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窺醫暴行為的預防及干預途徑

2020-07-07 09:34于軍朱清楓
法制與社會 2020年17期
關鍵詞:被害人預防

于軍 朱清楓

關鍵詞 醫暴 預防 被害人

作者簡介:于軍,上海公安學院法律教研部副教授,主要從事公安法學研究;朱清楓,上海公安學院法律教研部講師,主要從事治安法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183

有數據顯示,約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沖突[1]。醫暴即是醫護人員在其工作場所受到辱罵、威脅和攻擊,從而造成對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確或含蓄的挑戰。醫暴行為嚴重侵害了醫護人員生命健康,進而影響了醫療機構正常秩序及服務的質量,在激化醫患糾紛的同時也使得社會大眾最終也成為受害者。對醫暴“零容忍”,既是社會意識的一種警醒,也是社會公眾應有的態度。

醫療機構是發生工作場所暴力事件最為嚴重的機構之一。但醫院的暴力事件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2]英國危機干預學家邁克爾·里杰斯特指出:“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佳手段?!北举|上說,預防是普遍性的有效制止,制止則是針對性最強的預防。

針對醫暴案件,我們迫切需要改變被動處置的現狀,需要從本源上建立、完善預防醫暴的長效機制,要從重事后處置、輕源頭治理向重視源頭治理轉變,更多地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后救急轉向源頭治理,充分發揮法律規范、道德約束、輿論引導等手段的作用,規范社會行為,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一、法律預防:織密法網,鑄造法律的“防火墻”

懲治本身就蘊含著預防因素,懲治醫暴行為能有效地增強對預防醫暴行為的約束力和威懾力,以減少醫暴行為的發生。

(一)加大對醫暴的懲戒力度

2019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我國衛生健康領域內的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該法在第57條宣示了對醫務人員權益的保障,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瓏也扇〈胧?,保障醫療衛生人員執業環境?!泵鞔_了立法保護醫療衛生人員合法權益的堅決態度,為進一步從民事、行政、刑事立法領域細化制度措施打下了堅實的上位法基礎。

1.引入刑罰頂格從重處理,增加犯罪成本

醫暴的危害,絕不僅是對醫護人員生命權益的漠視與踐踏,它還破壞了醫療秩序,摧毀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它戕害的是更多患者享受良好醫療服務的最大化權益?,F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對醫暴加大處罰力度,這一舉措既不違背罪刑相適應原則,也不違反刑法的謙抑性。

我國可借鑒相關國家的立法例及司法實踐的成果,比照《刑法修正案(九)》對暴力襲警的規定,對醫暴行為從重處罰。規定任何個人在醫療場所實施暴力傷醫行為,致醫療場所工作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或造成醫師輕微傷以上損害的,即構成犯罪。

2.限制適用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受案范圍是因民間糾紛引起的,即公民之間有關人身、財產權益的糾紛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糾紛。而在醫療機構發生的醫暴案件則不屬此列,該類案件面上是對醫護人員的傷害,但深層次的是對醫療秩序的損害。

3.引入告誡

對醫暴行為尚未達到行政處罰條件的輕暴力或語言暴力,課比照《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對醫暴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二)建構醫療機構風險防控法律法規,優化防控機制

世衛組織發布的《解決衛生工作場所暴力的框架準則》從事前的組織干預、環境干預、個人干預以及事后干預四個維度提出了對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干預。我國亟需制定一部法規從醫療場所的安檢設施到醫療機構的診療區安全設計、辦公器械的陳設以及內部培訓、應急制度建設等“軟硬件”方面予以規范。

二、情境預防:制度構建,降低風險

情境預防的理論認為可以通過提升實施犯罪被發現的風險,增大實施犯罪難度,來達到減少犯罪目的。醫療機構以問題為導向,研究暴力行為的特征和規律,通過對不安全因素分析和犯罪因素干預,擺脫被動應對犯罪活動的工作模式,消除犯罪根源,積極主動地預防犯罪的發生。

(一)防萌杜漸,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1.完善動態“黑名單”提示制度

2019年2月25日、6月5日衛健委依據2018年中央2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通報了兩個批次共370人被列為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失信行為人,予以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權利的全面限制。但該披露制度的時效性還是有完善的空間,建議應當是隨時、隨事、隨人予以披露,而非階段性的每季度集中披露。

2.建立醫療機構暴力風險評估制度

(1)確定重點區域及科室。醫療機構的醫務處及保衛處可以通過解讀、研究國內外醫療場所暴力事件的分析報告,對照檢查對本單位醫療場所的布局、工作流程等梳理出本單位暴力傷醫的風險因素、風險科室和區域,對暴力發生的先兆進行評估和預警,預判及風險等級。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醫療暴力主要發生的區域為急診科、兒科、外科、五官科等科室以及手術室、候診室和老年病區,發生暴力傷醫事件的高發時間多為夜間或中午等人手不足時、病人長時間候診時以及診室或候診室過度擁擠時和醫護人員單獨為病人診療時。因此,醫療機構應將上述區域設定為重要部位和重點部位,實時進行分色預警,設置不同層級的安全保衛工作。

(2)確定重點關注人群。對于有言語威脅有暴力先兆的人員及被列為“黑名單”的病患,在對其暴力風險進行研判后,依據不同的風險等級錄入衛生系統共享數據并標注,以提醒接診醫務人員注意自身安全,同時醫院安保部門亦應對該類人員高度關注,一旦其有過激行為,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制止。

(3)確定重點場合。明確醫護人員在進行診療時遇有下列幾種情形的,應當立即報告:一是患方對治療存在誤解;二是對醫務人員不滿;三是患者病情危重、情況復雜或死亡;四是病患及家屬系醉酒;五是其他可能發生暴力先兆的行為。

(二)注重組織支持,維護醫護人員合法利益

醫療機構應當組建專門的維權辦負責協調督辦醫暴案件,持續對被害的醫護人員進行撫慰及救濟。組織是醫護人員最有力的后盾,應給予醫護人員關懷,主動依法為其維權提供相關法律支撐,支持其采用法律手段為自己維權。同時亦應聘請專業人員為醫護人員開展心理干預和治療,緩解和疏導心理壓力,消除暴力傷害的心理陰影。通過物質保障和精神撫慰,讓醫護人員身體、心理得到雙重慰藉,盡快重返崗位、重拾信念。

(三)建立暴力事件報告備案制度

海因里希法則指出,當一個企業有300起隱患或違章,非??赡芤l生29起輕傷或故障,另外還有一起重傷、死亡事故。醫務處及保衛處應加強呈報、管理和監察制度,對于發生的所有醫暴案件都應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三、被害預防:增強醫護人員自防意識,規避受害風險

(一)判別重點先兆人員,提升風險認知

風險識別是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礎。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醫療機構采用STMAP評價評價工具從S-眼神、T-聲調、A-焦慮、M-語態、P-步態五個特征進行暴力行為先兆識別,已取得了部分成效??梢栽诖顺晒A上,各醫療機構結合本單位特征進行能力暴力認知培訓,使醫護人員熟知暴力事件發生的高危人群、高頻時間、高頻區域,能杜漸除微,將暴力消弭于萌芽中。

(二)提升溝通能力,化解病患的不良情緒

信任作為一種能夠有效降低信息成本與醫療風險的手段,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方式。[3]醫務人員在溝通時一定要有同理心,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患者盡到充分的說明告知義務,充分保障患者對自身病情的知情權和對診療方案的選擇權,只有雙方加強交流、相互尊重、信任,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4]對此,醫療機構有必要對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技巧學習,使其在詢問和澄清問題時熟練運用非語言和非暴力溝通,在應對患者抱怨的規范處理中善于情緒控制技術。

(三)提升防范能力,降低潛在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醫療機構積極開展暴力防范模擬演練,使醫護人員正確熟練地掌握和應用暴力防范體系的知識,使用不同策略分散和降低潛在暴力事件發生的機率。

四、安全防范:加強風險預控

(一)細化安保軟硬件設施

首先,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明確并強化責任主體意識。醫療機構作為安全保衛責任主體,應健全安全保衛制度、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嚴格落實“人、物、技”三防措施。其次,全面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和技防報警設施。在重點部位、人員密集區域如掛號、收費、急診室和住院處等人員相對集中、治安案件易發部位安裝一鍵報警裝置、備用出口等,并為醫護人員提供電話或網絡的緊急代碼,該代碼一經出現無需解釋,保衛部門及公安機關即能迅速反應。

(二)合理布防,加強內部巡查力度

首先,根據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保崗位布防對重點部位和區域加大巡查密度,對關鍵部門要安排專人值守,及時發現可疑情況,先期處置。其次,將醫院劃分片區,由保衛處工作人員分片包干負責片區的治安保衛和巡防工作。再次,設置流動巡邏隊,不定時、不定點對醫院各部位進行巡查。最后,公安機關應當加大醫療機構及周邊的巡邏力度,把二級以上醫院一律作為巡邏必到點,形成震懾效應。

(三)警醫聯動,動態管控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地將醫療機構定性為“公共場所”,因此,公安機關應當管理關口前移,對醫院動態情況保持關注,主動加強與醫院保衛部門的聯系;通過梳理日常接處警中的涉醫類警情,及時發現隱患問題,及早介入;醫院警務室專職民警在協助院方調處一般性醫患糾紛的同時,隨時搜集上報可能引發事件惡化苗頭信息。公安部門通過充分發揮指導、監督、檢查職能,來指導醫療機構集中力量針對薄弱環節和重點科室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落實重點防范,進一步完善醫院安全保衛制度,提高醫院自身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2018《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EB/OL].https://www.sohu.com/a/215779647_37 7345.

[2]張婷,程文玉,楊可,傅靜.基于Delphi法的醫暴防范策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1):36-39.

[3]伍德志.論醫患糾紛中的法律與信任[J].法學家,2013(5):1.

[4]曾芳芳.醫鬧、醫暴的風險應對[J].法制與社會,2019(12):46-47.

猜你喜歡
被害人預防
訴訟欺詐的財產犯罪側面
通知“被害人”參加庭審活動,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構建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五重”預防體系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