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常州出土堆塑罐的藝術性及其文化內涵①

2020-06-19 02:33王亦非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 2020年0期
關鍵詞:谷倉罐體逝者

王亦非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創意學院,江蘇常州,213000)

常州南臨太湖,北依長江,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是歷史上連接南北“兩京”的交通要塞,肩負漕運、百貨集散的重任。常州氣候溫潤,雨水充足,是古代有名的富庶之地、魚米之鄉。其文化屬于吳文化圈,歷史的車輪、文明的進程也由季札“讓國”“掛劍”“觀樂”的“圣人之舉”大大提前,提前至與孔子齊名的季札時代。歷史上的常州經濟、政治、文化發達,百姓生活安樂,儒釋道思想在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著當地百姓和統治者的生活和思想。

常州地區至今共出土了3件堆塑罐,分別是:1970年在常州新閘鄉五家塘村附近出土的青釉九聯罐,經考證是東漢末期的器物;第二件為1983年1月,出土于江蘇金壇縣(現常州市金壇區)方麓茶場的褐釉五聯罐,罐底刻有“永安三年”;第三件為1972年江蘇金壇縣(現常州市金壇區)唐王公社吳墓出土的百戲飛鳥谷倉罐。第一、二件現藏于常州市博物館,第三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1970年新閘出土的堆塑罐(如圖1)為東漢晚期遺物(1)徐伯元:《常州博物館收藏的堆塑罐》,《東南文化》1994年第3期,第131—132頁。,常州博物館官方稱之為青瓷魂瓶。本文將重點研究此堆塑罐的藝術性及其相關的傳統文化,從而來了解常州地區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信仰。

圖1 青瓷魂瓶堆塑罐(常州博物館藏)

一、堆塑罐的概念和歷史

堆塑罐又叫谷倉罐、魂瓶、五聯罐、九聯罐等,從罐的肩部又堆塑著四個小罐,則稱之為五聯罐,三國時期吳國地區則出現更為復雜、體系更為龐大、寓意更為豐富的九聯罐?!岸阉芄蕖薄拔迓摴蕖薄熬怕摴蕖边@類稱呼直接依據罐體外觀、器物形狀命名;“魂瓶”“谷倉罐”此類稱呼則依據了器物的功能、百姓的愿望,更體現了當時百姓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更具有文化性和藝術性。日本學者稱之為“神亭”。唐杜佑撰《通卷》通典卷一百三禮六十三沿革六十三兇禮二十五中記載:“魂堂幾筵設于寢,豈唯斂尸,亦以寧神也?!闭f明谷倉罐主要作為死者靈魂的居所。谷倉罐的形式雖復雜多樣,但都是明器的一種,主要用于陪葬,寄托生者對死者的哀思,并希望死者福蔭后世的美好愿望。

從歷史脈絡來看,谷倉罐主要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從興起到衰敗,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百姓的生死觀緊密相連,并映射出時代的政治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宗教信仰變化(如表1)。

表1 谷倉罐經歷的四個時期

二、堆塑罐的造型藝術

圖1展示的堆塑罐是東漢晚期的明器——九聯堆塑罐,主罐體共三層,呈塔狀。一、二兩層罐體又似葫蘆形,第三層為淺口罐疊置在二層罐上。8個小罐分兩組分別沿依著二層、三層主罐體均勻堆塑,體態延展。小罐底部由雕刻三角人面紋紋案的圓柱頂托著小罐,小罐托柱上戳印有彈涂魚紋,其線條稚拙、生動。二層、三層主罐體上還分別堆塑著各種動物,動物形態各異,粘貼在主罐體上(粘貼是堆塑的一種技藝)。一層的主罐體上堆塑有兩只憨態可掬的熊,陳伯元先生把它們稱為“母子熊”,一大一小,大熊坐在主罐體上,頭頂二層罐體,腳踏一層罐體的肩部,一手捂著嘴巴,一手扶腿,雙耳豎立,瞠目結舌,凝視遠方,表情略顯緊張;小熊動作與母熊相似,一手撫頸,一手扶腿,鼻孔長大,神情放松?!澳缸有堋钡淖ψ泳鶑堥_,刻畫形象、生動、簡潔、有力。熊腿上有凹凸不平、刻畫隨意的“魚紋”,此紋在谷倉罐上出現較多,“魚紋”主要以堆塑工藝中的“按捺”技法,用手指、竹管、木筆等硬物將坯泥有節奏地按壓成規律的圖形。

一層主罐體上還有一對“母子犬”,母犬低頭輕撫小犬的背部,尾巴上翹,體態安靜祥和,充滿了慈愛,小狗則在低頭覓食,整個場景栩栩如生、閑散自得,且充滿了靜謐祥和之感;還有獨自在食槽旁吃食的豬、羊,體態敦實豐滿。二層主罐體上也有各種動物形象堆塑,有3只鴿子,或低頭覓食,或注目遠眺,兩只鴨子交頭接耳,輕聲低語,還有魚鱉、雞、鼠、羊、豬等動物,這些動物形態生動、體態自然,完全是一幅和諧的農家莊園景象。

這些都是古代百姓“事死如事生”觀念在明器造型上的體現,認為逝者的離開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這“另一個世界”里,逝者能夠使用生前的器物,住在生前居住的豪華莊園,飼養生前的牲畜,娛樂生前的游戲或是愛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堆塑藝術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時代,在河姆渡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陶鳥、陶豬、陶羊、陶狗、陶魚、陶龜等陶質堆塑作品。堆塑內容有生活器具、動植物、瓷傭及建筑物的亭臺樓閣,和滿足人們精神寄托,寓意美好愿望的神獸、佛道仙人等。

(一)寫實風格與意境并存

堆塑的技法主要有捏塑、堆塑、盤塑、拍片、模制、貼塑、鏤雕、刻花、壓印、按捺、戳印等。(2)雷國強:《古代陶瓷堆塑藝術集大成者——對婺州窯堆塑藝術的探討》,《東方收藏》2010年第11期,第54—56頁。

此堆塑罐在堆塑藝術上主要采用了捏塑、堆塑、按捺、戳印的技法。堆塑的動物形態逼真,體現了寫實風格的藝術追求,這符合尋常百姓的審美要求,也是中國古代從事堆塑藝術工匠的審美追求,符合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評判標準。

制作堆塑罐的匠人技藝嫻熟、經驗豐富,是古代中國傳統、典型的民間手工藝者,這些動物形象由具象形態提煉成簡潔、概括的形象,同時又形態生動、表情豐富,靈動、傳神。谷倉罐在匠人的手中,通過簡單的工具、熟練的技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寓意豐富的圖紋和整體藝術形式。這些生動的具體意象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富余、充滿生活氣息的意境,讓生者對逝者的哀思寄情于堆塑罐,淳樸的情與淳樸的景交融于一體,體現了東漢時期典型民間生活場景,也是古人理想中的家園形象。

堆塑罐傳遞著古人最為樸素的“生死觀”,寄托著對逝者的不舍和哀思,并寄予逝者能福蔭后世的美好愿望。

(二)拙勝于工、大巧若拙的藝術風貌

東漢時期,漢畫像石最具有時代藝術代表性,“存其大貌、拙勝于工”的風格也影響了堆塑罐的技藝手法和審美追求。此堆塑罐上的動物形象生動,境趣拙樸自然、單純,充滿原始藝術的神韻。

小罐的立柱上,有三角獸面紋和形似泥鰍的圖紋。仝濤老先生在《魂瓶所反映的宇宙觀念》一文中,對此件堆塑罐描述道:“上下層共堆塑8個小罐,每個小罐支柱上都刻畫出三角形獸面及成排的戳印紋?!毙」奚系娜谦F面紋來源于石器時期遠古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與敬畏,是一種圖騰崇拜,眾多學者已有相關論述,本文就不加以贅述。此三角獸面,雙眼與嘴巴都是由簡單的幾何紋——菱形、圓形,凹凸有序地組合而成。技法嫻熟,形象高度提煉概括,整體表情為雙目瞪大,瞠然遠視,表情平淡、祥和,略顯俏皮可愛。仝先生認為三角獸面紋下方是成排的戳印紋,亦有學者在《淺議常州博物館館藏文物青釉堆塑九聯罐》一文中否定此為戳印紋,而認為是“蠶紋”?!按劣〖y”并非某一種具體紋樣,而是通過戳印技法制作出的所有圖紋的總稱,工匠在制作過程中,工具簡陋,工作量大,所以在戳印過程中,用力不勻,還有瓷坯在陰干、燒制過程中變形,這些隨機效果更是促成了堆塑罐本身的藝術性,體現了民間手工藝者在制作工藝中的嫻熟、隨意、自在、淳樸、原始。此罐上的紋路呈弧形,兩端略細,當中粗,身上還有豎立條紋。有學者認為是泥鰍或者蛇類,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李鵬博士在《試析魂瓶腹部的小孔與動物組合裝飾》一文中認為此種動物的原型是彈涂魚,本文筆者也認同他的觀點,在此不做贅述。彈涂魚(如圖2)的背緣平直,體側上部沿背鰭基部有6-7條灰黑色的橫紋,此堆塑罐上的豎立條紋與彈涂魚背部橫紋相似,故此戳印紋在本文姑且稱為“彈涂魚形戳印紋”。

圖2 彈涂魚

三、常州傳統文化中的堆塑罐

(一)堆塑罐的民俗信仰

堆塑罐,又叫魂瓶、谷倉罐,古人們有著樸素的“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在常州地區的葬禮中混雜著儒釋道文化,但其最終目的是生者為亡魂尋找新的歸處,并希望亡者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像生前一樣衣食無憂,甚至會過得更好,故稱之為“魂瓶”,其承載了生者對亡者的美好祝愿。所謂“谷倉”,就是安放五谷糧食的倉庫,此堆塑罐主罐體的造型飽滿,盡可能地將罐體內的空間撐到最大,外形上類似于當時人們使用的生活器皿,例如米缸、水缸、甕頭。在常州地區的葬禮中,亡者的家人會捧著谷倉罐到村里的鄰居家,這家從家里捧出一把稻子,那家捧一把麥子……共五種谷物糧食,放在谷倉罐中,寓意著亡者帶著這些種子在另一個世界,播種耕種,衣食豐饒。也有學者認為,主罐體為壺形,似谷種,谷種即為農事生產果實,又為播種的種子,是具有生命延續和孕育新生命的雙重功能,谷子具有古靈,是人們祈求人與谷種生命的延續和種的延續。(3)馬昌儀:《壺形的世界——葫蘆、魂瓶、臺灣古陶壺之比較研究》,《民間文化旅游雜志》1996年第4期,第25—33頁、第24頁?;昶渴鞘耪哽`魂的居住地,也是靈魂不受驚擾的庇護地,生者希望逝者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息,早生極樂,不來侵擾生者的生活,同時最好還能庇蔭子孫。

堆塑罐在喪葬文化中扮演了存放糧谷、收魂、安魂的功能,是重要的明器。它以有形的物象寄托無形的信仰,作為內在精神觀念的外化形式,它體現為巫術、神話與宗教的俗用趨向和藝術表達。(4)陶思炎:《魂瓶、錢樹與釋道融合》,《學術月刊》1994年第5期,第99—103頁。堆塑的動物、刻畫的圖案,都蘊含著古人淳樸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愿望。佛教思想中的“不生不滅”“無生無死”,生死輪回和西方極樂世界,在阿難《游行經》中,記錄著與佛祖的對話:“生獲福利,死得上天?!钡兰椅幕械摹坝鸹臁薄耙蝗说玫?,雞犬升天”。這兩種思想,都提到了“天”這個表面具象,實則抽象的物象。具象的“天”是天空,要有翅膀,像小鳥在天空中飛翔,抑或是像仙人一樣,有著特殊的本領,才能飛到天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抽象的“天”,是人們對死亡的思考,也是一種彼岸世界的信仰,是一種拒絕死亡、長生不老的理想生命狀態。這些都引發釋道文化在東漢時期的社會初步融合,社會底層的人們在生命“生”和“死”的重要時刻,將釋、道信仰運用于葬禮的儀式中、明器上。

(二)堆塑罐上的熊圖騰

常州出土的這個堆塑罐上有一對可愛的“母子熊”?!渡胶=洝ぞ砦濉ぶ猩浇洝分小吨写尉沤洝返尼荷缴较涤裆揭詵|記載道:“又東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啟而冬閉。是穴也,冬啟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林多樗、柳,其草多寇脫?!惫湃嗽谂c大自然的博弈中,把“人”的地位放得很低,認為“萬物有靈”,崇拜各種有“特殊技能”的動物、天象,甚至是植物。熊的洞穴夏天開啟,而冬天關閉,如果反季節開啟,就肯定會有災難,熊是“神”,其“夏啟而冬閉”,就是指熊冬眠的特性。這一特性在古人的思維里即是“死而復生”,甚至是“不死”的特殊本領。在其他的漢畫像石資料中,也有大量神熊形象,它們像人一樣站立著,均體現了古人對“熊”的崇拜。

《周禮·夏官·方相氏》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蒙熊皮,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仆射將之,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師百隸而時儺,以索室毆疫?!狈较嗍媳簧裨挸梢嘈芤嗌竦尿尮硇蜗?,為百姓、宮廷驅鬼、打鬼,還在送葬時能打路上的鬼?!吨芏Y·夏官司馬第四·虎賁氏/道右》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方良?!狈搅季褪菍J乘廊四X子的魍魎。在葬禮中,扮演方相氏的是虎背熊腰的“狂夫”表演儺儀,進行驅鬼儀式,在河南南陽及商丘地區畫像石中可見,漢墓中也都有大量熊形象的隨葬物品??梢娦苁欠较嗍系幕?。

綜上所述,此堆塑罐中“母子熊”形象,是能夠永生的神,也是能驅逐魑魅魍魎,守護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安寧的神。生者對逝者的不舍,對死亡的懼怕卻又無助之后,精神上希望逝者在他界得到安寧和永生,這是一個理想世界,是一個人最終有的美好歸宿。同時,生者對逝者抱有敬畏之心,還希望能夠得到逝者的庇佑。

(三)堆塑罐上的彈涂魚形戳印紋

堆塑罐上8個小罐體托柱上和母子熊的熊腿上,均有彈涂魚形戳印紋。彈涂魚主要生活在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灘涂處或底質爛泥的低潮區,依靠胸鰭和尾柄在水面上、沙灘、巖石上爬行或跳躍。其喜穴居,每條彈涂魚都會在灘涂上挖個泥洞,用來伏擊捕食、避難危險、撫育后代。隨著潮漲潮落,彈涂魚每日都會從洞口重復鉆進、爬出。古人被彈涂魚的這種特性征服,認為其能隨意出入陰間和陽間,使人死后靈魂不滅,靈魂在堆塑罐中居住,既能得到保護,又希望靈魂得到再生。因此,將彈涂魚鉆洞的形象塑造在堆塑罐腹部,象征著其是墓主人靈魂的安居地,就像彈涂魚的洞穴一樣起到居住和保護的作用,而在合適的時候罐主人的靈魂還會像彈涂魚那樣再度復出并獲得永生的極樂。(5)李鵬:《試析魂瓶腹部的小孔與動物組合裝飾》,《藝術學界》2013年第1期,第165—180頁。

堆塑罐中、下層罐腹圓鼓,腹中部各有凹槽一周,槽內對稱地分布著直徑1.5厘米的鏤孔圓孔兩個,而最下層罐腹的下部近圈足處又對稱地分布著直徑1.6厘米的圓孔兩個,各層鏤孔方向互不一致。(6)徐伯元:《常州博物館收藏的堆塑罐》,《東南文化》1994年第3期,第131—132頁。這些鏤孔分布在小罐柱托下方,彈涂魚的正下方。依據古人“物類相感”的造物思想,此鏤孔正是古人模仿彈涂魚的泥洞洞口,是“捕食、避難危險、撫育后代”的庇護所,是彈涂魚,甚至是堆塑罐上所有動物的庇護所出入口,能夠躲避災難、劫后重生、休養生息。這也正是古人對逝者安息、永生極樂的美好愿望。

四、結 語

常州博物館館藏的東漢末期堆塑罐,是常州傳統喪葬文化中的一件重要明器,它體現了古人“物類相感”的造物思想,寄托著生者對逝者的哀思,承載了常州百姓樸素的生死觀和靈魂觀,是民間風俗的體現。其寫實與意境并存,大巧若拙的藝術風格,是民間手工藝者辛勤勞作的經驗積累,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瑰寶。

猜你喜歡
谷倉罐體逝者
?;烦汗捃嚬摅w安全性能力學研究分析
紀念
爆炸一周后,貝魯特停下來緬懷逝者
腦洞大開
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無錫水警老許16年打撈百余尸體
基于Dynaform有限元模擬的3104鋁質罐體再拉伸工藝優化
谷倉山
鋁合金罐體的等徑翻邊工藝
成功需要執著
徐顯秀墓的鎮墓神獸壁畫 逝者的神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