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做人,再學習”

2020-07-04 02:04劉紅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科學態度物理教學

劉紅

摘 要: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落實立德樹人尤為重要。針對“初中物理教學落實立德樹人”這個問題進行闡述,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實踐;科學態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國富民強的精神支柱。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物理老師責無旁貸,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途徑”[1]談一下認識。

一、實驗教學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不二途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實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開展實驗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1. 意想不到的實驗現象對學生求知欲的激發有非常卓越的效果。激發學生求知欲,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卓越的教學方式具有神奇的魔力。例如在教“摩擦力”時,表演“筷子提米”的魔術,當老師像姜太公釣魚般僅用一只筷子就能提起一杯米的那一刻,學生無一不被這一神奇的現象所深深吸引,自然也就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

2. 創設驚奇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法門。絕妙的問題情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在“空氣的力量”的教學中,做“紙片托水”實驗時,能夠很明顯地激起學生們的驚奇甚至歡呼,從而自發地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水托起的?”進而思考“將杯子橫放、側放紙片會掉下來嗎?”[3]即便我們不再往下剖析原因,學生們也會忍不住自己去做進一步的探究,那教學的最根本目的——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就得以實現了。

3. 參加與時俱進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生持續探究欲望的續命良方。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處處能學習。課外,鼓勵學生積極設計“特斯拉線圈”、“土電話”、“浮力秤”等自制儀器;組織學生踴躍參與熱島效應、噪聲污染等社會調查;布置學生利用上學方式(走路、坐公交車、坐小轎車等)估算平均速度,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物理思維、實操能力,又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持續鞏固,不失為一劑保持學生實驗探究欲望的秘藥良方。

二、不圖結論,但求過程,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馬克思說過“只有……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蔽锢韺W習過程亦如此。

1. 辛苦的物理實驗設計過程,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毅力。物理教學中,有些實驗探究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例如,在做“家庭電路”組成實驗中,逐步改進,簡化電路,用“6V”的電源,用“錫箔紙”模擬保險絲等,最終實現“家庭電路中短路現象”[4]的驚艷一幕!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樂趣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逐步戰勝困難的毅力!

2. 困難的物理知識接受過程,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眾所周知,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的計算與應用是物理學習中的難點,通過將難的知識點分解化,由簡到難,難點問題重復化,讓學生體會這一過程收獲的喜悅,同時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決心!

三、打破“覺得”、“感覺”、“傳說”,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物理學是講物明理的一門學科,必須有正確的物理概念、正確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 推翻“看起來”、“覺得”的想法,培養學生用事實說話。生活中有一些奇怪的現象,如果只是用肉眼直觀看,會給我們帶來一些誤導。如“兩物體,細的更長些”、“雞蛋碰石頭,雞蛋破了,雞蛋受力大”這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現象,要得到正確結果必須通過刻度尺的測量、力的相互作用知識去解釋。通過這些例子,讓學生知道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破除神秘的迷信傳說,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民間流傳著許多與自然現象有關的傳說,如“天狗食月”、“雷公電母”等。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講述這些傳說故事,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導他們利用光學、聲學的知識加以解釋,既破解了迷信傳說又培養了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

四、時刻關注華人科學家的科研成果,極力塑造中學生學習強國的崇高情懷

1. 借助中國古代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國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在物理教學中,給學生展示日晷、編鐘、司南等圖片;講解“張衡發明地球儀”、“沈括發現磁偏角”等故事;播放“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制作”等視頻。通過圖片、故事、視頻等手段教學,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2. 依托領先科技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教學中,積極介紹這些偉大的成就,讓學生知道我國核物理、航天、超導技術、大型艦船建造技術等已居世界前列;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天眼工程、量子物理等已成為世界一流。將這些科技融入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3. 運用先進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批批中華兒女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感人心扉的贊歌。地質學家李四光、“兩彈一勛”鄧稼先,一批批民族英雄為祖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先進事跡感染學生,增強他們的民族使命感!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因此,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塑造學生愛我中華的情懷,使學生成長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袁本雄.新課程·中學,2018(10).

[2]吳金梅.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 2014(11).

[3]趙偉.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

猜你喜歡
科學態度物理教學
科學態度與責任在八省適應性物理考試中的體現
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素養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
關于“比較法”教學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冷與熱、科學態度與獻身精神的結合
學習恩格斯研究軍事歷史的科學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