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語MTI口譯方向視譯教學法淺析

2020-07-04 03:34李曉娟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俄語口譯一帶一路

內容摘要:為順應“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培養高級口譯人才需求凸顯。本文就俄語口譯階段視譯教學法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嘗試得出有效的視譯訓練方法,希望為高校俄語學習者口譯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俄語 一帶一路 口譯 視譯教學法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我國與沿線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在內的俄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日益深入,這為我國高校俄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俄語口譯翻譯碩士項目作為中國高校俄語翻譯人才的重要培養方式,在培養專業翻譯人才領域具有巨大的優勢。在此背景下,高??谧g課程的改革與完善成為諸多學者的研究熱點。面對“培養時間緊、培養目標高、培養任務重”的現狀,“做好培養方案的設計,創新理念……將教學模塊、實踐模塊及學生自訓模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利用僅有的兩年時間,“切實提高俄語MTI口譯人才的質量”(吳哲,2018:54)成為當下國內俄語高校不可回避的問題。

本文在闡述視譯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討論視譯教學的必要性,嘗試得出視譯教學法的可行之處和相關訓練方法。希望能對俄語口譯專業的發展與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視譯理論

“視譯”通常被視為口譯的一種,它是在沒有提前閱讀的情況下借助視覺感知進行文本翻譯的一種過程。俄羅斯學者科米薩羅夫在闡述“視譯”的過程時指出,“他(指譯員)閱讀原文的同時表達譯文的內容,將文本翻譯得如同原文是直接用譯出語寫的一樣,但事實是他之前并未讀過原文或只是在譯前才剛剛接觸原文。(В.Н. Комиссаров, 2002:393)”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視譯”過程中,譯者的自發性、對原文的感知性和譯出語的順暢表達這三者之間是一種共時關系。瓦列耶娃教授在分析“視譯”時,也同樣指出了“視譯”的這一混合屬性,她認為,“視譯是書面文本的口頭翻譯,在視閱譯的文本感知過程中,無需提前閱讀文本而僅僅借助視覺接收將其譯出。(Н.Г. Валеева, 2006:121)”學者塔拉揚與其觀點相似,他認為,視譯即“譯員看著用源語言呈現的書面文本,默讀原文并以口譯的形式將其譯出”(Л.Д. Торосян, 2012:173)。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視譯的研究則有三種說法:一是,“視譯”即“帶稿同傳”(秦亞青、何群,2009);二是,“視譯”是“帶稿同傳”和“視閱口譯”的統稱(王炎強,2012);三是,“視譯”即“視閱口譯”(姚斌,2016)。

雖然國內外學者尚未對“視譯”這一概念達成一致的說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以何種方式定義“視譯”這一翻譯類別,我們都不難發現,“視譯”過程中需要調動譯者的諸多能力,如翻譯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等。除此以外,在很多翻譯場合,尤其是專業翻譯活動中,“視譯”的運用比較常見,譯者常常需要借助口譯的形式對相關文本進行翻譯。如:會議文件、商務信函、信息廣告性材料(主要包含商業報表、宣傳冊、內容提綱、新聞稿等)、說明書、推介會或是演講過程中的演示文稿等。正是基于“視譯”自身特點和現實翻譯活動的客觀需求,筆者認為,視譯教學被認為是高水平翻譯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將“視譯”教學法納入俄語口譯翻譯碩士課程確有必要,它是培養合格口譯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視譯教學法

1.視譯教學法的優勢。作為一種口譯教學的一種方法,視譯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特點突出:一是便于開展。無需依托額外的電子教學設備,且不受學生數量的限制,一對多優勢明顯;二是壓力適當。一方面,譯者可以提前獲得待譯文本,適當減緩內心壓力,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另一方面,文本形式的呈現,可使譯者避免口音、語速等方面的干擾,自行選擇合適的翻譯速度;三是翻譯精度高。文本可以幫助譯者避免漏譯或錯譯,提高翻譯的速度和精度。

2.位于口譯教學中期階段的視譯教學法。筆者認為視譯教學法不宜在口譯教學的初期階段使用。學生在正式步入視譯教學之前,至少應當具備以下相應的專業素養,否則則為時過早:一是要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主要表現在對中文和外文的熟練掌握,能夠做到中外文的自由切換;二是要具備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能力、速讀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三是具備較為豐富的雙語詞匯儲備,能夠熟練使用各類語言固定搭配;四是具備一定的播音氣質以及演講基礎能力。如果從難易程度來看,視譯的難度要低于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無稿)。借助表1,我們對視譯和交傳所需能力進行了對比,不難發現,兩者對譯員技能的要求基本一致,僅在翻譯速記技能和默讀、速度技能上略有不同。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在進行更為復雜的交傳學習之前,可以將視譯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準備訓練。

針對上述不同的視譯技能,筆者認為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注意力和記憶力訓練方式:一是列出一組彼此之間沒有語義關聯的詞組,如采用地名、數字等詞組的搭配方式,出聲速讀的同時進行視譯;二是閱讀中文文本的同時,聽老師誦讀的俄文文本,之后對兩個文本的內容進行概述;三是對文本進行順次翻譯,學生在進行翻譯之前要重復前一個人的翻譯內容;四是按照段落進行視譯。雙語轉化訓練方式:一是選取雙語中的高頻詞匯、術語等,快速閱讀并進行互譯,這不僅可以增加譯員的詞匯量,還可以訓練譯員的語速和記憶力;二是將同一內容的句子或段落以并列的形式用雙語呈現,然后進行中外文互譯。主次信息區分訓練方式:一是默讀指定段落,找出主旨句并進行翻譯;二是出聲讀出包含主要信息的語句,并進行翻譯。詞匯和語法訓練方式:一是按照詞匯具有的共同特征進行分組歸類,如構詞元素、詞根、語義等,并加以積累;二是閱讀段落或文章,進行填空訓練,并完成視譯;三是針對自身語法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如對俄語中高頻動名詞的接格訓練。忽略生詞進行翻譯的訓練方式:一是閱讀摻雜生詞的文本,跳過生詞,嘗試進行翻譯;二是閱讀文本并從中刪除不影響理解文本含義的詞匯;三是閱讀摻雜生詞的文本,借助構詞元素或上下文嘗試翻譯。言語語速和節奏的訓練方式:一種是組隊訓練法(3人以上為宜),輪流朗讀同一文本,當有人出現不必要的停頓或卡殼時,由下一位順延接替。這樣的團隊訓練容易制造一定的緊張氣氛和競爭環境,對譯員訓練大有裨益;另一種是個人訓練法,視譯中借助手表或秒表進行計時訓練,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翻譯。需要指出的是,這兩種訓練方式的最終目的不在于追求語速的登峰造極,而在于使譯員具備語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根據翻譯的不同要求進行適當調整。對文本內容的預測是每一個口譯譯員都應必備的一項基礎技能。練習該項技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進行文本翻譯時,有意在每行省略2-4個單詞或詞語不翻;二是每句話盡可能提供2-4種翻譯方案;三是挑選帶有你熟悉詞語的派生詞的文本進行閱讀并翻譯,盡量保持中等語速;四是快速閱讀每段話起始的1-2句,并就此推斷文本中所談問題的范圍;五是選取記敘文體裁的若干文本,只瀏覽文本的一部分或一半,就此推斷文本走向。最后通讀全文,驗證自己的推斷;六是根據文章標題推斷文本主旨內容;七是通過閱讀文本的最后一段推斷全文內容。

三.結語

俄語口譯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任何教學大綱的設定都不會固定不變,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和培養目標適時調整。視譯教學法作為口譯教學的關鍵一環,還需要進一步的設計與完善。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對視譯技能的訓練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希望能夠為口譯課教師及學生提供有益的借鑒。同時,需要指出,筆者對視譯理論和教學法的理解尚待完善與深入,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同仁關于視譯教學與口譯教學的探討。

參考文獻

1.Комиссаров В.Н.? 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ереводоведение: учебное посо- бие.? М.:ЭТС, 2002:393.

2.Валеева Н.Г. Введение в пере- водоведение. М.: Изд-во РУДН, 2006:121.

3.Торосян Л.Д.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 но-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ое обучение? смысловому чтению на иностр- анном языке бакалавров по напр- авлению экономика// Вестник Там- б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науки. 2012.№9(113):173.

4.吳哲.“一帶一路”背景下俄語MTI口譯人才培養模塊化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2018,37(04):54-60.

5.秦亞青,何群.英漢視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6.王炎強,等.視譯基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7.姚斌.會議口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作者介紹:李曉娟,大連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研究生)

猜你喜歡
俄語口譯一帶一路
俄語歌曲在俄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傳譯為例
基于3D虛擬情境的俄語視聽說教學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俄語稱呼語的變遷
今日俄語:語法領域中的積極過程*——“今日俄語”系列研究之二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