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小銜接準備工作的初步調查研究

2020-07-04 02:04付波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調查研究

付波

摘 要: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次重大轉折,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可以滿足兒童希望長大、求發展的愿望,還可以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兒童個體的知識、能力、態度乃至人格的養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第三幼兒園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觀察、訪談等方法,對該園所做的幼小銜接準備工作進行調查與分析,同時針對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準備工作;調查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幼小銜接,即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是學前兒童為進入小學做好各方面準備,順利地完成角色轉換,進而能夠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幼小銜接實質指的就是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銜接。幼小銜接問題早已引起專家、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000萬左右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其中80%的家長反映,兒童入學前未做好入學準備工作,大都反映出孩子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能力差、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能力差;不能適應進入小學后突然闖入“符號世界”,掉進“規則海洋”,不能應付大量需獨立完成的課業和獨立料理生活;人際交往能力弱,缺乏社會適應能力等。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不僅對于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而且會影響著他們一生的教育進程。

二、調查的對象、方法與內容

(一)調查對象、方法

本論文以曲靖市第三幼兒園大班50名幼兒、50名幼兒家長以及兩名授課教師為調查對象。本論文主要采用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問卷法主要針對50名幼兒的家長,了解家長的認識和態度以及家長所做的相關工作,問卷共發放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為96%。訪談法針對兩名授課教師和該班幼兒,隨機對幼兒進行訪問。觀察法主要觀察教師對幼兒進行的各方面幼小銜接準備工作。文獻法主要通過網絡、圖書等資料索取一些文獻。

(二)調查內容

本論文主要研究的是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包括了幼兒園做的準備:環境準備、物質準備、心理準備;家長對幼兒入學前準備工作的認識和態度以及家長所做的具體相關工作。通過對大班幼小銜接準備工作的調查和總結,來分析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找到幼小銜接中的問題所在,進行分析之后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讓幼小銜接準備工作能更順利地進行。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做的準備

1. 環境準備

通過調查,幼兒園環境準備分為幾個方面。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游戲和玩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例如在玩玩具結束之后會讓小朋友們一起互相幫助收玩具,小女生會把小裙子拉起一層兜住玩具,小男生拆玩具,然后一起把框里的玩具抬到玩具區擺放好;二是創設閱讀區,放上一些有趣的圖書,小朋友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到吃早點前的這一段時間,吃午飯時先吃完的和吃午點時先吃完的小朋友去閱讀區看書;三是模擬情景,模擬小學課堂,準備小學生的小書包、書本、鉛筆盒、鉛筆、課程表、紅領巾等物品,還組織一些關于小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例如《上學的早晨》、《課間十分鐘》等,讓小朋友們體驗小學生的感覺。

筆者認為,培養幼兒合作能力這一環境的創設,孩子會覺得十分有趣,也很自然地在日常生活環境中自我磨合,自行協商,但是有點單一,多設計一些環節會更好。閱讀區的創設會讓幼兒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但閱讀時間應該適當調整,現在的閱讀時間有點少,特別是對于吃飯稍微慢點的小朋友。模擬情景很值得肯定,讓小朋友們提前體驗到當小學生的感覺,會讓他們更向往小學生活。

2. 物質準備

幼兒園所做的物質準備是為幼兒準備了鉛筆、橡皮、作業本、小課本。每個幼兒都有屬于自己的課本,在組織活動時會把小課本發給幼兒,要求幼兒學會保護自己的課本。數學活動時,會發作業本、鉛筆、橡皮,讓幼兒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練習寫數字或是畫一些簡單的漢字。

筆者認為,幼兒園所做的物質準備也可以有其他一些必須品,比如小書包、文件袋等,讓幼兒學會自己收拾書包。

3. 心理準備

筆者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到,一是針對家長做的,在大班剛剛開學的時候,幼兒園組織了一次家長講座,講座的主題就是幼小銜接,內容是:什么是幼小銜接?幼兒和小學生到底有哪些不同?針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家長必須行動起來。二是提高幼兒的時間觀念,通過對教師的訪談,知道教師們在進入大班之后,都延長了教學時間;告訴幼兒要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不遲到,不早退;讓家長在家控制幼兒看電視和玩游戲的時間,培養孩子看書或做事的習慣;還通過吃飯、睡午覺、畫畫等來幫助幼兒提高時間觀念。三是培養幼兒學習習慣,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教給幼兒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幼兒寫一些簡單的數字和畫一些漢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四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畫畫和手工的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幼兒自己整理自己的學具盒,保管自己的畫和手工作品;玩玩具的過程中,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玩具。五是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大班幼兒輪流做小旗手升國旗,告訴幼兒上小學還可以佩戴紅領巾;教師組織《我長大以后要做什么》教學活動,讓幼兒都說說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并告訴幼兒,實現理想的第一步就是上小學;教師在組織活動和在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都會向幼兒傳達做小學生好。

筆者認為,幼兒園所做的心理準備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組織了家長聽講座,在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教師和家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也從時間觀念、學習習慣、獨立性、激發幼兒的向往等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但也有欠缺的地方,應該加強幼兒的閱讀能力,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讓家長參與到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來,應該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與小學的溝通聯系,幼兒園緊挨著小學,可以帶領孩子到小學參觀,使幼兒對小學有大致的了解和心理準備,提高幼兒對小學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孩子對小學充滿憧憬和希望。

(二)家長做的準備工作

1. 家長對幼兒入學前準備工作的認識和態度

筆者通過對家長發放問卷的方式了解到,在大班階段,有95%的家庭是父母在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只有70%的家長知道幼小銜接,剩下30%只是聽說過。對幼小銜接的關注,能做到經常關注的只有40%,還有40%是有時會關注,而剩下的20%是不會關注的。對于幼小銜接準備工作的重要性,95%的家庭覺得很重要。幼小銜接準備工作應該涵蓋的內容,家長們最認同的是幼兒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其次才是拼音認字、數與運算、科學等,只有20%的家庭認為應該包含英語。90%的家庭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準備工作是為了讓孩子在情感態度上對小學有心理準備,為孩子增強知識面,獲得學習能力,提升孩子的社會性、社交能力;同時還有25%的家長是為了提升學習成績,25%的家長是為了順應幼小銜接的潮流趨勢。100%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半以上的家長認為培養學習興趣、心理準備、社會交往能力也很重要。一半的家長認為應該帶幼兒參觀體驗小學環境氛圍,也有少數家長認為知識儲備很重要。

筆者認為,總的來說家長對幼兒入學前準備工作的認識和態度是很好的,但是還有20%的家長沒有關注幼小銜接,應該多向家長傳達一些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認為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是為了順應潮流的家長,也應該多了解,真正地做到是為了幼兒好。

2. 家長所做的具體相關工作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到,家長對幼小銜接所做的具體相關工作是:激發孩子向往小學的熱情,鼓勵孩子上小學;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些家長會在離園后,給孩子適當地布置一些作業,如寫數字、簡單的計算等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獨立做家務,或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聽、講童話故事,啟發孩子形象思維的能力;有的家長還會帶孩子去到將要上學的小學參觀;也有不少的家長認為,這個階段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知識儲備,讓孩子學習拼音、數學、寫字等等;還有小部分的家長認為,上幼兒園就是讓孩子自由、快樂,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培養點興趣愛好就行了。

筆者認為,大半的家長對幼小銜接的做法是正確的,但對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都做得不全面,也有不少的家長還沒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認為幼兒識字多、數學好就是教育的成功,不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不重視幼兒的獨立能力、交往能力等培養。

四、結論

幼小銜接工作做得好與壞,對大班幼兒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幼兒上小學后的學習與生活。通過對幼小銜接準備工作的調查以及觀察發現,該幼兒園的老師、家長對幼小銜接準備工作都是比較重視的,也在落實相關的工作,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幼兒園與小學聯系不緊密

該幼兒園緊挨著一所小學,但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沒有溝通和交流,各自分工,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對幼小銜接中出現的問題認識程度不夠,幼兒園教師不了解小學教育規律,小學教師不了解幼兒園教育特點。即使幼兒園和小學想相互了解情況,想坐在一起研究共同感興趣的課題,但卻限于條件無法實現。

(二)閱讀時間不夠

幼兒的閱讀時間僅僅只是餐前餐后和離園前的一小段時間,并且不是每位幼兒都能在這小段時間內看到書,也存在很多幼兒不想看書,導致幼兒整體的閱讀時間偏少,沒有教師引導,隨意性大。

(三)家長存在著“不合理期望”觀念

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問題,但卻存在著只重視知識儲備,忽略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認為幼兒識字多、數學好就是教育的成功,不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不重視幼兒的獨立能力、交往能力等培養。甚至有些家長急功近利地期望能在幼兒階段就達到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水平。家長的這些錯誤期望,直接影響了幼小銜接工作的正確方向,而幼小銜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又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來完成,無形中對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阻力,這種“不合理期望”的教育觀念令人擔憂。

五、建議與對策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孩子的一生起到的影響是相當重大的,要想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靠幼兒園、學生、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一)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幼兒園生活快結束了,兒童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紅領巾,幼兒園應該帶孩子去小學校園,讓幼兒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并參觀教室,講盡可能多的小學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新奇與渴望。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入學愿望強烈的兒童,入學后學習積極主動,表現較好,因此,教師、家長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兒童入學愿望。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幼兒園與小學有很大的不同,為了實現順利過渡,就要從幼兒園起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一方面要正面地引導和養成,另一方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要馬上制止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要重點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時間觀念,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能整理書本和文具,能自己吃飯、按時午睡。其次,家長要幫助幼兒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不遲到早退,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同時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興趣愛好。

幼兒園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喜愛閱讀,做事認真,專心聽講,保持文具、書本整潔,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大班教師要找出大班與一年級各項要求的差距,制定出有利于銜接工作的大班教學方案,注重在活動中激勵幼兒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引導幼兒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加強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家長在大班下學期放學后,除了按教師要求完成一些富有童趣的練習之外,也應對幼兒做一些必要的指導,幫助幼兒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加強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幼兒期間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對書本的愛護,對讀書的興趣。孩子們自由閱讀的興趣源于對幼兒圖書的喜歡,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集體閱讀活動,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孩子的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會有大幅提高,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信息溝通

幼小銜接工作是由幼兒園和小學雙方共同努力實現的。因此,幼兒園與小學之間應加強聯系和合作。幼兒園應積極調整幼兒后期的學習和生活,帶領孩子到小學參觀,讓孩子對小學有大致的了解和心理準備,提高對小學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做好鋪墊。此外,小學教師也應多與幼兒園教師加強聯系,共同研究和探討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了解幼兒的心理變化及特點,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組織家長座談、咨詢活動,加強家長在銜接工作中的作用

根據家長的需要開展有關幼小銜接的系列講座或咨詢活動,如請小學優秀教師給家長做“怎樣給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的講座,分別請一些小學教師與家長開座談會和咨詢活動,及時將“幼小銜接”的有關計劃發給家長,使家長進一步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幼兒,使他們能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

在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中,家長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孩子的生活習慣、舉止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長的影響。幼兒園與小學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聯系,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和小學參與教育活動,使其了解更多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為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王春艷.學前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91-298.

[2]龐威,趙月娥.我國幼小銜接現狀透析[J].內蒙古教育,2008(10):16-18.

[3]葛靜.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順利進入小學[J].學周刊,2014(07):220.

[4]白占東.強化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關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25.

[5]王慧卉.幼小銜接工作現狀的調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

[6]陳美伊.關于做好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的研究[J].學周刊,2015(05):128-129.

[7]唐超.幼小銜接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J].創新教育,2014(10):204-205.

[8]楊文.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9]孫麗娜.淺談提高幼小銜接工作成效的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6):25-26.

[10]金靜.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J].學周刊,2014(07):218.

猜你喜歡
幼兒園大班調查研究
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園大班主題教學中的設計與實施問題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研究
企業管理視角下村級財務人員素質研究
晨間鍛煉中大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