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概述

2020-06-29 07:27聶淑英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要:自主探究模式的應用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并保障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溝通的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輕松自由,并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本文從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學概念入手。并分析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積極意義,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并挖掘自主探究模式的應用價值,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自主探究模式;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在原有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程中,通常是小學數學教師按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未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思考時間和空間,導致小學生只能單方面的被動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對數學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同時也失去了主動性。

1自主探究模式的基本概念

自主探究模式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在學生進行探索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課程體系中十分關鍵的一門科目,同時也是重要構成部分,數學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課改深化實施后,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現階段教育需求,甚至部分思想與新課改具體要求背道而馳,例如在新課改中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十分鮮明,因此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強調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以自主探究模式為出發點展開小學數學教學,彌補傳統數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2自主探究模式的重要意義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模式中所忽略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自主探究模式時,數學教師應將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中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同時要時刻注意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小學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學習,培養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會提問并敢于猜疑,從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學會自主解決問題,要有信心且具備不畏懼錯誤精神,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3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3.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意識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與其本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呈正比,也可以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思考方式和學習習慣還未養成,所以枯燥且抽象的數學學習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壓力,再加上小學數學中所學的內容十分繁雜,與其他學科相比相對枯燥且抽象,學生無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習內容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從貼近學生實際經驗的角度出發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這樣一種情境:小明拿五元去超市買東西,買鉛筆用去1元,買橡皮用去2元這時他手里還剩多少錢?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問題導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模擬問題情境,通過用戶人民幣買東西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的情境中激發自主探究意識,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和加減有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這樣一種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情境教學方式能夠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并對新知識的難度程度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與生活中的事情進行關聯思考,從實踐經驗出發展開自主探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2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通常全部來自于課本,會形成一種教師一味輸出、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僅僅按照教學大綱目標的要求有規有矩的教學會導致學生陷入枯燥的課堂氛圍和固定的思維模式中,不利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偏向于圖文并茂的課本,再加上數學知識的抽象化,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探討,或借助互聯網查閱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優秀的內容和有效的方式引入到實際教學中,拓寬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通過開放式的、有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各個水平學生的個人學習訴求。例如教師在講授乘除法的相關內容時會學到“四舍五入”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兩道例題,并要求學生計算出答案,學生會發現老師給的例題有一個直接能夠得出答案,然而另一個算式卻是循環小數。當學生在發現算式答案為循環小數時,他們不知該如何表達,只知道這道題的答案無法得出,這時教師不必立即公布答案,而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討論,在學生得出了一定結果后,教師通過引導性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正確答案,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是最高的,因為他們會急于證明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便可以順水推舟講解四舍五入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如此一來學生在主動探究下學習到了新知識,而這樣的方式一定是最有效的。

3.3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強調現代先進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不要一味地塑造威望性教師形象,而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不斷加強課堂與課外的師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從而方便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中“納稅”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豐富課堂內容,通過影像或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銀行的相關知識,并幫助學生形成納稅的概念,在學生有了大致的方向后揭示課題。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的方式演示銀行納稅計算方法,并列舉簡單的銀行案例讓學生進行課題研究,通過多媒體和實際案例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中來,在質疑和解答的過程中學習學習新知識。

結語

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需求,甚至與新課標準則背道而馳,而主動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注重自主探究模式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杰.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8(14)

[2] 徐潔萍.課堂“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J]. ?讀寫算. 2018(17)

[3] 葛娟,邱樹權.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7)

作者簡介:聶淑英(1967.01—)女,漢族,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新場鎮大勝小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最新人教版小學數學,現任五年級的數學。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