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題須迅速 論據忌冗長

2020-06-19 05:17
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 2020年6期
關鍵詞:沙化雨林論據

亭 湖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類在與大自然相處的漫長過程中構想、總結出許許多多的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臣服自然,敬畏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順應自然……

作為一名中學生,一位未來的建設者,你認為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大自然?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詩歌之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立意簡析】

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審題上不存在太大的難度。命題材料中列舉了一系列人類社會進程中人們對大自然的不同態度,這當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有太過謙卑的,也有過于狂妄的;有值得推崇的,也有需要糾正的……

寫作時,可以抓住一種態度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指出其得失優劣;亦可將正誤兩種態度對比著寫,彰顯出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反饋自然的重要性?,F實中各種各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選擇、分析和評議。

對自然應有的態度

(這則標題主題突出,但過于直白,難以讓人眼前一亮,最好稍作“藝術化”處理。)

大自然,是生物棲居的家園。人類在這個家園中一天天進化、發展,并從身邊各個物種間脫穎而出,漸漸擁有了對大自然構成巨大影響的力量。(開頭很美,但切題稍慢??紙鲎魑娜腩}須快。)

在人類社會初期,人類的力量甚至還不足以給自己的生活(“生活”改為“溫飽”更合適)提供足夠的保障,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順應自然,臣服于自然??墒?,當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時,他們的力量也將他們欲望的胃口越撐越大。為了滿足自己越來越大的利益需求,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智力、物力來研究、探索、掠奪生之養之的大自然。(這一段分析了人類發展過程中對大自然態度的變化。一些詞語運用不夠精準,需要修改。)

改造自然,如果是為了將自然“改造”得更為美好那自然沒錯,但這種“改造”如果只是為了讓人類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值得三思了。比如,我們“改造自然”中最見“成效”的圍湖造田之舉就給大自然造成了巨大傷害。洞庭湖,原本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曾被歷代的文人騷客所描摹、頌揚,然而上個世紀中葉,人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糧食產量去圍湖造田,導致生態急劇惡化,洞庭湖漸漸失去了它的本來的面目,周邊地區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洞庭湖也由此讓出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寶座。(議論文中引用事實論據應簡短概括,不宜以敘代議。這里應壓縮敘述語言,再列舉幾則相關的例子,使內容更充實。)

國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也曾被人們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環境氣候的惡化,被砍伐的樹木無法再生,致使雨林逐年萎縮。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整片雨林都有可能消失,這將對整個地球的氣候造成災難性影響。

人們在“改造自然”過程中,總會獲得一些眼前利益,而這些眼前利益往往又驅動著人類的欲望向著縱深發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為許多人鎖定的下一個目標,同時,“人定勝天”的思想也在漸漸萌發。

而這種對待自然的態度的漸變,帶來的便是浮躁、蠻干和對自然的越來越大的傷害。

過度的開采地下水導致陸面下沉,過度的圍湖造田導致氣候干旱,過度的放牧導致土地沙化,過度的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空氣污染……這些都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衍生物。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化,水資源匱乏……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都是人類輕慢自然的直接后果。(這樣的概括性舉例就值得提倡,當然也可以稍具體些。)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耙杂醒碾S無涯,殆已!”如果我們只圖眼前利益消耗自然,寅吃卯糧,我們能給后代留下什么?更何況我們不僅僅在向大自然無盡索取,我們還在污染、破壞自然生態,我們又如何能與大自然長期共存?

拯救自然,別無他法,唯有徹底矯正我們變態的觀念,懷著敬畏自然的態度,控制無盡的欲望,與自然和平相處。如此,我們才會重新迎回綠水青山?。☉獙裉烊祟悓ψ匀粦B度的轉變適當提及,展現出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前景。)

【原作得失】

作者以人類發展過程中對自然態度的變化為切入點,探討了人類發展過程中一系列錯誤觀念的形成原因、具體表現和巨大危害??傮w看文章有理有據,論證具有說服力。但是文章還存在一些瑕疵,主要在這三個方面:一是開頭求美,而忽視了盡快入題;二是中間論據偏少,敘述冗長;三是結尾未能聯系現實,凸顯人類的糾偏意識和大自然美好的前景。

大自然——母親,還是奴婢?

(修改后的標題運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人類對待自然的不同態度)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首先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往往也就決定了社會的發展狀況——關系和諧,社會發展亦會順暢;關系惡化,社會亦會動蕩不安。(修改之后,開門見山,突顯主題;觀點新穎,見解深刻)

在人類社會初期,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給自己的溫飽提供足夠的保障,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聽天由命,完全臣服于自然??墒?,當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時,他們的力量就將他們欲望的胃口越撐越大。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利益需求,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智力、物力來研究、探索、掠奪如母親一般生之養之的大自然,甚至將其視為自己的奴婢。(經過潤色之后,這一段語言表達更為精準;同時亦是解題,點明了題目含義。)

改造自然,如果是為了將自然“改造”得更為美好那自然沒錯,但這種“改造”如果只是為了讓人類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值得三思了。比如我們“改造自然”中最見“成效”的圍湖造田、毀草開荒之舉就給大自然造成了巨大傷害。洞庭湖,原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曾被歷代的文人騷客所描繪、頌揚,然而上個世紀中葉,人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糧食產量去圍湖造田,導致生態急劇惡化,周邊地區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我國東北和內蒙地區毀草開荒事件頻發,使一片片肥美的草原變成飛沙走石的荒漠。(修改之后,事例敘述更概括,壓縮出的篇幅可以列舉更多的例證。)

國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也曾被人們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環境氣候的惡化,被砍伐的樹木無法再生,致使雨林逐年萎縮。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譴責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砍光了森林,結果使這些地方變成了不毛之地。這哪里是對自然的“改造”,分明是“戕害”?。ㄐ薷闹?,原用的論據得到壓縮,并添補了新的例子,使論據更豐富充實。)

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總會獲得一些眼前利益,而這些眼前利益往往又驅動著人類的欲望向著縱深發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為許多人鎖定的下一個目標,同時,“人定勝天”的思想也在逐漸萌發。

而這種對待自然態度的轉變,帶來的便是浮躁、蠻干和對自然的越來越大的傷害。

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陸面下沉,過度的圍湖造田導致氣候干旱,過度的放牧導致土壤沙化,過度的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空氣污染,過度的砍伐林木導致水土流失……

這一切都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衍生物。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壤沙化,水資源匱乏……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都是人類輕慢自然的直接后果。人類待自然若奴婢,自然待人類若仇敵?。由献詈笠痪渥h論,呼應文題。)

好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從各種人為的“自然災害”中清醒過來,人們終于明白,欲求拯救自然,別無他法,唯有徹底矯正我們變態的觀念,視大自然為人類之母,懷著敬畏自然的態度,控制無盡的欲望,與自然和平相處。如此,我們才會重新迎回綠水青山?。ㄐ薷闹?,點明主題,照應標題,收束有力,給人以鼓舞。)

猜你喜歡
沙化雨林論據
鯨現雨林之謎
婆羅洲的熱鬧雨林
你知道“水下雨林”嗎?
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在判定土壤鹽漬化、沙化中的應用
2009-2014年吉木乃縣沙化土地動態變化分析研究
恰當使用論據
恰當使用論據
亞馬遜雨林在燃燒
土地沙化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
用好論據“四字訣”:準、新、精、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