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解詩 妙乎得法

2020-07-06 03:25張敏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將進酒詩句李白

張敏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古典詩歌常常停留在平面狀態。那么,如何讓學生立體感悟古典詩歌的意境,從而與詩人對話、與文本溝通,產生情感的共鳴,并真正讀懂詩歌呢?“以詩解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視角。

何謂“以詩解詩”?從空間思維的視角看,就是中國人推崇的“和而不同”。依照我的理解,“以詩解詩”就是以相關的詩文為媒人,讓學生從熟悉的詩歌入手,更好地理解陌生的詩歌,從而領會陌生詩歌中詩人的感情,感受詩歌的藝術形象,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詩境,體味詩美。下面筆者就以執教《將進酒》為例,談一點陋見。

一、以詩解人,讀懂作者

知人論世是鑒賞詩歌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如何有效地介紹作者,尤其是像李白這樣為學生所熟知的作者,的確是個藝術問題。如果教師僅作常規性介紹,那么學生便覺索然無味。巧妙地“以詩解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蓄勢,而且能拓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對作者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課堂上,一開始可以以學生熟悉的或讀得懂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等幾組詩句導入,并且用紅色的字體標注出關鍵字“濟、摧、事、攬、蓬蒿人”以及關鍵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與“萬物興歇皆自然”,讓學生思考:你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李白?這樣一個直問,便把學生帶入一種深度的思考狀態。有的學生沉思,有的學生開始主動交流、探討。這幾組詩句,分明讓學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李白。學生心底自然恍悟:原來李白還這樣。過去對李白的零散認知這時便會聚合、拓展,從而體會到李白的多樣人生,或者說人生的多種狀態。學生有了這樣的內省后,原先固有的思維就會得以拓展。同時,在這一交流、探討、發現、內省過程中,學生思維品質自然會得到淬煉,課堂也開始活躍起來。這時,老師可以輕輕一轉: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將進酒》,你又會發現一個什么樣的李白呢?自然導入這堂課的教學內容。

二、以詩解句,讀懂感情

詩歌教學應以讀懂為目標,而檢驗學生讀懂詩歌的標志,便是真正弄明白詩中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要實現這一目標,梳理詩句是關鍵。不過,囿于經歷、學識有限,學生對詩歌中的關鍵詩句常常無法有效理解。有的學生雖然理解一些,可是深度和廣度又是遠遠不夠的。這,往往是詩歌教學當中的一個難點。如何有效突破口這個難點呢?“以詩解句”無疑是一個好方法。

《將進酒》這首詩中,詩人的情感脈絡比較清晰,學生經過簡單梳理便會從詩句中提煉出來,即“悲—歡—憤—狂”。但是,如何理解“悲—歡—憤—狂”真正的內涵,不少學生又是模糊的。教師抓住“以詩解句”這種方法,巧妙化解了這一難題。

這首詩開頭兩句跨度比較大,許多學生不明白第一句如此壯闊之境怎么一下子就引發了詩人之悲。其實,學生的疑惑源于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缺乏深度理解。學生只是驚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宏之勢,卻未見“奔流到海不復回”之嘆。李白由“黃河之水天上來”聯想到自己的渺小,由“奔流到海不復回”聯想到了時間不復回、人生不復回。為了消弭學生的理解鴻溝,教師可以補充學生熟知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詩句,這樣學生便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背后的意蘊:個體渺小,人生短暫。正是李白有了這樣的生命體悟,才會發出“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之感慨。

再如,對詩中的“憤”,學生也不易理解。教師可以舉重若輕,抓住“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句,曲問學生:古人怎么留名?學生馬上就想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惫糯ベt靠立德、立功、立言留名,而今“惟有飲者留其名”?經過這樣的點撥,學生便會明白,這一個“?”既是詩人內心激憤之語,是對黑暗時代的叩問,也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這樣的“以詩解句”,大大拓展了學生對文本理解深度和廣度,讓學生真正沉潛詩句,品悟到詩人的真性情。

三、以詩解字,讀懂技巧

對詩歌的理解準確與否,有時候可能就在于一個字上,所以古人寫詩常常在練字上下功夫。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正是如此,學生在理解詩句時,這些字往往會成為攔路虎,給學生正確理解詩歌帶來障礙。這些字,有的便關乎詩歌技巧。學生在鑒賞詩歌時如果能抓住這些字,探究詩歌技巧,便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李白的《將進酒》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字。正確打開這些字,學生便會比較好地理解李白詩歌善用夸張的特點以及灑脫的情懷。例如,教學時,可以抓住“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中的“三”字,補充“飛流直下三千尺”“白發三千丈”“三萬里河東入?!?,引導學生理解李白夸張的技巧與豪放灑脫的情懷。又如,在分析“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時,可以抓住“宴”“恣”二字,補充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導學生發現李白同曹植一樣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這樣,學生便會明白這里李白自比為曹植。

四、以詩解心,讀懂智慧

古人言,歌以詠志。同樣,詩歌也是啟迪智慧的藝術。今天我們學習古典詩歌,除了傳承與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外,我覺得汲取古人生存智慧,化古為今、古為今用也是詩教的重要功能。因此,學習古典詩歌既要理解詩人的情感,走進詩人的精神世界,又要以古翻新、走向未來。這,或許是我們學習古典詩歌的當代價值之一。

李白的《將進酒》雖有激憤之語,但因其兼及儒家、佛家、道家思想,所以李白雖政治上不得志,但是總能找到人生的出口。他不至于像屈原一樣自沉汨羅江,大概得益于其灑脫不羈的情懷。從這個角度上說,李白的詩歌中包含諸多人生智慧。在教學時,一個高明的教師應當提醒學生、啟發學生從中汲取人生營養。

品讀李白,就是品讀自己,更好地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因此,課堂結尾時教師可以補充“生活還有詩和遠方”“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等中外現代詩歌名句,引導學生淡看人生得失,經營好當下人生,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教師應該有的使命擔當。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運用“以詩解詩”進行詩歌教學,得法便可領略其妙。

[作者通聯:安徽安慶市宿松縣程集中學]

猜你喜歡
將進酒詩句李白
六一來了
可以“吃”的詩句,你見過嗎
讀詩句,寫成語
詩仙李白的歸宿
論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文吟誦教學方法
《將進酒》朗讀教學之五境
倒下的那一刻
杜甫詩句填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