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糧食質量安全研究

2020-07-06 03:21王金枝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年14期
關鍵詞:糧食安全

王金枝

[提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糧食安全問題的重心逐漸由數量安全轉變為質量安全,如何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亟待研究。本文從糧食的生產、儲藏、加工等環節概括糧食質量安全現狀及問題,選取衡量糧食質量安全的八項指標,利用灰度關聯分析方法,對影響糧食質量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生產環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最重要環節,其中化肥、農藥等投入使用以及農民的文化水平對糧食質量安全影響最為顯著。

關鍵詞:糧食安全;糧食質量安全;灰度關聯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5月6日

一、糧食質量安全文獻綜述

糧食質量安全問題是現階段糧食安全領域的前沿問題,因此對此類問題的研究尚不完善。本節將對有關研究進行梳理,明確糧食質量安全的涵義、衡量方式,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糧食質量安全尚未有確切的定義,學者們對于糧食質量安全的涵義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張慶娥(2014)強調糧食質量安全注重的是廣大人民維持健康生活的權利,強調糧食不僅要健康優質,還要營養結構合理。王國敏(2015)提出糧食質量安全是指人們可以從生產中或市場上獲得營養豐富、健康安全的糧食以滿足自身需求,強調解決能否“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問題。它是在實現糧食數量安全的基礎上對糧食安全的更高要求,是糧食數量安全向質量安全的邏輯深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學者們開始強調新糧食安全觀。新糧食安全觀就是指在我國糧食產量穩居高位、農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升級、農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等新形勢下,為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具有從“單一安全”向“全鏈條安全”、從“消極安全”向“積極安全”、從“數量型安全”向“質量型和能力型安全”轉變的新認識和開放、多元、優質、綠色的新思維。其中,質量型安全是新糧食安全觀的第二層次,是實現從“吃得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的躍升,是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后,對糧食安全賦予的新內涵和新要求。

目前,主要有兩種衡量糧食質量安全的方式:(1)立足糧食本身,根據各糧食品種自身特點,如容重、水分、雜質和出糙率等指標直接衡量糧食質量安全;(2)立足結果,依據營養不良人口、人均攝入總熱量等指標間接考察糧食質量安全。依據我國國情及信息公開情況,大多數學者采用第一種方法。如楊建利(2014)在構建多目標兼顧的糧食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時,采用單位糧食產量農藥殘余量這一指標衡量糧食質量安全。與之相似,崔明明(2019)在對糧食質量安全進行評價時選用了單位耕地面積農藥使用量這一指標。朱熙寧(2018)則選取了稻米的出糙率均值、大豆的完整粒率值、玉米和小麥的容重平均值等作為衡量糧食質量安全的指標,并利用國家糧食和物質儲備局對糧食的等級分類作為基礎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也有部分學者采用第二種方法,認為糧食質量安全的衡量指標有兩個:即人均攝入熱量水平與粗細糧結構水平。

作為糧食安全領域的前沿問題,目前對糧食質量安全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楊建利(2014)以我國糧食安全評價體系為研究對象,應用系統綜合評價理論和方法,構建多目標兼顧的糧食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糧食安全進行測度。李騰飛(2015)首先分析了“十三五”期間保障糧食安全的困難,包括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近來國際貿易環境的巨大變化對我國糧食宏觀調控的沖擊,并在此基礎上評估分析了我國糧食安全在未來五年的變化趨勢。朱熙寧(2018)選取糧食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生產環節開展描述分析,借助灰度關聯法對影響糧食生產安全的因素進行了定量化分析。崔明明(2019)基于糧食安全評價體系,利用變異系數法計算2000~2018年我國糧食安全指數及5個子系統安全指數,然后通過建立包括糧食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在內的指數雷達圖研究我國糧食安全發展階段。

由于農業系統的特殊性,影響糧食質量安全的因素往往來自多環節、多方面,因此學者們在研究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王保民等人(2013)認為糧食污染,即某種污染物入侵糧食的生產、流通等環節,是導致糧食質量下降的直接因素,嚴重時將威脅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糧食質量安全。張慶娥等人(2014)從糧食種植、收購、儲藏及加工四個環節歸納了影響糧食質量安全的因素。其中生產環節包括糧食品種優劣、種植生態環境、種植過程中投入品的使用、氣候條件。收購環節包括收購主體的變化、收購現場難以檢驗衛生指標以及大多數收納庫點倉儲設施相對比較落后。儲存環節包括倉儲?;藛T技術素質、入庫糧食未按照國家要求降水、清雜等以及糧情監測巡查不到位。加工環節包括以微生物為主的生物性危害、以食品添加劑為主的化學性危害以及雜質等物理性危害。萬寶瑞(2015)在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時表示引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因素多、風險大:一是農業生產環境;二是農業生產技術;三是經營方式及市場。

綜上所述,學者們在研究糧食質量安全在糧食安全中的地位以及質量安全與糧食安全其他層次的關系方面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但只針對糧食質量安全進行的研究并不多,且已有論文大多是對我國糧食質量安全進行系統研究、理論分析,缺乏實證分析,對影響糧食質量安全的因素研究不夠全面。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礎上,基于2011~2017年度數據以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檢測標準,運用灰度關聯分析方法對影響我國糧食質量安全的9個因素測算關聯系數,從而分析各因素對我國糧食質量安全的影響程度,最后根據實證研究的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糧食質量安全現狀及問題

我國糧食品種十分豐富,糧食質量水平也有所提升,整體質量水平較高。國家糧食局檢測報告顯示,2011~2017年,中國主要糧食品種三等及以上加權占比由91.1%到94.1%,年均增長0.5%,其中大豆質量水平提升最大,年均增長3.45%。但長遠來看我國糧食質量安全狀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環境污染將嚴重影響糧食質量水平。本節從糧食的生產、儲藏、加工三個主要環節概括糧食質量安全的現狀及問題。(圖1,數據來源: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官方網站)

綜上所述,通過匯總《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等信息后繪制表格,如表2所示。(表2)

因此,關聯系數組合如表3所示。(表3)

由于各年份關聯系數較多,數據分散不便于比較,故計算關聯度以便于橫向比較,具體見表4。(表4)

由表4可以看出,關聯系數r2>r7>r4>r1>r9>r3>r5>r6>r8。由此可見,對糧食質量安全影響最大的是化肥施用量和農村戶主的平均文化程度,與糧食質量水平關聯度均達0.9以上。其次是農藥使用量、廢水排放總量、農用機械總動力和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與糧食質量水平關聯度均達0.8以上。而農作物受災面積、環境污染治理總額和國家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對糧食質量安全的影響相對較小,與糧食質量水平關聯度均在0.5以上。綜上所述,對糧食質量安全影響最大的環節是生產環節,主要包括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的使用以及農民的技術水平等。

四、結論及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化肥施用量、農村戶主的平均文化程度、農藥使用量和廢水排放總量對糧食質量安全影響最為顯著。其中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不僅會造成作物殘留,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土壤毒化;農民的文化程度,一方面影響其對糧食質量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高學歷者相對具備更多糧食種植、儲藏等專業知識;廢水排放總量則是通過影響農地土壤質量間接影響糧食質量安全。而農作物受災面積、環境污染治理總額和國家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與糧食質量關聯度相對較小。綜上所述,筆者關于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注重糧食生產環節的科學高效。生產環節是對糧食質量安全影響最大的是環節,其中農藥、化肥以及農用塑料薄膜的不合理使用影響最為顯著。因此,保障生產環節的糧食質量安全首先要加強糧種產業的管理,確保農民使用品質優良的糧食品種。其次,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的決定,對于違反相關規定,倒買倒賣,危害農戶權益的廠家應嚴格依照法律制裁,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最后,提高農民的文化程度對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強對農戶種糧、儲糧專業知識的教育,定期開展專家講座,并鼓勵農學專家、農業大學學生扎根基層,幫助農民科學的開展農業活動,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另一方面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經營模式,擴大生產規模,建立“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讓具備專業知識的人來管理,同時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二)嚴防糧食儲存環節的損耗變質。糧食的儲存環節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糧食收購前農戶的儲糧環節;二是糧食收購之后的集中儲糧環節。因此,在糧食儲存環節要采取的措施也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對農民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過程要著重強調糧食儲存環節的重要性,讓農民意識到儲糧環節操作不規范所導致的糧食損耗和變質問題的嚴重性,提高農民的重視程度;二是重點解決倉儲設施老化問題,維護并經常更新倉儲設施,進一步提高設施的機械化和專業化;三是提升業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定期開展專業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能力。

(三)保障糧食加工環節的產出安全。糧食加工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微生物的產生、食品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加強政府對糧食加工業的宏觀調控,發揮政策指導作用,避免部分地區過度追求糧食的深加工,造成產能過剩;其次相關部門應嚴格監督糧油產品加工廠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完善相關法律,堅決杜絕食品安全問題;最后要鼓勵糧食加工產業不斷創新,盡量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能耗和水耗,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

(四)發揮政府作用,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糧食質量安全不僅關系著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更是關系到社會發展、國家強大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宏觀層面對糧食質量安全進行管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應結合我國糧食質量安全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明確我國糧食質量安全責任目標,建立完善的政府責任體系,從而提高責任機制運行效率。其次,政府要加大對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健全糧食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并進一步完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切實提高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最后,進一步探索糧食生產的新模式,比如社區支持農業,在確保生產者收益的同時,使消費者獲得安全的糧食,從而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主要參考文獻:

[1]虞洪.種糧主體行為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2016.

[2]崔明明,聶常虹.基于指標評價體系的我國糧食安全演變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8).

[3]王國敏,張寧.中國糧食安全三層次的邏輯遞進研究[J].農村經濟,2015(4).

[4]楊建利,雷永闊.我國糧食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測度及政策建議[J].農村經濟,2014(5).

[5]朱熙寧.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糧食質量安全研究[J].食品工業,2018.39(11).

[6]張慶娥,楊軍.我國糧食質量安全現狀與監管體系對策分析[J].糧油食品科技,2014(4).

[7]朱湖英,肖國安,王文濤.論糧食質量安全的政府責任體系[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0(2).

[8]卞靖.未來15年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風險及應對思路[J].經濟縱橫,2019.402(5).

[9]萬寶瑞.確保我國農業三大安全的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5(3).

[10]王保民,張峣.糧食污染防治:制度審視與立法完善[J].中州學刊,2013(5).

[11]姚佳,靳秔,賈健斌.糧食可追溯體系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技,2014(10).

[12]馬強.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與糧食安全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06(8).

[13]武翔宇.農戶糧食儲備行為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07(5).

[14]郭佰巖.糧食加工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對策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5).

[15]柴文福.影響我國糧食加工裝備發展的關鍵技術分析及應對措施[C].全國粳稻米大會,2011.

猜你喜歡
糧食安全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農地流轉“非糧化”及對糧食安全影響研究述評
中國農業需避免落入產業化陷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