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書法教學對策研究

2020-07-04 03:34王建芳田曉菁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書法教學小學低年級對策研究

王建芳 田曉菁

內容摘要: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在東方的沃土中歷久彌新,熠熠生輝。但當代書法教育現狀令人擔憂,因師資短缺、審美缺失等社會因素,書法教學不能有效開展。小學書法教育是人一生習字的啟蒙階段,對書法教學的重視影響著整個書法學習的過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將書法中所蘊含的人文涵養植入學生心中,為新時代儲備知識性人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書法教學 對策研究

中國書法,彰顯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審美形式。文字的延續、書法藝術的傳承,將燦爛的華夏文明載入史冊,供炎黃子孫尋根溯源。2013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學書法教育綱要》,各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開展高度重視,并對如何提高小學生書法的審美能力進行積極探索。

一.小學書法教學現狀

1.漢字審美意識存在缺失性障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3D打印技術愈加成熟,店鋪牌匾打印變得方便快捷,但古街道與現代印刷牌匾卻顯得格格不入?,F代化進程中的打印技術使書法教育陷入不實用與審美缺失雙重受阻的尷尬境地,我們應該保護書法的表意特性,避免新技術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古代招牌和幌子都是商家的廣告形式,它與周遭的建筑融為一體,審美契合,就像環藝設計注重高樓大廈與企業LOGO是否協調是一樣的道理。如今文化遺跡遭到現代墻體廣告文化的侵蝕,失掉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引領作用,小學生被眼前的現實同化,在文字審美能力方面形成缺失性障礙。

2.網絡文化影響小學生的書寫。在訊息便捷的當下,網紅主播迎合了社會人群的審美進而導致小學生也著迷于網絡中的虛擬世界,課余生活變得單一。電子化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失去探索手機之外的興趣,致使網絡的浮躁之氣占據了學生內心的主要位置,沉穩之氣下降。在學生的描紅作業中,很少有孩子能將原字描出,大多數作業都是“群魔亂舞”,這種學習書法的態度令人擔憂。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正確引導孩子進行網絡信息的獲取,既要接收先進的文化知識,又要踏實地學好傳統文化。

3.執筆錯誤。小學課堂中,孩子們執筆五花八門,對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形成阻礙。這種現象源于幼兒教育不完備和家長對文化不自信所致,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忽略了循序漸進的引導,而是急于求成,過早要求孩子握筆寫字,筆力不足,影響了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這對低年級書法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小學教育中,孩子們課業負擔重,無暇兼修寫字速度與姿勢,致使家長與孩子忽略了執筆在書法學習中的重要性,執筆姿勢錯誤,形成定式,導致書寫效果不理想。

4.師資緊缺。自《綱要》實施以來,學校在安排書法課程方面受挫,主要原因是學校專業書法教師短缺。學校書法課程為一周一節,教學評價方式為考查,各地采用教材不同使考查形式不一,且學校對于書法課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中,書法成為無人問津的學科。因課時量少,每節課周而復始咀嚼以往學習的知識,擠占了學習新知識的時間,一學期的課程計劃很難達標,書寫效果不佳,久而久之,書法課形同虛設,得不到學校重視。這樣的現狀使孩子們不能在義務教育階段將書法學習形成體系,課程安排不足與師資短缺,滿足不了現有小學書法教育的需求。

5.學書過程混亂不堪。專職書法教師對于小學書法教育的需求是杯水車薪。社會上各類培訓班的涌現,書法作為“特長”成為商機。各機構招生目的功利,快速求成,學程混亂不堪,書法教育失去了靈魂。書法教學應該對經典碑帖進行臨摹、欣賞,使低學段學生通過教師引導,逐步提高學生對漢字的審美能力。但是培訓機構一般不在此下功夫,只是進行寫字訓練,這種方法讓孩子們對漢字中的筆畫、結構、章法、字形美等因素沒有概念。書法本身是一門藝術,學書者對美沒有概念,也將不會創造美。只注重技法,忽視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只會引起低學段學生的反感,抹殺孩子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喪失學習的興趣。書法的學習過程是有脈絡、有章法的,不能在速成中顛倒學習順序,舍本逐末。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由于受到社會浮躁因素、審美缺失、教學方法不當等因素的影響,學習書法的步伐遲遲不能邁進,書法成了一門可望不可即的學科,讓人望而生畏。小學是人一生中學習書法的起點,奠定學生書法學習的基礎,書法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有“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特點,將眼界放遠未來,才利于學生在書法方面的學習。所以,在小學要重視書法技法與審美同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埋下深入探索書法藝術的種子。然而,目前不容樂觀的小學書法教育任重而道遠。

二.小學書法教育對策之我見

1.強調執筆 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在社會層面,培養專業的幼師群體,提升家長的文化素質,明確小學書法教育正確的走向,反對逆生長教育。關注學生的執筆姿勢,將執筆姿勢與學書環境密切結合,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學校低學段課程采用硬筆書寫,主要書寫工具有鉛筆和圓珠筆,教師要關注書寫工具特性對學生的執筆姿勢的影響。以圓珠筆為例,如果筆尖沒有小圓珠,書寫會出現劃破紙張、書寫不流暢等現象,如果想要達到書寫美觀與速度兼具,正確的執筆姿勢使筆尖的小圓珠與紙面形成45°角,書寫中圓珠靈活地轉動,將書寫工具的特性發揮到極致,提高書寫速度。有時教師往往忽視這一環節,單純地強調姿勢,孩子們會不明就里,也不夠重視。在小學書寫課業較多的是語文學科,所以建議把書法教育推動到語文課中,老師要耐心鼓勵孩子們在課上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堅持描紅 鍛煉毅力。書法教育首先是書寫技能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審美能力基礎上的書寫,如果描紅變成毫無目的地書寫,即使長期堅持,效果也不佳。小學書法課程并未設立課程標準,書法的實用與審美如何結合,沒有明確指向。審美的缺位會抑制書寫能力的提升,選擇與語文教材相符的描紅字帖,學生首先熟悉描紅內容,其次,使學生在理解漢字結構審美基礎上進行描紅,有助于書寫能力的提高。如何堅持學習,這一環節成為難題,老師可以將平時的作業及時進行評比,舉辦描紅作品展示,激勵孩子們堅持學習。在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堅持描紅,促進書寫能力,并且在平時書寫中也鍛煉了毅力。

3.賞析經典碑帖 體悟書法之美。小學低學段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善,處于識字能力初期,將經典碑帖中學過的漢字挑選出來,進行字體、字義的欣賞認識。低年級推薦歐陽詢《九成宮》和顏真卿《多寶塔碑》進行楷書的欣賞學習,通過同一書體,不同字體間的對比提升學生對漢字的審美能力,了解各書體的不同風格。同時,對不同時期的同一書體進行欣賞對比,如漢初的隸書與唐初隸書的對比,讓學生了解書法家師承不同,在筆法表達中融入自身情感也各有千秋,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書法作品。這一學習過程是將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進行的,漢字審美意識循序漸進地融入到平時的練習中,也潛移默化地將人文涵養注入學生的幼小心靈。

4.邀請專家學者 走進課堂。在教師嚴重匱乏的當下,邀請專家學者到小學講學,對學校師生進行專業書法指導,緩解專業書法教師短缺問題。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觀專家學者舉辦的書法展覽活動,通過參加活動,對書法藝術及書法評價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專家學者的作品也會激勵孩子們不斷探索書法知識。學校不定期舉辦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展覽,邀請專家學者給予適度評價,增強孩子學習書法的信心。校內外師資的結合,有利于學校書法教育的長期開展。

5.書法練習格式 統一要求。小學低年級書寫用紙為米字格或田字格,傳統的語文教師會要求占格飽滿,但是硬筆書法的占格要求是根據字形來定的,如“四月”,“四”,字形寬扁,而“月”字則細長,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要寫滿格,統一化整,既無變化,也顯得刻板。兩個學科的書寫要求不一致,容易讓小學生形成兩者之間的混淆,因此,明確書寫要求,書寫規范字,保持字體的獨特美感至關重要。同時,注重學書過程,書法具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職能,在正確的學書過程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德育和審美教育,讓學生領略書法藝術的美,感受美,創造美。

綜上所述,小學低學段的書法教學呈發展不平衡狀態,因師資的限制捉襟見肘。以邀請專家學者講學為契機,通過講學,來倡導書法審美思想,同時,學校鼓勵在校教師積極學習書法,讓美根植于教師心中,成為解決目前師資問題的捷徑。但是,相較于邀請專家學者講學,小學教師普及書法繼續教育是長遠目標。同時,倡導每位教師練好三筆字,才是未來書法教育普及的根本。

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晨曦①,書法是中華文化的基石,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倡導書法教育的審美能力培養,提高小學生的書寫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儲備具有人文涵養的知識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振濂.書法美育說—以認知和體驗為中心的書法觀念建設[J].書法,2020(2):36-43.

[2]蘇永昌.小學書法教學策略研究課題[G].甘肅: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研究所《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1994-2019:1472-1477.

[3]袁品良.當前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書法,2019,(6):41-43.

注 釋

①蘇永昌.小學書法教學策略研究課題[G].甘肅: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研究所《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1994-2019:1472-1477.

【基金項目】:張家口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張家口地區小學書法教學實施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93132)

(作者介紹:王建芳,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田曉菁,通訊作者,河北北方學院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美術)

猜你喜歡
書法教學小學低年級對策研究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