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鄉村小學寫作教學策略

2020-07-04 02:04張紹洪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鄉村小學寫作教學策略

張紹洪

摘 要:小學語文寫作水平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小學生最基本的語文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在鄉村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寫作時有話可寫,有言善表,并能寫出好的篇章,這對于鄉村教師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鄉村教師如何上好寫作課,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鄉村小學;寫作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如何讓鄉村的孩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善于寫作?我們必須對癥下藥,才能在寫作教學中“百戰百勝”。

一、鄉村小學寫作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現實的生活環境

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信息交流不暢、更新不及時,使得生活的所見所聞受到限制。在鄉村由于不可改變的生活環境和地域差異,讓這里的孩子沒有寬闊的圖書館,沒有歡樂的游樂場,沒有富麗堂皇的古鎮,所以和城鎮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內心世界。加之鄉村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給學生很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二)學生語文素養的缺失

學生生活鄉村,生活中的交流大多使用土生土長的“家鄉話”,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這樣生活中就沒有語言環境的熏陶。鄉村小學圖書存量不足、種類少,學生沒有大量的閱讀書海,使得課外閱讀量很小,所以在寫作中出現無話可寫、有口難言的困境。究其原因,是鄉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文化教育造成的語文素養不高,不善于寫作表達。

(三)鄉村教師寫作教學理念陳舊

鄉村小學教師受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寫作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手段形式化,教學方法不靈活。由于大多數的鄉村教師年級較大,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并不清楚新部編教材寫作教學的真正意義和教材編寫的意圖。鄉村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流于形式和方法,寫作內容空洞、脫離生活。這樣在寫作中,學生只能靠教師的教學來進行寫作,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做足充分準備。

二、鄉村小學寫作教學探究

寫作是在小學生具備寫話能力之后進行的,寫作教學是學生將句子連成篇,再形成章的重要階段。寫作能力是寫話和寫作之間的橋梁,并為以后的寫作或創作打下重要的基礎。寫作水平不僅是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而且對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有直接影響和促進作用。這就促使教師和教材為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寫作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貼切,而不是一味地按部就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要能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地取材”,這樣才能讓鄉村的孩子學好寫作課,寫出好篇章。那么鄉村教師應該怎么做呢?

(一)“走出課堂,就地取材”,發現生活中的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贝笞匀坏囊徊菀荒?、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發學生的思考??墒敲鎸Υ竺雷匀?,孩子們卻“無動于衷”,有口無言。生活中每時每刻發生的事情,孩子們卻往往追求教科書而舍大取小,忽略了生活中的大美。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這就是現成的寫作素材。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發現大千世界的各種美,做他們的忠實伯樂。藝術源于生活,那么寫作同樣源于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缺少了生活的氣息,缺少了真情實感;脫離了生活,學生的寫作就會語言空洞、虛無縹緲。老師應積極利用自然風光、家庭生活以及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變成有效的課程資源。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只會按照教材給的導語進行教學,而忽略了教材給定的導語與鄉村學生的實際是不是貼切,甚至有很多同學不知道導語所闡述的內容,這是由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文化的局限性造成的。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教學中,鄉村學生就無法感受游樂場的興奮、書店的流連忘返、古鎮的賞心悅目,他們只有田間地頭的嬉戲、山間林里追逐的歡樂。在教學這個習作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引領學生到田間地頭、山間林里,給孩子們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好地方”,讓他們去推薦去寫作。這樣學生才能有綿延不絕的寫作“素材”可取,有話可寫。就像葉圣陶先生說的一樣:“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在其他類似寫作教學中,我們也要發揮教育智慧,如何走出課堂,讓孩子們有材可取,寫出一篇篇好文章。

(二)“因材施教,百花齊放”,讓孩子有話可寫

寫作教學中出現“一言堂”、“一刀切”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開展寫作教學的方式既單一又僵硬。寫作教學的單一,讓學生無話可寫,教師只會按照教材進行教學,不會靈活變通。像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習作“小小動物園”時,我們都會引用導語中說的那樣“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直接進入教學。此時,我們忽略了鄉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有的是父母離異的單親留守兒童或是留守孤兒,他們與家人聚少離多,對父母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兒時模糊的片段里。所以我們在教學這個習作時,要注意因人而異巧用語言,先讓孩子們回想一下自己和誰生活在一起,再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而不能在沒有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就問他的父母像什么動物的性格,此時可能會使一些學生沉默無言,因為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話觸到了學生的傷,觸到了學生的“禁區”。

怎樣讓鄉村的孩子有話可寫,需要老師認真地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而不是毫無知情下就問學生父母像什么,這樣反而傷了他們的心,何談有話可說。所以,鄉村教師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學生,巧用教學智慧因人而教,讓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最親的人寫得真實生動。

(三)“巧用例文,有章可循”,讓孩子循序漸進

課文是最好的例文。例文可以形象地讓學生知道作文該寫什么和怎么寫,對學生來說這比任何講解都來得直接和清楚。但是在教學中學生都會原封不動地照抄,這就需要我們巧用例文。教學中例文的題目可以和寫作的題目相類似,但不要完全相同,以免有些學生只會完全照抄。除此之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名著名篇、佳作、例文等,學習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寫作方法,讓學生進行對照。寫作可以從不同的點或面入手,在習作中才能有章可循、得心應手、順理成章。

(四)“善于閱讀,品味美文”,培養閱讀能力,積累寫作語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水平的高低與閱讀有著密切的聯系,并相輔相成。閱讀是寫作的借鑒,是間接認識客觀世界的途徑。在平時的學習和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善于閱讀的好習慣,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積累大量的語言詞匯。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把積累的語言詞句充分利用到寫作中,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有鮮活的生命力,而且讓寫作表達出詩情畫意,結構也會緊湊完美。教科書中選取的文章多數文質兼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到品讀與練寫相結合。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讀名著名篇、佳作,學習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寫作方法和結構,感受文章的妙筆生花和優美的詞句,在寫作中才能如魚得水、下筆如有神。

參考文獻

[1]馬樹蓉.小學作文教學方法和策略[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9(3).

[2]賈云芳.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和方法[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3).

[3]丁美英.在觀察中學會習作[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9(7-8).

猜你喜歡
鄉村小學寫作教學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淺談鄉村小學電教設備管理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架設作文橋梁,探尋寫作源泉
淺論高中語文寫作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如何培養鄉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