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繪本故事與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嘗試

2020-07-04 02:04李婭萍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繪本故事

李婭萍

摘 要: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符合社會行為規范且對社會交際或人際關系有積極作用的行為。繪本故事在孩子發展親社會行為中所發揮的審美價值、娛樂價值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可將繪本故事中社會性方面的道理以形象生動、易于幼兒接受的方式,融入到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言行舉止,引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分享和合作,培養孩子在生活中遵守基本的社會行為和規則。

關鍵詞:繪本故事;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嘗試

繪本故事在孩子發展親社會行為中所發揮的審美價值、娛樂價值起著主導作用。那么,教師如何運用繪本故事這一文學載體,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同時挖掘其社會價值,并采用一定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以增強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其熱愛社會的情感,最終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呢?

一、繪“聲”——突出主題,感知體驗

親社會主題教育活動包括行為認知、情感體驗、行為實踐三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融為一體,共同促成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教師可嘗試利用適合幼兒的繪本故事作為載體,通過閱讀故事內容、體驗故事情境、拓展故事內涵等方式,設計、組織旨在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由感知故事內容到體驗故事情境,由模擬角色扮演到日常生活進行行為練習,有效地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一)學習故事語言,模仿表達。教師在講述繪本故事、進行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注重引導幼兒學習相關的親社會語言,讓幼兒通過模仿,自發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故事圍繞著“猜猜對方有多愛自己”展開,猜想中,大兔子用自己的智慧勝過了小兔子,但是小兔子卻用自己的天真贏得了大兔子更多的愛。語言簡潔生動,朗朗上口,幼兒一聽就會樂于和善于用語言模仿表達。

(二)創設故事游戲情境,理解體驗。當閱讀內容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等方式模仿其中的言行,從而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因此,教師可創設與故事相關的游戲情境,讓幼兒表演,利用角色扮演,使幼兒更深地感受到助人、同情、分享、謙讓等這些親社會行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體驗,并逐步通過這些表演把幼兒的一些社會認知、情感“內化”為思想、態度,再逐步通過與人的交往“外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這樣,孩子的社會規則就會從他律慢慢走向自律,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也會得到提高。

(三)圍繞故事角色榜樣,潛移默化教育。角色榜樣的引領可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師進行正面鼓勵,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如繪本《豬也會飛》講述的是小牛洛菲想方設法學會了開直升飛機,并幫助小豬飛上了天的故事。這個故事讓幼兒了解了分享、幫助、安慰等親社會行為,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們一步步達到夢想的彼岸,這正是每一個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需要學習的。

二、繪“色”——挖掘繪本教育故事

幼兒園在選擇繪本故事時,應遵循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篩選出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發展規律的故事。在突出形象生動等特點外,要特別關注幼兒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效果。

(一)突出形象生動,體現價值。幼兒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大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產生,例如:在晨間游戲的時候,來得早的幼兒總是在自己的面前堆砌很多玩具,不愿意與同伴分享;在離園環節中,有的幼兒對待父母和家中老人不禮貌、任性、隨意發脾氣;在生活中,有的幼兒看到同伴遇到困難,傷心哭泣時,也不會主動去安慰或者幫助同伴;有的幼兒在和同伴交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表現出攻擊性行為……針對幼兒的這些行為表現,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描寫勇氣、友誼和愛的蘊含有價值的親社會行為教育元素的繪本故事,如:《獾的禮物》《咕嚕?!贰洞竽_丫跳芭蕾》等,幫助幼兒樹立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和行為。

(二)將動物擬人化,激發情感。幼兒好奇心強,對形象生動、鮮活有趣、直觀活潑的事物頗感興趣。如:在“愛”的主題故事中,《蛤蟆爺爺的秘訣》等許多繪本故事將動物擬人化,生動形象,幼兒有熟悉的感覺,能夠吸引孩子的眼球,且一招一式很清晰、明朗。將愛的程度具體化,能夠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易于幼兒模仿。

三、繪“影”——發揮對話、交流載體作用

在親社會故事主題活動中,幼兒園可創設和營造相關的環境,引導幼兒與環境充分互動,自主學習和體驗親社會行為。

(一)主題故事墻,展示核心價值。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幼兒園可根據故事的特點創設主題故事墻,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繪本的關鍵內容和核心價值。比如有關端午主題故事墻,用賽龍舟圖片展示“合作”,用撒粽子圖片展示“分享”等。再比如“我喜歡的動物”故事主題墻,激發幼兒同情沒有家住的小鳥、魚類等。

(二)舞臺表演,“移情”內化。根據表演需要帶領幼兒制作投放各種各樣的道具,讓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模仿、感知、理解他人感受,強化故事中親社會的行為,同時也內化了故事中的情感。如:表演繪本故事《小黃和小藍》時,在一次又一次的擁抱中,孩子們理解了“朋友”、“合作”、“分享”的真正涵義,也體驗到了故事中溫暖的情感。

(三)設置區角,發揮導向作用。把故事中出現的具有積極導向的圖文打印出來,配合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投放在區角。如小班繪本《我愛媽媽》,將繪本中的畫面制作成大圖片,一頁頁地貼在區角的墻面上,使孩子能一目了然地閱讀連貫的故事情節,滿足了幼兒急于想了解所有故事情節的欲望,充分發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

(四)親子共讀,體現教育價值。教師每月初可向家長隆重推薦一本繪本,月底發放閱讀反饋單,幫助家長和孩子梳理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找出有關親社會的教育價值理念。在下月初,收集家長反饋中的有價值的問題,在班上進行集體閱讀,解決親子閱讀的共性問題,挖掘繪本中更多的教育觀點,拓展教育空間。孩子和家長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通過邊讀、邊模仿、邊演,從而內化為家長和幼兒共同成長的言行。

參考文獻

[1]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2015(7).

[2]阮素蓮.幼兒親社會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2014(11).

[3]田素娥.匡明霞.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2(10).

[4]王福蘭,任瑋.幼兒在園親社會行為的觀察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6(7).

猜你喜歡
繪本故事
基于課例分析的教材資源二次開發策略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用信息技術提高繪本故事的使用效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