鑒[J]. 世界林業研究,2017,30(4):35-40.

[21]武音茜貴州三疊紀板庚灘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與開發[J]. 礦物學報,2011,31(3):449-452.

[22]貴州文明網守住“兩條底線”建設富美貴州[EB/OL].(2019-03-07)http://gzwenmingcn/jujiaogz/201903/t20190307 _5029243shtml.

[23]傅迎春 打造“國家公園省” 貴州旅游與工業“美麗共存”[N]. 貴州日報,2012-07-23(9).

[24]胡爭上 探索水旅融合發展之路 助力建設貴州“國家公園省”[N]. 中國水利報,2015-06-05(4).

[25]楊銳美國國家公園的立法和執法[J]. 中國園林,2003(5):64-67.

[26]田野,李江風,湯曉吉中國國際保護地資源代表性與國家公園建設[J]. 資源科學,2019,41(3):484-493

猜你喜歡
多酚蘆丁綠原酸
黃酮類乳化技術及其在飲料中的研究
澳洲堅果果皮不同溶劑提取物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HPLC法測定華佗豆中綠原酸的含量
響應面法優化超聲輔助提取蕎麥中蘆丁的工藝
香蕉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多酚物質的變化規律
正交試驗法篩選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藝研究
蕎麥
大葉白麻總多酚提取工藝研究
油葵餅粕中綠原酸的乙醇浸提研究
百蕊草根系總RNA提取方法比較及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