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民間民俗體育項目進入高校體育的發展路徑研究

2020-06-29 15:37金佳龍劉澤澤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高校體育發展路徑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佳龍?劉澤澤

摘要:民間民俗體育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文化現象,可以推動體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而高校作為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傳承基地,將會給予民間民俗項目更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將通過文獻資料等方法,對山東地區非物質文化遺傳的民間民俗體育項目進行分類,以及探討民間民俗體育項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研究非物質文化遺傳視角下民間民俗體育項目進入高校體育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民俗體育;高校體育;發展路徑

1 前言

山東省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居住在齊魯大地的子民們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保留下來多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民俗體育項目。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原來的生態環境被破壞,多個民間民俗體育項目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而大學生作為祖國的中堅力量,有責任和義務傳承我們的民間民俗體育文化。因此將民間民俗體育項目融入高校體育中,并將高校作為此傳承基地,將會給予民間民俗項目更大的發展空間,并能提高廣大學子的民族榮譽感和使命感。

2 山東省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分類

山東地區的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種類豐富,截止到2016年,山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布四批,共計三百多項。筆者通過整理,對山東地區的民間民俗體育項目進行了分類,分為了民間競技、雜技類、民間表演類和民間健身類。

3 高校民間民俗體育發展的困境研究

3.1 現代文化對民間民俗體育文化的沖擊

民間民俗體育是人民大眾在日常生活活動空間中直接創造的,有著“樸素、和諧”的體育思想;而西方體育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對手、贏得勝利,有功利性、競技性特征。在此沖擊下,使得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顯現了明顯的劣勢,曾經大街、小巷可見的踢毽子、扔沙包已不見,隨處可見的是籃球、羽毛球所替代。

3.2 高校課程資源建設不足成阻礙因素

從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可看出,高校民俗體育的課程多集中在舞龍、舞獅、太極拳等幾個項目,缺乏山東民俗特色,具有山東民俗特色的項目幾乎沒有在學校開展,而且民間民俗體育項目沒有在全學校大范圍推廣,只是集中在專業的特招進來的學生,更沒有相關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教學大綱,課程資源建設不足。

3.3 民間民俗體育項目本身存在的弊端

民間民俗體育項目有其自身的特點,項目自身的弊端也將會影響高校民間民俗體育的發展,如跳繩、踢毽子、太極拳、放風箏等項目在山東省的民俗體育項目中發展較好,而那些危險性比較高的且對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很難實施,很難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且無法在校園開展。

4 民間民俗體育進入高校的發展路徑研究

4.1 因地制宜,高質量的引入民俗體育項目

在項目的選擇時應深入調查研究,注重因地制宜,了解所在高校周圍比較受歡迎的民俗體育項目,就地取材,選取那些內涵熟悉程度較高的,熟悉人數數量較多的資源,做好科學的數據分析,而那些缺少安全性、技術要求高的項目應該舍棄,做到有重點的選取?,F代人有著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那我們就需要順應這種潮流趨勢,與民俗專家、繼承人共同整理改造,在保留傳統文化底蘊的同時加入現代化的文化元素,提高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觀賞性、競技性,以適應現代文化的潮流趨勢。

4.2 找到融合點,開發民間民俗體育課程資源

要注重開發高校民俗體育課程資源,找到高校體育和民間民俗體育的融合點,與高校的體育教學有機結合,構建專業的民間民俗體育課程體系。高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應該同等對待民間民俗體育項目和民族傳統競技項目,為民俗體育項目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可以制定某一民俗項目的課程標準,學生可以得到和傳統競技體育項目同等的學分,還可以規劃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競賽制度,選取那些普及型較高的、適合大眾學習的項目進行比賽,構建民間民俗體育的競賽制度。

4.3 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加強民俗體育文化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經過歷史的沉淀,才成為我們今天的寶貴財富,國家也出臺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多項政策,現在多個民俗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研究、推廣工作還處于一種自發零散的狀態,學??梢约訌娒袼左w育的傳播,使學生加入到民俗體育項目的研究中,不僅可以加強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播,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F在高校所開展的民俗體育大都是單純體育層面的認知理解,缺少對民間民俗文化的理解,只有將民俗體育融入學校大學生生活的日常,才能促進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播。

5 結論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民俗體育種類繁多,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目前已處于失傳的危險境地,將民間民俗體育項目與高校體育融入,并將高校作為此傳承基地,將會給予民間民俗項目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能推動體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為現代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可使民間民俗體育得到優質的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娟.我國民俗體育的流變:以龍舟競渡為例[J].體育科學,2008(4).

[2] 趙榮,王恩涌.人文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海燕,劉松,李傳奇.高校體育課程建設中民俗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16(02).

指導教師:劉澤澤,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猜你喜歡
高校體育發展路徑非物質文化遺產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