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下文叢”二種:《介山記》與《劍虹齋集》

2020-06-03 08:46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禮樂讀書人詩文

常利兵

喜好書,讀好書,向來是我眼中衡量一個真正讀書人的標尺。每遇到好書,就像久逢知己一般,欣喜、激動之余總是有囊入懷中的沖動,此種占有欲實為讀書人的內在性情使然。其實,讀書不只是用來獲得新知識,更在于閱讀中借由語言所生發的共鳴、感悟與思考,也由此才可能將其內化為讀書人的一種能量和素養。此心智,于人于己及所從出的時代,都是難得的。

近日,讀罷“綿下文叢”二種《介山記》與《劍虹齋集》(三晉出版社2019年版)后,時有一種欲言又止之感回繞在腦海,甚至會遐想著與古人神游于那塵封已久的過往,以探尋一番來時的路。首先來看作者宋廷魁,清康乾時期介休張良村人,別署竹溪山人,花費十余年功夫以千年流傳的介子推故事為底本創作了《介山記》傳奇,而內容上則寄托著一地方文人的時代訴求和觀照。作者有日:治世之道在于禮樂,而禮樂之用,莫切于傳奇。對于庸人孺子,因目不識丁,“諭以禮樂之義,則不可曉”,可“一旦登場觀劇,目擊古忠者、孝者、廉者、義者行”,就容易“為之太息、為之不平、為之扼腕而流涕,而觸目感懷,甚至引為佳話”。進而“據為口實,蓋莫不思忠、思孝、思廉、思義,而相儆于不忠、不孝、不廉、不義不可為也”。由此,“君子欲針風砭俗,則必自傳奇始”。

其次,另一作者梁濬與宋廷魁約同一時期,為介休南靳屯人氏,號南原、秋谷,以工詩文聞名,但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戰不勝”“懷才負志”。于是“肆于其情于山水間,胸有所得,發為詩歌,以寫其湮郁”。其遺稿《劍虹齋集》十二卷,一半以詩言志,一半以文記事,折射了傳統文人士子縱情于山水間又纏繞于家國事的珍貴史記。如在《南原文鈔·亡側室王氏行實》中寫道:“是時,余以后嗣為急,博求賢淑,會有好事者傳說,遂納之。甲寅(1734年)春,生禮兒,內外族黨成來稱賀,置酒張樂者匝月,氏喜形于色。丙辰(1736年)之秋,生義兒,氏連生兩子,意益欣愉。丙午(1738年),余復北上應試,至夏秋間,邑中痘疹大作,十日之內,兩兒俱殤,余聞之悲不自勝,及馳歸,見氏形容枯槁,朝夕哭泣?!?/p>

在我看來,欲探究傳統時代大歷史進程中小人物命運沉浮及其心靈史,宋廷魁的傳奇創作和梁濬的詩文記述或可視為難得的個案參照。

猜你喜歡
禮樂讀書人詩文
情繫桑梓 積極捐贈防疫物資
走遍萬水千山
我是快樂讀書人
語文教學中禮樂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葉詩文:成功的5個關鍵詞
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學復習中的應用
讀書人
錯別字先生
千金碎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