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語文的教師下水作文對情境化教學的作用

2020-07-04 02:04曹麗寧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高中語文

摘 要: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寫作過程應該有更多情境化的特點。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習作時常出現以下問題:情境化方面做得仍不足夠,空談有余而實際意義不足?;诖?,教師利用下水作文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通過親身示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下水作文;情境化教學

一、新課標中對寫作教學的要求

基于“立德樹人”的宏大教育目標,我國教育部頒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確定了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即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與上一版本課標中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對照。之所以用四大核心素養替換三維目標,是為了使語文教育目標明確化、時代化,有利于一線語文教師在母語教育領域形成更適合于教學實際、更適合于當代中國學生的教學體系。

新課標對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以落實核心素養。新課標在必修和選修模塊中共設置了15個學習任務群,其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文學閱讀與寫作”等任務群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寫作的要求與教學意見。例如在“教學提示”中提到“學習與梳理論證方法,學習口頭與書面闡述并論證自己的觀點,駁斥錯誤的觀點”,“設置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等[1],無不顯示,新時代的高中語文寫作,有著更多的思辨性、文化性、情境化等特點。

在昆明師訓網提供的榮維東老師的教師培訓課程《新課標下的寫作教學設計》一課中,榮老師提到了較多當下中學作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愿意跟隨本課程思路,進行一定的思考與實踐。以下針對作文情境化的問題,提出一點思考,并簡析本人在作文教學中付諸的實踐。

二、教師下水作文的缺失現狀與應對

下水作文,顧名思義,指的是要教會別人游泳,首先自己需要親身下水做示范,借此比喻教師要教會學生寫作文,必須自己先寫出好作文,給學生做示范。雖然這個道理淺顯易懂,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總是說得多,做得少;理論多,實踐少;給學生的考試是能考則考,而下水作文卻是少之又少。尤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這個問題更加明顯。因為,小學與初中的考場作文,篇幅較短小,對語言規范性的要求比思維深刻性、文筆藝術性等的要求高,因此教師寫下水作文的難度相對較小。而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不僅備課與教學任務不比小學初中輕,而且考場作文的要求更高,寫作一篇下水作文所耗時間、精力更多,難免讓一些教師望而生畏?;蛘?,有心無力。

寫作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孰能生巧的過程。如果教師不能夠進行持續性的文字輸出,那么單靠僅有的一些理論,只會使教學越來越僵化,越來越枯燥,學生也就聽得越來越云里霧里。相反,如果教師的下水作文運用得當,能使作文教學事半功倍。

在課程視頻中榮老師提到,“我國寫作教學的核心問題,在于寫作任務交際情境的缺失?!盵2]而寫作任務,除了作文題目的提供之外,有時還需要學生自己的一番預設。而任務與情境在作文中的體現往往不僅止于某詞某句,而在于全文的語境、全文的語調是否有回應作文題目的意識。此時的作文講解,就可以借助下水作文。

試舉一例。昆明市2019屆高三市統測的作文題目如下: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一個小孩失足掉進水缸。司馬光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打破水缸,小孩得救了。

齊白石本是木匠,靠自學成為畫家。他一生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五易畫風,80高齡時,仍舊在探索和革新中不斷進取,90歲時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時,深圳還是個不為世人所知的小城鎮。1979年,深圳的GDP僅有1.97億元,到2018年已突破2.4萬億元,躋身亞洲城市前五。四十年的突破與創新,深圳已成為享譽全球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在講解試卷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作文里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雖能從三則材料中審出“突破創新”的主題,卻往往只會泛泛而談,大講創新的好處,然而行文卻空洞無實際意義,讓人不知作者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只怕是因為考試要占60分,所以硬著頭皮寫來交卷而已。

于是筆者創作了一篇下水作文《不破不立,不滅不生》(見附),作為示范。全文有明確的適用情境,并指出其中兩處情境創設的作用。第一處,在開篇第一段寫到“在前后兩難的困境中”,作用是既緊扣材料,點明三則材料的共同點在于兩難困境,又引出下文破而后立的適用情況,為下文定調。第二處,在倒數第三段“溫水煮蛙式的安逸”,作為補充說明,意指雖然不求變革也能存活,但那樣的人生處境實在無意義,安逸等同于困境。

通過這篇文章,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創設情境的意義。教師用非常生動、具體的例子告訴學生什么是“創新”的情境,比課堂上大談“你們應該把創新放到情境中去談”,效果好得多。

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老師說:“教師要學生走這條學作文的道路,自己必須先探路,親嘗甘苦,洞悉關隘溝坎,尋覓跨越的良策?!盵3]作文的情境化可謂是一個學生常常會遇到的“關隘”,通過教師下水,將其先行摸透,繼而講清,實在是一種好方法。

附:教師下水作文

不破不立,不滅不生

云南大學附屬中學星耀學校 曹麗寧

司馬光撿起石塊,選擇破缸而救人;齊白石汲取眾長,選擇破畫風而救己;深圳改革開放,選擇破小城而救大國。于前后兩難的困境中,選擇破,而后方能立,選擇滅,而后方能生。

此所謂“不破不立,不滅不生”。

非常之困難,常需非常之手段來救。龍應臺曾寫道一則令人驚訝的動物故事:有餓狼在雪中追逐群兔,兔群實為一只母兔與多只小兔組成。待兔群甩開餓狼一段距離后,母兔讓小兔們往一方奔去,然后自己用雪掩住小兔足跡,卻往反方向奔逃。一路,踩下重重的腳印……救人之良方,仿佛戰場忽出奇兵。拋開動物的母愛不談,母兔其智其勇,若不是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它斷想不出如此與眾不同的做法。不由讓人嘆服。

力求突破,成就自我,此種現象亦不少見。唐代著名文豪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遍習先賢文章作發,而開“古文運動”之新風。改革文風尚不及本源,于是又提出尊師重教,作《師說》等文改革教育。能站在唐宋八大家之首睥睨眾生絕非偶然,因為他選擇不僅止步于韓侍郎的名號,而要突破,渡人渡己。演員一行尤見此功力,如濮存昕、劉德華之輩,若非積極擺脫奶油小生的設定,突破自我,怎擔得起如今老戲骨的稱號?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破舊制立新章,向來是困境中救國的不二法門。想當年康有為、梁啟超二人痛心于國制之僵死,毅然領導發起戊戌變法。雖則百日即停,然這百日,在中國上下五千年里歷史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來之改革圖變,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和力量。當下中國,無論是改革開放四十載譜寫華章,亦或是中國夢的設想家喻戶曉,都離不開這代代相傳的破舊立新精神。

雞蛋,從外破開,難免一片狼藉;從內破開,才是生命?!安黄撇涣?,不滅不生”絕不是喊口號、逞莽夫之勇,而是——發自內心的求新求變。司馬光不破缸,等人來救,說不定伙伴也能得救,只是會晚了一會兒;齊白石不破畫風,說不定也能做個畫家,只是不再能名動世界;深圳不破小城,說不定也能安穩度日,只是不可能成為領頭特區拉動中國經濟……千萬要提防溫水煮蛙式的安逸,再不圖突破,安逸就等同于困境!

從決定突破的那一刻起,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選擇新生的那一刻起,凝滯的凜冬即將過去,春山可望,哀白肯新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課程視頻來源于“昆明師訓網”,網址www.kmsx.com.cn

[3]于漪.于漪全集(第12卷寫作教學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情境化教學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情境化教學在機械基礎中的應用
初中牛津英語情境化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